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的新茶饮江湖,越来越没有“边界”,南方品牌“北伐”正在轰轰烈烈地上演。作为茶饮产业具备天然劣势的北方领域,也并非没有顽强的抵抗势力。
今天,盘点一下黄河以北各省具备知名度或者本地人特别喜欢的品牌。不知道哪个品牌是否有机会成长为北方的古茗或喜茶?
另外,因为黑龙江、青海和宁夏基本没有知名度茶饮品牌,未纳入统计。
天津、河北:住满了“侵略者”
天津和河北都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天津原来有个夏树奶沫,窄门餐眼显示目前仅有5家门店了。老板转身去做了初见小兮,定位为“天津人的轻乳茶”,具体数量不详。
整个天津是沪上阿姨的天下。当初沪上阿姨初期仅有300多家门店的时候,全国做得并不理想,反倒是天津成了她的福地,占比据说高达30%。
后期沪上这个老婶子又把青岛开发得很棒。北方是沪上的根基,或许这与当初沪上做的“血糯米”品类更适合北方有关吧。这就和武汉益禾堂本地不理想却火成了广西一哥类似,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类型。
河北同样是外地品牌的天下,蜜雪遥遥领先,然后就是甜啦啦、沪上阿姨等。不过时值2024年初秋的此刻,益禾堂或成了河北单店营业额最高的品牌,据说河北益禾堂几百家门店去年全年日均可以做到500杯左右——神一样的存在。
显然,河北的奶茶界里,住满了外来“侵略者”。
北京:酸奶,大力出奇迹
在吉林那一段里,谈到的北京鲜果时间,其在2010-2018年期间,基本可以算是黄河以北的绝对代表品牌。
彼时,全中国对奶茶连锁体系化管理的品牌,数量少到一个手掌算得过来,鲜果时间就是其中一个,也是当时全国奶茶行业“朝圣”的品牌之一。
如今斗转星移,鲜果时间的星光已不再灿烂。
客观来说,受限于北京的气候和房租影响,奶茶行业在北京整体上皆属于“星光暗淡”来形容,这与其城市形象不匹配。
能够应对高房租的,大约就是高价位。如今北京有一家名为“牛茶”的品牌,主打燕窝饮品,其中还选用了阿姣、桃胶分子肽等狠货,发展了一些店面,早期燕窝饮品价格48元起,如今为了应对市场,也推出了椰子水、柠檬茶等平价产品。
另一个狠品牌是blueglass,以“一泻千里”的产品闻名于北京白领中间。
其主打酸奶,无限添加益生菌,以“喝完就拉”成品牌知名度的标签。其后又以“擦边”而被媒体广泛报道。有标签并且明显与众不同,对其品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今店面数量已近200家。
另一个品牌和blueglass一样,以蓝色为品牌色,名为“兰熊鲜奶”,英文是bluebear,不过名为“鲜奶”,当初却是依靠芋泥鲜奶茶火出圈,现在更是主打酸奶系列产品,当然水果茶也表现不错。
吉林省:下沉有力,上浮无力
严格来说,吉林没有通霸全省的知名品牌。不过有两家主打下沉和校园的品牌做得有声有色,一家是小狮同学,公司在吉林延边,全省分布了150家左右的店面,另一家是C位牛男,数量与小狮同学差不多。
吉林省早前有个晶一学长做得还不错,如今店面数量急剧减少,甚是可惜。
早期的吉林省出过全国有知名度的大品牌“快の客奶茶”,2006年左右就拥有了600多家店。后来老板前往北京,创立了鲜果时间,一度是国内奶茶连锁品牌的标杆品牌。
如今的吉林奶茶品牌还没有接过快的客的大旗,但小狮同学和C位牛男目前发展稳定。
在南方品牌北征加剧的当下,各大知名品牌纷纷下沉,吉林本省的小伙伴们要加油,期待能够创造新辉煌。
辽宁:茶饮东北王霸居沈阳
700CC天然苏打水鲜果茶无疑是辽宁奶茶品牌的扛把子,甚至是整个东三省的代表品牌。700CC商标能够注册下来已是奇迹,在冰冻的东北把品牌做到大几百家,更是奇迹。
与其他品牌不一样的是,700CC是唯一把“水源”作为核心卖点的品牌。他们使用的“小分子天然苏打水”泡茶更香甜,与奶和水果的搭配。会天然会突出原材料的口感。
在营销上,700CC巨资投入“花椒大会”、“辽宁男篮”、“玫瑰音乐节”以及各种公益活动,在当地形成了巨大的品牌号召力,C端客户的认知被打爆,为整个品牌应对外来品牌的挑战赢取了了巨大的优势。
如今,700CC以沈阳为中心,全力拓展东三省,要做他们心中的“奶茶东北王”。再给2年时间,期待700CC大东北战略变现为东三省每一寸土地上的雪,深覆盖、广覆盖。
山西、内蒙:黄土高原里的“黑”和大草原上的“黄”
内蒙和山西有些相似,整体上饮品不强势,但也都有一颗独苗,韧性十足,顽强有力。
黑洪堂可以定义为山西茶饮界的“阎老西”了,是茶饮一介地方诸侯。
黑洪堂有一些年头了,当初和远在杭州的黑泷堂似乎有一些关系,黑色系,名字也像。原先主打奶茶系,现在比较综合,轻乳茶、水果茶应有尽有,价格体系里,主打10元左右产品,更适合下沉市场。
黑洪堂的数据显示为170家门店,实际门店要多于该数据。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黑洪堂也在寻求突破,新品牌“黑洪堂茶事”中式风格明显,是山西版的霸王茶姬或者茶颜悦色。
内蒙的鲜芒多这几年影响很大,不仅仅在内蒙叫得响,甚至在整个北方有了一定声量。鲜芒多原先叫做“元气插座”,名字很有特色,不清楚为何改名。
新版鲜芒多色彩艳丽,要的就是一个满眼都是“黄”的氛围感——该品牌主打芒果饮品。
不过看到主打芒果的7分甜发展受限后,现在定位也开始进化为“鲜果茶”了,价格带为9-17元,主流价格为13-15元,更适合在商圈开店。目前门店显示108家。
一家以商圈为主的品牌,在内蒙开设108家后,其影响力自然比做下沉市场的品牌更大,鲜芒多是内蒙目前绝对的头部品牌。
下面三年,据说要开500家门店,这是目标,也是动力。
陕西:用大唐底色渲染新中式茶饮
陕西市场里,高线市场早期被鲜果时间、鲜果时光霸占。但更广阔的乡镇市场里,则是“麦克风”的天下。
斗转星移,当上述几家品牌跳进陕西湍急的黄河后,后来者冰菓倾城依靠蜜雪的价格体系,迅速上位。
不过疫情一战,冰菓倾城没能够起飞,原先期待其成长为千家品牌,现在还停留在200家左右,未来需要加把力了!
但是陕西不愧是大唐的底盘,借助“唐风古韵”的文化底蕴,茶话弄朝着长沙的茶颜作完揖,转身捡起方天画戟开始大战霸王茶姬。
茶话弄憋着一肚子气呢,想当初大唐一统天下之时,你云南不过还是我大唐的“边陲小镇”,如今“边陲小镇”出来的霸王茶姬却更像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霸王茶姬当起了真正的楚霸王,与刘邦一起踏进了大秦根据地陕西!
一番斯战,新霸王已有一统天下的气象。但越战越勇的茶话弄也来到了千家规模,成为了“轻乳茶品牌”里的第二身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身后的爷爷不泡茶、茉莉奶白大有刘邦之势,注意别再次被“先入关者王”!
甘肃:放哈的心里有点放不下兰与茶
讲地域故事,做在地品牌,全国把这一招数玩得最溜的是兰州的放哈。放哈也是本地发音“放下”(据了解如此)。不过放哈原先并不叫放哈,而是正宗的汉字发音“放下”。
放哈最早叫“放下咖啡”,随着品牌起势起来,品牌方突然发现“放下”商标早就被别人注册,不得已改名“放哈”。
这几年文旅起来后,放哈逐渐成了兰州本地的特色地区茶饮品牌,各类仿品层出不穷,诞生了兰放哈、如放哈、赛放哈、心放哈、禾放哈、金城放哈、不止放哈……等等,但兰州本地政府下定决心保护放哈,通过强势干预逐渐关停了全省的“A货”。
放哈的特色是将兰州民俗小吃与中式茶饮相结合,创造了甜醅(pei)子奶茶系列,成为兰州旅游必打卡饮品,同时还有灰豆子奶茶系列、果味浆水系列、果味醪糟系列、软儿梨系列等富含兰州本土的特色饮品。
真正让放哈有点“放不下”的是兰与茶。
疫情期间一帮子河南小伙不远千里跑到兰州,以“甜醅子奶茶”为特色,以蜜雪的定价策略和打法为杀手锏,迅速开出了70家门店,一举反超了放哈的60多家的体量。
放眼整个甘肃,本土品牌值得一夸的就是上述两家,再无其他具备全国话题的品牌。与北方很多省份一样,全甘肃的奶茶品牌依然是由蜜雪、书亦、茶百道等霸占着。
新疆:茶芭蕾与R&B巡茶有点小故事
新疆原先很像黑龙江,都是外地品牌跑到这两个省份耀武扬威。但不同的是,这两年新疆有了自己的品牌茶芭蕾,并得到本地人充分认可,而黑龙江至今没有类似品牌。
黑龙江早期的外省拓疆品牌主要是杭州的蜜菓和武汉的吾饮良品,随着这两年竞争加剧,各类品牌纷纷布局新疆后,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其中茶芭蕾团队代理的R&B巡茶发展最为迅速,一度发展到200多家门店。
R&B巡茶为台湾人在苏州创建的奶茶品牌,全国一度发展到1000多家门店。这两年发展最好的区域恰恰就在新疆。后期不知何原因,代理团队与R&B巡茶分道扬镳,代理团队新创茶芭蕾,如今茶芭蕾已经过百家门店,且都是新疆核心点位。
茶芭蕾主打哈密瓜酸奶类产品,将新疆特产哈密瓜融入到茶饮中,不仅仅是本地人心目中的YYDS,也是外地人打卡的必点产品。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另外一个品牌“泰NICE”,主打泰式奶茶,这家注册在安徽的品牌,全国开了162家门店,其中152家在新疆,且整体出杯量表现亮眼。
泰式奶茶像一股风,如同去年的椰子水饮品和前几年的港式奶茶一样,已在中国主要版图里几近消失。泰NICE几乎成了泰式奶茶在中国硕果仅存的一颗茁壮的独苗了。
新疆,处处像阿尔泰一样美丽,新茶饮的故事还在热播中。
彩。 吴洁琳 摄
中新网长沙1月16日电 (吴洁琳)15日,新加坡旅游局携手奶茶品牌ARTEASG,以“湘当有星意,斑斓新加坡”为主题,于长沙正式启动联名特饮“糯香斑斓椰”的上线仪式,一并呈现的还有位于ARTEASG IFS国金中心店内的新加坡主题艺术展。
在因为疫情不能相见的日子里,新加坡旅游局以一杯奶茶为连接点,呈现新加坡“即刻随心所往,心想狮城”的甜蜜魅力。
一直以来,新加坡旅游局都致力于创新推广方式呈现新加坡的多元魅力。ARTEASG作为一家出生于新加坡的茶饮品牌,近年来逐渐成为在新加坡和中国市场都具有市场认可度的网红奶茶品牌之一。
此次新加坡旅游局与ARTEASG的合作,以开发联名特饮“糯香斑斓椰”为核心,饮品选取深受东南亚地区喜爱的糯米和椰奶作为主要食材,加入特有的香料——斑斓叶,作为饮品开发的特色元素,以斑斓冻提升其间清甜滋味,芳香独特迭迭馨爽,极具热带海岛风味的口感,让食客们感受新加坡的热情。
除了在口味上融入新加坡风情,这杯联名特饮的杯身上也是别具新意,新加坡旅游局吉祥物“萌小狮”的限定贴纸让“糯香斑斓椰”更添狮城趣味。
在新加坡旅游局华西区处长谢锦川和ARTEASG品牌创始人王丹、联合创始人盛栩花的共同见证下,联名特饮“糯香斑斓椰”正式发布,将于1月20日在ARTEASG北京、广州、宁波、武汉、成都、杭州、深圳、长沙等门店上新售卖,ARTEASG新加坡门店也将同步上新。
奶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吴洁琳 摄
新加坡旅游局华西区处长谢锦川表示,十分高兴能够和ARTEASG合作,这个品牌与长沙和新加坡都有很深的渊源,也因此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今天我也从这杯联名特饮中尝到了来自我的家乡新加坡的味道。”
谢锦川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新加坡旅游局一直都在探索好看、好玩、有趣的方式来呈现新加坡多元的城市风貌,今天这杯“糯香斑斓椰”让大家知道了特色植物斑斓叶。“中国是我们最为重视的旅游市场之一,而美食又是中国消费者对新加坡最为熟知的记忆符号之一。新加坡旅游局希望能够借此次合作的契机,通过独特的味觉体验与中国消费者保持对话,持续输出狮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度和吸引力。即使旅行暂时不能成行,我们也希望通过和本地品牌的合作,实现与消费者的多点沟通,让大家能够认识到一个甜蜜、温暖的新加坡,并在不久的将来亲赴狮城,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
活动现场,无处不在的新加坡元素也让过往的市民感到新奇不已,不少顾客在店内艺术展区拍照留念。
据悉,新加坡主题艺术展将持续一个月,让更多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探索狮城魅力。为了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朋友们感受到新加坡的甜蜜与温暖,新加坡旅游局还推出了线上旅行盲盒游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丨商业数据派,作者 | 黄小艺
1999年的圣诞节,成都第一家麦当劳在总府路开业。在南方的湿冷空气中,副省长亲临、春熙路天桥大排长队的场面热火朝天,“3万人涌向麦叔叔”还登上了天府早报的头版头条。
25年晃眼一过,总府路仍然人潮汹涌,但这家麦当劳却宣告闭店,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在总府路外的几百米处,一家更受年轻人们喜爱的“中国汉堡店”塔斯汀门庭若市,这个从低线城市起家的“肉夹馍版汉堡”,凭借着便宜、量大、吃了还不拉肚子,成了新宠儿。
一街相隔的麦当劳和塔斯汀之间,隔了两个时代。
前者见证了中国的消费升级,周边的房价翻了几十倍,而店内的汉堡价格只涨了一倍;后者享受着消费降级的红利,人均客单价只有10元出头,只相当于一杯麦当劳可乐的价钱。
前者花了33年才开到全球万店,一套SOP门店经营理论成为连锁餐饮行业的模范读物;而后者从2019年的100家店起步,5年开了7000家门店,病毒式扩张的速度是麦当劳的4倍,质量跟不上速度,“吃到生鸡肉”的事件时有发生。
“无加盟,不开店”,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连锁品牌的一个缩影。
实体门店正在开店狂飙,不管是什么行业,似乎都开始了直营转加盟,加盟转强加盟的扩张之路。一位小微创业者告诉商业数据派,今年以来想要加盟做生意,目标品牌已经从奶茶、咖啡再到零食折扣店,甚至是洗车店加盟,全都看了个遍。
这些连锁品牌们的进度各不相同。跑得快的,有瑞幸、蜜雪冰城,靠加盟已经达到了2万上下的门店数量,成功上岸;而跑得慢的,则是在加盟招商的过程中不断降低加盟门槛,苦苦挣扎,不少品牌甚至逐渐被市场清退。
近年来,加盟为何遍地狂飙?现在还是不是一个好的加盟节点呢?
01 满大街,都是瑞幸和蜜雪的信徒
瑞幸和蜜雪冰城开启了品牌加盟的坐标系,两者靠着远超同行的开店速度,独霸了咖啡和茶饮界的Top1。
对瑞幸而言,关键的转折点是财务造假事件。在此之前,瑞幸咖啡以直营为主,“更侧重于通过直营模式来确保品牌的一致性和服务质量”;而在2021年之后,瑞幸咖啡转向加盟模式,门店数一路暴涨,起死回生。
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是加盟所代表的轻资产对直营的重投入的降维打击,实际上是,无法拿到投资人资助的瑞幸,收到了加盟商众筹的巨额救济金。
拿融资扩大直营不一定能赚钱,但加盟一定是稳赚不赔。
在消费投资的寒冬里,有限的资本和饱和的市场竞争者之下,茶饮品牌面临着和瑞幸一样拿不到钱的现状,加盟成了品牌们的救赎。
现如今,瑞幸和蜜雪冰城已经成功上岸,加盟申请表雪花般地砸向他们,但还有大把大把的连锁加盟品牌正在降低加盟门槛,“甩卖”自己。
以茶饮为例,迈进2024年,各大品牌都喊出了“0加盟费”的口号。
古茗宣布自2024年3月29日起,在签约首年实行“0加盟费”政策;书亦烧仙草直接推出“0加盟费、0服务费、0合作费”政策;喜茶推出合伙人2024年最新优惠政策,Q1签约的新店合作费全免…
“0加盟费”的背后,是茶饮品牌对于扩张和增收的急迫。
在0加盟费的背后,加盟商仍然还要给品牌管理费用、装修费、原料费等等,耗资几十万元不等。
在小红书上,有关加盟的帖子已经高达158万个,如今到处都是招商经理们费尽心力伪装的加盟宣传。
例如,有的招商经理会伪装成素人博主,前期分享私人生活日常,后期突然开始发布加盟帖子,从假装正在纠结加盟,到分享自己加盟成功的经验等等,一个人演完一整部戏。
一般而言,总部都会给予这些招商经理各式招商指标和激励。据一位库迪加盟商告诉商业数据派,“每签约一家门店,招商经理可以获得7000元的提成。”
“对实体门店而言,急于扩张无可厚非。毕竟单个门店的线下半径辐射有限,单店模型跑通后,往往只能通过复制店数继续扩大规模。”一位投资行业从业者说道,“而在当前低迷的背景下,直营成本太大、扩张太慢、市场太卷,加盟开店成了一种竞速比赛,已经开始从茶饮向着餐饮、零售等赛道不断蔓延。”
如今,奶茶行业正是古茗和茶百道在争夺“第三个万店品牌”和“新茶饮第二股”的名号。目前看来,古茗凭借门店数量9000余家,暂时领先,而在资本市场,茶百道将要率先登陆港股,最终打了一个平手。
不知何时,街上已经挤满了“XX界的瑞幸与蜜雪”。
02 新一轮的代理人战争
加盟商不只是行走的ATM,也是替品牌在一线厮杀的代理人。
沉寂三年,手握几十万元,想通过创业变几百万的人并不少见。于是,随着中国的餐饮加盟连锁品牌平均每年新开超 7 万家店,加盟几乎成了一条大众创业之选。
不过,相比早几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加盟商们,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后入局的加盟商们的常态是“花了几十万,买一个店长当”。
品牌和加盟商并不完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更像是小兵与将军,前者关注的是眼前的贴身肉搏,而将军更愿意从全局上做取舍。
对于品牌们而言,小兵们愿意将身家性命投入战场之中,最好是能够直接和竞争对手抢市场份额,差一点也能够成为扩大区域品牌效应的招牌,再不济也可以占据优势门店的位置,不给竞争对手拿到好位置。
周明就成了库迪手下被牺牲掉的小兵。
“我开了三个月倒了,又一个库迪老板接手了,现在听说又转手了。”周明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这是一个火坑,却总有加盟商们前赴后继地往前跳,一同养活了这片的房东。
周明所说的这家店,处于一个省会城市的商场,左边一个KFC,右边有一家瑞幸,不算一个太坏的位置。但开了两个月,周明觉得一点盼头也没有。
“库迪活动结束后单量直线下降,毛利比预想中的低,不到30%”。卡在小亏的生死线,他纠结是留还是走,最终,还是决定关店,总价投入27万,转出去后,还是赔了15万左右。
关店后,周明总结了两大问题。
其一,是实际经营的毛利,远低于预期和招商经理的计算。
“各种活动价、小料、活动物料、纸杯、吸管,实际花费并不少,租金3600元,每日100~150杯,一杯收入9.9元,但毛利在3~6元之间,最终每个月稳定赔出2000元。”
第二,总部会建议周明将门店开在瑞幸附近,不仅有市场,还有总部补贴,错误地假设“买瑞幸的人也会买库迪”。
“我在开店之前,对附近的瑞幸做了调查,一天单量在400左右,我想库迪怎么也有200杯吧,这样也算是可以打平了,没想到开店后只有100杯左右。”
尽管周明输了,但库迪却没有失败。接连三个接手的库迪加盟商,为库迪赢得了与瑞幸门对门厮杀的机会。
除了做小兵,加盟商也是品牌们的血库。例如,库迪要求门店卖白酒,塔斯汀的门店招聘小狮妹在店内推销储存卡,也有古茗变相提高小料价格,缩短小料有效期,通过让加盟商加大采购数目,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加盟商是品牌的马前卒,是输血的管道,是救济金,唯独不是合作伙伴。
这比腾讯和阿里通过摩拜和ofo打架还要残忍,毕竟腾讯和阿里付出了金钱和流量,而在品牌的代理人战争中,加盟商是出钱又出力的冤大头。
03 县城容不下万店
中国幅员辽阔,县域GDP占到了全国份额的40%左右。这场代理人争夺战,相比于连锁率高的城市,必然会打到更宽阔的县域战场上。
宋晖所在的县城街道,堪称典范,一年之内,来了四家奶茶店,两家汉堡店,两家咖啡店,一家零食折扣店,大城市的配套设施像积木游戏一样快速搭建完成,人们称赞这是激活了县域消费。
但实际上,开店与回报是先后顺序,县城的连锁店越来越多了,这背后并不是县城消费力的爆发,而是县城资本的爆发。
在县城,手里有点小钱、想要做点小生意的人变多了,从想要北漂、沪漂到想要回家创业的人变多了,当城市里没有人在谈论消费升级之时,县城接住了这个扩大消费的任务。
过去,县城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小众店铺,本身是因为县城具有规模不经济的效应。人口有限、地域差异大,实体店例如超市、餐饮往往都是区域性经营的,但如今的奶茶、零食折扣店、餐饮都试图去打破这种区域性,把万店开入县城。
县城到底有没有万店,仍然是一个待验证的命题。
其一,县城有没有万店需求。
成立于1997年的蜜雪冰城并不是对县城需求的发现,而是替代,它代替的是街角巷尾被中小学生填满的冲泡式奶茶小店,在全国的数量极其庞大。
但现如今爆火的县域赛道,大多数仍是一线城市生活方式的下放,例如咖啡、零食折扣店等等。
近一年来爆火的零食折扣店,大多从二线和三线城市起家,例如赵一鸣,零食很忙等等。
零食很忙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外表示,其品牌门店更多是布局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和乡镇地区,背后的原因则是为了在有限的毛利基础上,以较低的人力和租金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下沉市场在零售品类方面,也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待释放。
但事实上,从本质来看,零食的第一功能是解压,这是城市人口的需求特性。
在大城市,零食折扣店这类的仓储式大店,此前也在商超、美妆、耳饰等赛道火爆过,丰富的SKU、满墙的货品感,在城市寸土寸金的生活中显得满足感十足,动辄就实现了零食自由、美妆蛋自由、饰品自由。
但县城的零食基本都在便利店和商超这类的综合百货店里,触点分散,满足人们对休闲场景的消费。而如今下沉的零食店把零食品类单独集合起来,让县城零食需求集中释放,这是否是一场由“自大”导致的“供需错配”呢?
其二,是城市意味着标准化,但县城是一种非标品。
城市之所以越来越相似,本质是一种大组织自身的熵减反应,但对于小县城甚至小城市而言,犄角旮旯充满了各种无法规模化的小生活。
举个例子,县城的零食店,经常可以看到店内往往会出现空白的货架,一位县域加盟店店员提到,店内每周配送两次,有一款桑葚果汁总是卖的比苹果汁更高,往往很快就会售空。
而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爆品的类目可能都不尽相同,这给供需匹配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有零食品牌曾在公开会议上提到,要根据地方特色去调整单店SKU,以需求侧匹配供应侧。但是,零食品牌作为一个渠道,能否对供应端有这么强的控制力,以及如何匹配大大小小的单店模型,这都是一个行业天花板级别的任务,即使是盒马背靠阿里做直营都没有做到。
如今早早就开始加盟,零食赛道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茶饮,走着一融资、二加盟、三上市的赚钱竞速之路呢?
投资已经冷却,当加盟商也梦碎之后,品牌疯狂扩张泡沫或许也就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