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涵 (重庆大学)
近日,蜜雪冰城的新品“糯香柠檬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这款融合了糯米香与柠檬酸的饮品,一经推出便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极具争议的味道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有网友戏称其为“酸臭袜子味”,此类对口味的负面反馈并没有削弱其热度,反而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购买打卡。
在奶茶果茶等饮品愈发同质化的今天,糯香柠檬茶确实以独特的口味开辟出一个新的“赛道”。糯香柠檬茶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大胆的口味尝试。在传统的柠檬茶基础上,添加了糯米香叶,使得饮品在酸甜之余,还散发出一种糯米发酵的独特风味。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香气,让部分消费者产生了“酸臭袜子”的联想,更多的网友对这种味道并不买账。
糯香柠檬茶虽然负面反馈较多,但这款饮品却因此走红,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选择。究其原因,其“走红”本质上是一场成功的营销。柠檬茶作为蜜雪冰城的经典人气饮品,它的创新本身便会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而“怪味”属性在网络上发酵后,更是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热度。除了饮品本身的新颖性,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充分激发。在这个追求个性和新鲜感的时代,与众不同的口味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尝试。
对于蜜雪冰城这种有知名度的连锁品牌,每一个产品的研发都会经过仔细审查。网友的评价也是大部分消费者普遍口味的反应,“怪味产品”能够通过审查成功上市,一定有品牌的用心。不可否认的是,蜜雪冰城此次的新品尝试,确实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营销。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样的创新是否真正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或者说,这种“剑走偏锋”的营销策略,是否只是昙花一现的噱头?
“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质量始终是品牌生命线。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糯香柠檬茶”的讨论迅速升温,但其中不乏质疑和不满的声音。即使话题再热烈,如果没有口感上的持续征服,消费者也难免会感到倦怠。蜜雪冰城在这场营销大战中取得了初步胜利,但要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忠诚,还需要在产品的质量上下更大的功夫。
创新虽好,但若忽视了产品与消费者口味的契合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而一次负面的口碑传播,却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摧毁。因此,品牌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消费者接受度。不仅要让消费者尝到创新的甜头,更要满足他们对品质的期待。
“糯香柠檬茶”虽然一时“风头无两”,获得较高的讨论度,但却难以像“冰鲜柠檬茶”那样,即使在蜜雪冰城成立二十多年后,依旧被消费者喜爱。创新固然好,但“制造噱头”却不应成为其目的,质量与口碑才是品牌发展的根本之路。品牌应当在追求话题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让每一次消费者的体验都能成为品牌口碑的正面积累。
鲁宁颖 (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杭州中心的“OONE CCUP”网红奶茶店内广告语“茉莉劈腿红茶,红茶出轨午后”因用词不当引发争议。据报道,这家店在大众点评墅区饮品热门榜排名第一,这样“出格”广告语在商场内堂而皇之地进行张贴和宣传显然是不合适的。事实上,在擦边营销中翻车的饮品品牌比比皆是,椰树、Blueglass、茶颜悦色、乐乐茶……已经2024年,无数品牌在低俗营销上翻车,为什么仍有品牌前赴后继地铤而走险?细究之,“黑红也是红”的营销理念正是低俗营销泛滥的重要原因。
用恶俗低级、充满恶趣味的广告语进行宣传,既损害了品牌商家的自身形象,也违背了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品牌因低俗营销翻车不是什么新鲜事,前段时间某酸奶品牌也因低俗广告深陷舆论漩涡,其新品海报配文“男友力扳回一局”“18周岁以下,我不卖”“恶搞男友,我不卖”“建议一天喝一杯,多了我不卖”……打擦边球、低俗、恶心、下头、被冒犯等评论充斥评论区。广告作为品牌向消费者宣传自身的桥梁,其言辞表达直接影响着品牌形象和受众印象。采用恶俗低级的话语,不仅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观感和消费体验,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负面评价和抵制,甚至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给品牌带来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的压力。
流量爆炸的时代,总有人想先“黑红”出圈,再靠道歉标榜自己“知错就改”来获得原谅,要知道“黑红”带来的“泼天流量”不是谁都能接住的。品牌的真正含义在于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黑红营销只能带来一时的流量带不来消费者的稳定复购。在饮品行业,品牌需要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互动,才能让消费者今天、明天、后天都选择你,这才是品牌建设。相比之下,饮品行业的擦边营销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心理不适,让人“一想到就倒胃口”。品牌营销核心目的是消费者的选择,一旦被贴上软色情、错误价值观的标签,品牌声誉将严重损害,难以修复。
品牌想要通过“黑红”的擦边营销引发争议、刺激情绪以追求一段时间的品牌曝光和销量增长,这种态度其实是非常短视的。虽然“黑红”营销可能带来短期的流量,但真正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品牌形象和忠诚消费者群体,仍需通过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品牌价值的正向传递来实现。无论是食品、饮料还是其他商品,品牌应该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通过不断优化原材料选择、品质管控、服务提供,保障产品的口感、安全性以及消费的体验感,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口碑。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品牌想要出圈难免需要营销。但品牌必须明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把低俗当有趣、把色情当卖点的“黑红模式”是绝对行不通的。如何把握好营销的度?如何在守住价值内涵底线的同时,宣传品牌理念或许是所有品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4月9日,网传浙江杭州塘栖古镇景点奶茶店背后巷子里,员工正在清洗霉变竹筒,准备用来装奶茶,引发网友热议。4月10日晚间,临平发布微博发布通报:获悉相关视频内容后,杭州临平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开展实地调查,目前已立案,涉事奶茶店已停业,后续调查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最近“竹筒奶茶”成了奶茶界的新网红,在全国多地爆红,成了不少人旅游打卡的标配。在江苏苏州,当地热门旅游景点平江路上,更是随处可见运用了竹元素的饮品。有的竹筒茶饮店铺门口排队的长龙几乎没有断过。店家介绍称:“平常一天能卖600—700杯,节假日能卖到1000多杯。”虽然带着竹元素的包装成本要高,一杯的售价普遍达到30元左右,但也并不妨碍商家和消费者们对它的青睐。
“竹筒奶茶”火了,竹筒的卫生情况也备受关注。近日,江西一网友发文称:自己买的竹筒奶茶底部发霉长霉斑。网友发文表示,自己本来打算用喝完的竹筒奶茶给孩子做笔筒,却发现竹筒底部有霉斑,当时食用时杯子底部是直接接触到奶茶的,自己看到竹桶底部的霉菌时特别恶心。对此,涉事奶茶店回复称:发霉竹筒可正常食用,那不是霉斑,竹子砍下来正常就有杂质。
此前,有网友发帖暗示西湖边存在回收竹筒的情况,配图是因竹筒奶茶走红的“茶色烟雨”。茶色烟雨官方曾回应称,请理智吃瓜,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要以法律维权。茶色烟雨杭州一门店工作人员也表示,茶色烟雨不回收也不使用发霉竹筒,一经发现奖励10万。
对于竹筒奶茶的走红,不少网友表示:“一直好奇竹子容器做的甜品奶茶的卫生问题,果然是不安全啊”“竹筒的易发霉,直接装奶茶,不太健康”“竹筒本身就是比较难保存的,以前家里会蒸竹筒饭很清香,但是基本只能用一次”“一直不买这个,就是因为觉得不干净”“还没来得及买,就成功拔草了”“用食品级塑料比这个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感觉竹筒奶茶属于过度包装了,买椟还珠”。
新媒体编辑:崔晓萌
一审:崔晓萌二审:何颖曦 三审:王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