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业安全用气须知
一、餐饮用户落实燃气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燃气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认真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餐饮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三、餐饮用户必须遵守用气安全操作程序,营业前对燃气设施设备、燃烧器具、燃气报警装置等进行检查,确认无泄漏后方可点火。发现安全隐患请及时整改,隐患消除前不得使用燃气。使用时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人不得离开,做到人走火灭。
四、餐饮用户闭店,应关闭天然气表前总阀门,并确保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五、在厨房内严禁同时使用天然气和其他燃料,如瓶装液化气。厨房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六、餐饮用户应安装具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具,当燃气意外熄灭时,装置自动切断燃气,阻止燃气泄漏的发生。燃气具烟道需直通室外。
七、燃具连接软管应采用双头螺纹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软管不应穿越墙体、门窗、顶棚和地面,长度不应大于2米且不应有接头。
八、不得私自拆、装、移动燃气管道设施,不得擅自操作公共燃气阀门,燃气设施改动需联系燃气公司。定期检查燃气管道锈蚀,燃气软管等是否老化、破损或脱落,并定期更换。
九、使用燃气时,要保持用气场所通风,防止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应加装机械排风装置。若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心悸、头痛、头晕等症状,立即关闭阀门,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打开门窗通风。
十、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关闭总阀,轻开门窗通风,不要开动任何电气设备,到室外拨打燃气公司报修电话。
十一、全市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单位应当积极响应申请当地政府的“瓶改管”“瓶改电”工作,把握政策补贴期,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南充市商务局
南充市烹饪协会 发不
进一步加强餐饮行业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现将瓶装液化气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01、气瓶检验要合格
(1)要使用经注册登记、检测合格的钢瓶。钢瓶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钢瓶自生产之日起每4年要检测一次。正规合格钢瓶的生产日期、使用期限钢印位于钢瓶护罩。
(2)禁止使用“气液双相”气瓶。
02、充装气源要规范
要选择合格的燃气供应商,坚决杜绝购买和使用非法商贩出售的瓶装燃气。液化石油气瓶应有电子标签,购买时应扫码查看气瓶是否有充装记录、充装站点、充装时间等信息。
03、物防安装要到位
(1)要按照相关要求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并确保报警器运行状态良好,安装位置距离地面距离应不超过0.3m。
(2)要安装合格的燃气紧急切断阀。
(3)要使用不锈钢波纹管。
04、存放位置要合理
(1)存放100kg以上液化石油气瓶时,要设置专用气瓶间。
(2)液化石油气气瓶不得设置于地下、半地下空间和通风不良场所,不得设置在用餐区域。
(3)使用和备用气瓶要分开放置。
(4)严禁两种气源同时放在一个使用场所。
(5)软管长度不得超过2米,不得私接“三通”或穿越墙体、门窗、顶棚和地面等情况。
(6)单个液化石油气气瓶供应单个灶具,瓶与灶具水平净距离不小于0.5米。
05、灶具购买要合规
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带有自动熄火保护功能的合格灶具。
06、使用规范要严格
(1)使用液化石油气前,必须检查钢瓶角阀、调压阀、软管、灶具是否完好无泄漏。
(2)液化石油气使用时要有人看管,防止火焰被溢出的汤水浇灭或被风吹灭,造成燃气泄露事故。
(3)检查燃气泄露的方法一是闻味;二是听声;三是可将肥皂水或洗洁精泡沫刷到怀疑漏气的接口、阀门或焊缝上,发现气泡即为漏点。
(4)当燃气泄露时,应当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严禁开关电器,及时到室外拨打报修电话或110、119。
07、主体责任要落实
(1)餐饮经营主体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
(2)餐饮经营主体应当对从业人员开展液化石油气安全、消防安全常识培训。
其他燃气安全管理按相关规定严格落实。
万荣县商务局
2024年1月26日
年以来,瓜州县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去“顽疾”,全力构筑餐饮食品安全“防火墙”,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餐饮食品安全环境。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监管,重拳整治违法行为。聚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在县范围内开展餐饮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紧盯夜市、大型商场、餐饮街、旅游景区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紧抓餐饮单位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过程控制、食品原料贮存等重点环节,督促食品经营单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现餐饮单位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整体“一眼净”。共出动执法人员1446人次,开展监督检查1587家次,提出整改意见2563条。严厉打击使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销毁不合格食品(原料)6大类102个品种3852袋(包/瓶/桶),罚款7.1万元。
二是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评价退出机制。随着夏季来临,夜市逐渐火爆。瓜州县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属地管理”的方式,大力提升新洲里夜市、瓜州市场夜市餐饮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县食药安委办组织渊泉镇政府、县市场监管局、县城市执法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局、县文旅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夜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对夜市开办者和入市餐饮单位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实施食品安全评价退出机制。开展夜市餐饮食品安全保障行动,每天安排执法人员在用餐高峰期进行巡查,对夜市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落实情况、清洁能源使用情况、菜品明码标价情况等作为重点巡查评价内容,对违反机制规定退出夜市的坚决清退。县夜市内69家餐饮单位全部纳入评价范围参与评价。
三是抓好检测支撑保障,加大重点食品抽检力度。瓜州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顺利取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证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CATL证书),具备了出具权威检测报告的资质。县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监检结合”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食品检测“过滤网”和“前沿哨”作用,通过技术手段辅助食品安全监管,科学排查安全隐患。对县夜市餐饮单位、农贸市场、学校食堂、集中供餐单位供应商等经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等有针对性地提高抽检频次。截至目前,共抽取检验各类样本2162批次,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质”的保障。
四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利用“瓜州发布”微信公众号、今瓜州APP、设置横幅展板、微信抖音等媒介,及时发布专项整治工作动态,结合“诗意甘肃·情暖瓜州”文旅宣传活动等,充分展示县护航“舌尖上安全”的决心和力度。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发布文明餐桌“红黑榜”2期,在县居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同时,为提高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共举办各类培训46场次、参加人员3680人次,开展现场宣传活动3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040份。
五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守护餐饮食品消费安全。充分发挥“12315”“12345”等职能作用,及时收集各社交平台餐饮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畅通网络、电话、信函、来人来访等投诉举报渠道,按照“快速处理、及时办结”原则,第一时间受理并选派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调查处理结束后,在规定时限内将结果反馈至消费者,做好沟通协调,全心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筑起安全放心维权防线,努力维护好“情暖瓜州”良好形象。至目前,共处置食品安全餐饮方面消费投诉举报19起,答复满意率达到100%。
(来源:酒泉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