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生意不好,怎么办?这是所有餐饮管理者都纠结和害怕的问题。餐厅生意不好,是谁的原因?怪谁呢?
怪厨师、服务员还是管理者本身?所有的结果都是之前的因造成的,看你餐厅是否犯了这些错?
案例
餐厅连换几任管理者,生意没起色
现在总体的市场环境都不好,我们都知道。虽然餐饮去年突破了3万亿让很多人振奋了一下,但是对于很多中小餐馆来说,生意依然不好做,日子难过。
一位在徐州的餐厅老板娘,开业之后生意一直都不怎么好。连换了几任的管理者,生意还是没有起色。
根据分析,餐厅位置是个难得的地段,完全可以做起来,并且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不错。餐厅在做好的情况下,月利润在四万元左右,年利润在四十八万元左右。但是除去员工工资、日常开支、活动经费支出、店面和设备折旧费、房租、水电、税收、宣传、业务等支出,最后所余不多。
最后,老板娘邀请了一位餐饮营销管理的专家。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调研,写了一封分析调研信给她。
写给餐饮老板的一封信
还记得半月前在您的饭店我们的谈话吧?
近些日子内,我针对徐州市场做了详细的调研,涉足了大、中、小餐饮行业几十家,根据各个餐饮特点,包括地段、菜系、管理、营销、市场启动、服务理念、运作模式等各个方面做了举一反三的分析,最终结果与我之前分析的情况近同。
下面,我就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营销观念做简要陈述,谨供您参考。
诊断
餐厅生意不好的四大“元凶”
餐厅生意为什么不好?经过调研分析,这是您餐厅必然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
您在聘用管理人员上犯了大意的决策
餐厅聘请了好几任的管理者,但是饭店的员工和管理者(总经理)相互不尊重,员工不服从管理,或员工没有自主责任感,没有工作自觉性。
< class="pgc-img">>管理人员不但员工管理不好,甚至连根据市场营销的基本手段都没有做。餐饮业市场和服务业市场必备的营销手段:情报战、心理战、攻坚战、外交战、宣传战、持久战、智谋战等这些瞩目的“文化”手段一个都没有。
管理人员的不作为影响了饭店的整体氛围。管理者不管好员工,员工不愿意卖力推销菜式,做好服务,结果就导致了饭店的名气越来越不好,生意越来越差。
1、缺乏独特的菜品定位
餐厅的菜式设置都很普通,与周围餐厅相比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因为拿不出特色菜,在消费者心中没有形成深刻印象,顾客忠诚度极低,基本上没有什么回头客。
< class="pgc-img">>2、没有把握周围的顾客资源
餐厅的目标主攻消费群体是周围近百家各类公司企业和个体,还有数以庞大的中高层消费体系的居民区。而这些资源可是饭店的生命,但是您餐厅聘请的前几任管理者竟然没有一人去关注。
3、没有形成育人留人的机制
您餐厅员工状态不用多说了吧?大多是抱着干一天是一天,不想干就走人的思想。餐厅没有育人留人的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链条式管理格局。人员流动大,服务和菜品不稳定,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
< class="pgc-img">>对策与建议
挽救餐厅,必须做好5方面内容
战胜别人,先要认识自己。餐厅面对生存与否的问题,竞争成败关键不在对手实力的强弱,而在对本身的认识程度。
要想使我们的餐厅符合时代节拍,不被淘汰,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我们餐厅的生存能力。
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对餐厅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全面地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作出评价,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提高。
最后,我要说明的有四个重点,也是做好这个餐厅的五个必须工作,您可以参考一下:
一、引进主打菜系,资源独享。
引进赋予历史文化色彩和人文实现意义的菜系。菜系中每个菜的价格要控制在20-50元之间,要与徐州消费和地段消费水平均衡。
< class="pgc-img">>有了主打菜系,店的定位就有了:以菜系文化概括店名。以传统菜、家常菜为主流、品种全、口味地道、价格适中或微低。
以品牌菜系为主打,制定好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和消费环境,做足主打菜系这一“人无仅有”的文章。
选准引进的菜系后可以直接代理过来,做为资源独享。所谓资源独享就是要占有稀缺资源,或开发独家产品,独家代理市场,把竞争对手排除在外,建立起买方的独家市场。
二、员工任用上,一定要唯实。
管理人员任用上必须做好面试工作。叫他们把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案以书面形式写出来,您再论证。您也可以把他们的管理方案交给您的一些懂管理的朋友论证。
< class="pgc-img">>做生意做管理的前提都是在做人。对大堂经理、后勤、吧台人员等进行系统培训。从文化服务、思想服务到具体的一言一行、都要有一个标准、有一个量化。
店员培训和管理上一定要做到细微入手,细节出新。把员工管理与饭店效益挂勾,不要认为员工不好找就放松他们的管理。
三、整合市场消费资源。
把周围的近百家企业、个体和数以庞大的消费居民群体的营销工作做起来,主动出击把客户群链接起来。
四、店内布局上一定要新。
店面的外门头的设计要“暖化”,“绿意化”。不是说您一定要把门面做成绿色或什么彩色,只要能显示和传递一种暖化和绿意化效果就行。要给消费者或过路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聚人气。
< class="pgc-img">>用一部分资金配置轻音乐设备,用餐时间可以轻音乐为主,也可把餐厅的各种菜系的文化编辑录制成广告片,还有餐厅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向等在轻音乐中间插播。
五、要有新的服务理念。
仅举一例,如消费者就餐完后要走时,服务员可为每个客人送一包印制精美的手纸或其它小礼品。如小孩玩具、儿童小精品、这些小礼品的成本控制在0.5元左右,不易成本高。
以上是我个人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策略,如您按以上方法去操作,保守地说,至少能得到一个上中等的成果。
小结
餐厅生意不好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菜品、服务、管理甚至资金都有关系。餐厅生意不好,应该怪谁呢?怪厨师?怪服务员?还是怪管理者?
网友认为,所有的结果都是多个原因共同造成的。与其将责任推卸,不如好好地反省,找到合适原因去挽救。
文章来源:尚业餐饮品牌设计机构
温馨提示:更多外卖运营技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外卖运营指南)。
><>饮经营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发现餐厅生意由好慢慢变坏时,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以止损?如果不想放弃,又该如何调整?
一位做串串加盟的餐饮朋友,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对此,豪虾转创始人、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给出了三个思路。
餐厅生意越来越差
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止损?
前几天,一个做串串的朋友来店里找我。通过介绍得知,他的店以前每天能卖好几千,但是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差,日营业额现在只能有几百元,为了节约成本,员工也裁得只剩三个人,面对这种情况,他有点不知道怎么办,内心十分忧虑,因为他是借钱创业,身负债务,确实挺为难的。
因为我对他所在的商圈不太了解,对他从事餐饮的经历也不了解,对于他们的产品更不了解,所以当时不敢冒然回答他的问题,我非常担心自己的话影响了他,如果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岂不是让对方陷入更大的麻烦。为此,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但遗憾的是,思考了几天,我也无法找到一个可以替他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甚至,越想我越是觉得,面临这样的情况,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做?由此我回想了豪虾传在2012年以前的那三年。对比我们当年的坚持,与这位朋友现在的坚持,之间的不同到底在哪里?
任何一种坚持
都是因为能看到希望和目标
2012年之前的豪虾传,生意并不好,尤其是2011年。因为2010年底“洗虾粉”谣言满天飞,导致2011年全国的龙虾市场萎靡,我们豪虾传也深受其害。在夏天龙虾消费的高峰期,都经常出现营业额为零的情况,也就是说,当时我们的日营业额,在正常情况,也只有几百元。
有几次,我都反复问过二哥,当初他为什么能坚持得下来?二哥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他觉得我们有希望做起来。他认为,我们生意不好,不是味道差,而是知道我们这个味道的人太少,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豪虾传麻辣小龙虾
当时还没有微博,我们与客户的关系仅仅用小灵通来维系,从2009年到2011年,我们三年时间一共只积累起了200多个好吃嘴,而这些好吃嘴的联系方式,全部存在那部小灵通里。因此,让二哥在如此糟糕的局面情况下,还愿意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他小灵通里面的200多位龙虾爱好者,让他看到了有可能做起来的希望。
当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二哥的这个判断,在2012年我们借助新浪微博的传播红利,豪虾传在成都餐饮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一匹黑马让业界震惊,并在随后成功打开了成都的龙虾消费市场。
那么这位朋友的串串店呢?首先是从这位朋友的言谈中,我看到的更多是忧虑,对市场的忧虑,对店铺周边环境的忧虑,对自身产品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忧虑,这些忧虑掩盖了可能存在的那些希望,我觉得,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任何一种坚持,都是因为能看到希望和目标,否则坚持就没意义。
选择坚持下去
需要有“三换”的思路
遗憾的是我对串串不太了解,所以无法针对串串这个品类给出太多意见,这位朋友是加盟其他人的品牌,现在自己遇到困难,品牌方也完全不闻不问。
当然,这也不怪这个品牌方,现在绝大多数品牌都是这样的情况,尤其是火锅和串串这两个大热门,因为发展的太快,开店的数量太多,配套的管理和帮助,肯定跟不上。
但是,抛开串串这个品类不谈,针对整个餐饮行业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是否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知识?或者可供借鉴的餐饮案例?老实说,并不多,根据我自己这些年在餐饮上的观察和积累,我觉得,遇到这样的餐厅,需要有“三换”思维:
1.换客群
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种食物都有他的目标客群,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在其他地方却可能有大量喜欢他的人。比如毛鸡蛋,我是绝对不会吃,但我身边就有好些人特别喜欢毛鸡蛋,臭豆腐也一样,类似的东西很多,它说明的一个现实是:任何一道美食,它都有目标消费群。
如果那些怪异的美食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作为串串这样的大众美食,其目标消费群肯定也就更不在话下了。但在某些人群聚集区,适应串串这个消费档次的美食品种,可能生意就很好;相反,则可能生意惨淡,怎么做宣传,搞活动都没人去吃。
比如在安置房比较集中的那些小区,人均在50元左右的自助餐和那些中小的特色餐馆(比如烤鱼,串串等)就比较受欢迎,高档的西餐厅到这些地方去,几乎是自寻死路;在中高档收入人群聚集的地方,装修上档次,服务很贴心的餐厅,可能生意相对更好,而环境糟糕的苍蝇馆子可能就举步维艰。
| 换客群的思维 |
在不想更换产品的情况下:
1.评估自身所在商圈的客群。是否是自家产品的目标人群,或者说自己产品的目标人群有多少,哪些人是会受影响到店消费的对象;
2.做宣传也好,搞活动也罢,就要针对这些目标人群来做。否则花再大的力气,再多的金钱,结果宣传对象根本不是目标客户,那肯定没效果。
2.换产品
如果一个地方的目标客群无法改变,并且这些客群不是自家产品的目标用户,那就需要考虑更换自家的产品,根据目标人群的喜好和消费特点,去找到他们乐于接受的产品。这种思路,与前一种思路是截然相反的:前一种是换消费者,而这一种是换产品,两者有本质区别。
对于一家餐厅来说,如果由曾经的好生意,慢慢变成差生意,这个变化不仅老板自己亲身经历,周围的消费者其实也看在眼里,到后来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这糟糕主要在消费者对它都失去信心:当看着自家楼下一家餐厅生意越来越差,你作为消费者会如何想?这个店味道不好?这个店服务不行?这个店价格太贵?
总之,不会有好的评价和感觉,老板如果不找到解决办法,久而久之,这个店就会彻底被周围的居民给抛弃。因此,与其让大家心里等着看你什么时候死亡,不如主动更换招牌,更换产品,重新开始做一个产品:一方面,这个产品是针对目标人群的新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心里也产生变化,会拿看新店的心态来对待。
| 换产品的思维 |
如果周围的客群是固定不变的,那与其花最大的力气去改变他们,不如干脆改变自己的产品,给这些目标人群一个重新开始,给他们愿意重新走进店的欲望和意愿。
这也可以算是破釜沉舟的一种做法:不用受那种钝刀割肉的痛苦,可以奋力一搏。
3.换铺面
如果对自家产品很有信心,觉得出品,味道和价格这些都没问题,客群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位置不好,客流全被其他餐厅截流了,那么不妨考虑更换一个更好的铺面来。不要觉得这是丢人的事情,实际上,在餐饮市场,这样的案例非常非常多。
比如,当前成都最牛的一家火锅店,他们在更换到春熙路商圈之前,一样的味道,一样的老板,生意却始终不怎么好;结果当他们以高昂的代价拿下太古里旁边这个铺面后,生意开始出现转机,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引领成都餐饮潮流,创造各种营业神话。他们就属于典型的换地址得发展的案例。
串串也一样,目前成都最牛的串串,在最后爆发之前,在成都也先后换了好几个铺面,前面的铺面生意都没做起来,直到换到现在的位置,才获得转机,不仅生意火爆,而且一跃成为成都串串的王牌。因此,在客群没问题,产品也没问题的情况下,那么更换铺面也不失为一个最后的选择。
| 小结 |
如果一家餐厅生意由好变为不好:
首先,看老板能不能看到希望,有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如果看不到希望,那最好选择放弃,在亏损的情况下,越早放弃损失越小;
如果还能看到希望,对自家产品还是有信心,那不妨参照上面的“三换”思路,去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可以获得一线生机。
——————
作者:蒋毅,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
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 class="pgc-img">>业洞察 丨 作者 / 刘润 整理 / 由之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723篇原创文章
< class="pgc-img">>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疫情之下,第一个受到巨大影响的行业,就是餐饮业。
全国餐厅在一夜之间,失去了顾客。
收入没有了,成本却没减少。
房租要交,工资要发。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连餐饮业的明星品牌——西贝莜面村,都撑不过3个月。
其他中小企业,情况更加艰难。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到底应该怎么办?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餐饮行业的专家,闫寒老师。
闫寒老师,是知名外卖品牌"至味优粮”的合伙人,餐饮培训机构“勺子课堂”的首席增长顾问,行业畅销书《外卖战略》的作者。他对餐饮行业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
— 1 —
?
政策恢复期
截止今天,疫情的发展情况还不明朗,餐饮行业将面临非常漫长的恢复期。
可能今年一整年,情况都很艰难。
具体来说,餐饮行业的恢复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政策恢复期。
第二个阶段,是需求恢复期。
第三个阶段,是心理恢复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应对手段。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政策恢复期。
疫情期间,很多餐饮店受到政策限制,不能做堂食,甚至有的地方连外卖也不能做,只能关门歇业。
但餐饮行业毕竟是民生行业,政策不会一直压制。
政策恢复的时间不会太长。
随着疫情好转,大家陆续复工,餐饮店也将陆续开始营业。
那么,在这段不能营业的时间里,餐饮店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缩减房租成本。
你可以去跟房东商量,能否在困难时期减免一些房租,哪怕延期支付也行。
现在一些地方都出台了政策,来减免中小企业的房租。
比如,苏州的政策是,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也有很多地产公司比如万达广场、苏宁广场、红星美凯龙、龙湖集团等,宣布对商铺减免房租。
所以,你可以去跟房东商量,能否减免一些房租,或者延期支付,大家共渡难关。
当然,你也要理解,减免房租并不是房东的义务,房东可能也有贷款要还。
即便房东不予减免,也是无可厚非的,你也不能因此去指责房东。
但是,无论如何,你也不要放弃争取。
和房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好商量。
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至少你还要知道一点:
合同法第117条和民法通则第107条都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跟房东商量的同时,你可以把法律作为底线。
第二,缩减人员成本。
在政策恢复期,大部分餐饮店关门歇业,部分餐饮店只能做外卖。
等政策恢复,餐饮店可以开门营业了,但疫情还没彻底过去,大家还是不敢出来吃饭。
这个时候,外卖就会大量爆发。
餐饮行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都只能依靠外卖活下去。
所以,在政策恢复期,你就要为此做好人员调整,缩减人员成本。
比如,你的餐厅原来有20个人。但是如果做外卖,你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那你可以把这20个人,分成两组,来回倒班。
同时,你可以把人员薪水改成日薪或者时薪,缩减人员成本。
跟员工商量好,和公司共度难关,大家不用干那么多活,但同时也不能拿那么多钱。
或者,你也可以把员工输出到别的行业。比如快递、外卖行业。
临时性地跟这些行业合作,输出劳动力,既能缩减工资的成本,又不至于让员工赋闲在家。
从国家政策上来看,基本2月份的政策对企业还是很苛刻的,不管员工能否上班,都要发全额工资。
但是从3月份开始,政策就允许我们可以和员工商量,拿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线的工资。
对于受到疫情影响,3月份还上不了班的员工,可以按照生活费来发放。
— 2 —
需求恢复期
政策恢复期之后,就是需求恢复期。
大家都开始上班了,有吃饭的需求,但是又不敢出去吃。
不管你是做高档酒楼,还是路边小店,你都得主要靠外卖了。
这个时候,你要注意的是:
外卖,只能做日常需求类的产品。
不管你的菜品多高端,只要你做外卖,就得改成大众化的、适合外卖的日常菜品。
不管你原来做的是水煮鱼,还是大盘鸡,你都要把一桌人吃的菜,改成一个人吃的菜。
从价格,到菜量,都要适合一个人吃。
这是做外卖最为重要的一点。
做堂食的老板,需要恶补外卖的课程。
当然,也有做堂食的老板会想,我财大气粗,歇业几个月,也能活下来,等疫情过去之后,我再开业。
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在需求恢复期做外卖,有两个目的,一是取得收入活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个目的,保持我们的品牌和顾客之间的连接。
顾客进不了我们的店,我们就在外卖平台跟他接触,给他提供服务。
这样在下一个时期,也就是心理恢复期,顾客出来吃饭的时候,才会首先想到你。
— 3 —
心理恢复期
需求恢复期之后,就是心理恢复期。
当疫情过去,警报解除,大家就可以出来吃饭了。
但是,心理恢复期不是说来就来的。
就算疫情过去了,比如3月15号政府说疫情结束,你想让大家3月16号就一窝蜂地出来吃饭,这是不可能的。
心理恢复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年非典的时候,实际上6月份非典疫情就已经结束。
但是,在6月之后,餐饮业还是惨淡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直到十一假期,才出现真正的消费高峰。
所以,在漫长的心理恢复期,我们不要特别乐观。
那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不能被动等待。
不能等着顾客心理恢复、建立信心之后,来找你消费。
而要主动做好防疫卫生,让顾客放心来你这消费。
这样才能最早地吃到心理恢复期的流量。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店内卫生和消杀保障必须做到位。
但是这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你的保障工作和成果,写到脸上。
比如,店铺1个小时消毒一次,每桌消杀,提供消毒洗手液等等,这些防疫措施,你都要大大地贴在门口。
同时,还要把这些工作写到外卖平台上。
这样才能让顾客最先对你建立信心,你才能吃到最早的流量。
— 4 —
长期影响
政策恢复期、需求恢复期、心理恢复期。
经历过这三个时期,大家就能够恢复正常经营了。
但是,这次疫情也会给餐饮行业带来一些长期变化。
第一个变化,大家都能看到,就是野味餐厅肯定再也活不下去了。
你再搞野味餐厅,就等于与全人类为敌。
第二个变化,就是顾客对饮食卫生会更加苛刻。
好吃是一方面,食材健康是一方面,卫生也会成为顾客考虑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比如,如果你的食材能够溯源,卫生防疫保障能够做得很好,不管疫情过去多久,这都会一直成为你的加分项。
比如,如果你能把食材从后厨的储藏间,搬到前厅的入口处,展示给大家你的食材有多新鲜,这也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比如,如果你能长期在洗手台上提供洗手液和消毒液,这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比如,如果你能把牙签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桶装,改成单个的小包装,这也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再比如,如果你能把餐前的自助小食,从大盘子装,改成独立包装,这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
第三个变化,就是在疫情过去之后,外卖会有一轮新的爆发。
因为以前没有吃外卖习惯的人,在这次疫情中,会有一段时间被迫一日三餐都吃外卖。
外卖,其实是符合人性的。符合人性中的懒。
一旦大家被动体验到这种符合人性的服务,就再也回不去了。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所以,从长期来看,外卖会有一轮新的爆发。
你要抓住这次机会,想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最后的话
政策恢复期、需求恢复期、心理恢复期、长期影响。
今天我们从这四个方面,总结了餐饮行业的应对策略。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总体来说,这次的疫情,会比非典的影响更大。
但是你也不要焦虑。
虽然有困难,但我们也有应对方法。
最后,要特别感谢闫寒老师给我们的建议。
这些建议,我想对其他行业也会有所启发。
祝你早日走出危机。
也祝你把这次危机,变成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