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红遍东阳丨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飘香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0多年前,中共金萧地区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重建武装,以东阳、诸暨、嵊县三县交界的东白山作为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游击战基地,

0多年前,中共金萧地区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重建武装,以东阳、诸暨、嵊县三县交界的东白山作为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游击战基地,虎鹿镇尚周村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该村成为游击队活动的据点;1946年,该村革命进步人士村民刘章华出资创办了“尚周小学”,作为革命联络站……

时光荏苒,位于穷山沟的尚周村现在早已“茶榧”飘香。当年,东阳的革命之火从这里燎燃,那时的革命游击队和勇敢的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哪些故事?近日,记者一行五人来到尚周村,在村委会主任刘顺初的陪同下,走古道、听回忆、访老宅、看族谱……重拾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

产业变多了

靠山不伐林 “茶榧”满山峦

“我们村成为游击队活动的据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山高林密,外人轻易找不进来。”刘顺初说,尚周村民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村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保护林木而“靠山养山”。

刘顺初出生于1962年,在那个没有燃气的年代,山里的林木总会被村民们砍伐得光秃秃。但大山深处的尚周村却并未如此,村民们恪守着村里成文的规定。

“我们村很早就推出了‘护林公约’,把山林分成荒山和养山。荒山林木供村民们自由取用,但养山禁止随意砍伐。”刘顺初说,村里还组织了十几名村民组成护林队看守。

由于地处山区,时至今日,尚周村民种些玉米、小麦、大豆、番薯等粮食类作物,仍需跋涉近5里山路。《中共东阳党史》也记载着数十年前游击队战士们编的顺口溜——“吃的六谷糊,睡的稻草铺。”描写的正是当时尚周村村民的生活境况。

近十几年来,尚周村发展过高山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并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利用村里的古香榧树,通过改造和新基地培育等方式,发展香榧种植。与此同时,尚周村还种起了龙井茶树,形成了上半年产销茶叶,下半年产销香榧的格局,村集体和村民都增收不少。

道路变宽了

昔日徒步山道 如今一天四班公交

尚周村四面环山,通村道路蜿蜒曲折,路旁有苍翠挺拔的松树、枝繁叶茂的灌木,点缀着两侧的山峦。倘若没有这条山路,外人若想前往尚周村,定会在周遭的密林中绕得晕头转向。

刘顺初说:“这条山道是1986年新建的,在此之前,村民出村赶集、探亲,得走古道。”他口中的古道终点在虎鹿溪口,一路需经白峰岭、黄沙垛、门前岭、斤丝岭、眠牛岭等山岭。走完这全长15里左右的山路,哪怕熟悉路况的村民,也需近一个半小时。

如今,古道两侧依旧树高林密,脚下已是杂草丛生。回想当年,游击队战士、村民们正是在这条宽仅一米左右的古道上奔波往来。现年81岁的村民刘新华告诉记者,通畅宽阔的沥青公路铺起来后,已经少有人去走这条古道。

“1986年,尚周村建起5米宽左右的机耕路;1995年对原机耕路加宽;2001年铺设沥青公路。”族谱上清晰地记录着尚周村通村公路的变迁史。如今,尚周村民想出村看病、探亲、采购,都可以乘坐公交车,一天四班,完全能满足村民们日常出行的需求。

村庄变美了

你出力我出力 村民齐心扮家园

“以前人们说起尚周,总觉得是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土坯房变成了红砖小洋房,村民们也开上了小汽车。”说起尚周村几十年来的变化,刘新华老人眼中满是欣慰。

1970年,为农业灌溉,该村村民自发修建起了水域面积达10亩左右的金猫水库。请不到工人,村民齐上阵;没有机械设备,去外地采购。凭着一股韧劲,金猫水库如期竣工。“当时还没机耕路,为了把拖拉机运上山,村民们在山脚把它拆解掉,沿着古道一点点扛进去组装。可以说,有了金猫水库,才有日后繁荣的尚周。”刘顺初说。

水库修好了,村里立即开始着手解决饮用水问题。村民们相互结对形成互助小组,各自筹资修建蓄水池。 如今,村民们自建蓄水池已达几十个,基本能满足日常用水需求。

近几年来,尚周村投资百余万元开展村庄整治,建成了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完成了村庄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村庄旧貌换新颜。尤其是位于村中央的综合楼,得益于市“一事一议”专项资金、地质灾害补助、村民筹集等相关资金的支持,这栋耗资180万元的大楼得以顺利落成。

如今,站在尚周村口远远眺望,整个村庄呈阶梯状、高低错落地依山而建在会稽山脉南麓连绵的山坡上,别具一番特色,两侧的山峦上则栽满了绿意盎然的茶树、香榧树。谁能想到,这个昔日偏远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名声在外的秀美山村。

从刘氏宗祠到革命联络站

村庄刻下红色印记

尚周村坐落在海拔近500米的高山上,村庄周边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四面环山,呈口袋状。东面的大高山、西面的横岩山、南面的朝山与北面的洋尖岩,四个天然隘口好似咽喉,有“一人挡口,众人莫入”之险。

在尚周村,有一座被当地人称呼为“上、下新厅”的祠堂,不仅仅是当地刘氏人的宗祠,而且还是一个有着红色革命历史的故址。

“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分为上新厅和下新厅两部分。如今,在宗祠上新厅内的一根横梁上,留有墨迹,依稀存留着历史烙下的印记。下新厅现已建成居家养老中心。”今年已81岁的村民刘新华精神矍铄,操着一口本土方言,对于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事,他仍记得十分清楚。

从祠堂大门进去,墙两边展示有革命斗争的资料,里面的展板上还记载着一位名叫刘章华的革命志士参加革命斗争的典型故事。

“刘章华出生于1903年,有一子刘梦祥,俩孙刘飞时、刘小时。长孙刘飞时今年60多岁,常年随妻子居住在虎鹿镇溪口村。”今年50岁的尚周村党支部书记刘国荣回忆道,刘章华从事工商又初懂医术,是个颇具正义感的人,对共产党的活动早有耳闻。通过嵊县孔村中共地下党员刘熙范介绍,活跃于东阳、嵊县、诸暨边境的会稽山区司令员马青见到了刘章华,并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双方取得信任,建立了关系。最后在刘章华小学同学、中共党员钱章超的引导下,刘章华走上了革命道路。《东阳文史资料选辑》中记载,解放后,刘章华被任命为东阳县巍山区副区长。

为筹备设立秘密联络站,1946年,刘章华出资利用宗祠创办金峰小学,后更名为尚周小学。聘请刘昌成(又名“刘照唐”)为名誉校长,巍山四村人周天鹏为校长,蔡人杰等人为教师。当时,尚周小学就成为了游击队的地下联络站。

刘国荣说,他的小学就是在尚周小学念的。当时的尚周小学已改名为尚周完全小学,从四年制变更为六年制。“最多的时候学校共有7个班,班与班之间仅用木板隔开。”

1985年,尚周完全小学搬迁到了村综合楼内,从4间房变成11间,学生的读书环境得到了改善。直至2004年,尚周小学正式拆除并迁至虎鹿镇溪口小学。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如今宗祠前苔痕上阶绿,剥落的墙体就是历史风霜留下的痕迹。《刘氏家谱》的重新编写为尚周填补了历史空白,刘章华的事迹更是为这里增添了无上的英雄光彩,而且永远镌刻在尚周人民的心里。

< class="pgc-img">

完奉化溪口新建村的梅花,我们向宁海出发,今年大家都不能出远门,大市范围内走走,天气很帮忙,非常暖和,人在旅途非常舒服。

< class="pgc-img">

宁海温泉森林公园,在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风景绝佳,如同“世外桃源”。

< class="pgc-img">

据说宁海温泉入水污垢即除,洗浴后皮肤滑爽,浑身舒畅,气血通顺,心旷神怡。当然周边的温泉酒店价格也挺贵的,我们是临时起意,并没有预订,所以没有房间了。

< class="pgc-img">

看到人们穿着酒店的浴袍,在露天温泉泡了澡出来,相比于我穿着棉袄,感觉一点都不怕冷。

< class="pgc-img">

老公在宁海森林温泉公园附近的农村,网上订了一间房间,160元,到了以后主人告诉我们现在不营业,为我们取消订单,或者介绍我们到另一家人家去住,我们说那到别家住吧。

< class="pgc-img">

于是主人打了电话,带我们到另一家人家去,这里的村民都是开民宿的,二层楼的小别墅一排又一排,但是没有人。

< class="pgc-img">

带了我们去这家。

< class="pgc-img">

院子里有个喝茶的桌子,不过现在的天气,不适合坐在院子里。

< class="pgc-img">

二楼的房间随便我们挑一间,因为没有客人。

< class="pgc-img">

我们就挑了一间打算住下来。

< class="pgc-img">

随身带了一些小零食,把自己带的简易茶具也拿出来,准备喝茶。发现水龙头水细如丝,空调无论如何打不暖,坐了一个小时还不暖,越坐越冷,脚都冰凉了。打电话给民宿的主人,说我们有事得回家,床铺没动过,我们付点钱,主人说160元一分也不能少。我们没说空调不暖,水龙头没水,晚上无法洗澡,只说家里有事。最后主人收了我们120元的钱,我们放下钱走了,不能为了一点点钱,闹得不开心,或者硬是住下来把自己冻感冒。

< class="pgc-img">

我们本打算连夜开车回宁波的家,老公怕扫了我的兴,开车去了宁海县城里,入住了当地老牌的四星酒店,300元不到一间的房间,8楼,一进房间,热烘烘的让人实在太舒服了,整个人都放松下来。窗外是整个宁海县城关。我们放下简单的行李,跑了一下午,终于安顿下来,于是打算去找个地方吃饭。

< class="pgc-img">

当天我的选择是这家。

< class="pgc-img">

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宁海的另一个别称叫缑城。

< class="pgc-img">

点菜台,看这场面,餐馆挺大的,备菜多,包厢里人进进出出的也多,听口音都是本地人。

< class="pgc-img">

海鲜看上去很新鲜。当然现在的海鲜价格普遍高。

< class="pgc-img">

外面的大厅里没什么人,只有另外两人一桌的,和我们这样的外地游客,包厢里都是本地大家庭或朋友聚会。

< class="pgc-img">

我们在暖空调下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餐盘很有特色。

< class="pgc-img">

开了一天的车,晚上来瓶劲酒解解乏。22元一小瓶。

< class="pgc-img">

我点的下酒菜,海螺蛳,用蒜瓣、姜片,红辣椒一起炒,很好吸,肉也新鲜,就是炒得太咸了一点。感觉要配啤酒,不能配烧酒。这一盘38元。

< class="pgc-img">

家烧宁海前童豆腐,在宁波的家里,买豆腐也最爱买宁海产的豆腐,有豆香,不易碎,味道好,据说是宁海的水也好,豆子也好,那么在这里吃到的更是正宗宁海豆腐了以,用一点点五花肉和青蒜与豆腐一起炒。这盘豆腐量挺大的,并不因为我们只有两个人而给的分量少了。也因为比较实诚,所以有那么多当地人来吃。这一盘是26元。

< class="pgc-img">

当日主菜:红烧叽咕,在宁波的菜场里能买到,但价格也不便宜,而且店家推荐的时候说保证炒得又脆又嫩,既能下饭也能下酒。我们点了一盘,68元。

< class="pgc-img">

一盘大概有10只叽咕,的确很脆嫩,配了一些冬笋、青蒜和姜片一起炒。味道很好。

< class="pgc-img">

宁海有名的点心汤包,可以点半份,6只,12元,2元一只,但是拿上来的不是馄饨皮包的,而是红薯淀粉做的,宁海人叫山粉的,比较韧也比较不容易消化。

< class="pgc-img">

所以这个汤包让我们有点失望,最后只吃了馅,剩了一张张的汤包皮,感觉咬起来像皮筋,吞下肚去不易消化。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个人感受,也许当地人更喜欢这种山粉皮的汤包。汤包里面的馅有咸菜、豆干、豆角、韭菜和一些我说不出来的蔬菜类。

< class="pgc-img">

我们的光盘,总体有点偏咸,其它没毛病。

< class="pgc-img">

最后的账单166元,点了三个菜一个主食还有一瓶酒,这个价格不贵。

< class="pgc-img">

出门的时候,店家居然递给我们一盒啤酒,说本来这只是给包厢客人的礼品,外头大厅的客人是没有的,但是还是送给我们了,这两听啤酒,买的话也要20多元呢!这倒是的,感谢主人给我们送温暖!

既然住下来,明天我们去看看宁海还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我们不曾去过的,等我接下来再分享给大家。

西鄱阳县凰岗镇素贞酒楼关门近10年,而当地土管所、粮管所、八一小学及4个村委会在酒楼吃喝、招待,欠下的3万余元餐饮费至今都没能要回来。一大摞白条的背后更是暴露出当地政府官员公款吃喝的作风问题。

目前,当地县、镇纪委已介入调查。

“白条”压垮了夫妻店

凰岗镇原素贞酒楼老板娘汪素贞今年62岁,在当地开了20来年餐馆,2012年开不下去,欠账太多,倒闭了。“都是镇政府欠的,到今天还有3万多元没还。”

“金方村委会欠款5166元,金鸡村委会欠款1490元...”汪素贞把欠账具体金额熟记在脑海里。“每天醒来都想着这事。”

20世纪90年代,汪素贞夫妻二人开酒楼养家糊口,主营炒菜、早餐等生意。刚开始,酒楼生意还算不错,虽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日子倒也过得舒心。可好景不长,汪素贞说,酒楼开业没多久,镇、村领导干部就开始在酒楼吃饭打白条。“都是镇里领导,他们说公务招待,我们也没办法。”

“菜金吃不到多少,主要是好烟好酒”

据其介绍,从1997年至2012年,镇土管所、粮管所、八一小学、金方村委会、金鸡村委会、观前村委会、溪口村委会在酒楼打了大量的白条。几乎每张收据上的内容都如出一辙,收款事由为“午餐、晚餐”。记者翻看这些收据,最少的消费有几十元,最多的消费高达六七百元。汪素贞告诉记者,“我们酒楼小本经营,菜金吃不到多少,主要是烟酒钱。”据其介绍,好的烟有中华,好的酒有三星四特。

就这样,一百两百三百四百,15年累计起来3万多元,硬生生将汪素贞的酒楼吃垮。酒楼垮了,留给她的是冷冰冰的一大摞无法兑现的白条。

汪素贞向记者提供了这15年间欠账单位及金额明细如下:

1997年至1998年,河东八一小学校累计消费4035元;2002年,凰岗粮管所累计消费6848元;2007年至2008年,原凰岗土管所累计消费7990元;2009年,凰岗镇金方村委会累计消费5166元;2010年,凰岗镇金鸡村委会累计消费1490元;2011年,凰岗镇观前村委会累计消费5195元;2012年,凰岗镇溪口村委会累计消费1070元。以上消费累计达31794元。

汪素贞说,“时间这么久且先不说贬值的问题,我连本都拿不回。”

“送烟送礼才能讨回来一点点钱”

每一张白条的背后,不难想象都是汪素贞和其家庭为之背上的不易。酒楼倒闭后,2012年,她夫妻二人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之前在苏州做一些杂活,2016年来到景德镇,我做洗碗工,丈夫扫马路。”

汪素贞坦言,“如果没有经常挂账消费,酒楼或许能正常经营下去,维持生活刚刚好。我们就是担心这大吃大喝的日子到不了头,白条越积越厚。”

从1997年至今24年过去了,汪素贞不是在要账,就是在要账的路上。每每谈及此事,汪素贞满腹心酸,“这些年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有时候,到领导家里送烟送礼才能讨回来一点点钱。”

但至今为止,仍有4个村委会、3家单位的费用无法拿回。“他们都承认欠钱,就是拖着不还。”

汪素贞说,有些白条因时间太久,字迹已经看不清了,还有些票据因搬家丢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账目,历经了好几任领导。以前欠账的,要么退休要么调离岗位。“现在找他们,都以票据丢失为由不还。”

调查:承认打白条 都“甩锅”时间久远

就此事,记者联系上原河东八一小学校长曹新明,他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任期间,财务拿了白条给他审批签字,已经结算了。“我记得是4000多元餐饮费。”

当记者向其反复确认是否已经结算时,他解释称,按照当时学校规定,签了字就意味着入了账,财务就会结算。不过他最后表示,“钱给没给,给了多少,还有多少没给,是财务的事。我也不清楚。”据其称,每个学期末,财务都会对记账凭证进行汇总,并将相关票据打包封存。但当年的财务早就离职了。

采访中,原凰岗土管所所长刘武荣也承认打白条的事,都是单位接待的费用。这么多年,领导换了几届,白条丢失了,这事就一直搁置。

当地纪委已介入调查如违纪将严肃追责

就此事,记者多次与当地镇政府了解情况。7月28日,凰岗镇政府就白条一事作出回复:如果老板娘拿出充分证据(签字票据等),拖欠餐饮费的人员将全额支付所欠餐费。

8月3日,记者联系上该镇纪委书记汪勤俭,他告诉记者,从目前了解情况看,由于汪素贞部分票据丢失,暂时无法核实欠款金额。“我找了几个欠款人谈话,他们也记不清欠了多少钱。”汪勤俭坦言,自己刚上任,会积极处理此事,尽量追回欠款。

事实上,当地镇政府多年“拖欠餐费”并非孤例。记者了解到,2019年4月7日,凰岗镇政府一家餐馆老板曾向《问政江西》平台反映:2012年,凰岗中学拖欠12765元餐费;2015年至2016年,镇政府综合站拖欠14774元餐费。记者从餐馆老板处得知,平台介入后,欠款才于2019年结清。

对治理公款吃喝,中央早已三令五申,各地也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凰岗镇以上欠账行为,有多少是超标吃喝?还有哪些村委会、职能部门有公款吃喝行为,是否都应该查一查?截至发稿前,记者已将情况反馈至鄱阳县纪委。工作人员表示,会第一时间介入调查,针对凰岗镇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一经查实有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追责问责。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万思、记者沈冠楠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大江网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