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加位减位服务程序表】
< class="pgc-img">>服务程序 | 工作步骤 |
1、餐具、餐椅 | (1)当就餐客人需要增加人数餐位,服务人员应迅速上前为客人提供服务,先找餐椅安排客人就座后将餐台两侧餐具稍作挪动出空位,再摆上新增加的餐具。 (2)如有小孩就餐的,要主动为客人搬来儿童椅,并协助抱小孩上座,做好儿童椅的安全保护措施。 |
2、补菜单 | (1)上述增补餐位工作完成后,服务员应主动上前征询客人是否需要加菜,如客人需加菜,应马上落单,并通知地喱、出品部、跟进与其它菜式同步上。 |
3、减餐位 | 当接到订餐客人提出与原订位数有变动要求减位数通知时,服务员应立即上前为客人服务,并根据实际减餐位数,将餐位均匀收撤、相应调整各餐位间距(忌集中在餐台一边收撤餐位) |
餐厨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功能区,对于面积相当紧凑的小户型来说,放上独立餐桌是真的麻烦,不仅占空间,而且看着拥挤杂乱。要想打造出完美的LDK设计,折叠餐桌无疑就是救星。利用折叠餐桌承担餐厅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使客餐厨合理有序,紧凑而不乱。
< class="pgc-img">>折叠餐桌最大的优势就是省地了,可以节省一半占地甚至是0占地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小户型会采取这种设计的主要原因。不论是厨房还是窗边,都可以利用折叠餐桌见缝插针布置用餐区。
< class="pgc-img">>不同于普通的餐厅在空间内摆上一整套桌椅,利用折叠餐桌来打造餐厅没有餐桌让日常活动更方便。不使用的时候就收置起来,动线上更加顺畅,减少了屋内阻碍和磕碰的可能。
< class="pgc-img">>而在LDK,即客餐厨一体式设计,往往是通过餐厅的不同位置布局来实现,让餐厅成为客厨之间的隔断,让整体看起来更加和谐自然。主要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 class="pgc-img">>》》》折叠餐桌+墙体
如果客厨之间有凸出的墙体的话利用墙体来打造折叠餐桌相当省空间。平时不用的时候完全折叠固定在墙边,不占用家里宝贵的空间;需要的时候就给放下来,当做正常餐桌使用。
< class="pgc-img">>有些折叠餐桌收起来后还可以作为装饰墙用,最大程度发挥出小餐桌的价值。
< class="pgc-img">>》》》伸缩餐桌+餐边柜
家里有个餐边柜那自然是极为方便的,要是再利用餐边柜延伸出个折叠餐桌,实用性自然加倍。日常作为餐边柜使用,置物什么都不耽误,要吃饭的时候就把折叠餐桌摆出来,开启就餐模式。
< class="pgc-img">>》》》独立折叠餐桌
独立折叠餐桌的灵活性就更强了,可以根据需求移动。不仅仅可以作为餐桌,通过折叠的不同程度,随心切换功能。
< class="pgc-img">>全折叠就是个餐边柜,面积仅占原来的1/3,可以轻松放置日常的小物件;半折叠的话就是一张小餐桌,平时当做工作桌也很合适;全展开的话就是一张方方正正的餐桌,座位充足,非常实用。
< class="pgc-img">>不过麻烦还是有的,用之前得把放置的东西收起来,用完还得把东西重新摆回去,相比于1桌N用,还是让它“专一”行使餐桌的义务为佳。
< class="pgc-img">>大户型的话自然是单独设置个餐厅更省事,但对于面积抠抠搜搜的小户型,折叠餐桌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在实现餐厅功能的同时让家里整整齐齐。(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想讲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想讲一讲:两个地方两种不同设计的食堂回收餐具窗口能带来怎样的思考?一个地方是北京,一个地方是上海。笔者这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公司食堂都用过餐,对这两个食堂感触最大的不同之一是:回收餐具的窗口。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还是先看图说话吧。
< class="pgc-img">>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是北京的某公司食堂回收餐具的窗口。窗口里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收餐具,窗口外面的桌子上摆着两个大的塑料盒子回收勺子和筷子。用完餐的人员首先把筷子和勺子扔进塑料大盒子,然后把餐盘递给窗口里的工作人员或者把餐盘放在窗台上。笔者在北京的这个食堂用餐时,常常发现,当用餐人多的时候,回收餐具的窗口乱成一团:窗口挤满了放餐具的人,餐具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窗口里的工作人员也手脚慌忙地收着餐,不时有筷子、勺子掉落地面,甚至是餐盘。
图二和图三是上海的某公司食堂回收餐具的窗口。与北京食堂的窗口相比,最大不同,一是窗口上安装了一个不锈钢的格子,用来放餐具,二是窗口外的桌子上放了好几个塑料盒子,靠近盒子的墙上写“勺子”、“筷子”等等,提醒用完餐的人们要把餐具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笔者在上海这家食堂用餐时发现,即使用餐的人再多,回收窗口前也会形成拥挤,工作人员的回收效率也会很高,即使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也能从容操作。
几张图看完了,读者们的感受是什么呢?上海食堂的窗口设计虽然会投入一些成本,但是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但为什么北京的食堂没有人想起来呢?上海的食堂是怎么想起来呢?
从宏观看,一家是北京的食堂,一家是上海的食堂,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其实,北京和上海的区别,不仅能从这两个食堂的不同能看出一点端倪,而且如果读者能够分别在北京和上海都生活过一段时间,就能感受到这两个地方的公共设施设计理念和商业服务水平的不同了。以前,人们都说上海人精明,但不仅仅是精明,而是做事情的态度。上海与北京相比,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秩序与人性化的体贴,尤其是人性化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从微观上看,北京食堂和上海食堂窗口的不同设计对管理的启发:一是,只要多想一点,多做一步,就可能会提高效率;二是,管理上的一点差别,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三是,管理上需要主动地学习和改进;四是,管理不仅靠责任还要靠习惯。
从北京食堂和上海食堂两个窗口图片的对比,读者还可以有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欢迎读者们一起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