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而餐厅是投资者盈利的一个载体,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我们的创业之路就会更加光明。干餐饮行业,有些原则性错误不能犯,一旦犯了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餐饮人要先看这3个原则,如果看完后你仍学不会,那么接着看完9个营销误区,你就会对营销有新的认知了。下面花万里给大家介绍如下。
一、餐饮营销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顾客只花钱买他们认为好吃的东西,而不是你认为好吃的东西,谁花钱,谁有话语权。
原则二:顾客口中的好吃,指的是产品的综合感觉,如果你卖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葱花饼,用料和做工都是一流的,但一张100元,顾客也会“感觉”难吃,看好了,是“感觉”,因为顾客会觉得你的葱花饼太贵,不值这个价。
原则三:餐饮营销犹如开车,即使你天天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看别人开车,也不代表有一天你摸到方向盘就会开车。
二、餐饮营销的九大误区
在了解了创业的3个原则后,再了解9个营销误区,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创业的成功率。
(1)起初,菜品很重要,但营销才是你生存下来的关键点。
(2)很多你认为靠谱的餐饮项目,都是“你认为的”,那些看似靠谱的想法,是你创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3)顾客都是先看到,再购买,如果你只考虑样子是否好看,不考虑营销,那么你的回头客不足以帮你撑到你成功的那天。
(4)创业这件事基本上都是干着干着就黄了,起初满满的自信绝大多数都是通向失败的“指路明灯”。
(5)从创业的本质来看,绝大多数新手就是用来填坑的,只不过有自信的人先跳下去而已。
(6)注重菜品的人在做营销时,三句不离原料;注重营销的人在做产品时,三句不离粉丝。
(7)东西好吃、商铺位置好、资源一大把、考虑缜密、市场前景空前好等这些我们所想到的创业成功的优势,几乎每个餐饮创业者都能想到,但每年依旧有几十万个餐饮创业者失败。所以,最好还是冷静地想一想吧。
(8)创业梦、老板梦、发财梦,人人都有,但这些都取决于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的第一家门店是否盈利。
(9)很多餐饮创业者并没有独立运作过类似的项目,虽然他们也在时刻告诫自己,创业有风险,但还是会有将创业当作一份好工作的惯性思维。所以在预期上,他们都希望这份工作“钱多、活儿少、离家近”。
以上就是餐饮营销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和避免的九大误区!
餐饮创业关键要素,你知道多少#
餐饮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定位与创新**:
- 品牌定位:明确餐厅的品牌理念、形象和文化,确定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并通过独特的创意和定位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 创新:包括菜品创新(研发新口味、食材组合和健康概念的菜品)、服务创新(如新颖的服务模式或顾客体验)、营销创新(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和工具吸引客流)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
2. **菜品品质与研发**:
- 菜品质量:提供高品质、安全卫生且美味可口的食品是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
- 菜品研发: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菜品,注重食材搭配、营养均衡以及摆盘艺术性,提升顾客就餐体验。
3. **服务质量与员工培训**:
- 服务质量:确保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快速响应、专业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高效的餐桌周转率。
-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4. **营销策略与推广**:
- 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活动策划,同时开展线下促销活动,吸引并保留客户。
-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会员制度,进行精准营销,通过优惠券、积分兑换等方式增加顾客粘性。
5. **财务与成本控制**:
- 财务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有效控制食材采购、人力、租金等运营成本,确保餐厅财务状况稳健。
- 成本优化: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食材成本,合理安排库存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 **食品安全与合规**:
- 食品安全: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保证食材来源可靠、加工过程清洁卫生,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维护品牌形象。
7. **店面选址与环境设计**:
- 店面位置选择:考虑人流量、周边商圈特点、竞争对手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店地址。
- 环境设计:打造舒适的用餐环境和独特的店面风格,使顾客乐意在此消费并与朋友分享。
8. **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
- 招聘与选拔:雇佣具备相关经验和能力的员工,并建立完善的招聘流程。
- 激励与考核:制定有效的员工激励政策,鼓励优秀表现,实施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以保持团队积极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餐饮创业的成功需要创业者全面考虑并妥善处理好以上各个关键环节,形成系统的经营策略和管理体系。#餐饮运营那些事#
<>你第一次准备开一家餐厅时,你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是先确定选址、起名、做招牌,还是计划门店设计、招聘工作人员、注册工商资质?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但这些是还没着手开店就需要放在一起思考的吗?
未必。
如何开一家餐馆?该如何思考这件事?
通常面对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很容易立刻切入到执行层,因为见效果,「别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
其实不是这样,应该从战略层做思考起点,策略层做切入,最后才是执行层落实。
下面笔者为你逐层拆解:
战略层:做什么、做与不做
战略就是全局规划、方向制定、业务分割。
即我们要做什么事?这件事能不能做?做立项和布局。
能不能开一家餐馆?怎么开?首先思考这几个维度:
1.市场规模
都说线下店拼的就是选址,因为流量大,但构成市场规模不止人数这一个要素。
通常我们认为:市场规模=人数x客单价x消费频次。
综合这三点考虑,如果在客流固定情况下,改善另外两个要素,也能提升整体规模。
而全饱和状态,即三个要素都是最大值,是最佳状态,也就是这个地方顶了天能赚多少钱。
举个例子:如果开饭店每年成本50万,这地方人吃饭消费每年最多40万,那就立项不成功,开一天赔一天。
而即便是100万,那是理想状态,实际也要在每个要素中打折,最后算下来可能利润也不会太高。
▲市场规模直接决定了你能分走多少蛋糕
2.用户需求分析
市场规模再大,也不全是你的收入,你只能服务其中一部分人群,就是确定你的用户画像,可以用以下四个标签做浅层分析:
①身份标签:我家餐馆是做给什么人吃的?
小资、学生、白领,还是泛大众?多大岁数?进而就能确定自己的餐厅定位。
②触点标签:他们的活动半径多少?吃饭习惯是什么?是喜欢堂食还是点外卖?我在哪儿找到他们?
③需求标签:他们喜欢什么口味?喜欢健康轻食还是油炸快餐?如果三家饭店并排开,来我这里的消费意愿有多强?
④能力标签:他们消费能力如何?一次日常吃饭花多少钱?请客、约会花多少钱?由此可对自己的产品定价做参考。
用户确定后,也就能大致知道他们的客单价和消费频次。
明确目标用户,就能算出自己能从整体市场分得多大一个蛋糕。
依然是模型:餐馆收入=人数x客单价x消费频次。
只是这一次,人数、客单价、消费频次要根据你服务的目标用户来定。
< class="pgc-img">>▲做好用户画像对餐饮行业而言同样重要
3.产品分析
确定用户消费需求后,就是提供产品满足需求,可参考以下三点:
①做竞品分析
在你周边有多少家饭店、每家规模多少、店面装潢风格、中餐还是西餐、菜品如何、价格高低、生意怎么样……
尽可能多面详细调查,这样你会对这块区域的餐饮消费情况有所了解。
对比每家分析,就可以知道这里人的饮食喜好分布、消费能力情况,避免你开店的时候自说自话,要么定价太高,要么口味别人不喜欢。
< class="pgc-img">>▲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②打造自己的产品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自家有没有独门私房招牌菜?
是价格低、口味好、环境佳,还是服务优?
即在做完竞品分析后,能否提供差异化优势。
如果别人卖包子,你也卖包子,给出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 class="pgc-img">>③产品竞争壁垒
如果你开了一家奶茶店卖得特别火,别人能否复制你在隔壁开一家?
明确你独有的优势是什么:是独特配方?最佳选址?网红背书?还是“商场老板是我小舅子,只允许我一家在这儿开”?
生意小还好,一旦做大,别人抄你分分钟的事,你的所有积累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逐条对过,发现自己提供的产品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接着就是找人来做这件事了。
④团队组建
事儿没问题了,谁来做?
厨师、服务员、清洁工谁当?
准备招多少人?
能够担负店面所有运营?
营业利润能否cover人员成本?
这点,你自己算笔账就好。
< class="pgc-img">>⑤资本运作
别误会,不是教你融资、A轮B轮最后上市,而是懂得用资本方法规避风险。
如果事儿、人都没问题,你对开店赚钱有信心。
但是缺少启动资金,怎么办?
其实不需要完全自己承担,除借钱外,你可以邀请你的亲戚朋友成为合伙人,设计合理的回报机制,以此来分散风险。
而不是把自己多年积蓄用来做一次性博弈,破釜沉舟、一意孤行,这非常不理智。
< class="pgc-img">>▲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执行层: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经过以上几点思考,基本完成了战略层布局。
于是你就知道自己这家餐馆能不能开,如果开起来大致经营情况如何。
1.策略层:方案集合、行动方针。
举个例子:隔壁新开一家餐馆,菜品、价格和你基本都一样。
这时你就可以制定两种策略:差异化策略(打造不一样)和低价策略。
如果你发现周边所有餐馆都是上菜慢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制定「快」策略,没错,你的策略就是快。
策略是为达到一个目标制定的方向和行为准则,是战略和执行链接的桥梁。
承接战略细分下来的任务,同时也是执行层的行为准则。
2.执行层:干就完了
在经过战略层、策略层分析后,确定无误,最后才是实际做事的部分。
比如推出新品或新的消费体验来打造品牌差异化;
或优化产品结构、寻找更优惠的供应商来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后厨工作流程、采购自助点餐机器来提高翻台率等等。
即实际做出的每一步动作,看似简单,但都包含着战略思考,不是随便做出的。
也只有从战略起点往下搭框架,你的执行动作才有条理、不繁乱。
缺乏战略支撑,执行就会苍白无力。
战略是树干,稳定扎根;
策略是树杈,全面扩散、野蛮生长;
执行是树叶,最终呈现,所有落到实处的动作,也是最后才要考虑的东西。
这才是做一件事该有的思考逻辑。
你还记得你决定开店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来评论区唠唠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