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餐饮行业的增速为12.5%,和2023年全年20.4%的增速相比增速减半,总体上,餐饮行业从疫情之后的快速恢复过渡到了逐步正常增长的阶段。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正在提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共同编撰的《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至21%,对比过去几年正在不断提升。
竞争持续激烈
对于当下的餐饮市场,CFB集团CEO许惟抡指出:“现在的餐饮经营和前几年有些不同。2007年我从台湾来到北京,当时,大陆的快消行业,只要外资品牌、跨国品牌进来,把渠道做好、收款收好、业绩正常做,就大概会有双位数的增长。目前餐饮界的经营比以前要(竞争)激烈以及辛苦很多,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性价比,现在价格回到正常定价的时代,而过去很多品牌有溢价化;二是营销比以前卷了很多;三是竞争品牌更多,主要指的是连锁品牌规模效应比以前大了很多,而且连锁品牌占比也越来越大。”
对于餐饮经营的变化,书亦烧仙草创始人王斌感慨道:“自开店到2021年,我们的业绩、规模、利润都在持续增长。但是自2021年开始,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做一个营销、一个产品后很快能提高营收,会有一定的业绩帮助,但作用已经很小了。此外,创新对业绩的帮助也变小了。”
除了竞争日趋激烈之外,行业的另一大特点是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正在不断提升。《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提高到2021年的18%,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21%。
其中,四五线城市市场的连锁化率正在提升。根据《白皮书》,三线及以下城市连锁门店分布较2021年提升0.6%,扩张速度快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此外,美团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3年一二线城市连锁店的数量占比下降了1.7%,三四五线城市相应提高了1.7%。
对于行业连锁化程度提升,奥琦玮董事长孔令博指出:“当我们讨论连锁化率提升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行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也就是未来优秀且稳健成长的连锁企业,会挤压餐饮行业的发展空间。如果企业想做大,未来面临的压力可能比以前更大。连锁化率的提升可能会导致很多腰部企业的经营压力非常大。”
此外,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于品牌发展加盟也存在影响,普华永道食品饮料行业主管合伙人曹文静认为:“2023年,很多头部企业开放了加盟。随着连锁化率的提升,未来市场上好的门店资源、位置,还有能力强的加盟商资源会成为相对稀缺的资源,需要品牌方竞争,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此,知名企业已经逐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开放加盟,那必然市场上好的资源会越来越少。”
如何应对?
当下,降价成为餐饮企业的一个常见做法。2023年以来,许多知名餐饮品牌进行降价或推出低价产品。喜家德董事长高德福发现:“在经济上行的时候,精致餐饮、贵的餐饮生意很好。而在经济下行期,超级性价比的餐饮的生意很好。”
对于餐饮企业调整价格,羽生餐饮策划创始人北北认为:“不能盲目做低价。我们要先考虑能否塑造好产品的价值。一味玩低价是走不通的,最应该关注的是要回归到产品上,因为经营中的每一分钱都来源于产品。”
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孔令博认为:“体验至上,效率为根。不管行业如何内卷,首先,企业要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其次,要考虑在低价的情况下能不能赚钱。最后,要考虑如何卷体验以及卷效率。”
在提升效率方面,孔令博认为,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提升效率。“过去,餐饮行业有太多工作依赖于高手,依赖于经验,比如厨师的经验、要货的经验、运营的经验。要做好体系效率,就需要把沉淀在大脑中的经验进行模型化、智能化。大模型技术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人类的经验通过大模型做固化,在采购预测的准确度、排班的准确度、产品研发的口味准确度上,形成一个稳健的支撑体系。在餐饮企业的成本里,如果食材降3%,用工成本降2%,营销费用降2%,就可以省出来近7%—8%的净利润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AI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孔令博表示。
许惟抡则认为,想要在价格更低的时代竞争,必须在成本、吸引消费者以及营销手段上有更大的突破。
CCFA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通过对行业创新案例的筛选和分析,发现了几大显著特点:首先,数字化是连锁餐饮品牌重要的一个创新方向;其次,产品依然是新茶饮行业永恒不变的创新主题;再次,营销是餐饮或新茶饮行业的一个共同创新点;最后,餐饮和新茶饮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并开展ESG的工作。
如何增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进入下沉市场或出海追求增长。在企业下沉方面,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表示:“现在,要达到千店、万店可能都得把触角伸到下沉市场上。从国家的政策方针方面来看,到2025年,要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这对餐饮连锁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现在小镇青年过得越来越滋润,这对于做消费、做餐饮的企业来说,也非常有发展空间。”
孔令博认为:“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未来两到三年是很好的下沉市场窗口期,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密度非常小,新品牌一旦进去会迅速形成客户黏性,不会被别的竞争对手突破。而在一线城市,因为它的容错率非常高,几乎每一年都接纳很多新型创业者,所以在一线城市的连锁化率不会特别高。”
同时,下沉也需要具备相对应的实力。比格比萨董事长赵志强认为:“下沉最重要的点是要具备超高性价比,这是最难做的事情,背后需要有特别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效率的能力、信息化的能力。”
除此之外,企业出海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电信国际公司北京分部副总经理邱竹泉表示:“中餐在海外获得了很多的赞誉,同时,中华美食在海外也是中国的名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海外中餐市场出现了一个‘新蓝海’。”
曹文静认为:“海外的中餐市场的消费者并不都是华人,很大一部分外国人也在消费。在一些外国人看来,中餐是不可抵挡的美味诱惑,因此,中餐在很多国家的吸引力是很强的。对于海外市场,我们要主动调整、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能在海外市场存活,并且很好盈利的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分为:出发前要先做好规划、研究、调研;出发后要做好预案、防范措施,同时,和员工、政府的沟通,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合作都尽可能做到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餐饮企业出海也面临挑战。刘京京指出:“很多在境外发展的企业都交了很多的‘学费’。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在国内耳熟能详的品牌到国外也有可能被抢注,还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先去注册商标。另一方面,国内的办事效率高于大多数国家。在国外办理手续方面,无论是财税还是证照,企业都需要和当地的中介机构学习后,再做更有规范性的经营。”
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出海,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后还是要回到品牌本身的特点和竞争力上。刘京京认为:“对于一家品牌连锁企业来说,是否下沉和走出国门并不能跟风。只要企业有竞争力、产品力、管理力,做到极致性价比,与此同时长板够长,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大展宏图。”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霄 实习生 王宇 文 朱哲 摄影】2024年的国内餐饮业竞争太“卷”了,从前台营销到后台供应链已全部打穿,怎么破局?5月15日,一场名为“凝聚力量·洞见未来”餐饮业私享会在郑州举行,60多家国内知名连锁餐企、供应链服务商、投资机构等的企业创始人及高管讨论上述的热话题。
华鼎冷链科技CEO王君对此的看法是,国内连锁餐饮的供应链已经进入3.0发展周期。与前两个周期不同,餐企在3.0周期需要解决供应链升维,更好助力终端门店库存周转率,减少占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餐饮行业竞争进入3.0周期,优化后台才能打赢前台
后疫情时代,餐饮业在复苏增长和疯狂内卷中极致拉扯,供应链成为产业升级和餐饮品牌提升竞争壁垒的关键一环。
在当日私享会现场,王君以“洞见未来 数字化冷链的价值发现”为题分享观点。
他称,中国餐饮消费市场竞争惨烈,甚至已经卷到了国外。当前,餐饮市场高强度竞争环境下,倒逼全行业餐企从前台热战,延伸到了经营的所有环节。如商业模式、人力、供应链等,这本是餐企最隐私的大后台,如今则成为支撑品牌市场热战的关键撬杠。
市场竞争越是激烈,餐企对成本控制越是严格。每家餐企老板都希望在食材安全供给的前提下优化供应链成本。若能对供应链的既有成本节约1%,就能为前端门店多输送3%的营销“弹药”。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餐企是买菜、卖饭,而选菜、送菜绝非其擅长。过往10多年,业内的确有少数知名餐饮品牌选择自建冷链物流,持续优化自有供应链。但前提是,这需要餐企的国内店网布局规模达到相对量级,足以支撑自造后台。而这,恰是绝大多数中小餐企难以企及的。
另需看到,国内餐饮市场“卷”起来后,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一方面强化自身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则对上游食材工厂及供应商要求越来越严苛。比如,从过往的长线订单,改为小批量、高频次订单,且要求上游快速交付;比如,餐饮品牌对食材源头采购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冷鲜、冷冻品,希望工厂到门店的全链路严格达到温控标准。
瓶颈和矛盾出现了。上游食企或供应商的主业是生产食材,并不是物流。当餐饮店改变了定期、整车采购的方式,突然变成了一群?篮淘菜的大妈,这让它们实难招架。
“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国内连锁餐饮供应链发展已经进入3.0周期。”王君称,与前两个周期不同,餐企在3.0周期需要解决供应链升维,更好助力终端门店库存周转率,减少占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餐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会迫使餐企将不擅长的供应链服务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助力完成。相比自建冷链物流体系,高质量的公共冷链物流资源,无疑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王君称,华鼎冷链科技作为专业的冷链仓配综合服务商,可以给出上游工厂适配的解决方案。这包括,实时温控,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全链条温度追溯;冷链直达,专配或共配模式自由选择;及时、稳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验;成本可控、高效的库存周转率。
他举例,鹤壁越汇食品是国内乌鸡卷赛道的头部品牌,面对下游餐企需求变化,也曾面临高效冷链交付的难题。当其与华鼎冷链科技合作后,首先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产品运输全链条温控追溯,且极大提升了高效的物流履约能力,为其下游客户带来了非常好的冷链物流服务体验。
餐饮供应链已是万亿级大市场,平台企业要助力全行业一同进步
华鼎冷链科技有野心,它希望借全新的平台模式,统揽上游食企产品制造流通、下游传统商品流通两股绳,重新校准双方需求并解决适配,以此实现餐饮业全链条的降本增效。
王君称,华鼎冷链科技重塑餐饮业上下游的底气,来自过往5年的探索与发展。它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型,以全国化的云仓网络、配送网络、数字化的华鼎云SaaS平台、供应链金融四大基础设施,形成覆盖餐饮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服务“中台”。
在当日的论坛上,华鼎冷链科技不仅在向国内餐企传递“降本增效”的合作价值。而且,王君也向国内冷链物流同业发出了合作邀约。
他称,国内餐饮产业链市场规模已达万亿,华鼎冷链科技始终保持开放心态,愿意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升级。近3个月,该公司在国内快速扩张,批量建设区域型中心仓,正是得益于与第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业伙伴实现合作。
华鼎冷链科技拿什么邀约同业诸侯“化敌为友”?
王君称,这是该公司的资源禀赋,包括现有市场规模、技术、战略和执行标准。在规模方面,华鼎冷链在国内已有25个分支机构,18个省级中心仓,仓储面积40万平方,干支线网络2890条,服务冻品工厂、连锁餐饮、经销商等客户2500余家,服务餐饮终端门店20万家。在技术方面,华鼎冷链科技已建立全国仓储一盘棋的云仓网络以及自主研发的华鼎云SaaS平台。未来两年,该公司将上线华鼎的冻品批App,来链接上下游客户,为上游工厂建立直达终端的分销渠道。
另在战略和服务标准方面,王君认为,短时间内,一家供应链企业想要把冷链仓开遍全国是不现实的。想要做到这一目标,就要联合国内同业高质量的冷链仓和配送资源,共创行业标准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资源禀赋,华鼎冷链科技已启动构建国内网络化供应链服务平台,推进地网(云仓网+运输网)、天网(SaaS)、物网(冻品批App)的深度融合。从而帮助国内餐饮行业用户实现从华鼎的某个冷链仓一点接入,就能享受全国化的冷链物流综合服务。
在王君看来,华鼎冷链科技有实力、有标准,愿与全国所有的冷链仓配伙伴合作共享,用更多的、更好的、更优质的社会资源,来为餐饮业上下游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作为一家平台企业,在助力上游工厂高效配置资源,赋能下游门店全国高效拓店之外,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这个智能化的时代,餐饮企业必须拥抱大数据应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作者的经历为我们分享技术角度如何实现。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走进一家餐厅,服务员已经知道你最喜欢的菜品是什么?或者,当你还在犹豫不决时,一份根据你口味定制的菜单已经摆在你的面前?这并不是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AI技术在餐饮业中的实际应用。
想象一下,一家连锁餐厅通过大数据分析了成千上万的顾客数据,发现了辣味菜品和冷饮的购买关联性。于是,当你点上一份毛血旺时,系统自动推荐了一款特制的冰镇饮品。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不仅让顾客感到惊喜,也无形中增加了销量。
再来看看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应用通过历史销售数据,预测出接下来哪些菜品会成为热销。这样,AI机器人就可以依据销量自动化下单备货,确保食材新鲜,供应充足,避免因缺货而错失销售机会及破坏了客户体验。
但大数据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在会员管理方面,大数据能够通过会员的消费行为、偏好等数据,为每位会员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和优惠。比如,对于长期未光顾的沉睡会员,AI可以自动发送优惠券或特别活动邀请,提醒他们回归。
让我们通过几个示例来看看当前大数据在餐饮企业中应用场景:
- 示例一:KFC利用大数据分析了顾客的购买历史,发现了许多“隐藏”的关联规则。通过这些规则,他们推出了“套餐推荐”,不仅提升了顾客的用餐体验,还显著提高了客单价。
- 示例二:某家高端餐厅集团通过大数据对会员进行细分,发现了一个高消费频率但对健康饮食有特别需求的群体。于是,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健康菜品,专门针对这一群体进行营销,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健康意识强的顾客。
- 示例三:某知名火锅连锁店利用大数据预测了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菜品需求变化。他们及时调整了菜单和原料采购计划,减少了食材浪费,同时保证了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
总结来说,大数据应用为餐饮连锁门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的服务,大数据应用不仅提升了销量,更提升了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餐饮企业必须拥抱大数据应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上述场景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如何实现的呢?我就拿我服务过的餐饮企业作为案例分享一下
一、数智化营销在用户消费场景的应用
1. 用户自主点餐——加价购推荐 & 再来一单推荐
1.1 了解顾客喜好:通过分析顾客的购买历史,可以识别出他们的偏好。例如,如果顾客经常购买辣味菜品,AI就可以推荐其他辣味或搭配辣味的菜品。
1.2 发现搭配商品:使用关联规则学习算法,如Apriori或FP-Growth,找出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组合。例如,如果许多顾客在购买汉堡的同时也会购买薯条,AI就可以将这两者作为搭配推荐给其他顾客。
1.3 个性化推荐:结合顾客的行为、偏好和实时上下文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例如,如果顾客在工作日的午餐时间访问门店,AI可以推荐快速且价格合理的套餐。
2. App/小程序首页个性化推荐
2.1 定制首页:每个顾客看到的首页和推荐内容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例如,如果顾客喜欢素食,首页就可以展示素食菜品。
2.2 动态更新:顾客每次看到的内容都是最新的,根据他们刚刚做了什么来改变。例如,如果顾客刚刚浏览了甜点,首页就可以推荐其他顾客好评的甜点。
3. 在餐厅门店采购订货场景应用
3.1需求预测 & 库存管理智能化:
- 预测需求:AI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可以预测哪些商品接下来会卖得好。例如,在节假日或特殊活动期间,某些菜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 告诉店家订多少货:根据预测结果,AI可以告诉店家应该订多少货,避免库存太多或太少。例如,如果预测显示某款新推出的菜品将大受欢迎,AI就会建议门店增加该菜品的订货量。
- 自动化补货:AI可以与订货系统集成,实现自动化补货。这样,门店就无需担心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订货错误,可以更专注于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2 原料订货场景智能化
- 算出需要多少原料:AI会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计算出需要准备多少原料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 保证有足够的存货(安全库存):AI会建议店家保持多少原料存货,以备不时之需。例如,在天气变化或突发事件导致原料供应不稳定时,有足够的安全库存可以保证门店的正常运营。
3.3履约异常监控 & 供应商评级智能化
- 监控订货异常:AI会监控订货情况,如果发现有奇怪的变化会提醒店家。例如,如果某个原料的订货量突然大幅增加,AI会分析原因并提醒门店注意。
- 告诉供应商每家分多少:AI还会帮助店家决定每个供应商应该订多少货。例如,如果某个供应商的原料价格更优惠或质量更好(基于市场口碑、到货检查、履约效率等等),AI会建议增加该供应商的订货量。
二、实现原理:AI平台的算法模型
- 模型训练与测试:在AI平台上进行算法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模型部署: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AI平台,以便上层应用调用,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 系统集成:确保AI平台能与现有的系统(如订购系统、采购平台)无缝对接,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自动化水平。
- 持续学习与优化:设置AI模型定期从新数据中学习,以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优化推荐和预测的准确性。
三、实践项目案例分享
3.1 基于大数据分析赋能智慧供应链材料
某知名快餐连锁品牌:该品牌利用AI技术,实现了个性化推荐和自动化补货。通过分析顾客的购买历史,AI能够识别出顾客的口味偏好,并在顾客点餐时推荐搭配的小吃或饮料。此外,AI还能够预测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为门店提供精确的订货指导,大大减少了食材浪费。
某高端餐饮连锁集团:该集团通过AI技术,实现了原料订货量的精确计算和安全库存的管理。AI分析了各门店的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为每个门店提供了个性化的原料订货建议。同时,AI还能够监控原料价格波动,为集团提供了成本控制的建议。
3.2 基于AI大数据赋能门店采仓配销一体化
某大型火锅连锁企业:该企业利用AI技术,实现了首页个性化推荐和自动化补货。AI分析了顾客的点餐行为和偏好,为每位顾客提供了定制化的首页推荐。此外,AI还能够预测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菜品需求,为门店提供了精确的订货指导。
3.3:基于用户数据采集实现会员个性化营销
某知名咖啡连锁品牌:该品牌利用AI技术,实现了会员行为的深入分析和个性化营销。AI分析了会员的购买频率、偏好的咖啡口味、常去的门店等信息,为每位会员提供了个性化的优惠券和推荐。此外,AI还能够预测会员的生命周期,为门店提供了会员挽留和激活的策略。
某大型中餐连锁集团:该集团通过AI技术,实现了会员细分和动态定价。AI将会员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如高消费频率的会员、偏好健康菜品的会员等,并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定制化的营销活动。同时,AI还能够根据会员的购买历史和市场情况,为不同的菜品提供动态定价策略,以吸引更多的会员消费。
某快餐连锁企业:该企业利用AI技术,实现了会员忠诚度的提升。AI分析了会员的消费行为和反馈,为门店提供了积分奖励、会员升级、专属活动等策略。同时,AI还能够预测会员的流失风险,并为门店提供了会员挽留的措施。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智能营销和供应链管理,AI能够帮助餐饮企业更准确地把握顾客需求,优化库存管理,自动化订货流程,从而提升销量和顾客满意度。同时,AI的不断学习和优化,也为餐饮企业带来了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可能。
餐饮企业应该积极拥抱AI技术,将其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AI技术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提升顾客体验,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
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餐饮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新时代。
注:
实际应用中AI技术的使用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开发和优化。同时,AI技术的应用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确保技术的安全、可靠和负责任的使用。文中引用的案例均为我参与过的项目。
作者:闯爷,公众号:闯爷用户增长实战笔记
本文由 @闯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