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西宁8月16日电(记者白玛央措、曹昌浩、张睿)喜欢旅游,但无法长途自驾出行;跟团游行程太满,不适合老人小孩……一条穿越中国西北的旅游专列满足了亲子旅游的需求。
近日,一趟名为“丝路梦享号”的旅游专列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满载80名游客途经青海湖、察尔汗盐湖、大柴旦翡翠湖,沿着丝绸之路从青海到甘肃敦煌,开启5天4晚的丝路风情游。
雄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作为中国西北的主要旅游路线,古老丝路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正成为中国诸多旅游产品中极具吸引力的一条主题旅游线路。
“专列配备全景车厢,270度视野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尽情捕捉窗外美景。”旅游专列工作人员阿玉佳面带微笑热情介绍,专列上设有休息区、酒廊以及特色餐厅,旨在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舒适体验。
列车缓缓前行,路过青海湖北岸时光线正好,很多游客举起手机,与家人定格美景。“在舒适的火车里欣赏风景,这样的慢旅行非常适合一家人,期待未来几天的旅程。”上海游客张女士说。
从塔尔寺到敦煌莫高窟,旅游专列穿越千年风沙与沧桑,铺展在西北的广袤大地上。
“特色专列停靠的每一站都有景区,和传统西北旅游环线自驾相比,省去了中转的行程,缩短旅途时间,增加了旅行的舒适度。”上海星景旅游有限公司品牌拓展部总监张灵婕说。
今年以来,中国各地开通多条旅游专列,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坐上旅游专列去“打卡”,铁旅融合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丝路梦享号”旅游列车项目负责人曹云认为,特色专列以其独特的服务、设施和体验受到游客青睐,普通大众专列则满足了更广泛人群的需求,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专列旅行的乐趣。
据了解,除了在西宁至敦煌间常态化开行的“丝路梦享号”高品质特色旅游列车,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还向新疆、西藏、华东地区、港澳、烟台、漠河等区域组织开行了20余趟普通旅游列车,线路遍布全国各地。
得益于各种主题和类型旅游专列的开行,闲置铁路和车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沿线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也得到促进。
“我们营地可以骑马射箭,还能在帐篷里制作糌粑、喝奶茶等。”西海星墅营地负责人张军说。这家营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当地村民经过培训后,正在接待来自“丝路梦享号”的游客们。
“旅游专列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客源。他们在这里体验游牧生活,品尝特色美食,感受大自然。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这片土地。”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村民兰公加说。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青海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7%和20%。
10月8日起,还将有一条南疆线行程从青海西宁起止,沿途经过新疆若羌、库尔勒、库车和喀什等地。
“旅游列车将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让更多人能够轻松踏上探索丝路的旅程。”张灵婕说。
期档影片还在持续“上新”,而不少影院也是积极打造电影文化生活新空间。
数据显示:
今年暑期档已有136部影片上映或定档,《抓娃娃》《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暂列档期票房榜前三位。
8月中下旬还将有34部影片待映,其中包括剧情片《刺猬》、日本动画《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好莱坞科幻片《异形:夺命舰》等。
类型丰富,题材多样,暑期档电影还在不断升温。
影院+奥运,今年暑期首次跨界合作,将竞技体育的魅力在影厅沉浸环境中充分放大,为观众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观赛体验。
中影国际影城天天中影店运营经理 谷源泉:大概转播了18场奥运赛事,基本座无虚席,都能做到80%以上的上座率。
此外,这个假期不少影院玩出新花样,拓展电影消费新业态,打造电影文化生活新空间。吃下午茶、喝精酿、“凹造型”打卡拍照,电影院也能“逛”起来了。
首都电影院营销推广部经理 张淼:我们把公共空间打造成了一个可逛、可打卡、可展览的这样的区域。新引入了几种业态,设置了精酿区、茶饮区,邀请国内知名的一些IP,包括新锐的设计师来到空间中做一些展示,也给消费者提供打卡的空间。(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黄墙红瓦、飞檐翘角的中式庙宇院落内,有一群身着传统灰色练功服、脚蹬黑色布鞋的少林“洋弟子”。
每日清晨5时,在传功师傅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一天的功夫修习和文化课程学习。这里便是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于2021年建成开放,已成为中国少林文化在非洲生根发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我们都十分喜欢中国功夫,喜欢在这里的生活和学习。”大师兄“初三”对记者说。今年8岁的“初三”在众弟子里年纪最小,但因入寺时间最早、功夫水平最高,被大家称为“大师兄”。
“初三”来自卢萨卡附近村落一个贫困家庭。文化中心刚成立,他就来到中心,在师傅们的教导下开始了习武生活。“初三”眼神坚毅、沉默寡言,训练非常刻苦。每逢武术表演,他总是站在中间位置,展示高难度动作。
截至目前,中心已培训100余名弟子,并在多所当地国际学校教学300余人次。在这群非洲少年中,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有一些是孤儿,在少林寺文化中心的学习生活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食宿问题,也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了希望。
可以流利背诵《三字经》的二师兄“北京”对记者说:“练习中国功夫、学习中国文化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我梦想有一天可以带着妈妈去中国旅行,去北京看看长城和故宫。”
据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负责人延仑法师介绍,除了少林功夫,文化中心还教授中国文化和传统礼仪,以及当地语言、英语、数学等课程,鼓励他们文武双修、德才兼备。“大多数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认识不少汉字,可以用中文进行简单交流。”
当被问到人生目标时,不少孩子表示长大后想将少林功夫传授给更多人。“黄河”告诉记者:“我长大后想成为功夫大师,就像延明师傅他们一样,让更多非洲孩子练习少林功夫。”
科特迪瓦青年马克斯·约朗多便是“黄河”口中的延明师傅。自2013年起,少林寺开始承办“文化部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每届都有20名左右非洲各国的“洋弟子”来到中国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习武修禅。出于对中国功夫的浓厚兴趣,2016年底,约朗多前往少林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交流,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到中国学功夫的决心。
回国后,约朗多继续苦练中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2017年7月,他第二次走进嵩山少林寺。这一待,就是5年多。他也有了法名延明。
“在中国的学习让我变得更加自律和努力。少林寺让我学会了守时、尊重和感恩。我希望把中国文化、少林精神传递给更多非洲人。”延明说。
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目前也是中国嵩山少林寺非洲总部所在地。去年6月,首届非洲少林考功大赛在此举行。少林拳、象形拳、通背拳、七星拳……来自22个非洲国家的100余名少林“洋弟子”汇聚一堂,切磋武艺。这一年,少林非洲联合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少林文化在非洲的发展更为深入。
今年7月,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派出十几人的代表队赴中国嵩山少林寺参加2024少林考功总决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少林弟子切磋武技,交流互鉴。站在世界少林功夫的舞台上,多名赞比亚少林弟子表现出色并获得奖项,“初三”还被评选为“2024年世界少林功夫之星”。
回想起在中国参加比赛的日子,少年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中国河南,他们身临曾在电影中看过的少林寺古刹和碑林;在上海转机回国途中,他们看到了绚烂夺目的外滩夜景;他们也像其他中国孩子一样,细品着以前不曾饮过的中国奶茶……孩子们说,是学习中国功夫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
临近傍晚,负责文化课教学的延焜法师正在教授孩子们中国诗词。孩子们齐声朗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他们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这里学习少林功夫和中国文化,然后将它们传播到非洲大地。
(据新华社 记者彭立军)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