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视频:徐小凌 李禹墨
花椒餐博大会上,花椒学院联合阿里巴巴旗下客如云、中国新锐媒体《有味财经》,发布中国第一本全景式区域餐饮大数据报告——《东北餐饮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首次详细披露了沈阳本地餐饮业的数据。和平区副区长吴强说,该《报告》对指导餐饮企业了解行业现状,积极调整经营方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餐饮资源·沈阳东北最好
沈阳坐拥市府恒隆、万象城、K11、嘉里中心等一线购物中心,热门餐饮品牌的入驻数量也领先东北其他城市,餐饮品类和数据完整程度也要好于其他东北城市。
?饮品客单价·一线水平
作为新一线城市,沈阳的饮品客单价3年来均高于20元,与一线城市无差。西餐外卖占比连年上升,吃西餐的人变多了,西餐行业在变大。
?东北菜·翻席率最高
东北菜作为本土家常菜,经济实惠,客单价维持在25元左右,以堂食为主。翻席率是众多品类里最高的。
?正餐·海底捞人气最高
沈阳正餐人气榜的冠亚季军分别是:海底捞(川菜)、胡大饭店(川菜)、太兴餐厅(粤菜)。
?快餐·麻辣烫双子勇夺冠亚军
麻辣烫双子——杨国福、张亮不出意料摘得沈阳快餐人气榜冠亚军奖牌,第三名是辽宁本土品牌满宝馄饨,约有473家门店。从品类讲,东北快餐品牌最偏爱麻辣烫和饺子。
?交易额·700CC居涨幅榜首
沈阳餐饮品牌交易额涨幅TOP10,700CC登顶沈阳餐饮品牌交易额涨幅TOP10榜首,亚军是火炉家黑牛专门店,季军花落酷公社。700CC目前已在东三省、天津、云南等10多个区域40余座城市开出了501家门店。
?消费者·90后、00后占八成
从性别分析:沈阳的餐饮消费者男女性别比相对平衡,其中男性占比53.16%;从年龄段分析:90后占比47.06%,00后占30.33%,两者是核心消费人群。
?价格·10—30元占比一半
从沈阳餐饮的客单价格分布数量来看,0—15元这个区间的单量最多,占到20.52%;10—30元占比50.06%;100元以上,不足4.77%。
日,据封面新闻报道,90后在餐饮食物、服饰穿搭、旅游休闲、社交人情、通勤出行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中,餐饮食物以超过60%的比例稳居首位。这一数据反映了90后群体独特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态度,也揭示了餐饮行业在年轻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餐饮行业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特别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创新型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企业不仅注重食材的品质和口味的创新,还通过独特的餐厅设计和营销手段吸引年轻人的目光。90后作为这批新兴餐饮企业的主要消费力量,他们的饮食消费习惯直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除了饮食,90后在服饰穿搭和旅游休闲方面的消费也不容小觑。调研数据显示,服饰穿搭和旅游休闲分别位列90后消费支出的第二和第三位。这体现了年轻人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天眼查的行业数据显示,服饰零售和旅游服务行业的增长率也在逐年攀升,与90后的消费趋势高度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90后在社交人情和通勤出行方面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自由度的生活方式有关。相较于传统的社交活动和繁琐的通勤,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
此外,调研还显示,90后在养宠方面的投入意愿和比例也较高,且超过了00后。天眼查数据显示,宠物服务市场近年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对宠物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宠物经济在消费市场中的崛起。
综上所述,90后的消费趋势呈现出享受型和悦己型的特点,他们在饮食、服饰和旅游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追求个性化和生活品质。同时,宠物经济的崛起也反映了年轻人对情感寄托和生活多样性的追求。这些趋势不仅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数据支持:天眼查)
年来,各地街头餐饮老品牌正在年轻人中悄然“翻红”。一方面,年轻人爱上寻找城市角落里的“宝藏”店铺,打卡地方菜老牌小店、网红老字号小吃成为“餐饮时尚”入门必备。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年轻化,追求健康、实用的质价比消费成主流,年轻人更喜欢在外卖平台寻找老品牌平价食堂,比如北漂爱点的金百万、老边饺子,二十块就能吃饱吃好。
4月1日,美团发布《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美团、大众点评收录十年及以上餐饮老品牌到店团购订单同比增长90%,餐饮老品牌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35%,较2022年高出9个百分点。
<>>“现在已经习惯去街口的紫光园吃早点了,俩麻酱烧饼配一碗豆腐脑,便宜又挡饱。”家住朝阳区的王先生毕业后从南方来到北京工作,一年间,他逐渐喜欢上去北京餐饮老品牌吃饭,“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对打工人很友好。”
被餐饮老品牌“质价比”吸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上海本地人周先生经常向外地同事推荐自己的工作日午餐选择,“东泰祥生煎、沈大成馄饨、老盛兴汤包、大富贵咸肉菜饭、鲜得来排骨年糕,好吃不贵,还能一周五天不重样,这些品牌有堂食也有外卖。”
<>>年轻人追求的“性价比”,是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老牌餐饮的品质服务,即所谓“质价比”。应市场需要,不少餐饮老品牌也竞相推出适合工作日一人食的菜品。比如,北京烤鸭的传统消费场景是全家人堂食,但在美团外卖上,可以轻易找到金百万、大鸭梨,甚至南京大排档的“烤鸭单人套餐”,售价均在30元上下。
“周六发现了团结湖附近一家藏在老小区里的川菜馆,看大众点评已经有十七年的历史,味道正宗,菜品的性价比很高,不过最好提前去拿好排队。”在北京工作的唐女士和朋友相约去朝阳公园赏花踏青,傍晚时有人提议去打卡一家老牌小店,就在大众点评上找到了蜀风情家常菜,“有种发现了‘宝藏’小店的快乐。”
“年轻人周末探寻餐饮老店是满足好奇心,工作日点老牌餐饮外卖则是图一个安心加稳定,这些消费行为也在推动餐饮老品牌向年轻市场转型。”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餐饮老品牌不仅在菜品口味上持续创新,还在借助美团等线上平台增加本地供给、拓宽经营方式,比如开拓外卖新供给,融合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拓宽经营时长和范围等。经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餐饮老品牌得以扩大餐饮新场景,更快地触达具有消费潜力的本地年轻消费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