集好吃的一切!根据个人实际经验整理,持续迭代自己心中的小榜单,陆续分享。同时想借由自己的文章,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饕不吝赐教,反向种草美味好店呀!谢谢!
新火锅店层出不穷,也总是有些老火锅,用地道的牛油红汤紧紧抓住食客们的胃,经久不衰~
- A . 赤里火锅
地址:吉瑞一路200号4栋一楼
特点:
自诩浓香型火锅开创者,进到店里,空气中有种很特别的辣味。带了好几拨朋友来吃,大家都成为了回头客。菜品都不错,跟着推荐菜点就可以,基本不踩雷。环境上,比较接地气,大气舒适,如果有机会,建议坐在外面。
推荐:
【牛油红锅】微微辣也依然鼻涕直流,却停不下来筷子,吃得超过瘾的,真实的痛并快乐着。
【芝士虾球】涮好以后芝士化掉融入虾滑里,为鲜甜的虾味增添一丝浓郁芝香,口感爆好。
【红糖空心糍粑】一口咬空的糍粑,口感轻盈,蔗香浓郁。
【火锅牛排】趁热吃很香嫩,涮大点,放凉点,还可以当软牛肉干吃。
【挂面牛舌】口感爆好,弹牙爽脆。
- B.巴蜀大宅门
地址:北大街91号
特点:
环境古色古香,很有感觉。红油锅底味道超正,口味适合大部分人。除了火锅外,店里自荐的其他几款菜,比如酥肉、冰粉等,都可以点来一试。有其他门店,但是仅推荐总店这家门店。
推荐:
【牛油红锅】牛油红锅很不错,很深一口大锅,煮沸时热闹至极,味道好却不会特别辣,来旅游的朋友们都可以轻松拥有。
【挂面鸭肠】很新鲜,涮了红锅沾油碟吃,有点甘甜味道,咬起来很脆。
【厚切午餐肉】厚切的方式,让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都很过瘾,中间可以吃到小肉肉。
【现炸酥肉】酥香可口,中间夹着麻椒,略微带有一丝麻味,更添一层鲜香。热吃冷吃都好吃。
- C.四方火锅招待所
地址:南华路1520号
特点:
前身是个很受欢迎的街边小店,越做越大到开了正儿八经的门店。每天晚餐时间临近,里里外外就陆续坐满了人。红锅味道非常巴适,卤味也特别不错,值得试试。
推荐:
【四方红锅】承载着“鸿运四方”牛油块的大锅上桌,伴随矿泉水倒入锅中,就开始期待沸腾的小波浪出现的那刻,“鸿运”慢慢融在锅里,感觉每一滴红汤跟着涮菜进到肚里都能点亮鸿运。平时不太吃辣的朋友,选微辣比较好,微辣对于不能吃辣的人来说已经很够劲儿了。
【冷锅鲜鸭血】超级入味,鸭血软软滑滑的,汤汁饱满,每一口都很痛快。
【现卤节子】直接吃,香气四溢。扔汤里涮煮一会儿,卤香带着辣味儿,依然给力。
【梅花老肉片】薄厚适中,既保留了咀嚼时汤汁反复入口的嚼劲,又不会让牙齿因咀嚼而累到,肉片超香。
- D.蜀九香火锅
地址:高新区新会展中心世纪城路166号西蜀廊桥3栋
特点:
也是浓香型火锅,资格比较老,21岁高龄品牌。本地人蛮认可的一家店。环境很舒服,每种菜品的品质也都很不错。
推荐:
【牛油红锅】可以点经典辣度,对于平时不特别吃辣的人来说,也稍显友好。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记得点个赞喔,也欢迎关注我,随时与你叨叨吃吃吃喝喝那些事!谢谢可爱的你啦!
刚刚收官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总决赛中,三大导师之一的于和伟带领的喜剧社团“三板大斧子”凭借作品《热搜预定》,成为该节目第一季的年度喜剧社团。这是于和伟在大众视野中的最新亮相,节目中,他亦亲自上台助演,相对少见地外露了他的喜剧才能。
过去二十年来,于和伟被深度绑定于大众心中的形象并不以喜剧感为首要,甚至并不是现代人物,而是他演的一系列三国戏中的不同角色。早在1999年的电视剧《曹操》中,他饰演的荀彧就隐然呈现大隐隐于市的风范:曹操令儿子送给病中的荀彧一盒点心,荀彧一人独对食盒之时,注目在食盒,面无表情,无力地垂下右手,费力地站起来,缓慢移动双脚,一步一步地接近食盒,躬身想要去开盒,犹豫半晌,停下,直起身板,目露逐渐坦然神色,终于下定决心拢身双手捧起盒子,又进入迟疑状态,缓慢推开食盒盖子,见到内中空空如也,他仍无表情,知道儿子进来询问,才带着戚容与悲凉,叹道“丞相,你真是用心良苦。”这一整段戏持续了五六分钟,除了凄凉笛乐,别无多余对白,于和伟时年28岁,已经将这个发丝苍笼、行动迟缓,然而头脑依旧清晰,情感仍然炽烈的一代谋臣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的方方面面状态诠释得非常到位。荀彧在《曹操》中自然只是一个配角,但具体的戏份中表现出于和伟职业生涯早期对表演相当深刻的认识。
这也许部分预示了其时仍属名不见经传演员的于和伟后来选择的路数,即绝非单纯类型化塑造角色。2010年代之后的两部重头戏《新三国》和《军师联盟》中,于和伟前饰刘备,后演曹操,方法几乎与二十年前并无二致,但呈现出来的人物气质、性格质感绝不相同。《新三国》里的刘备,在东躲西藏的阶段,待人接物,往往脸上流露诚挚笑容,及至汉中称王甚至出兵伐吴阶段,逐渐霸气外露,人物的发展逻辑是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旦登高处,便无所隐藏,要将内心最直接的情感外化于兵戈相见,人物自身逻辑在生命的前后阶段有明显的变化。面对《新三国》这样的超长篇剧集,于和伟身处强大的演员阵列之中,显出独善其身与处变不惊。在刘备投奔袁绍的段落中,于和伟将刘备身上的英雄气压到最低,令这个人物在回答袁绍问题时始终低着头,没有败军之将的哀戚,也不见分分钟立投名状的慷慨激昂。刘备在这场戏中,仅仅是拱手,一字一句,面无表情地陈述,将满心的落魄隐忍在心里。窃以为这段戏,比后来刘备掌握了西蜀大权后的逐渐失控要动人,首先是角色身处当时情境的心迹较后来要复杂,其次就是,于和伟在此中的表演,非常注意描摹角色的心理细节,因而能够成就一个电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刘玄德。《新三国》演员阵容群贤毕至,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倪大红饰演的司马懿都算出彩,非常容易令观众产生移情,唯有于和伟的刘备,既贴合角色本身长期以来在观众心目中的定位,又有自己独特且不露雕琢行迹的处理,成为他个人风格的一次集中表露。
这种方式甚至延续到了于和伟饰演曹操的《军师联盟》中,面对臣下劝进的晚年曹操,只微一扬首,说一句“就让孤做周文王吧”,与剧中当他傲世天下之际表现出的落寞堪成对照,是一个“世人谁知英雄魄”的孤独将相形象。可以说,跨度长达二十年的数部三国作品,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于和伟表演体系”,这个词当然说起来比较草率,但窃以为可以比较直观兼客观地见出透过不同性格特点与地位变化的角色,于和伟是如何先化为角色,进而将角色群体归整为自我表演风格的有机构成的。
以深度揣摩角色人性丰富面向的方式,塑造有血有肉的各类人物
早在上海戏剧学院念书期间,于和伟已经参与了电影拍摄。在1993年的《血色玫瑰》中,他客串出演一个参与贩毒团体的小伙子,于被警察包围搜捕的当儿,仍然深陷染毒的迷糊状态中,虽然是一个可以说无足轻重的龙套角色,但保持了基本的角色塑形状态,有机搭配到电影的整体氛围中去。此后整个1990年代,他表演行践的主战场,都在小荧屏上。
在《大宅门2》中,于和伟饰演无缘继承家产而失心疯了的白家第三代白占安,角色由纨绔子弟蜕变成为真正的“下流寄生虫”,实际上是在时代剧中屡见不鲜的模式。于和伟诠释这个角色,仍然依照循序渐进的平和逻辑,角色在剧作前半段的乖张行止,并不能完全凸显出于和伟表演所谓“过人之处”,恰是在角色心性急转直下的当儿,于和伟开始了静默中爆发式的发挥,在剧中,当失去了继承机会的白占安在胡同口望着祖父白景琦冷漠地走进门时,他的面部表情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在一个编排性极强的脸部特写镜头中,白占安先是凝神望向镜头,表层意态极尽庄重认真,似乎与之前角色的性格形成了堪称恐怖的鲜明对比,随后他踉跄着往前走了几步,抿起嘴,流露出一瞬间的失望神色,转头往地下状似随意地吐了口唾沫。这口唾沫,成为这整场戏的一个戏核,在其前波澜不惊的走动与凝视动作里,时间在白占安的聚精会神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延宕。突如其来的“呸”一声,似乎打破了某种恐怖平衡,随后白占安的动作节奏开始骤然加快,他对着镜头又“呸”了一记,在短暂的停顿中,他的表情也近乎凝固,随后第三吐时,整张脸仿如突然展开,开始了极具消解一切意义的冷笑,再吐一口,白占安狂笑不止,随意四顾,对着空落的大门开始吐个不停。这一系列动作由相对静止的姿态开始,一气呵成到一种极端外化的动态,完成了人物从一个正常人到疯癫状态的全过程转换。
自然,《大宅门2》并未直接为于和伟换来顶流小生的地位,但却又一次证实了他在表演过程中把握富于形象性、典型性动作并沿着角色的动作逻辑线索缓慢释放出来的特点,即便饰演的是白占安这样一个容易被塑造成单一性格的配角。
整个2000年代,于和伟参与了起码八部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集,在回忆与高希希第三度合作的《搭错车》时,他非常详细地形容高导“会让演员有足够的创作空间来自由发挥,拍戏时,他还会根据演员脸部最上镜的一面找机位”,以此说明他与高导在拍戏现场的默契。从这就不难理解2004年他们首度合作《历史的天空》,于和伟饰演的“坏角色”万古碑令其获得了极强的观众缘,这其中的关键除了于和伟自身收放精准的表演方式之外,更有他与导演合作中产生的火花。据于和伟自己描述,万古碑因为怀抱着对女主角的爱恋,始终无法表露,他与导演商量,在于女主角墓前忆往的戏份中,加上了掏出一支一直想要送给她的钢笔,唱出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曲子的动作,令这个反派角色丰满了生动的性格。由万古碑到《岁月》中的吴过,再到《追击者》的曹若飞,秉持“进入反派角色的内心”的于和伟,以深度揣摩角色人性丰富面向的方式,成为某一阶段塑造有血有肉反派的专门户,后来他以同样的求真方式投入到《真情时代》《刑警队长》等剧中正面角色的表演中去,亦成功改变了戏路。
三度饰演陈独秀,实现了对这个人物的全方位锻造
简单中求复杂,令于和伟可以胜任许多过往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会触碰到的特殊角色,三度饰演中共党史上传奇性人物陈独秀,亦因此成为于和伟表演生涯中绝对绕不过去的重要序列。
于和伟首次出演陈独秀是在电视剧《中国1921》中,以一种相对与他惯用的低调方式有所不同的姿态凸显出陈的执拗性格,比较突出他特立独行的那一面。因为这部剧关注的是陈独秀在1918-1921年间的事迹,介身十月革命及其后风云激荡的时代,于和伟的表演更趋向于对角色内在心绪的外化过程。
第二次则是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身处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1927年,仍不愿意放弃对国民党的依赖,拒绝武装抵抗。这部片中的陈独秀形象,是直接与代表了当时党内正确意见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相对立的,亦是于和伟的三个陈独秀中最趋向脸谱化的一次表现,比如在会场上直接歇斯底里发飙,表现出这位党的首任总书记人生急转直下的焦虑关头。这几乎也是于和伟最为直白外化人物性格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子之一。考虑到主创团队对于此片题材把握的审视角度,陈独秀在此片中的地位份属陪衬,谈不上精彩。
然而这个比较“失败”的案例,在数年后又衬托了同一个角色的“成功”:2021年《觉醒年代》直接以1915-1921年为背景,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作为贯穿始末的线索表现,令这个角色成为剧集的灵魂人物之一,因而也有了更丰富细腻的表现。在回到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与师生交流时,于和伟提到,在为角色做准备查看资料时,曾经看到一张照片,对他塑造角色深有启发,在北大校园里的一张合影中,置身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人之中的陈独秀,真的“一枝独秀”地将一只脚伸在蔡元培面前,与其他几位教授正襟危坐的知识分子做派大异其趣。这自然并未直接投射到于和伟在《觉醒年代》的表演中,但这样不经意的一瞥,令其对角色身上可爱生动的部分,有了直观认识。表演系老师曾经教导过他:“会演的演人,不会演的演戏。”若前两次陈独秀,尚停留在关注角色身上特定侧面的“演戏”阶段,那么《觉醒年代》则完成了将角色还原成为身处具体历史背景中活生生的人的过程,实现了对陈独秀这个人物灵魂的全方位锻造,令其与前两次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
非常有趣的是,于和伟饰演过的角色中,最为繁复精彩,常常闪现出“最好的艺术说不清楚”光芒的郑县长、曹操和陈独秀,分别令其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以及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他们有力地证明了于和伟深耕影视表演的这二十多年最富创造力的能量之所在。从很早时候,于和伟就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神似”的深度模式,当然成果不一定都尽如人意,但从荀彧、万古碑、白占安及至陈独秀,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并未以“流量明星”“一线小生”而负有盛名的演员一以贯之的踏足角色人性幽深的努力,在五十岁到来的时刻,他迎来了表演艺术意义上的事业高峰,这绝非偶然,亦不算迟来,对一个演员来说,只存在进阶到一定程度的精彩角色的迟到,而并不存在生理年龄对某一些重大名利时刻的错过。对于和伟来说,从龙套到最佳男主角,路虽长,倒也符合追艺人不断进取的规律,站在今日的时空,不知不觉他已经拥有了许多经典角色,且这些角色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轻易被遗忘,这便是于和伟自属的意气风发。
作者:独孤岛主(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影评人)
编辑:范昕
策划:邵岭
国内,有一座城市,他是让人来了不想离开的地方,也是离开了更想再回来的一座城市,那就是——成都。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美女如云、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这座城市的人们,似乎每时每刻都那么悠闲。相信很多驴友在研究成都攻略的时候一定有被这边的慢生活所吸引,今天小编就带各位来体验一下成都的地道生活!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缸里城市
俗话说,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四川,而成都的茶馆,素有"茶馆冠天下"之称。
< class="pgc-img">>如今,原汁原味的四川老茶馆已不多见了,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还上过央视等多家电视台。它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痕迹、人文环境,吸引了一波波影视、文艺界人士前来。
< class="pgc-img">>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它的茶盖的使用还有特殊的含义:茶盖翻转放在桌面上,表示需要续水;茶盖翻转平放在碗上,表示要结账走人了;茶盖直接平放在碗边,表示暂时离开。
< class="pgc-img">>盖碗茶
四圣祠街,中西文化的碰撞
谈起成都的老街,很多人大概都已经淡忘了四圣祠街这个旧时公馆大户的扎堆地,西洋建筑和东方文化曾在这里碰撞出惊艳的火花。
因街道北段曾经有着供奉了孔子四大高徒——颜回、子路、子由、曾参的祠堂,得名为四圣祠街。走在街上,你会看到川西四合院,以及当年外国传教士留下的教堂、洋房,满满的中西合璧风情,而且每年圣诞节,这里都会举行庆典。
< class="pgc-img">>四圣祠街
你可以去四圣祠街寻找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和小巷子,去基督教堂听教徒们做礼拜,再听听发生在四圣祠街的古老故事,拍下属于那个年代的照片。
< class="pgc-img">>四圣祠街
柿子巷,柿子没了巷子还在
这是一条不足300米的小巷,在清朝的时候称为永平胡同,到了民国初期,因为巷子里有一棵大柿子树而改名为柿子巷,但是现在那棵柿子树已经不在了。
< class="pgc-img">>柿子巷
巷口有一座老旧的洋楼,那是曾经的王氏公馆,主人是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绪的儿子王泽浚。这座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淋,至今仍被保存下来,整个建筑充满了历史感,很有味道。
< class="pgc-img">>王氏公馆
爱道堂,第一个女性修佛地
"爱道",是释迦牟尼姨母的名字,这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女性修佛地,也是佛教僧团中第一个女性修行的团体。
< class="pgc-img">>爱道堂
爱道堂位于成都通顺桥街畔,始建于明代,后来经过扩建、重建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众人面前,殿宇雄伟、佛像庄严、钟磬悠扬,在这里,你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宁静下来。
< class="pgc-img">>爱道堂
去锦里,看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现在的锦里,街道全长550米,建筑风格以明末清初的川西民居为主,被称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 class="pgc-img">>锦里
锦里的街道两边卖的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物品:手工的皮包、布灯笼、老艺人吹的糖画、捏的面人…还有张飞牛肉、荞面、三大炮、豆花、糖油果子、钵钵鸡等各色美食,令人垂涎三尺。在锦里,不去吃小吃绝对是最大的遗憾!
< class="pgc-img">>三大炮
< class="pgc-img">>豆花
文殊院,藏于闹市中的宁静
都说深山藏古寺,而文殊院却位于成都市中心的一条熙熙攘攘的小巷内,喧哗和宁静只有一墙之隔。
文殊院内供奉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终年香火旺盛,许多人都会来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你还能在香园内尝到素斋,虽然没有肉,但菜品丰富,还提供各种小点心。
< class="pgc-img">>文殊院
每年的11-12月,都是文殊院最美的时候,有200多棵银杏在此时变黄,其中最古老的树龄已有数百年。大门左右两侧还有两棵根部互相连接的银杏,被称为"连理树"。金黄的银杏与红色古朴的院墙相互映衬,美轮美奂。
< class="pgc-img">>银杏
杜甫草堂,看一代诗圣的故居
坐落于浣溪沙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的杜甫遗迹地。他在这里住了4年,创作了200多首诗歌。
< class="pgc-img">>杜甫草堂
如今的草堂,古朴典雅、幽深宁静,殿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这里有遮天蔽日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亭、台、池、榭点缀其中,极富诗情画意。
< class="pgc-img">>杜甫草堂
每年春节期间,这里还会举办红梅花展,以梅花、贴梗海棠为主,配以各种四川传统的玉兰、茶花杜鹃等,十分热闹。
武侯祠,三国迷的打卡地
如果你是"三国迷",那么一定不能错过武侯祠。
武侯祠纪念的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初建时曾与刘备的祠庙相邻,后来在明朝初年,并入了刘备的汉昭烈庙,成了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 class="pgc-img">>武侯祠
这里还有著名的"红墙竹影", 相信每一个来武侯祠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红色的墙、翠绿的竹子、蓝天白云…和谐地出现在一幅画面中,阳光下斑驳的倒影,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遥远的故事。
< class="pgc-img">>红墙竹影
人民公园,最接地气的成都生活
似乎很多城市都有个公园,叫人民公园。而成都的人民公园,是一个建于1911年的街心公园,这里一直是成都人喝茶悠闲的好去处。只有见识了人民公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休闲之都"的生活方式。
< class="pgc-img">>人民公园
到了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茶馆坐下,叫上一杯茶、看一下午书、发发呆、聊聊天,享受地道的成都慢生活。公园内还有兰草园、盆景园、枕流茶园等景点,林木葱郁、流水潺潺、亭台层叠,是闹市中的休闲胜地。
< class="pgc-img">>人民公园
宽窄巷子,再现老成都的韵味
这里有许多清末明初的建筑,两旁庭院深深,仿佛将时光定格在了民国年间,一砖一瓦,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 class="pgc-img">>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里还有很多生活体验馆,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还有浓缩了老成都人文历史的书屋、夜晚灯红酒绿的酒吧…
< class="pgc-img">>宽窄巷子
陆福会所,是宽窄巷子里难得一见的曲艺表演会所,你可以看到变脸、滚灯、京剧等,整个舞台呈扇形环绕着包间,演员和观众们近在咫尺,而且每当表演到高潮处,艺人们还会和观众进行互动。
< class="pgc-img">>陆福会所
掏耳朵,销魂般的享受
经常听人说,去成都一定要体验一次掏耳朵,如果不是亲身体会,你永远无法体验到掏耳朵有多么地享受,你会发现,成都的慢生活绝非徒有虚名。
掏耳朵的行话叫采耳,采耳师现在都是持证上岗,每个人胸前都有个小牌子,写着"舒耳郎"。
< class="pgc-img">>采耳
他们的工具也很齐全,耳扒子、鹅毛棒、辑子、震子、马尾、刮耳刀、耳起、棉花棒、酒精、双氧水、头灯…坐在躺椅上,闭上眼睛,享受这种难以描述的销魂感,任时光悄悄流走。
< class="pgc-img">>采耳器
火锅串串,不吃一顿不算来过
天气已经转凉,什么最吸引人?那绝对是爽翻天的火锅啊!在成都,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一顿不够就两顿!
在成都吃火锅,通常都会选择香油碟、麻酱碟、干碟,将在锅里烫好的毛肚、鸭肠等在里面轻轻一蘸,送进嘴里,食物的鲜美混合着调料的咸辣,美味无比!
推荐1:小龙坎
地址:锦江区下东大街36号郁金香花园广场2楼
< class="pgc-img">>小龙坎
推荐2:巴蜀大宅门火锅
地址:成华区新鸿南路75号
< class="pgc-img">>巴蜀大宅门火锅
如果说吃一顿火锅的时间有点长,那么串串就是另一种选择。
串串起源于四川眉山,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用竹签把土豆、藕片、贡菜、牛肉、鸭掌、鸡翅等各种菜串成一串一串的,然后放入特制的锅里加工煮熟,随吃随取,再配上一杯啤酒,或是唯怡豆奶,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推荐1:玉林串串香
地址:武侯区玉林街26号附23号
< class="pgc-img">>玉林串串香
推荐2:厕所串串
地址:武侯祠蜀汉街2号附11号
< class="pgc-img">>厕所串串
凉粉,成都人对辣的记忆
很多成都人第一次对辣的记忆,都是从一碗凉粉开始的,它是成都美食的一道四季经典。
成都本土有名的凉粉有洞子口张老二凉粉,以及近年来火热的伤心凉粉。洞子口张老二凉粉是一家半个多世纪的老店,堪称成都凉粉界的不老神话。
推荐1: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地址:青羊区文殊院街39号
< class="pgc-img">>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推荐2:伤心凉粉
地址:锦江区暑袜南街34号
< class="pgc-img">>伤心凉粉
夫妻肺片,真的既没夫妻也没肺片
这道菜有牛舌、牛心、牛肚、牛头皮、牛肉,但唯独就没有牛肺。夫妻肺片里面没有夫妻也没有肺片,那为什么它还要叫"夫妻肺片"?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有想过。
20世纪30年代,有一对成都老夫妇摆摊卖凉拌肺片,因美味而广受欢迎,再加上,这道美食采用的原料都是来自回民所丢弃的动物内脏,因此称为"废片",后来又因"废"字不好听,就改成了"肺",最后就演变成了如今的"夫妻肺片"。
推荐:夫妻肺片总店
地址:锦江区总府街23号
< class="pgc-img">>夫妻肺片
成都三日游路线
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不想离开的城市:宇宙级网红大熊猫,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精彩纷呈的川剧变脸,巴适成都老味道……每一样相信都对你有着特别的诱惑。看完上面的介绍,相信你对成都的向往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接下来小编就给各位分享一下成都的旅行路线吧!
< class="pgc-img">>3天行程安排
D1:熊猫基地看网红—东郊记忆—人民公园看"稀奇"—百年茶社喝盖碗—社区看地道川剧
D2:成都出发—都江堰古坝—西街午餐—青城民宿观景美拍—山间灵气普照寺—返程市区
D3:成都出发—船游乐山大佛—解锁乐山精华小吃—峨眉山脚纳凉—返程市区
结语
成都的一切都是慢悠悠的,听着拖长的梅花音成都话,泡壶茶浪费一个下午的时光,再用麻辣鲜香的火锅让你的胃和味蕾也一起记住这个城市,只想留下,不愿离开。
如果你有更多时间,节奏慢下来,睡到自然醒,带上相机,用半天的时间边走边拍。用citywalk的方式解锁成都最繁华的中心—太古里。早上先来到繁华一侧的大慈寺,听着诵经声,喝上一碗盖碗茶,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太古里的时尚店,可以让你过足街拍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