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导读:国风茶饮核心在于把中国文化融入到产品、品牌中,更大可能性是在出海过程中让茶成为世界性饮品。
作者 | 敏美
随着国力的强盛,今天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对中国特有的中式美学文化认同感也越来越强,从而引发国风消费的热潮。从汉服、国潮化妆品,到新中式甜点、家居,国风消费品颇受年轻人的青睐。
最近几年,国风茶饮也成为新茶饮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相比其他茶饮品类,国风茶饮自带文化属性,用原叶茶的茶香和牛乳的奶香调动奶茶的纯正口感,又因为相对居中的价格受到消费者拥趸。
但另一边,以茶颜悦色为代表的早一批国风茶饮品牌,在从区域到全国的扩张上却似乎并不顺利。
虽然国风茶饮被大众熟知,甚至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必打卡景点,但大部分人对国风茶饮的了解仍停留在古色古香的门面装饰和品牌logo。事实上,国风茶饮是从产品到品牌,再到茶文化和中国文化复兴的一整套组合逻辑。
这个细分品类的机会是显性的,但在解法上似乎还不够明朗,那到底什么才是国风茶饮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先从国风茶饮的发展背景和不同阶段说起。
2015年至今,国风茶饮经历了“有门店无品类,有品类无品牌,有品类有品牌”三个阶段。
当国风文化兴起,以陕西、两广为代表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区域与两湖、云南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色区域,率先开启了国风茶饮之路。
相比从一线城市率先起家的水果茶,国风茶饮因较早在区域市场启动原料升级,并叠加文化属性,受到二、三线城市消费者青睐,从起初零星几家门店,逐步在区域市场遍地开花。
然而,彼时国风茶饮仍然是一个小众化、区域性的“物种”,未被大众所熟知,仅是乘着国风热潮吸引消费者尝鲜,仍处于有门店、无品类的“单点作战”状态。
2019年,经过多年沉淀和用户积累,国风茶饮品牌的门店数量在云南、湖南等多个区域市场陆续突破一百家。
也是在这个时候,茶颜悦色凭借口碑宣传和互联网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火爆出圈,成为旅行打卡地。种种迹象都表明,国风茶饮正逐步在现制茶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背后的原因有几点:
首先,早期水果茶赛道经历多品牌白热化竞争阶段后,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商场都能看到水果茶品牌的身影,整体市场处于饱和阶段。按照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基本到了“天花板”。
跟千篇一律的现代文化和主打水果茶品类的奶茶店相比,拥有差异化风格的国风茶饮自然令人眼前一亮。
而且从需求端看,消费者已经过了水果茶的尝鲜阶段,他们更希望喝到口感纯正、相对健康的奶茶产品。此时,国风茶饮将原叶茶+鲜牛乳组合而成的奶茶给到消费者,无论是口感还是原材料,都让大众倍感新奇。
随着品牌的逐步渗透,消费者对国风茶饮形成基本认知,即是围绕茶本身,去做更多奶茶口味的探索,自然有了品类化的概念。
最后国风茶饮与中国传承数千年的茶文化紧密相关,使得品牌文化更有故事性、更立体,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传播。除此之外,很多极具民族、非遗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
正是因为国风茶饮的奶茶口感普适性更高,文化认同度高,其用户年龄层可以从15岁延伸至45岁,受众范围较广。
2020年至今,现制茶饮百家争鸣,国风茶饮也依靠口碑和规模扩张出现多品牌格局,单个品牌门店规模突破500家,门店模型也从即买即走的街边店、大学城店升级至可堂食的商场店。
但从国风茶饮品牌体系化格局来看,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部分国风茶饮品牌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
比如茶颜悦色因供应链限制和直营模式,不仅扩张范围受限于湖南、湖北地区,扩张速度也随着两湖市场饱和变得越来越缓慢。
而诞生于古都西安的茶话弄,在以盛唐和西安地域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同时,也只走出10城,在形成多地区国风文化共鸣上面临挑战。
当大家还在讨论茶颜悦色为何不去一线城市开店时,诞生于云南的霸王茶姬却已进入华中、华东和东南沿海城市,完成全国17个省同步拓展的战略布局,以600+家的全球门店体量成为国风茶饮赛道的第一名。
有意思的是,在国风茶饮品类中,霸王茶姬属于“后来者”。当它在云南开设第一家门店时,茶颜悦色、茶话弄已更早地跑出门店模型。
我们分析了霸王茶姬自2017年至今的发展节奏,发现它能走出云南,主要得益于大单品思路的产品布局、支点型的拓店策略以及快速进化的店型和品牌形象。
从产品布局来看,霸王茶姬主要围绕草本茶和木本茶做新品创新,但总销量中的70%来自原叶鲜奶茶系列。其中,以花茶和木本茶拼配做茶底的 “伯牙绝弦”就占了总销量的30%,平均每年卖出超1000万杯。
为了凸显“茶香味”,伯牙绝弦先后历经七次茶叶拼配升级,在选用单一地区还是多地区茶叶、单一类别茶叶还是多类别茶叶上不断进行茶底改良。而霸王茶姬在新品研发上,同样聚焦茶底创新,从而让供应链更聚焦到中游茶厂出品的拼配逻辑。
今年,霸王茶姬推出的每个新品系列都十分具有看点。2月上新的玫瑰乌龙系列、4月上新的山茶花香高山乌龙系列、6月上新的玫珑瓜香高山乌龙系列,都通过产品和营销创意的结合,实现新品拉动营收,大单品提升利润的销售战略。
爆品与新品承载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爆品有助于提高利润率,后者以拉新为主,能不断唤醒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度。
如果说大单品是消费者建立品牌心智的第一步,那么早期精密布局的拓店策略则是霸王茶姬走出云南的关键。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曾提到,能够走出云南以及西南的关键性一步是策略上成功和战略上的勤奋,具体为“先在昆明开天辟地、再到云南顶天立地,最后全国铺天盖地”。
更具体一点,就是品牌成立三年内立足于云南,五年后从云南站稳西南,随后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最终达成规模效应。
拓店过程中,霸王茶姬的做法非常稳扎稳打。在早期主动避开已被喜茶、奈雪的茶等水果茶品牌,牢牢占据商场优质点位的一线城市,主抓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更有高端茶饮平替发展空间的渠道。
因此霸王茶姬并没有盲目在一开始进入北上广深,而是利用时间差先到昆明、南宁、成都、重庆、杭州等消费力强的新一线城市试水。
霸王茶姬一边拓店,一边调整店型和品牌形象的细节迭代,突显新中式国风茶饮特色,至今已经历了三次店型升级。
2021年9月,霸王茶姬首选成都,开启第一家品牌2.0旗舰店,相应地将店型升级至80-100平方米的体验型门店为主。
国风茶饮自带文化属性,更需要第三空间的加持,去提高消费者到店体验感。于是,2.0版本的旗舰店,大量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做店铺设计和内部陈列,打造国风主题的社交空间,着重体现茶饮休闲体验和新零售展陈的功能性。
以成都旗舰店为例,门店整体呈现木质纹理,门头由古建筑榫卯结构装饰而成,空间内陈列汉服茶、手工艺纸鸢等20多个文创周边SKU,展现国风之美。
2022年,霸王茶姬进行全国化的大规模拓店,在二线以上城市布局上百家门店。不到一年内,霸王茶姬店型已升级至3.0形态。
3.0店型持续将国风做“轻”,有意减少此前国风风格带来的历史沉重感,一改往日全木质风格,加入金属、石材等灰黑色元素,使用民间藤编工艺做空间区隔,使得店铺形象更具年轻感、时尚化,独具新中式茶馆的文化特征。
回顾霸王茶姬最初在云南的发展,通过强调云南地区特色茶文化和民族文化来吸引当地消费者。随后当品牌决定走出云南,进军西南后,便尝试用更有中华文化特征的榫卯、戏曲、汉服元素,甚至将logo扁平化处理,变得更有记忆点。
在地域文化上做减法,在中华文化上做加法,保留云南辨识度的基础上做更强烈的茶文化表达,这也是从去年2.0店型升级至今年3.0店型的又一亮点。
可见独到的产品策略、拓店策略、店型和品牌升级相辅相成,都是霸王茶姬今天能登顶国风茶饮门店数第一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国风茶饮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日益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而国风茶饮出海,则是当前中国文化实力崛起的反哺。它不仅用健康、口感纯正的原叶鲜奶茶吸引海外消费者,还能以东方文化物质载体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茶文化传播至海外。
霸王茶姬在2018年启动海外事业部,逐步开启国风茶饮出海之路。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接近50家门店,今年的门店扩张总目标还将在此基础上增加50%。
另据中国日报海外版报道,上半年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的单店业绩有了100%增幅,平均单店月销在25-30万人民币,营收领先于不少当地茶饮品牌。
在2018-2019年,团队去往马来西亚调研时,发现国外消费者对奶茶的认知停留在高糖高热量的冲泡型珍珠奶茶时代。
相比已经出海多年的水果茶,主打原叶鲜奶茶的国风茶饮在海外处于市场真空状态。此外,东南亚消费者对奶这类高热量产品的需求更强,相较水果茶的发展潜力更大。
意识到这一点后,霸王茶姬分阶段三步走,布局海外市场。
第一步,霸王茶姬在东南亚对标星巴克,在品牌进入马来市场早期就专注商场店,价格上中高端交替,用产品的品质感、健康感、文化感做高端形象的补足,让消费者跳脱出珍珠奶茶的刻板印象,形成高端茶饮的品牌心智。
第二步,推进全民化的本地认知,比如霸王茶姬邀请马来西亚羽毛球国手李宗伟成为品牌代言人,再次塑造品牌的国民认知度,为后续的门店扩张做铺垫。
第三步,霸王茶姬陆续在东南亚市场拓展门店,并将该市场作为标杆案例,为进军欧美市场做准备,带动东方茶和中国茶文化成为现制饮品的主角。
国风茶饮出海,其核心不在于卖了多少杯“伯牙绝弦”,更重要的是怎么把中国文化融入到产品、品牌中,最终赢得海外市场的尊重。
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发展之今日,从早期几元一杯的冲泡型珍珠奶茶,到现今几十元一杯的水果茶、原叶鲜奶茶,虽然行业见顶的论调从未停过,但国风茶饮的逆势崛起也让我们看到更多新的可能。
而霸王茶姬在产品和扩张上的洞察和做法,也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如何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或许对于每一位身处类似茶饮这样红海市场的创业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入茶行业到今天,大大小小,总计喝了上千款的茶叶,大多数都是品牌茶叶,小部分线下茶农采购这里就不推荐。
做这个系列是想把今年喝到很棒的品质好茶放进一个系列里面,让大家一目了然看到产品,选购标准:性价比+品质+喝完会回购。
图片的茶叶对应内容,话不多说,开始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 class="pgc-img">>1、库洛茶-鸭屎香(推荐指数☆☆☆☆☆)
鸭屎香这款茶的名气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很多奶茶店都会做的鸭屎香奶茶,而鸭屎香的纯茶叶喝起来更是奇香无比,茶中香水的美称是不言而喻的,品牌推荐库洛茶他们家的,被誉为鸭屎香第一品牌,细品有三段香气,桂馥兰香、烘焙焦香、蜜果甘甜。
< class="pgc-img">>2、立早-明前恩施玉露(推荐指数☆☆☆☆)
恩施玉露我只喝这个牌子的,他们家的品质一如既往的稳定,作为蒸青绿茶,口味和龙井差别很大,我个人觉得恩施玉露的更为清爽透亮,是一种更为自然的豆香,恩施玉露的颜值很高,拍照无敌,茶感也很棒。
< class="pgc-img">>3、茶莉斯顿-英红九号(推荐指数☆☆☆☆☆)
他们家这款红茶是我最喜欢的一款茶,花果香气特别浓郁,干茶细嗅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韵奶香,非常独特,茶汤入口鲜爽甘甜,冲泡过程中释放出的花香、果香、蜜香,让人品味起来回味无穷,简直是越喝越上瘾,十分推荐大家可以去试试看,如花似果,似甜似蜜,非常独特!
< class="pgc-img">>4、徽六-雨前太平猴魁(推荐指数☆☆☆)
综合性价比最高的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喝的是一种回味,初尝的时候味道不明显,随着茶水满满润过喉咙,清幽的兰花香开始布满味蕾。泡太平猴魁的时候切记要用高一点的透明玻璃杯,欣赏一下挺拔的身姿。
< class="pgc-img">>5、中茶-牡丹皇(推荐指数☆☆☆)
遇事不决选中茶就可以了,这款白牡丹是我一直在喝的,时间不算太久,兼具老茶的木质香以及新茶的果香,并且这款茶的茶毫比一般的白牡丹明显,综合性价比很不错。
< class="pgc-img">>6、天福茗茶-天梨茶(推荐指数☆☆)
今年喝的梨山茶都不是很满意,直到喝到了这款,价格有点高,但是味道确实不错,这款梨山茶的果香味明显,甜度也很高,可以明显感觉高海拔下的高冷气,是我今年很推荐的一款中国台湾乌龙。
< class="pgc-img">>7、八马茶业-正山小种(推荐指数☆☆)
我的最强口粮茶之一,这个价格就别要自行车了,基本正山小种的香气全都具备,甜度不低。让我惊讶的是很耐泡,在这个价格里是很少见的。
< class="pgc-img">>8、幔亭-水金龟(推荐指数☆☆☆☆)
不多说了,我已经推荐很多次了,味道吊打一些高价水金龟。水金龟属于高焙火,香气过于张扬,刚喝岩茶的朋友可以浅尝一下。
< class="pgc-img">>9、天池茶叶-杏仁香(推荐指数☆☆☆☆)
这款天池茶叶的杏仁香对我来说是个惊喜,凤凰单枞我主要还是喝鸭屎香和蜜兰香,而这款杏仁香有别于这二者,杏仁的那种药香气明显,而且还兼具花果香,这个味道我觉得女性也会很喜欢。
< class="pgc-img">>10、凤牌-月光白(推荐指数☆☆☆☆)
之前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喝月光白,直到喝了这款,入口就是冰糖甜,前几泡的茶汤不算醇厚,但是越到后面茶汤层次就越丰富,非常耐泡。
< class="pgc-img">>11、海堤-大红袍(推荐指数☆☆☆)
就一个字,值,这个价格的大红袍无脑买这款就可以了,不次于一些价格更高的大红袍。不过我要吐槽一下中茶,以前一直以为是茶叶性价比的先驱,今年一堆新品用了花里胡哨的包装,价格也水涨船高,味道么,只能说我还是喜欢这种平民茶叶。
< class="pgc-img">>12、卢正浩-茶粮寿眉(推荐指数☆☆☆☆)
一直觉得卢正浩的绿茶没的说,没想到白茶也很出色。今年白茶价格普遍上升的情况下,这款茶是难得的价廉物美之选,三年陈让这款茶叶已经有了初步的醇厚,还透着丝丝的苹果味。
< class="pgc-img">>13、西湖牌-明前安吉白茶(推荐指数☆☆☆)
在强调一遍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是绿茶,安吉白茶应该是绿茶里甜度最高的一种了,这款茶汤非常透亮,口感鲜甜,是我2022年喝到的很不错的一款安吉白茶。
< class="pgc-img">>14、祥源茶-祁门工夫红茶(推荐指数☆☆☆)
这款茶茶叶颜值可能不是很高,香气也不是很张扬,但是入口让人惊艳,蜜香浓郁,非常醇厚,喉韵非常明显,感觉工艺上完全发挥了这个茶叶原料的潜力,尤其推荐女士这款。
< class="pgc-img">>15、雨林古树-竹筒普洱生茶(推荐指数☆☆☆)
必须要说的是我其实没有喝这款茶,因为过年回家看望老领导,知道他爱喝生普,知道雨林古树的包装设计一直在线,所以就选的这款。没想到前两天老领导居然问我要链接,说这款茶不仅他喝着不错,过年招待亲戚朋友,很多不怎么喝茶的人都评价很高,所以推荐下,我也准备下单尝一尝了。
< class="pgc-img">>16、凤山-幽兰湾安溪铁观音(推荐指数☆☆)
现在铁观音的品质越来越参差不齐了,可以说价格低的基本没有好喝的铁观音了。当然这款例外,价格不错的同时还能做到品质不错,实属难得。
< class="pgc-img">>17、徽六-霍山黄芽(推荐指数☆☆☆)
六大茶叶,黄茶是销量最低的,而且是断崖式的,我一直在喝这款黄茶,既能体会到绿茶般的鲜爽,又有乌龙茶般的香醇,适口性非常好,强烈推荐。
< class="pgc-img">>18、骏德-正山小种野茶(推荐指数☆☆☆☆)
这个茶叶实话说颜值不算高,属于短粗型,泡出来就能看出叶片肥厚,而且保留了自然生长的那种丰富层次感,属于喝过就想再喝一杯的那种。
< class="pgc-img">>19、品品香-简语白毫银针(推荐指数☆☆☆☆)
这款是2021年的银针,品品香品牌不用说了,特别是白毫银针价格越来越离谱的情况下,这款价格还显得正常,味道也还算不错,品质在线。如果有朋友想喝白毫银针,但又觉得价格高,我强烈建议去喝白牡丹。
< class="pgc-img">>20、天之红-祁红金针(推荐指数☆☆☆☆)
这款金针是我今年喝到综合性价比比较好的祁门红茶,虽然甜度不及之前推荐的祁红工夫,但是这款的回甘更为出色,茶香明显。
< class="pgc-img">>21、海堤-老枞水仙(推荐指数☆☆☆☆)
这款水仙焙火程度不算高,汤色金黄,适口性很不错,并且这款有非常明显的生津,耐泡度不错,泡完之后可以看茶底非常粗壮。这里不点名批评下某几家岩茶老字号,越做越贵,在包装上花的功夫远大于茶叶本身,高性价比的岩茶几乎没有。
< class="pgc-img">>22、凤牌-金芽红茶(推荐指数☆☆☆)
今年喝过的不错的滇红,这款滇红的甜度很高,泡出来之后可以看出用料还是不错的,茶叶非常粗壮,滇红相比于祁门红茶香气更加高扬,所以远远就可以闻到茶香,也更容易上火。
< class="pgc-img">>23、馥益堂-2022白牡丹王(推荐指数☆☆☆☆)
馥益堂少有的高性价比产品,可以无脑买,口感很不错,毕竟是大牌子。另外不建议存茶,没有合适的湿度温度,普通人是存不出好茶的。
< class="pgc-img">>24、孝文家-喝一泡少一泡金桂乌龙(推荐指数☆☆☆)
孝文家去年居然出了几款不错的口粮茶,在这些大的岩茶品牌开始不断在包装下功夫,价格越拉越高的背景下,孝文家这几款茶真的还不错。口感比较奇特,和水仙有些类似,但又有淡淡的桂花香,不错!
< class="pgc-img">>25、江茶-明前特级庐山云雾茶(推荐指数☆☆☆)
非常鲜爽的一款茶,干茶状态下能看到明显的茶毫,茶汤清凉,口感鲜爽,有丝丝微苦,但是恰到好处,之前没有喝过庐山云雾,喝过之后觉得是我喜欢的口感。
< class="pgc-img">>26、山尔堂-正山小种野茶(推荐指数☆☆☆☆)
他家除了银骏眉,这款是我去年发现的不错的好茶,口感非常霸气,还有青苔的味道,并不是那种烘干不足的菁味,强烈推荐这款。
< class="pgc-img">>27、谢裕大-明前黄山毛峰(推荐指数☆☆☆☆)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黄山毛峰买谢裕大没啥问题,一直值得信赖的品牌。
< class="pgc-img">>28、松竹梅龙-凤峡杉林溪茶(推荐指数☆☆☆☆)
是我很喜欢的一款台湾乌龙,花果香明显,茶底非常好看,甜度非常高,做冷泡茶非常合适。而且这款的回甘非常明显,耐泡度不错。
< class="pgc-img">>29、武夷星-白鸡冠(推荐指数☆☆☆)
比较经典的白鸡冠了,现在提到岩茶总会想到肉桂水仙,殊不知这俩甚至不在四大名枞之列,白鸡冠属于四大名枞,中度焙火,干茶在岩茶里算是比较小的,但是泡出来形状很好看,宛如白鸡冠。口感顺滑,层次丰富,岩韵明显,有桂圆的味道,是我已经喝了比较久的一款岩茶。
< class="pgc-img">>30、何德元-大红袍(推荐指数☆☆☆)
何德元的大红袍是非常有名的,其茶连续冲泡十次,任余香未尽,回甘悠长,也只有茶好,才能这么耐泡,茶汤醇厚回甘,均匀油亮,岩韵飘逸,非常值得推荐!
< class="pgc-img">>之前有很多朋友问我买了这么多茶怎么能喝的完,很多时候我也会蹭朋友的茶,而且我比较爱分享,很多时候会把买来的茶分成好几份给朋友,遇见好茶就要分享,只有分享才有意义。
到这我们的茶叶推荐就结束了,相信上面的茶叶会让大家喝一段时间了。我一直认为喝着觉得不错的茶就是好茶,无论价格高低。
当然也要吐槽一下,今年白茶价格水涨船高,某白茶大品牌甚至店里三百以下的茶都很难找了,所以可以理解茶叶难以推广了。茶界的黑马小罐茶今年也品牌下沉,做了一些高性价比口粮茶,主打年轻人,我也很期待销量如何。
下期还会更新一下小众茶,购买了很多大家推荐的小众茶,但是很多还没喝,等喝了再给大家试口感。
< class="pgc-img">>今,茶饮已成为餐饮行业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405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国内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大致在48万家左右。面对这一风口,众多品牌纷纷跨界布局。前有王老吉推出线下茶饮品牌,后有火锅企业湊湊、小龙坎开出自己的独立茶饮门店。甚至连娃哈哈都开起了直营店,创始人宗庆后将此视为"第三次创业"。
网红品牌层出不穷,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跨界者抢食,茶饮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究竟谁处于领先地位呢?日前发布的"2020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 class="pgc-img">>从榜单上来看,喜茶高居第一。去年该品牌交出了"43城开出390家门店"的优秀成绩单。一年开出227家店,扩张速度令人惊叹,80%的门店都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单店日均出杯数为1500杯,单店单月平均营业额在100万以上。盈利状况较好的门店,一天可做出3000-4000杯茶饮,这一数据远超同行。
今年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60亿元的喜茶,近来更是动作频频。推出子品牌"喜小茶",正式入局"0糖0脂"的瓶装气泡水行业,相似的日系包装,同样售价(5.5元/瓶)和赤藓糖醇,明显对标元気森林。上线当天就入驻了薇娅的直播间,创造出30万瓶的销量战绩,2.5万箱汽水秒被抢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线下门店、线上小程序、旗舰店外,新产品还进入了此前少有新式茶饮品牌涉足的便利店、商超渠道,这也是喜茶下定决心进一步加码零售业务的信号。除此之外,还申请注册了喜茶牌的爆米花、猪肉脯、每日坚果、夹心小方、薯条杯等食品商标。多品牌、多品类布局能否再造惊喜,还有待时间观察。
< class="pgc-img">>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二的是蜜雪冰城。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以新鲜冰淇淋-茶饮为主的连锁企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拥有品牌运营、产品研发、原料生产、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去年营收达到65亿元。
蜜雪冰城被称为奶茶界的"拼多多"。不同于定位高端的品牌,它主要走大众路线,以学生群体为主。冰淇淋只要3元,果茶和奶茶基本在4-6元之间。门店多开在学校周围和三四线城市,通过"直营+加盟"模式迅速实现扩张,成为第一家门店数量过万的茶饮企业。
奈雪の茶排名第三,成立仅五年时间,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349家直营门店,估值达到60亿元。其卖点是创新打造"茶+软欧包"的形式,以20-35岁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
今年7月份,奈雪の茶日本首店将在日本大阪道顿堀的Laox购物中心内正式开出。这是继2018年在新加坡开出第一家海外门店后,又一次全球化尝试。创始人彭心曾表示,进军海外市场除了想推广中国茶文化外,更是希望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品牌,类似于门店覆盖全球众多地区的星巴克。
< class="pgc-img">>排名4-10位分别是CoCo都可、1點點、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和甜啦啦。茶颜悦色是今年榜单上的新面孔之一,不同于喜茶、奈雪这些全国布局的茶饮品牌,它目前只在长沙开店,有225家直营连锁门店。从奶茶包装到门店设计,走的都是古典中国风,已经和臭豆腐一样成为长沙的符号之一。
结语
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的艰难局面,是摆在各大品牌面前的首要问题。未来行业如何变化,谁又能笑到最后,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