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院报讯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一起涉及当地网红火锅品牌“爸爸炒料”的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法院一审依法支持了原告要求对被告适用一倍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46.4万余元、合理开支6万元。据了解,这是四川省首例判决恶意侵害知识产权适用惩罚性赔偿案。
2018年10月20日,原告成都一餐饮公司开设第一家直营店“爸爸炒料牛排老火锅(交大店)”,截止到2020年11月底,该公司已在全国51个城市发展到4家直营店、64家加盟店。2019年,“爸爸炒料牛排老火锅”获得当地“2019年度人气火锅品牌”“2019最具商业投资价值餐饮品牌”等多个称号,短期内迅速在成都获得同行业多项荣誉,经营期间一位难求。2020年5月,“爸爸炒料”相关文字、图形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原告餐饮公司独占享有该两项注册商标专用权。
而被告曾在原告餐饮公司交大店的隔壁经营另一家餐饮公司,其能够清楚了解、接触原告方火锅店的经营方式、服务名称、装潢风格等信息。2019年8月22日,被告王某夫妇专门成立由其二人为股东的成都某爸爸炒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2月及2020年7月、12月又先后成立三个分公司,同时开设三家火锅店铺,且上述分公司及店铺均使用了与原告开设的店铺相同或近似的标识、相同的服务名称及近似的装潢,从而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致使消费者认为被告开设的店铺系原告的加盟店或直营店。截止到2021年6月3日,经查实,上述三家店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营收总额超2705万元,侵权获利总额达371万余元。
原告起诉称,被告王某及其名下餐饮公司曾多次因实施侵犯当地知名火锅品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被法院判决承担赔偿责任。为傍名牌牟取不正当利益,王某等人在明知“爸爸炒料”品牌系原告公司独创的情况下,专门成立与原告“爸爸炒料”品牌名称极为相似的公司,并全方位、一比一的复制与原告公司服务名称完全相同、店内及油料包装装潢等相似的店铺,且在对外招商加盟中多次使用原告公司的宣传文章,属于恶意侵权。故要求被告王某夫妇、侵权公司及三家分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依法适用一倍惩罚性赔偿,赔偿原告公司经济损失446.4万余元及合理开支11万余元。
成都中院一审认为,该案中与被侵权“爸爸炒料”文字、图形商标极为相近的侵权公司系二人公司,被告王某的妻子是法定代表人,王某则代表该公司对外处理经营事务等。因曾在原告交大店隔壁开店,被告王某等对原告火锅店及经营状况良好的事实完全知晓,并能清楚了解、接触原告公司经营方式、服务名称、装潢风格等信息,之后开设的分公司及店铺均使用了与原告公司开设的店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相同的服务名称及近似的装潢,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上述行为从主观状态上看系明显刻意模仿、有意攀附原告公司已经获取的商誉及经营资源,从而达到为自身牟利的目的,属知识产权侵权中其他可以认定为故意的情形,且获利巨大,情节严重,依法应适用惩罚性赔偿。故可以以侵权获利的二分之一作为被告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计算依据,被告公司等应赔偿总额为557万余元。因原告公司提出的诉讼主张仅为446.4万余元,且未超过应赔偿总额,故原告的诉请依法获支持,并结合该案实情,酌定原告公司的合理开支为6万元,法院遂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王 鑫
成知玓
餐饮行业有关注的朋友应该有发现,这两年自助餐厅的占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很热门的餐饮模式。很多传统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店主,也开始转型自助模式。
< class="pgc-img">科斯塔 牛排店
>这与当下时代的消费观念有关,也与自助餐厅模式的变更有关。
以前的自助餐厅无论是餐品的口感、店面环境到管理都比较混乱,在消费者的心中唯一的优点可能只有便宜,这自然竞争力比较低下。而如今像科斯塔牛排自助餐厅这样的新式自助餐厅,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更加好。在保持好自助餐厅原有性价比优势的基础上,用更好的餐品质量,更加好的就餐体验来留住消费者,标准化的管理,让科斯塔牛排自助餐厅可以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持续保持竞争力。
< class="pgc-img">科斯塔 牛排馆
>科斯塔总部拥有17年的餐饮来说经验,管理模式成熟,后期更有专业运营团队驻店扶持1年的强大支持,从最初的商圈选址到后期运营,都提供保障型支持,免去加盟商的后顾之忧。科斯塔品牌拥有10多年西餐牛排行业底蕴,拥有强大专业的团队为加盟商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运营保障,同时10多年的餐饮经营与管理经验,可以让加盟商少走弯路,提高开店成功率。
< class="pgc-img">科斯塔 牛排自助
>为什么同样是开自助餐厅,有的人赚钱,而有的人赔钱,就是没有科斯塔这样的专业性与餐饮连锁经验支撑,选择一个成熟的品牌加盟,远比自己盲目开店的成功率要高出太多。
< class="pgc-img">>第 3926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今夏最火地摊项目
出现了!
不是西餐吃不起,而是地摊牛排更有性价比。
这个夏天,夜市摆摊最红火的项目已经出现,它就是“地摊牛排”,一种兼顾了高级餐厅的精致和街头巷尾的烟火气的餐饮创业,又称“行走的西餐厅”。
小小的餐车或摊位上,一块块诱人的牛排整齐码着。铁板上的牛排在火焰中滋滋作响,焦香四溢,偶尔还有窜起的火焰,吸引着路过的行人驻足。
牛排色泽绛红油润,香味与铁板的热度完美结合,让人垂涎欲滴。除了牛排,还搭配意面和西兰花、煎蛋,蔬菜沙拉也另有提供,哪怕在街头巷尾,也要仪式感满满。
这样的地摊在全国范围内大同小异,商家都选择了在招牌上大写“地摊牛排”,相当显眼。
价格平易近人,最低19.9元一份,五分钟出餐,一次出餐好几份。义乌、南宁、长沙、苏州、北京等地的美食街、大学城……但凡人流火热的地方,这样的摊位几乎全国各地都能偶遇。
小红书上,#地摊牛排# 话题浏览量已经达到340万+。各社交平台上不乏年轻人心甘情愿排队一个小时去吃的盛况。
既然有人入局,也有人看准热度开始“教别人赚钱”。
“周六生意爆表、四小时200多份”“大学生创业,三小时收入2500+元”……这些标题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仿佛“靠摆地摊买下一栋楼”并不梦,正引得众多网友蠢蠢欲动。
“科技与狠活”的隐患
实际上,地摊牛排并不是一个新的餐饮创业项目,早在2022年就已经出现了。
但今年声量又大了起来,不可否认其在市场上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1.符合越来越多精致美食走向街头的趋势。曾经多出现在餐厅的精致美食,如今在夜市、美食街里随处可见。除了地摊牛排,还有gelato车、法式甜点摊、汉堡车等。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精致昂贵的餐馆望而却步,更倾向于选择物美价廉的便捷餐饮选项。
2.视觉效果好,符合社交网络传播。会发现,当下走红过的餐饮,都极具视觉冲击力。地摊牛排在摆盘和视觉效果上下足了功夫,吸引了大量喜欢分享美食的社交媒体用户。
3.有锅气的表演,情绪价值拉满。地摊牛排展现了整个制作流程,可以被看作是对新鲜、现场制作和个性化体验需求的回应。以现做现卖为主要特点,强调手工制作和新鲜食材,与当下的“反预制菜”的消费潮流高度契合。
然而,尽管地摊牛排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众多消费者,并得到部分人的理解,如“19.9元要啥自行车”,但也引发了对食物品质的质疑。
牛排本身是一种相对昂贵的食材,19.9元的价格买到原切牛排,你信吗?
目前,牛排市场上最主流的两大类是“原切”和“整切”,前者就是最原始的牛肉,后者则是加入水、调味料、保水嫩化物料等进行腌制而成。根据加入配料的不同,1斤原料肉可以做出1.1~1.6斤的加工肉品。
此外,还有一种类别叫做“合成牛排”,也被叫做拼接牛排。
是将牛不同部位的散碎牛肉粘连重组。根据加入配料的不同,1 斤原料肉可以做出1.1~2斤的加工肉品。因为碎肉的成本低,拼合中还会加入不少水分,所以这种产品的成本会大幅降低。
这种牛排能吃吗?可以,但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规范使用。
问题在于,这些概念并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许多商家可以“单靠一张嘴”,在宣传上的操作空间非常大。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地摊牛排面临“科技与狠活”的信任和口碑挑战,在品质和安全性上的问题仍需解决。
不然,很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淀粉肠。
今年某媒体发布的报道《火爆大街小巷的淀粉肠到底是什么做的?》后,曾经受热捧的淀粉肠,因为“骨泥”的讨论,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淀粉肠行业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夕阳行业。
没有人教你开店赚钱
只有人想赚你的钱
近年来,网红地摊餐饮“开得快倒得快”,越来越频繁被验证。
从手打柠檬茶,曾经年轻人摆摊儿当之无愧的“c位”,到冒烤鸭,去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今年批量倒闭,到地摊火锅、地摊烧鸟、地摊拌粉等等,地摊牛排会不会成为其中一个,不好说。
在每一个地摊网红有了走红的苗头之后,社交平台上都会迅速涌出一批“创业指导”。
这些创业指导总是藏在各种刺激标题背后,“摆摊一天挣2000”“一天能坐100桌”“五小时200份”等刺激标题里。只有不起眼的tag标签如“加盟”“小本创业”,才透露出真实的动机。
或者直接开课卖小吃配方,或者是教想开餐饮的店主们如何选址、筛选品牌。
实际上,今年的天水麻辣烫和冒烤鸭的倒闭潮里,就有不少餐饮老板在社交媒体上控诉,他们在创业初期被各种宣传和广告所吸引,参加了不少“培训班”,交了不少“学习费”。
还有许多网红小吃品牌在走红之后,会迅速推出加盟计划,吸引有意创业的人加盟,很多餐饮老板在加盟之后,才发现品牌方提供的支持和承诺远不如预期。
“用小投资引流,然后保本经营,营销做到爆火,然后吸引小白入局,最后抽身而走。”一位网友这样犀利地总结。
对于这些“创业指导”来说,做成怎样,或者做不做得起,都没关系,重新起号就能蹭上下一个美食流量。然而对于想创业的餐饮人来说,要避免被一时的热度和宣传所迷惑。
今年夏天地摊遇“冷”
去年开始,全国各地出台激励政策和有效措施,有序开放地摊夜市经营,夜经济的烟火气回来过一阵子,可是今年夏天情况相比去年,却显得不尽如人意。
“地摊刺客”越来越赶客。
“以前总觉得饭店吃不起就去地摊,现在是地摊吃不起只能去饭店”,近期不少网友反应,夜市里的小摊,吃一顿下来比去店里还贵。手打柠檬茶18或15元,一盒鸡爪3、40块钱一盒,还有炸串,一串素菜2.5元。
“地摊刺客”的现象不仅让消费者感到不满,也导致了夜市的人气和口碑大幅下降。
夜市、美食街越来越短命。
如今,无论是连锁快餐,还是外卖平台,都在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消费时间。夜市和美食街作为一种传统的餐饮形式,需要面对大量的竞争,难以保持持续的吸引力。
近日,广西玉林某美食街被爆自今年3月份开张以来,不到3个月时间,因人流量少而歇业。开业的时候,也是有过大量报道的,当时也吸引了很多玉林市民前去打卡,一时盛况空前,没想到这么快就凉凉了。
高温难顶。
夏天高温天气导致夜市的人流量大幅减少,许多摊位因此生意冷清。高温天气不仅影响人们外出的意愿,还降低食欲。某夜市的摊主表示,今年夏天的平均顾客流量比去年减少了30%以上。
此外,食材的保存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摊主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产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