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是一个理想与现实差别很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应该是这么回事”,但现实中却“实际是那么回事”的情况。如果不懂这两者之间的差别,那么在餐饮经营中,经常会犯很多错误,这不仅发生在餐饮新手身上,也同时发生在很多餐饮老鸟身上,算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日志,名叫《快餐四要素》,然后在餐饮小老板的培训课上,又专门讲过这个话题。几年后的现在回头来看,四要素的概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更加充分地证明了它的现实性。因此,我自认为这算是对快餐非常深刻而透彻的认知。
< class="pgc-img">>
什么是快餐的四要素呢?分别是干净卫生,味道好吃,方便快捷和经济实惠,如果我们去采访消费者,他们对这四要素如何排名的话,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他们会按照前面的顺序排列,也就是最看重干净卫生,然后看中味道,再就是要快速可以吃到,最后才是价格符合价值,这是“应然”,也就是“应该这样”。
但现实中呢?排序是完全相反的,消费者在真正掏钱购买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实惠(谁家更便宜);其次考虑的是谁能让我快速吃到;再然后就是味道合格就可以了(不敢奢望好吃);最后是如果能稍微干净卫生一点那就太好了,这是“实然”,也就是现实中实际的样子。
以前我给别人分享这个排序时,很多朋友表示不服,说怎么会这样呢?大家不是应该更注重干净卫生么?一般情况下我也不多加解释,因为他们的反应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也同样是一个现实:大家都有自己认为的样子,但遗憾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中是什么样子,最后导致各种不顺和失败,完全也合情合理。
< class="pgc-img">>有朋友可能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完全相反?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快餐现状,成都南门高新区这边,每到中午,都有很多“三轮车快餐车”,这些车都是临时路边摊,两荤一素只要12元就可以吃到,一荤一素甚至不足10元,你以为这是民工餐?对不起,不是的,一到饭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全是周围写字楼里面的白领,高收入白领。
我们甚至不需动脑筋,光用脚后跟都知道,这种路边卖15元以内的快餐,全是大锅菜,味道不仅不可能太好。更主要的是他们的食材和调味品也不可能太好,做的青椒回锅肉里面,几乎全是猪肉里面最差的宝来肉,也就是肚子上最差的泡泡肉,菜也几乎都是农贸市场的下脚料。这些白领心里都清楚,但还是抢着买。
为什么?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卖20多元的快餐,即便是在明亮的餐厅里面卖的东西,可能和路边摊是一样的东西,甚至还可能不如路边摊的新鲜。至少路边摊还能看到每天被抢一空,不会有剩菜,而餐厅里面,谁知道里面的菜品是不是剩菜呢?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信任,消费者对快餐的经营商家完全没有信任可言:在没有品牌背书的情况下,在消费者眼里,卖12元盒饭的商家,与卖20元盒饭的商家,在“干净卫生”这个要素上,他们作为消费者都是不可控的,或者说都是无法去评估其有效性和真实性的,无法建立起信任。
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再加上各类针对快餐的曝光,消费者在心里其实就已经“一视同仁”:所有快餐都不太可能干净卫生,我花高价吃到的,也可能是不干净卫生的东西。因此,与其花高价吃一个自己无法判断的盒饭,不如就卖价格便宜的。这样至少,我花的钱要少一些,这个是可控的。
因此,大家发现没:很多人自认为自己在做良心餐饮,自己做的盒饭是里面,菜,肉和大米都买的是好东西,为此藐视其他那些做劣质食材的同行。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压根不知道,或者说不相信你。不管你宣传单上写的怎么好,对不起,没人相信你,谁会在宣传单和宣传语上说自家东西不干净呢?
这是什么?这就是当前快餐的实际情况:在完全没有信任基础的情况下,如果你背后没有一个大的餐饮品牌背书,只是一个创业的快餐小门脸,对不起,你在自家干净卫生上面的宣传是完全失效的。不管你花多大精力去反复说,相信你的人都微乎其微。最终,因为你成本比别人高很多,在竞争中总会更快地死去。
< class="pgc-img">>这也就是很多根据“应然”来创业,忽略掉“实然”以后惨败的原因。我以前遇到过很多这样的餐饮创业者,他们带着很多自以为是的“应然”踏入餐饮行业,比如我这么好的味道,用这么好的食材,消费者应该会很喜欢的,生意应该很好才对。结果呢?现实会给他泼去一瓢又一瓢的冷水。
餐饮虽然入门的门槛很低,但它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和高淘汰的行业。不懂这个行业的人,对它有很多想当然的观点,这些观点绝大多数都来自道听途说,然后会带着很多“应该这样”的准备工作开始开餐厅。但餐饮的残酷就在于,现实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会用事实告诉他们:现实不是你认为应该的那样。
因此,作为一个餐饮创业者,不管是在进入餐饮前,还是已经身处餐饮中,必须搞懂“应然”和“实然”的区别。我们确实需要去弄懂“它应该是怎样”,但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搞清楚“现实是怎样”。只有弄懂现实中“实际是什么样”,才能准确评估其风险性和可行性,“应该怎么样”带来的更多是盲目自信。
是否有可能让“实然”等同于“应然”?有的,有很多这样的方法,但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需要另外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说明。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解决当下的问题,也就是先搞懂自己要做的事情里面,“应然”是什么,“实然”又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这,属于餐饮创业的常识性基础知识!
>位欢迎来到照理说事。
咱们中国人是最喜爱美食的民族。川鲁淮粤八大菜系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一有空就出去和家人们朋友们大快朵颐。可是大家知道吗?最近有一种菜我不知道大家吃没吃过,我敢肯定你一定在某个场合吃过。什么?预制菜。顾名思义什么叫预制菜?商家先通过中央厨房也好、工厂也好把这个菜给做出来,塑封好,然后餐馆也好、家庭也好,你拿过来拿热水一热,拿蒸锅一蒸或者拿微波炉烤箱一打,这个菜就做好了。非常的方便实惠,更关键的是价格还很便宜。
以往我们就跟大家聊过,说预制菜现在是大行其道,而且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很多人觉得说预制菜大量的购买对象是不是普通老百姓,就像我们买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一样,我们到超市中把预制菜买回家,饿了的时候拿出来自己烹饪一下?
不是的。今天的预制菜80%的销售对象是商家,为什么是商家?因为预制菜不单解决了普通消费者的劳动时间,更是大大提升了商家的效率。尤其是外卖,我们以往就讲过,今天外卖的竞争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外卖刚刚推出的时候我们真是不到10块钱就能吃一顿饭。今天有很多地方外卖也很便宜,各种各样的满减加上配送费,你可能花不到15块钱20块钱就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外卖。可是反过来我们也得想,今天物资价格这么高,人力成本这么高,房租还这么高,很多餐馆它外卖卖的这么便宜,他赚得到钱吗?
我们不由得去想他们有没有使用地沟油,他们有没有使用黑心肉,我外卖他够不够安全,够不够卫生?我跟大家讲,有时候我们不用太担心,因为有大量的外卖餐馆他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饭,他使用的是预制菜,好比说这个小餐馆他把外卖挂出来了,你点一份鱼香肉丝,我点一份宫爆鸡丁,是大厨现做吗?那不可能。买菜、择菜、切肉,下锅得费多长时间,即便价格上够便宜,但是你人力成本耗费太多。
很多小餐馆接到外卖订单之后,打开冰箱把鱼香肉丝预制菜拿出来微波加热一下,哐!盖到米饭上,一份鱼香肉丝盖浇饭做好了,起手拿走。点份宫爆鸡丁是这样,点份辣椒炒肉也是这样,点份四喜丸子还是这样,真的有很多小餐馆在使用预制菜。说实话,我觉得这也不是个坏事,为什么?好歹他使用的预制菜都是一些大厂在中央厨房中生产出来的,原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是有保障的,真比有的人用地沟油、黑心面、黑心油要强一些,但是当然口味上就有点损耗了。
咱们中国人吃饭讲究一个锅气,喜欢刚刚烹饪出来的带着锅气的菜肴摆到你面前。但是既然已经是外卖了,就算他是刚做出来,也得经过半个点才能送到你面前,所以没有锅气。他使用预制菜我们也就忍了,关键人家够便宜,所以大家可以看看你经常点那些外卖如果价格单价真的不高的话,我敢保证大部分恐怕使用的真是预制菜。
但是由于预制菜的大行其道,很多商家像发现宝藏一样,确实有了预制菜,你省掉多少人工,你不需要有人凌晨三四点去采购了,你不需要有人专门去洗菜、择菜、切肉摆盘了,甚至你连最关键的大厨都可以省掉了。今天一个大厨得多少月工资?你这个餐厅的人力得到了彻底的优化,尤其是现在有些餐厅我觉得根本用不了几个人,你看点菜没有服务员过来招呼你,用点菜宝自己扫码点。做菜没有大厨,用预制菜,甚至有的餐厅更厉害,连端菜都不用人了,用个机器人给你送到前头,这真是大大节省了人力的使用。
尤其是传统中餐有个特点,那就是中餐是非标准化的,中餐真是千人千样。同一道鱼香肉丝咱甭说不同的餐馆炒出来味道不一样,那就是同一个餐馆不同的大厨炒出来的味道那都不一样。而预制菜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央厨房做出来的口味绝对是标准的统一的,尤其是今天还有很多中餐连锁店,以前中餐连锁店很难开,你厨师都招不齐,招齐了厨师你也没法统一培训。现在好了,大家用的都是中央厨房统一出品的预制菜,你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进到这个餐馆你吃到的口味都是一样的。就像你去肯德基麦当劳,全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都是一个味一样。
所以今天不单我们点外卖有可能点到预制菜,你到餐馆去吃说不准人家给你推出的也都是预制菜。尤其越是那种连锁性的馆子,全国各地有几百家,你这个城市就有十几家统统开在商场里,他们使用预制菜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有很多商场对于明火的使用是很控制的,而且大量的商场店它的特点就是高峰期间用餐的人特别多,你需要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厨师团队才能尽快的出餐,而这个时候用预制菜太省时间了。
所以这表面上看是对消费者和商家的一个双赢,但是实际上真正受到损害的味道这两个字。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为什么要去点外卖?我们为什么要到餐馆去吃饭?如果大家用的都是预制菜,我直接买不就完了吗?我想吃什么买什么,通通放到家里的冰柜中,点个微波炉,点个烤箱那谁不会?为什么非要到餐馆中看人家把预制菜端给我?
我觉得如果外卖大量使用预制菜这个事我倒忍了,为什么?外卖讲究的是个便利快捷,尤其是你在办公室待着你总不能在你的座位下面搞个小冰箱,搞很多预制菜的冷冻包。外卖讲究的还是一个快捷,在口味上有所牺牲也就算了。可是我们出外就餐,我们到餐馆来吃饭,我们要享用的不就是这个味道吗?我们要享用的不就是刚刚炒出来的锅气?
结果你也给我搞预制菜,让我们消费者情何以堪!所以最近就有很多消费者提出来以后餐馆你在使用预制菜的时候,你是不是能明示给我们,好歹你告诉我们我这个菜不是现炒的,也不可能现炒出来,没有那么快,我们是使用了成品或者半成品料包了。你让我们心知肚明,然后我们有选择权,对于那些对口味不是很看重,就喜欢你就餐环境,主要是图跟朋友出来聚个餐的人,预制菜就预制菜,它速度可能还更快。而对于那些对口味有要求,就希望吃到刚刚炒出来菜的消费者,好歹我有了知情权之后我也有选择权,因为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大家是不喜欢预制菜的。
反过来讲我们当然也清楚广大商家可能不愿意把这个问题打破,很多商家不愿意承认自己使用的是预制菜,他也知道这或多或少有点理亏的感觉。那么好,有没有可能那些真正不使用预制菜的商家你可以出来打广告,你可以拍着胸脯跟大家讲我们就是从来不用预制菜,我们就是从来由大厨亲自来炒菜,让大家领略到我们这独特的风味。这是不是未来也是餐馆竞争的一个亮点?
城香没有秘密。
作者 | 品招编辑部
一家快餐店,一天卖出2万多,老板却说生意不好,有点着急了。
这个老板就是南城香的创始人汪国玉,很多人都说南城香有些凡尔赛,是不是吹过了头,但只有真正了解这个品牌,才能知道他的底气何在。
一直以来,南城香单店年均流水在1000万元左右,几乎是“行业内同类餐饮门店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光是在北京,就开出了200多家门店。
< class="pgc-img">>在南城香,3块钱的早餐自助(粥、牛奶、豆浆等)可以免费任意吃,19块9的素菜火锅全场任拿。有人评论说,南城香是卖着“最便宜”的饭,却开着“最赚钱”的店。
那么号称坪效之王的南城香,到底有哪些秘诀?
< class="pgc-img">>降低营销成本,实现精准投入
南城香说自己不做营销,但不可否认的是,南城香的热度一直很高。
很多人知道南城香,可能是从罗振宇2018年的跨年演讲开始的,之后的跨年演讲中罗振宇也曾多次提及南城香,并将其视为值得学习的案例。
这也引得不少人质疑,南城香这些广告是不是打得有点多。
这种怀疑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思维造物的财报,2018年——罗振宇第一次提到南城香这一年,罗振宇跨年演讲的赞助收入为3621.34万元。
许多品牌为了让罗振宇提一嘴,花的钱并不少,但南城香,其实一分钱没花。
“花开自有蝴蝶来”,这是南城香热度高的秘诀。而且在同行中他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
< class="pgc-img">>许多顾客好奇的是南城香如何能做到这么便宜还能保证品质?同行更感兴趣的是,南城香这么便宜为何还能做到如此赚钱?
汪国玉的答案很简单,会省钱,更舍得花钱。
26年来,南城香不做营销宣传、不做私域、不做会员储值,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汪国玉说,如果想让顾客吃的便宜那就直接降价,不打广告是把广告费省下来换成免费的水果、咸菜回馈给消费者。
人们都说南城香的价格低,但汪国玉说,我还没开打价格战呢,三块钱的粥还能挣到钱,还有可能还往下降。
别人活不了那是自己的问题,不搞创新,没动脑子怨不得别人。
< class="pgc-img">>提高员工待遇,优化团队结构
3月底,汪国玉的抖音账号发布过一条视频,是南城香2024年储备干部的军训的画面:将近40人在泥水池里匍匐前进,爬得慢的人还会被水枪喷。
< class="pgc-img">>有网友看了直接破防,直说太过了没必要,评论区彻底“沦陷”了,不少网友认为汪国玉对员工太苛刻,骂他是“黑心老板”……
但如果他们知道这些店长的工资估计还得再破防一次,因为南城香的店长一年收入最多的能超过了一百万。
今年,超市教父胖东来对步步高、永辉超市进行调改,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门店基层员工月工资从两三千元调至四五千元;营业时间改为早上9点半至晚上9点半,压缩了约两个小时。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也说,提升效率的第一步,先让员工工资翻一番。
而南城香其实早就在这么做,员工愿意吃苦,汪国玉也毫不吝啬。他的管理理念很朴素,就是“多劳多得”。这样南城香能赚到钱,也能让员工挣到钱。
去年,南城香有10多位店长年薪超过100万元,最少的也有二三十万。
早在2014-2015年,汪国玉就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了第一轮改革。
彼时,南城香只有20来家店,但总部人员包括总经理、总监、区域经理、督导等加起来,却有40多人,架构臃肿,上传下达的效率极低。
于是,汪国玉的第一刀,便落在总部的组织变革上,精简人员,重心放到一线,总部凡是不能创造价值的部门和人员全部砍掉。
最终,总部只留下了四五个人,这几个人各司其职,充当服务部门,直接对接一线,为一线解决问题,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地开发出来。
而后,再让总部这些分流的人员到一线去,为公司创造价值,去当店长,把门店承包给他们,让他们拥有决策权、经营权、创新权,按照完成任务的情况给激励、给提点,鼓励他们做好自己的门店。
< class="pgc-img">>对于一线员工比如炸油条工、烤羊肉串工等,则采用最传统的计件模式,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多劳多得,以此激活他们的工作热情。
而在今年面临业绩下滑时,汪国玉又进行了一次改革,改革第一刀同样是砍向团队。南城香规定每年淘汰10%的落后店长,2023年未完成这一目标。今年4月,汪国玉下令必须完成,他直接将14个店长降职,同时提拔28个新店长,替代14个,储备14个。
营收下降,营运部门承担主要责任,汪国玉就把整个营运部门负责人集体降职,该辞退的辞退,该转岗的转岗。总部人员一一“过筛子”,将业绩不达标、不能创造价值的一次大换血。
管理层能上能下,组织架构简单,员工能平均工资比同行高出30%,团队怎么能不强?
汪国玉今年打算再进一步,全面推行“合伙制”。
已经赚钱的门店,拿出来跟店长合伙,员工不用掏一分钱,却能参与分红,0投资,0风险,收益还高,员工的积极性自然高。
< class="pgc-img">>深耕社区市场,实现全时段经营
“别人家还没开门,南城香已经有1万块钱进账了”,2023年南城香启动了“早餐倍增计划”,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门店早餐时段的营收翻倍。
早餐的成功只是南城香“全时段经营战略”的一个缩影,2015年南城香就确定了“全时段餐饮”的品牌定位,覆盖了“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夜宵”共五个时段,门店营业时长超过16个小时。
“全时段”让南城香做到了从早到晚不断流,每个时段都被充分利用,门店的房租也被最大程度地摊薄。
而南城香能够成功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扎根社区”。
首先,社区餐饮的“流量利用率”最高,写字楼通常只能做中午一餐的生意,购物中心的客流主要集中在周末两天,而社区则能做满一周,利用率最高。
在南城香的产品结构中,四个时段都有爆款:早餐的包子油条,中午的安格斯肥牛饭,下午茶有柠檬茶和奶茶,晚市和宵夜则是小火锅和烤串,另外还有一个核心单品打透四个时段,那就是馄饨。
< class="pgc-img">>去年,南城香推出3元早餐和自助小火锅,提升早市和晚市的客流量。今年汪国玉把重心放在了午市上,打破南城香不做炒菜的传统,上线辣椒炒肉、麻婆豆腐、香辣鱿鱼堡、啫啫鸡等菜品,希望吸引更多客流。
别的餐厅一个经典产品都做不出来,南城香却每个时段都有爆款。
定位社区食堂,打造全时段社区餐饮,140-200平米的快餐店坚持设厕所,几乎成了社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所有想象。
结语
2024年尽管南城香的业绩有所下滑,但这也是餐饮业的普遍现象,今年南城香也终于走出北京,到上海开店,投资了200万,就把门店开出来,门店生意同样非常火。
而汪总提出的目标正是,用最少的钱最低的成本把上海市场打通。
他强调,南城香并非低价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品质的品牌。“到南城香吃饭的人不是为了追求低价,而是为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