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本报特约记者张红仙通讯员蒋育敏胡涛
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张红仙摄
近日,记者走进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的堂生蔬菜合作社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忙着采摘、包装,一派繁忙景象。
该企业共种植蔬菜5000亩,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我们基地常年用工200余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用工高峰,赶上用人旺季,每天的用工缺口约200人。”蔬菜基地负责人陆刚飞说,多年来,阶段性、季节性的招工难题一直困扰着他。
在茨营镇像这样的现代农业企业有35家,随着企业的发展,“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但当地劳动力又普遍面临工作难找、岗位不稳定的困境,出现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尴尬局面。对此,麒麟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用工特点,按照“全过程组织、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的思路,突出供需对接、权益保障等工作,建设茨营“幸福里社区”,打造独具特色的“1+3+N”茨营镇“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难”问题,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目前,通过“幸福里社区”平台,有力保障了全镇35家现代农业企业用工需求,2000余名本地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在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就业咨询声不断,窗口工作人员正认真负责地一一回应群众疑问。大厅不仅按统一标准建设求职登记、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功能区,也考虑到零工群体的特殊性,设置了人员休息区域,配备了饮用水、急救药物等用品,方便零工进场求职。
“我们每天都会对接更新企业的用工需求,做好群众就业意愿登记,合理安排群众就近就业,持续跟踪问效,让企业放心用工、群众安心就业。”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负责人张辉说。
“之前自家庄稼活干完了就在家闲着,找不着事做。现在可以随时去就业服务点了解招工信息,今天去咨询,明天就可以安排工作,又方便又快速。”村民李路仙高兴地说,通过这个平台,她最近找到了一份择菜的工作。农闲时就近打点零工,不仅能照顾家里,还可以补贴家用。
随着平台建立,麒麟区成立工作专班,由人社部门牵头,推动12项就业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办理,建起“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协调镇(街道)、村(社区),盘活辖区内国有资产,建设“幸福餐桌”“田间驿站”“务工宿舍”等13个就业服务点,为务工人员提供餐饮、住宿、子女照护、老人照料、求职信息登记、就业创业咨询、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服务,有效满足了务工群众多元服务需要,切实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下贾家营‘幸福里’就业服务点位于茨营镇龙潭河中心地段,周边有大型蔬菜企业4家,长期务工人员500余人。目前,已为4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食宿服务,为140余名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健康义诊、文体娱乐等服务。”下贾家营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贾来柱说。
茨营镇还推行“理论+模拟+实训”的技能培训模式,每年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具有茨营特色的“龙潭河”工匠、“老把式”手工艺、“巧媳妇”蚕桑刺绣等产业工人队伍,有效提升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人均月工资在4500元以上。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日,记者走进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的堂生蔬菜合作社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忙着采摘、包装,一派繁忙景象。
该企业共种植蔬菜5000亩,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我们基地常年用工200余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用工高峰,赶上用人旺季,每天的用工缺口约200人。”蔬菜基地负责人陆刚飞说,多年来,阶段性、季节性的招工难题一直困扰着他。
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 张红仙 摄
在茨营镇像这样的现代农业企业有35家,随着企业的发展,“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但当地劳动力又普遍面临工作难找、岗位不稳定的困境,出现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尴尬局面。对此,麒麟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用工特点,按照“全过程组织、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的思路,突出供需对接、权益保障等工作,建设茨营“幸福里社区”,打造独具特色的“1+3+N”茨营镇“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难”问题,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目前,通过“幸福里社区”平台,有力保障了全镇35家现代农业企业用工需求,2000余名本地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在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就业咨询声不断,窗口工作人员正认真负责地一一回应群众疑问。大厅不仅按统一标准建设求职登记、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功能区,也考虑到零工群体的特殊性,设置了人员休息区域,配备了饮用水、急救药物等用品,方便零工进场求职。
“我们每天都会对接更新企业的用工需求,做好群众就业意愿登记,合理安排群众就近就业,持续跟踪问效,让企业放心用工、群众安心就业。”茨营镇“幸福里”服务大厅负责人张辉说。
“之前自家庄稼活干完了就在家闲着,找不着事做。现在可以随时去就业服务点了解招工信息,今天去咨询,明天就可以安排工作,又方便又快速。”村民李路仙高兴地说,通过这个平台,她最近找到了一份择菜的工作。农闲时就近打点零工,不仅能照顾家里,还可以补贴家用。
随着平台建立,麒麟区成立工作专班,由人社部门牵头,推动12项就业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办理,建起“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协调镇(街道)、村(社区),盘活辖区内国有资产,建设“幸福餐桌”“田间驿站”“务工宿舍”等13个就业服务点,为务工人员提供餐饮、住宿、子女照护、老人照料、求职信息登记、就业创业咨询、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服务,有效满足了务工群众多元服务需要,切实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下贾家营‘幸福里’就业服务点位于茨营镇龙潭河中心地段,周边有大型蔬菜企业4家,长期务工人员500余人。目前,已为4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食宿服务,为140余名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健康义诊、文体娱乐等服务。”下贾家营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贾来柱说。
茨营镇还推行“理论+模拟+实训”的技能培训模式,每年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具有茨营特色的“龙潭河”工匠、“老把式”手工艺、“巧媳妇”蚕桑刺绣等产业工人队伍,有效提升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人均月工资在4500元以上。
曲靖融媒特约记者 张红仙 通讯员 蒋育敏 胡涛
对近期华润幸福里业主反映楼下拟开办餐饮的问题,住建部门介入调查核实。据了解,物业公司发现问题后,已根据小区《临时管理规约》第三章第九条“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应按设计用途使用物业。
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物业设计用途的,业主应在征得相邻业主书面同意后,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告知物业管理公司;其中底层商铺前期设计未预留餐饮条件的,业主及非业主使用人不得擅自更改其经营业态。”的规定,向相关商铺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进行整改。
目前,该小区物业公司已根据有关规定,向属地居委及生态环境部门报告,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