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导语:当有人闯出了一条路,并摘到了成功的硕果,这条路就成了大部分人眼中的康庄大道,人人蜂拥而至。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可以复制的,特别是在现今这个充满变幻的世界,“奇”这一字,似乎成了有力的制胜法宝……
人人都是造物主。
刚过去的2021年实在太魔幻,卷疯了的商家们创造出许多初见令人摸不着头脑,细想又觉得确实有存在价值的奇葩新物种。
罗汉果黑咖啡、枸杞拿铁的苦涩还未走远,玻璃酒瓶泡人参的熬夜水已替换年轻人手里的奶茶杯;由涩变甜的通便神器油柑饮品、上千元一杯的纯天然橄榄汁……创新算是在过去一年被茶饮赛道玩明白了。
还有紧紧拿捏年轻人消费偏好的早C晚A、路边煮红酒、玲娜贝儿;反被年轻人拿捏而意外出圈的野性消费、精神饼;以及今年互联网热度顶流,从Facebook不要Face,到12岁小朋友靠卖NFT挣了250万,再到国内微商认元做父,无论发展得多魔幻都合理的“迷雾卡牌”元宇宙。
卷,在2021年俨然已从更激烈的业内竞争发展到“物种起源”。
而商业不是一辆车,不会按照导航规划的路线和时间,严谨精准的到达目的地。无论是品类创新、直戳痛点、玩梗出圈还是利用未知概念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内卷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创造新物种新概念,似乎成为各行各业逃离拥堵路段,试图走小路前往目的地的营销新手段。
在过去的一年里,茶饮+小众食材组成了品类创新奇葩物种;循着Z世代的消费偏好衍生出满足附加价值的“精神抚慰”产物;顶流元宇宙下,同样发展出许多以“蹭热度”为目的的分支新物种。 我们或许能循着2021年这些案例的脉络,探索2022年商业中的奇葩新物种发展趋势。
一、以“奇”出圈
2021年,有哪个行业能卷过茶饮?
人参除了会出现在中药店、礼盒里,还能明晃晃的一整根泡在玻璃瓶里,放奶茶店销售。
2020年年末,小红书上一篇名为“同仁堂又搞事情!!朋克养生,熬夜也不怕”的帖子,将熬夜水推到大众眼前。帖子内写道:“熬夜水是现熬的,48小时内必须喝完!里面含有菊花、玫瑰花、枸杞、大枣这些健康食品,有了它真的是熬完夜还能早起!”
冒了个头试试水后,2021年这一匪夷所思的茶饮开始野蛮生长。仅在小红书上搜索“熬夜水”,便有40多万篇相关笔记,甚至已发展出熬夜水代购产业。
“知嘛健康”门店售价38元一瓶的熬夜水,在代购商家页面售价58元,另需支付23元运费。而上一家被代购的茶饮,还是茶颜悦色。
除同仁堂外,“若遇江南·国风茶”“荷田水铺”“椿风·养身茶饮”“炖物24章·古法茶饮”等多家养生茶饮品牌均推出熬夜水,并将其作为主打产品。
某茶饮品牌熬夜水
笔者此前曾带着小伙伴实地探访、测评过这一神奇茶饮,小伙伴对熬夜水味道的评价是:“如果熬夜必须喝它来补救,那我可能9点就睡了。”
熬夜水余热未消,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茶饮赛道,在用烦了葡萄、草莓、车厘子后,将“魔爪”伸向更小众的水果。
3月23日,奈雪的茶推出霸气玉油柑产品。上架后销量急速攀升,成为销量最高的爆款,在奈雪茶饮产品中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20%,超越常年制霸奈雪销量榜首的霸气芝士草莓。随后,野萃山、星叹、找茶友等茶饮品牌,纷纷推出油柑系列产品。
奈雪的茶霸气玉油柑
据不完全统计,小红书上有3W+篇油柑相关笔记,微博上油柑水果茶相关内容,也有1亿多阅读。
那么油柑到底是什么?据了解,这是一种产自两广地区的草绿色水果, 味道酸涩而后回甘,可作为民间中药食用,古人常用油柑果实治疗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等疾患。对于潮汕人来说,油柑也是一种常见的休闲零嘴。
但是,除岭南城市外,其他地区的朋友似乎对这一水果并不了解。油柑茶饮能够爆红的逻辑,除神奇的通便作用外,更多的或许是年轻消费者对未知的好奇。
同理,还有喜茶黄皮仙露系列茶饮,原材料黄皮产自广东,是一种凉性水果,可清热败火。据网友反馈,同样也是“排便”小帮手。
人参、油柑、黄皮……想起大学毕业旅行去鼓浪屿玩,看见一种红色长刺的水果,卖家说叫恶魔果,没见过没尝过,买!最后吃得一身狼狈,啥味道都没尝出来。但去别的地方还会买奇怪的水果吗?还买!
所以,建议今年奶茶品牌的研发人员,可以多去各个景区门口溜达,看见奇怪的水果就拿回去榨汁加茶加奶盖,没准能出下一个爆款。
新式茶饮,作为新消费中的大热赛道,跑出了“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也在向着IPO进发。然而,由于茶饮配方易于模仿,缺乏实质性壁垒,当某一款新品出现成为顶流时,其他品牌便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跟上,导致同质化现象难以根除。
据《2021年中国新茶饮产品报告》显示,调查取样的21个茶饮品牌中,2020年上新水果茶的品牌达到了95.2%。另外,根据喜茶公布的数据来看,喜茶2020年开售的所有产品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top5产品80%都与水果有关。
看来,2022年的茶饮赛道依旧离不开水果,而结合养生、新奇小众水果等附加价值来为茶饮本身叠buff,以奇招创新,似乎成为头部品牌摆脱同质化,中腰部品牌出圈的方式之一。
估计2022年,又是跟着茶饮认水果的一年。
二、围着Z时代转
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奇葩新物种”仿佛是他们的专属定制。
去年10月8日,微博话题“早C晚A”登上热搜,阅读量3.6亿,讨论14.7万。对于美妆护肤界的小伙伴,这个词应该不模式,从2020年开始,早上使用维生素C产品,晚上使用维生素A产品,就能达到抗衰、美白等作用的护肤黄金搭配,就已在小红书走红。
而2021年的“C”和“A”,却有了新的含义。2021版“早C晚A”,指早上需要Coffee(咖啡)提神来开启学习和打工的生活,晚上则需要Alcohol(含酒精饮料)助眠来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和疲惫的学习。
显然这是打工人玩梗自嘲的一种方式,但C和A的背后,是一超多强的咖啡赛道和今年逐渐走入资本视野的低度酒、微醺小酒馆商业模式。
据《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报告》显示,90后95后正在成为酒市场中新鲜的增长动力,其中90后的人均消费已超整体水平。
另据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夜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30万亿元,同时选择夜间聚会的青年群体达到37.5%,成为夜经济的主力消费群体。
随着Z世代社交导向性的消费需求增加,以及夜经济的崛起。低度酒、微醺小酒馆成为填补年轻人夜生活空白的首选。2021年9月10日,微醺小酒馆代表之一的海伦司成功登录港股,正式夺得国内“小酒馆第一股”桂冠。上市首日,海伦司小酒馆发行价为19.77港元,开盘涨幅超16%,截至当日收盘,海伦司的总市值已超过300亿港元。
新版“早C晚A”的出现,似乎是将这一商业现象,做了调侃式的归纳总结。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习惯逐渐养成。咖啡与酒饮这类相对更依赖线下消费的商业模式,在2022年或许会与年轻人的生活进行更深度的绑定。
当然,也有一部分打工人,确实是早C了,但晚还是C,全天都是CCC(流泪)。
2021年冬天,还有一个吨吨吨的物种崛起。上海一家杂货商店门口支起一口锅,里面咕噜噜冒着热气的不是茶叶蛋,而是香料、水果和红酒。
继魔都之后,街边“十块钱一杯”的浪漫,很快在北京、杭州、成都、武汉等地火了起来。以街边摆摊的形式,给人们带来“冬天第一杯热红酒”。
街边煮红酒
街边摆摊卖红酒,看似有些荒诞。但正是浪漫与荒诞的强烈对比,给Z世代年轻人带来超出红酒本身的社交、分享价值。
据《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调查显示,满足“社交、人设、悦己”的需求是Z世代青年的消费动机,扩大社交圈、寻找身份认同、及时行乐的满足感,都是他们愿意消费的动机。咱就是说,喝的不是酒,是社交媒体的一张图。(你品,你细品)
除吃喝外,满足Z世代精神层面需求的产物,同样备受青睐。
2021年9月29日,小狐狸玲娜贝儿正式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亮相。作为达菲家族中第一个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首发的人物,玲娜贝儿显然没老板失望。
据界面新闻报道,玲娜贝儿在当日11点正式开售,而早上9点不到,上海迪士尼乐园内外的三个玲娜贝儿商品售卖点已经排起长队。
除线下外,玲娜贝儿在线上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关玲娜贝儿的话题热搜有至少7条,阅读量最高近10亿。
玲娜贝儿
流量一到位,变现就轻而易举。
2021年12月29日,“迪士尼2000元玩偶炒至8500元”、“凌晨3点超5000人迪士尼排队买玩偶”两条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由于此前玲娜贝儿等玩偶,只能通过抽签限购形式进行购买,此次公开售卖便轻而易举喜提2条热搜。
值得注意的是,与迪士尼注重IP故事打造的商业逻辑不同,玲娜贝儿所在的达菲家族整个故事线都非常简单。
达菲原本是米妮送给米奇的小熊玩偶,有一天米奇在灰姑娘城堡前许愿,希望有人和他分享乐园里的快乐,于是魔法把小熊变成了活的,且在2010年拥有了名为雪莉玫的女朋友;此后社交达人达菲便开启了全球交友之旅,后来上线的小猫杰拉多尼、兔子星黛露以及狐狸玲娜贝儿,都是达菲新结识的朋友。
这一模式,似乎与娱乐公司打造流量明星类似,借助人设与流量,迅速出道,再通过周边产品实现变现。从制造动画IP到造星的转变,依托的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环境变化,以及Z世代对新鲜事物接受与失去兴趣速度同样快的消费习惯。
除“早A晚C”、街边红酒摊、玲娜贝儿外,2021年依托年轻人消费喜好而生的新物种,还有对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制作的“精神月饼”以及参加选秀节目一心只想被淘汰,却被“笋丝”们卖水瓶填问卷赚钱投票一路保送到成团夜的“俄国著名哲学家”利路修;被王友梅“逼着”读书的丁真等等。
据CBNData发布的《2020 Z世代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由于Z世代成长环境相较X世代及千禧一代更优渥,其快乐阈值也相对更高。不再满足于日常的乏味体验,更愿意追求新鲜有趣的产品。
与此同时,据诺拓咨询《中国新一代消费群体(Z世代)调研报告》数据显示,Z世代的月可支配收入达到3501元,比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约49.36%,有多种收入来源的Z世代约35%,其中包括校外兼职费用、家庭提供生活费、奖学金等。
更有钱,更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Z世代,成为商家纷纷争抢的优质客源,由此演变出针对Z世代喜好的新物种创作与挖掘。可以说,Z世代是奇葩新物种的最强推手之一。
而随着接收到的奇葩新物种日渐增多,Z世代对“奇”的阈值也随之增加,2022年“讨好”Z世代的奇葩新物种,无法简单复制2021年的成功案例。根据年轻人消费喜好这一底层逻辑,2022年可能只有创造出创意更高,传播度更快,变现能力更强的新社交媒体顶流,才能吸引Z世代的注意。
三、延续到今年的顶流“元宇宙”
元宇宙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看到这里,读者老师们或许发现了,每一部分都是按营销底层逻辑进行划分,涵盖多个不同奇葩新物种。那元宇宙值得占一整个分类?值得!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这个新物种下产生的分支物种,多到数不清,奇到刷三观。
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正式宣布战略转型,更名为meta,向元宇宙进发。至此,国内外互联网行业正式拉开元宇宙帷幕,奇形怪状的新物种也随之而来。
元宇宙作为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成为NFT实现虚拟物品数字资产化和流通交易的重要应用场景。
12岁小朋友靠卖一系列的像素画,一个暑假赚了大约250万人民币;Twitter联合创始人将一条仅有5个单词的推特以NTF形式拍卖,成交价超过290万美元;加密艺术家Beeple的数字作品“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单一拍品网上以6900万美元价格成交……
元宇宙下的第一个新物种NFT,迅速爆红,身价不断刷新想象力。
2021年11月23日,歌手林俊杰在推特上宣布,自己花费约12.3万美元,购买了Decentraland平台上的三块虚拟土地,正式涉足元宇宙世界。
与此同时,微博话题“元宇宙刮起炒房热”登上热搜,在元宇宙中炒房,成为衍生的另一个新物种,玩家可以通过在元宇宙概念中的虚拟游戏买下房产,进行装修养护,待房产升值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利。
据了解,美国虚拟平台Decentraland上,2021年11月23日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金,国内天下秀推出的“虹宇宙”平台,二手交易平台挂出90多万的售价。
虚拟世界的一套房,却用现实世界的真金白银去买,总觉得哪儿不太对。
除此之外,披着元宇宙项目外衣的空气币、售卖虚拟矿机的元宇宙挖矿、制造一夜暴富美梦的元宇宙课程、成员全部改姓元的元宇宙第一微商天团,都在元宇宙概念的庇护下,生根发芽。
要说这世上还有什么的数量能和哈姆雷特拼一拼,大概只有元宇宙概念下的衍生新物种了。
虽然多方观点称,元宇宙是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就2021年元宇宙下的衍生新物种来看,元宇宙似乎更像2021年秋季新款镰刀,敲锣打鼓向韭菜挥下。
去年十一月中旬,人民日报曾发文评元宇宙称:“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经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折腾,元宇宙逐渐回归大厂手中。2021年,B站推出元宇宙区块链“高能链”、腾讯推出核幻觉,字节跳动投资中国版“Roblox”,网易在虚拟数字人赛道频繁出手,微软侧重打造企业元宇宙,百度则将目标锁定在VR……
据《2021 易凯资本元宇宙报告》显示,元宇宙未来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近 10 年,元宇宙概念将依旧集中于社交、游戏、内容等娱乐领域,其中,具有沉浸感的内容体验是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形态之一,并带来较为显著的用户体验提升。
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势必会引发短暂的理解混乱。而随着各方探索的不断加深,元宇宙这一2021年的顶流,或许会在2022年逐渐探索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分支产物。
都说营销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的晴雨表。2021年第一财经周刊封面单词为“HARD”,新消费赛道突然冷静,各行业内卷加剧,年底大厂纷纷裁员……营销驱动的奇葩新物种,在过去的一年似乎是疫情下经济初步复苏期的商家们在大雨天撑起的一把伞。
而随着这一营销模式的成功试水,面对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寻求转型,新消费品牌谋求出圈,不禁让人期待,2022年商家们又会“卷”出什么初见惊愕细思有理的新物种。
参考资料:
- 《2021年中国新茶饮产品报告》,咖门饮力学院
- 《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报告》,CBNData
- 《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企鹅智库
- 《2020 Z世代消费态度洞察报告》,CBNData
- 《中国新一代消费群体(Z世代)调研报告》,诺拓咨询
- 《2021 易凯资本元宇宙报告》,易凯资本
- 《2022年的十个营销趋势》,寻空的营销启示录
作者: 桃子,姚赟;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本文由 @盒饭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class="pgc-img">>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责编:陈栋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5期)
8月16日晚间,“奶茶第一股”香飘飘(603711.SH)发布上市以来首份“亏损”半年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58.6万元,同比下降78.92%。而饮料巨头汇源果汁(01886.HK)不但迟迟未发布2017年报,还被曝出面临退市风险。
为何曾经风光无限的饮料巨头们如今黯然失色,他们的消费者去哪儿了?
香飘飘突然失速
“我很委屈,为什么大家只看到亏损,却不提营收上涨。”香飘飘奶茶董事长蒋建琪说。尽管香飘飘今年上半年亏损逾5000万元,但其营收8.7亿元,同比增长55.38%。他没有料到,一杯奶茶的“凉热”会成为关注热点。
香飘飘中报业绩不佳被多家媒体解读为“上半年亏5000万元,广告费却花了1亿多元”。
< class="pgc-img">>产品单一加上广告费居高不下,让“一年卖出12亿杯,能绕地球4圈”的香飘飘不再好卖了。(视觉中国)
香飘飘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成本6.01亿元,同比增加61.43%,其中销售费用3.17亿元,同比增长54.68%,广告费用为1.14亿元,几乎为上年同期的两倍。
据香飘飘招股书显示,2014至2017年,香飘飘广告费用分别为3.33亿元、2.53亿元、3.6亿元、2.3亿元,4年广告费累计11.76亿元。而2014至2017年,香飘飘的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2.04亿元、2.66亿元、2.68亿元,4年净利润共计9.23亿元,据此计算,其广告支出远高于净利润。
对此,蒋建琪认为,香飘飘作为一家季节性很强的企业,上半年属于淡季。此外,液体奶茶投入在加大。“我觉得企业的本质不能只为利润,应该创造顾客,让顾客来买产品,但净利润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决定未来的投入力度,营收和利润都应该兼顾。”蒋建琪表示。
他坦言,在市场竞争层面,消费品琳琅满目,广告的作用被削弱。他在思考如何推广自己的新品液态奶茶。
“依托高额投入的广告营销,香飘飘在短时间内将自己送上行业龙头地位,一度占有杯装奶茶60%的市场份额。但是当中国进入消费升级的新时代后,主流消费群体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青睐的产品已不再是速溶杯装奶茶。即饮市场及外卖的发展对杯装奶茶的冲击最大,速溶奶茶行业整体都在下滑。”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2014至2016年以及2017年1月至9月,香飘飘杯装奶茶营业收入分别为20.65亿元、19.26亿元、23.64亿元、13.25亿元,占其全部营收的98.68%、98.68%、98.90%、98.84%。不难看出,杯装奶茶几乎成为香飘飘的全部营收来源。产品单一加之广告费居高不下,让“一年卖出12亿杯,能绕地球4圈”的香飘飘不再好卖了。
香飘飘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即亏损也遭到监管部门细究。8月29日,香飘飘收到上交所问询函,上交所重点关注了其季节性波动一致性、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液体奶茶业务经营情况等事项。问询函还要求其补充披露报告期内液体奶茶产销量、存货周转以及收入成本情况,同时结合报告期内产品销售及盈利情况,说明2017年年报披露经营计划的审慎性、合理性。
汇源风光不再
8月17日,在汇源与管家帮的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很久没有公开露面的汇源董事长朱新礼出现在媒体面前。不过,媒体的关注点显然不在“战略合作”上。面对债务危机传闻及迟迟未发布2017年报业绩等消息,朱新礼均未作出回应。
此前,汇源果汁发布公告自曝了一起违规贷款: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以应对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北京汇源饮料是汇源果汁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朱新礼的关联公司。朱新礼持有汇源果汁65.03%的股份。根据港交所规定,由于贷款总金额超过资产比例的8%,需要进行相关披露。
然而,这笔贷款不仅没有及时披露,也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尽管贷款目前已经归还,汇源果汁也收取了1.5亿元利息,但负面影响还在继续:上市公司汇源果汁遭停牌,并延后发布2017年业绩,因为向北京汇源提供的关联贷款,将直接或间接引发汇源果汁部分融资票据出现违约或潜在违约事件,汇源果汁要向融资票据相关方申请豁免。
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底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港交所上市部将进入取消其上市资格的程序。对于退市风险,汇源方面表态,“正积极推进,尽快完成港交所的相关条件,没什么问题。”
但事情在持续发酵。6月13日,穆迪将汇源果汁的信用评级下调三档;惠誉于6月底也发布报告,将汇源果汁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及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由B下调至CCC+,评级属于负面观察。7月12日,因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调整,深交所将汇源果汁调出港股通股票名单。
成立于1992年的汇源一度是中国饮料市场的标杆,“有汇源才叫过年”的春节广告语深入人心。2007年2月,汇源果汁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创造了该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2008年,可口可乐宣布以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2008年汇源总收入为28.197亿元,净利润为8890万元。
不过,这一收购在2009年3月没有通过反垄断审查。并购流产后,2009年,汇源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净利润为-0.99亿元,至今已先后换了4任职业经理人。外界认为,并购后遗症让汇源无法摆脱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但朱新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汇源并非家族企业,一直对外敞开大门并进行各种尝试。
< class="pgc-img">>汇源和可口可乐曾经离得那么近,但最终因反垄断审查擦肩而过。(视觉中国)
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邓丽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未来几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将呈现年轻化、健康饮品等趋势。一方面,汇源家族管理对其发展形成了阻力;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背景下,虽然汇源投入大量费用研发推广新产品,但是新产品打开市场需要时间,因此当前汇源面临“船大难掉头”的挑战。
如何让消费者爱上自己
其实面临危机的不仅仅是香飘飘和汇源,近两年,不少老品牌如娃哈哈、康师傅、可口可乐等在传统知名饮料市场份额都在下滑。
8月27日,康师傅交出的 2018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总营收309.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但是康师傅的水和果汁等产品线均出现下滑,尤其是水,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5.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5.65%;果汁同比下滑5.65%。另外,即便是正增长的茶饮料,根据咨询公司尼尔森数据,康师傅的市场占有率也呈现下滑态势。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不是看不到饮料市场多元化的趋势。针对营收下滑,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就表示,他进行过深刻反思,总结了10 点原因,包括销售成本上升导致经销商积极性下降、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缺少大单品、新品没有规划等等。
也有不少企业推出了小清新、卖萌路线的包装,用颜值吸引消费者,还附有各种“金句”,用流行语来贴近年轻消费者。香飘飘推出新广告语,用“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替代“一年卖出N亿杯,可绕地球N圈”,不再拿销量说事,为综艺冠名,向热剧植入……
“中国快消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均体现在产业端及资本端,营销端的发力只能锦上添花,一定不能雪中送炭。”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调整,对食品饮料业提出了新要求。品牌竞争将演变成生态圈的对抗、产业链的竞争、消费者的竞争等。“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流量成为制胜关键,获取流量就是获取消费者。如何与消费者互动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也许,正如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7年中国消费品市场解读》报告所述:新常态下,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攀升,爱尝新的新一代消费者崛起。新生代消费者更注重情感需求体验以及互动体验,标准化产品从包装和消费场景中凸显个性化特征,才能吸引消费者。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头条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关注”
>Into You 心慕与你成立于2019年12月31日 ,是一个以彩妆为载体,年轻、时尚、有态度并不断打破常规的品牌 。品牌致力于不断创新,打破市面上美妆产品在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开创唇泥新品类,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潮流与创新的彩妆产品 。2020年4月推出市面上第一款唇泥,提出唇泥在唇妆品类的新概念;Into You不仅聚焦唇部产品,还致力于通过缤纷的色彩和有趣的体验为女性打造独特、自我的个性妆容和造型。
Into you唇膏是中国本土品牌,于2019年创立。唇膏是一种唇彩产品。唇釉是唇膏的饱和颜色,也是唇彩的光泽。唇膏的质感很好,很顺滑,很容易涂抹,有一种很轻的慕斯质感,很适合她的口腔,有点甜,有点像巧克力奶油。
< class="pgc-img">>Into you唇釉热门色号推荐:Into you 127,超甜美的珊瑚豆沙,颜色真的超好看,真的感觉掐出水了马上,看着有点荧光,上嘴真的很nice。Into you157,奶油橘棕色,丝绒的质地很好推开,充满高级与复古感,感觉很适合日系妆容。给我的感觉跟兰蔻196的颜色有点像,这个颜色黄皮也是可以hold住的。Into you 117,质地是那种慕斯质地,顺滑很好涂开,上嘴的丝绒感很好看。它是一个奶里奶气的杏桃奶茶色,上嘴给人感觉比较温柔乖巧,又甜又盐,偏暖调一点,黄皮也是可以驾驭的。
< class="pgc-img">>Into you瓶装口红,为美妆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是艺术和口红的完美结合。2022年八月,Into you瓶装唇膏将继续推出4个新的颜色,让更多的女性对唇部的艺术幻想成为现实。总体来说, into you唇膏的性价比很高,每一种颜色都很漂亮,盲买都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