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酒店的经营管理中,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和分解是确保成本控制成功的关键步骤。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初步测算得出的目标成本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切实可行。这一过程需要考虑酒店的实际成本变化趋势、行业成本水平、增产节约的潜力以及预期的成本总水平。如果目标成本经过深入分析后被认定为可行,那么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对其进行分解,以便更好地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
目标成本的分解是将总体目标成本按照酒店的组织结构和运营需求,逐级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和成本中心。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多次循环和修订来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对原有的目标成本进行调整。分解的方法主要包括:
1. 按管理职能分解:将成本在同一管理层级按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分配。例如,销售部门负责销售费用,餐饮部门负责餐饮加工成本,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工资成本等。
2. 按成本的经济内容分解: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一步将固定成本细分为折旧费、办公费等,变动成本则分解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在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和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1. 成本控制的全面性:成本控制不应仅限于生产过程,而应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包括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质量保证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
2.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成本管理应从单一的节约开支转变为既注重节约又寻求收入增长的综合策略。
3. 责权利相结合:成本控制应与员工的职责、权力和利益紧密相连,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 实施职能控制:成本控制应确保成本计划的顺利执行,并在偏差出现时及时纠正。
5. 实施目标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控制网络,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目标成本的确定和分解需要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 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利润可以通过目标利润率法或上年利润基数法来确定。目标利润率法是基于行业平均利润率来预测,而上年利润基数法则是基于上一年度的利润情况来预计未来的利润增长。
一旦目标成本确定并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酒店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这包括定期的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对成本节约措施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酒店能够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入了解企业财务的两大支柱——费用与成本!本文将带您探索会计学中费用的定义、确认条件,成本的本质及其计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01 会计学“费用”定义
会计学中(无论是会计教程还是会计准则),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 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在概率上大于50%;
-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例如,如果一个企业购买原材料用于生产,这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但这种流出没有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具体表现为现金减少、原材料增加,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都不变),那么这笔支出就不能被确认为费用。
-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费用的定义,还强调了它是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比如近来不少地方遭受洪涝灾害,企业被淹所造成的损失,或企业被税局罚款,这种偶尔发生、非日常活动中的损失不属于费用。
02 什么是成本
会计学的成本,是指生产或购买产品或服务所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举个栗子:假设一家制造公司生产纸巾,其固定成本为每月1000元(房租费、设备折旧费等),可变成本为每个纸巾的原材料0.03元和直接劳动力成本0.07元,合计为0.10元。该公司每月生产10000个纸巾。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1000+(0.10*10000)=2000元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2000/10000=0.20元/个纸巾
广义的成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耗费的各种资源,如人、财、物、时间、信息、机会等等。
作为一个价值范畴,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计量的价值牺牲。比如,当人们“舍鱼而取熊掌”时,“鱼”便是人们的成本;当商家投资时,商家的付出货币等便是商家投资的成本。
03 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费用分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广义中的部分费用会转化为成本,如与生产直接相关的人工费、材料费就会结转至生产成本,又比如建筑工程的劳务费也会进成本;但成本的来源不仅仅是费用,还有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目前我国现行制度采用的是狭义费用概念。
1. 费用与成本的联系:
2.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
- 对象不同: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如差旅费,销售人员发生的记销售费用,行政人员报销的记管理费用;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 范围不同:费用的范围相对广泛,涵盖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支出;而成本的范围相对狭窄,仅指为生产产品或完工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 计算期不同: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 作用不同: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 来源不同:费用包含了成本,但成本不全来自于费用。
- 复杂度不同:费用是相对简单的一块,成本却是博大精深,复杂异常。
-END-
作者:业财老曾,专注财务信息化20年
本文由 @业财老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