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
弛感、氛围感,是套餐中最贵的东西。
餐企老板内参 余从 | 文
啥是围炉煮茶?
每年秋冬都有热饮走红。前年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去年是“一杯热红酒”,今年是“围炉煮茶”。
北至哈尔滨,南至海口,处处有围炉煮茶。其中,杭州、苏州、扬州、广州、福州、上海等城市,提供这项服务的门店较多。
围炉煮茶的门店大多开在四方小院里。有竹林里的小院,也有闹市中的小院,还有居民区里的小院。“院外的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院里的环境”。
标配有这几样:
1、浅木色的桌椅
2、炭炉
3、一小碟一小碟盛放的烤物(红枣、花生、红薯、橘子、柿子、栗子、年糕)
4、茶叶和茶点
5、毛笔字
6、绿植
开在“院外”的围炉煮茶,有的在田野里,有的在湖水边,和“院内”的店基本相同,只是根据环境做一些增减。
从配置看,围炉煮茶可以品茗,吃热乎乎的烤物、甜滋滋的茶点;可以和在场的朋友共度时光;还可以拍照、录视频,向未到场的人展示自己的腔调,高调地进入下一个季节。
围炉煮茶少有单卖,一般以2-3人套餐的形式售卖,套餐价格一般在138-688元的区间内。
很多套餐都标有提示:体验需预约,有限时。有的“最多2小时”,有的“最多4小时”。部分门店还标出超时费用。套餐不同,超时费用也不一样,最高可达180元/小时。
凭啥能卖这么贵?
围炉煮茶的价格确实不低。
一部分原因是茶叶的成本高。有茶馆解释,围炉煮茶价格高是因为茶叶名贵。一些店家会写上可供选择的具体茶叶品种,也有一些店只简单写了绿茶、红茶。茶点和烤物也没有什么讲究,但是门店所处的位置不一般,在宫庙附近,满满的香火气。
还有一些开在文创园中,套餐里的单品都不是名贵罕见的东西,体验服务平平无奇,但依然能冲到热门榜单中。或许,围炉煮茶创造出的松弛感、氛围感,才是套餐里最贵的东西。
围炉煮茶的价格,赶得上一些中高端餐饮了,显然超出了一般消费者支付能力与意愿。
谁在追围炉煮茶?
某短视频平台显示,围炉煮茶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达5亿次,多个相关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也达到数十万次。
其中有个有趣的事情是,无论是小红书还是短视频平台,有个相关词条都位居前列,叫“围炉煮茶文案”。
有人发自己的体验照片,问“围炉煮茶配什么文案好”,还有贴心的博主,梳理了一系列文案。
一方面围炉煮茶可能算是秋冬的“流量密码”,吸引各式各样的博主参与。
同时也是乡野生活的“代餐”,提供一种恬淡有趣生活方式的体验。是“好梦一日游”。
围炉煮茶店的小二的朋友圈里,每天都会发布两三条“客照”分享,点评网站上,有网友留言,门店有固定的拍照位,轻轻松松就拍出“大片”。
围炉煮茶可以火多久?
首先,天气已经渐渐变冷,尤其是在北方城市有些温度已经降低到零度以下。赶上大风天,就是被冻两个小时,体验极差。
其次,较高的定价和易拆分的形式很快催生出“平价自制版”。
不少博主都发出了自行购买布置围炉煮茶的经验贴——“100元实现围炉煮茶日常”,购买清单包括泥炉、烤网、铝壳、垫板、陶壶等一系列产品。淘宝上,多个土陶小泥炉的月销量都达数千单。
理论上,任何有小院儿的商家,都可以轻易复制这门生意,无论是餐饮、还是零售,甚至是民居。内参君就遇到一个饰品店提供围炉煮茶,但只面向会员,用积分兑换。
第三,依靠造景吸引拍照打卡的方法难以促成二次消费,非常依赖拉新。但获取新顾客的成本高,且与日俱增。随着更多参与者的加入,套餐的价格可能会持续下探。生意会越来越卷,越来越难做。
第四,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热红酒不同,围炉煮茶有巨大的租金成本,想红火到下个季节,需要有持续的新内容吸引客流。
有的门店尝试增加品类,开始尝试煮奶茶,还表示未来将开放甜水铺、酒水铺。有的也开始烤起了螃蟹……
有的门店增加服务体验,如提供古风服装供客人换装,在双休日提供弹琵琶等表演,提供《梦华录》同款宋代点茶课程等。
虽然围炉煮茶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消费符号,但专门做“围炉煮茶”门店,能否活过这个冬天,还是未知数。
但从茶饮市场角度来看,围炉煮茶的爆火,不失为中式茶馆的机遇。过去几年快取式新茶饮一路高歌猛进,越来越成熟,而中式茶馆始终不温不火,回溯十年也大差不差。
如今消费者愿意为茶饮空间买单,或许预示了茶饮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好喝不长胖?还有这种饮料?多来两瓶。”市民徐女士开心地说。4月8日,记者采访发现,各大超市、便利店的“0糖0卡0脂”等“无糖饮料”品牌众多、品种丰富,价钱与普通饮料相差近一倍,销售火爆,不少爱美人士为其掏腰包。
“樱花白葡萄和白桃这两种口味,年轻人都爱喝。”在铁东区一家便利店内,便利店老板正拿起纸箱内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往冰柜里空着的位置上填补。“冷藏之后口味更好,客人更爱喝,回头客也多。”记者在这家社区便利店看到,饮料区的货架上,无糖0脂苏打水、零度可乐、无糖茶饮等“0糖0卡0脂”饮料共有10多种,占到所有饮料的一半。“因为最近在减肥,又嘴馋,所以选购了无糖饮料。现在想喝就喝,没有‘负罪感’。”一位正在挑选无糖茶饮的年轻女顾客说。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和便利店看到,这类“0糖0卡0脂”饮料已经是饮料区域的“大佬”,均被摆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产品大致包括无糖气泡水、无糖雪碧、无糖可乐、无糖茶、无糖酸奶等等,品牌有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农夫山泉、喜茶、康师傅等二十余个品牌。记者发现,这些饮料价格不便宜,一瓶“0糖0卡0脂”的气泡水售价4.8元。而一些“无糖”茶饮售价在5.5元左右,和常规版的可乐或者茶饮相比,价格翻倍而销量却依旧火爆。该超市一家销售人员称,这些“0糖0卡0脂”饮料极为受欢迎,购买人群基本全是年轻女性,与其他普通饮料相比,这类“不长胖”的饮料卖得最好,销售量比普通饮料多2倍。
既想吃甜食,又想减肥,“0糖0卡0脂”饮料对于这类人群确实是个好选择。相较于传统重糖高卡路里的有糖饮料,这种新兴的无糖饮料真的有益健康吗?专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但消费者应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量饮用,不宜过量。
月10日,
“0卡0糖饮料是否健康”登上百度热搜,
而#专家建议每天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的
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达到2.1亿。
两者关联在一起,就是——为了健康,
#专家建议每天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
0卡0糖饮料别多喝。
0卡0糖饮料
为什么喝起来却是甜甜的?
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0糖饮品等同于不甜。No,No,No!为了还原饮料口感,企业多用甜菊糖苷、安赛蜜、赤藓糖醇等甜味剂或者代糖来代替蔗糖、白砂糖等,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元气森林则使用了赤藓糖醇等甜味剂。
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成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那么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儿,甚至比蔗糖要甜两百到三百倍,如三氯蔗糖的甜度最高为蔗糖的600倍。由于是甜味剂,并且没有能量值,所以它确实从这个程度来说比高糖分的饮料来说有更低的能量,不容易让人发胖。
奶茶店推出0糖茶饮走红背后
“一杯奶茶=14颗方糖”的旧闻
2020年3月,某网红奶茶店正式推出“0卡糖”,消费者可在该店的茶小程序下单时按需求自行选择添加。据了解,“0卡糖”适用于除部分宝藏茶外的茶饮产品。而早在2年前,有就其他奶茶店做过低糖茶饮的尝试,他们使用的是低卡甜菊糖。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约有15%的消费者在选购茶饮时主动选择添加0卡糖,有人表示,健康茶饮一定是新式茶饮的未来趋势之一,因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
《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也提到,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而奶茶店推出0糖茶饮走红的背后也正是因为“一杯奶茶=14颗方糖”的旧闻:2017年7月24号,上海市消保委通过27家奶茶铺、51家样品的现调茶饮(奶茶)进行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进行检测。检测报告称,27件正常甜度奶茶,含糖量介于每杯11克至62克之间,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而其中一杯丝袜奶茶含糖量相当于“14块方糖”,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的“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议。
就是这份报道,让不少消费者记住了“一杯奶茶等于14颗方糖”的描述,但忽略了27件正常甜度奶茶中,还有仅11克糖,平均34克糖的客观现实。
0卡0糖饮料是否健康?
更容易产生饥饿感更伤牙齿
如果和单纯的含糖的饮料对比,它确实是一个低卡低糖的饮料,对于防治肥胖是有帮助的,但它如果拿水来对比,由于一些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接收了甜味信号后,容易产生饥饿感,反而使人的食欲更强,所以无糖饮料并不利于健康。
而标榜“0卡路里”“无糖”的无糖饮料,并不是就真的一点热量都没有,也并不是含糖量为0,只是量非常低而已。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声称0能量。当含糖量低于0.5克/100克(固体)或0.5克/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声称含糖量为0。
因0糖饮料含有一些食品添加剂,人体器官同样需要“工作”,参与代谢,从而增加肝肾负担,国际上已发现,摄入甜味剂会对人体的糖耐量及血脂代谢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另外,无糖饮料更伤牙齿。无论含糖还是无糖软饮料(包括调味矿泉水)都可以对牙齿产生严重腐蚀。无糖饮料可以导致30%~50%的牙釉质软化,无糖的苏打水和糖果的危害更甚于真正的饮料和糖果。
所以说,最安全的饮品就是白开水,要想避免这些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最全能又最敷衍的一句话——“多喝水”
喝水不足,病痛就会找上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多喝水”变成了最全能又似乎是最敷衍的一句话……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缺水会让身体慢慢发生质的变化。
身体内正常含水量约为60%~70%。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丢失水分,再加上出汗、小便时的水分流失,只有摄入足够水分,人体水分平衡,让身体时刻保持好状态。喝水不足,病痛就会找上门: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1%时,人就会感到口渴,身体机能开始受到影响;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2%时,运动机能受到影响,并伴有食欲降低、压抑感等;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4%~8%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软弱无力等;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10%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
今天,你喝水达标了吗?
来源: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