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下,做生意都开始“谨慎花钱”了。
最近,我发现不少饮品人开始瞄准了小成本营销——
有的靠“个性”圈粉,半年时间开出6家外卖店;有的推出几块钱的礼物盲盒,开业排队2小时才能买到。
“花小钱,办大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王大力第七次创业”
开在北京的个性椰奶店
在北京,有一家外卖饮品店,最近吸引了我的注意。
先来看店名:王大力第七次创业(下文简称王大力),第一次看到店名多少有些云里雾里,要不是门店头像上的“王大力椰奶“,丝毫不会把它和饮品店联系到一起。
老板还在外卖描述中,写出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感悟:
“干过淘宝,开过面馆,卖过水果,卖过猪蹄儿,我觉得我没有失败,就是爱折腾,也闲不住……”
好的,“创业”人设就此立住了,接地气的形象也让不少点进这家店的顾客直呼有趣,想点上一杯试试。
有特色的不止是店名,我点了一杯发现,其独特的包装文案,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点单过程中,产品名里写着“为了保住绿码!XX第二杯半价”、“为了挣更多妈腻(谐音money)XX第二杯半价”;还有一些单独在售的“周边贴纸”,比如写着“免疫力”的口罩以及吐槽上班苦、道出社畜心理的迷你对联,无不引发打工人共鸣。
外卖拿到手,也让人印象深刻。外包装上不仅有亲笔画,密封纸还写着“王大力提醒:撕破它别撕破脸皮”;产品的杯身上也贴着一张大大的贴纸,上面写着“王大力提醒,收到后6小时喝完”。
我了解到,这个品牌,在去年年底开出第一家店,半年时间陆续在北京开了6家外卖店(1家暂停营业)。产品的价格在17~23元之间,对于北京的上班族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价位。
有趣的人设和定位,让这家店在疫情之下取得了不错成绩。综合外卖平台数据来看,如今有4家门店月销售量都超过了2000单。还有顾客调侃:“看来王大力不用再进行第八次创业了。”
如今,王大力还在小红书上开了专属账号,记录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粉丝无厘头但有趣的留言,同时还兼任rapper,用唱rap的形式推荐新店。
这称得上是一个“精打细算少花钱”的品牌案例,用内容产出撬动流量和销量,把“小成本营销”刻进品牌基因里。
花小钱办大事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就在上周五(4月22日),王大力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则“移店”公告,同样是手写体,官宣将北京呼家楼的店搬到四道口。理由也很直接:竞争太激烈,选择转移位置继续疯狂输出。
王大力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移店”公告
>可以感受到,“不行就撤”、“说大实话”的生意经已经王大力学明白了。研究了一下这个品牌,我发现他们始终坚持“花小钱办大事”。
1、店型:主打外卖店,选址、装修都“便宜”
首先,王大力目前开出的所有门店都是外卖店。
在大众点评搜索门店具体位置,不难发现,他的店都开在在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内或者商圈里位置偏僻的底商,很难找到,没有堂食座位,面积也控制在20平以内。
这相当于在人流聚集的商圈找到了”便宜“的位置,尽可能让自己的店出现在更多打工人的外卖软件上,增加被选择的机会。
除了节约租金,在装修问题上,这家店很符合人设,追求“极致便宜”:
从大众点评的照片来看,这家店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甚至通常是一系列饮品设备以及一个放置外卖的吧台,这都为门店节省了前期的开店成本。
2、产品:只做椰子延伸,糖度、冰度固定
控制成本的还有王大力的“产品策略”。
打开王大力椰奶的菜单,我发现,所有的产品都是椰子水、椰奶的相关延伸。这无形中减少品牌研发以及供应链端的压力。
此外,关于温度,也没有多冰、少冰的选项。王大力直接告诉你,“热的没有凉的好喝,只有一种温度,不加冰块,但比常温凉点”。
关于糖度,他们也“有话直说”:产品含有椰子天然果糖,无额外添加,也不能减少,“恐糖慎点”。
标准的SOP不仅有利于减少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还能有效减少制作时间,提高出杯率。
3、低成本营销,用“认同感”补足质感
只做外卖,只卖椰子相关,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许会失去吸引力。
王大力选择的方法是用“机智的营销”来补足:
- 品牌起名上,“第七次”、“创业”这些关键词都会吸引关注,让消费者好奇这是一家怎样的门店;
- 出品上,采用透明塑料杯+黑体字贴纸,质感虽不足,但文案引发共鸣;
- 社交平台上,记录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粉丝无厘头但有趣的留言,用rap形式吐槽顾客、推荐新店……都是会给年轻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做法。
总之,他们一直实实在在地与消费者聊天、互动,用产品、口感之外的内容走进消费者的心,让顾客对品牌产生认同感。
王大力回复顾客的外卖备注,各种手写
>在当下这个“困难时期”,品牌每一笔资金都更需要精打细算、省着花,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做法,值得参考借鉴。
那么除了打造“个性门店”,饮品行业还能怎么做?
小成本营销,饮品店还能怎么做
用几毛钱到几块钱的成本,玩出各种新花样,还有哪些好思路?
结合最近的品牌案例,我发现不少茶饮品牌是这么做的:
1、包装上下功夫,甚至公开物料源文件
比如瑞幸最近推出瑞幸 x 椰树联名新品,椰树设计风格的杯套和袋子就具备辨识度,给瑞幸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流量和单品单周超过8100万销售额的业绩。
随后,瑞幸做了一件很讨巧的事:公布物料源文件,让网友下载“拿去用”,不增加新成本的情况下,再一次推动用户传播。
还有最近的喜茶 x 藤原浩联名,和黑色元素相融合,还把配套的饮品杯、杯套、手提袋、保温袋都变成了黑色。上市首日销量就突破15万杯,创造了喜茶2022年以来新品首日销量的新纪录,也吸引了众多粉丝进行二次创作。
2、抓住年轻人的参与感和“胜负欲”
前不久,书亦烧仙草上新新品橙漫山茶花,设置活动,到店购买新品“橙漫山茶花”能得到一个山茶花的小发夹,带动到店流量。
还有霸王茶姬,他们近期的开业活动就包括一个“大大杯”盲盒玩法——喝的同时可以撕开底部抽奖,盲盒内容也加大了Gucci礼盒,YSL小金条口红等奖品比例。
这一玩法激发了年轻人的参与感和胜负欲,让开业的火爆程度也超乎想象。
疫情之下,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年大家过得都很“难”。
越是这样的艰难环境,越需要我们做好能做的事,用这些不大的投入,给品牌创造更多的收益。
低成本,向来不是目的和结果,只是方式。
所谓小成本营销,本质就是将内容变身流量,从而带动传播。
读
讲述了喝奶茶成为情绪依赖与身体健康的故事,一位女子离婚后沉迷奶茶,每天喝掉家里两千块钱的奶茶,引起网友热议。不仅仅是奶茶,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度沉迷,适度饮用与健康生活才是关键。
奶茶成为情绪依赖与身体健康
喝奶茶对于一些人可能是一种情绪依赖,尤其是年轻人,奶茶成为了陪伴她们度过下午时光的最好“朋友”。虽然大家都知道奶茶不太健康,但偶尔一喝似乎也没什么大碍。
但近日,有一则关于奶茶的故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据悉,一位女主人离婚后更加沉迷奶茶,每天喝掉家里两千块钱的奶茶。清洁小哥看后感叹奶茶是否真的值得如此沉迷。
< class="pgc-img">>适度饮用与健康生活
其实不仅是奶茶,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度沉迷。人们常说“万物适可而止”,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习惯,过度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在享受生活的也要注意保持适度,这样才能真正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 class="pgc-img">>婚姻与个人生活习惯的平衡
回到那位离婚女子喝奶茶的故事上。据了解,这位女子离婚后并没有得到太多财产,但为了让她和女儿能够好好生活,原本颇为节俭的她开始加班赚钱。新婚时丈夫还在家里接待客人,客人都说她们一家过得很有滋有味。
离婚后女子仍然很努力,客人也还是那些客人。只女子从不接待客人,而客人见到女子的表现就是:你辛苦了!
不止女子加班赚钱,就连她丈夫也开始加班了。丈夫加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晚回家。因为他清洁公司的清洁员工加班时间比较晚,每次丈夫要是早回去接妻女,必定会撞见清洁小哥。
< class="pgc-img">>妻子离婚后就越来越沉迷奶茶,她每天喝掉家里两千块钱的奶茶。女儿觉得妈妈不对,奶茶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妈妈一起才买的起,为什么你们不给我买呢?你每天喝这么多奶茶对身体好吗?
妈妈却说:我年轻没喝够,现在正是喝的时候!
女子并不知道丈夫也在加班,直到有一天她们家里的客人告诉她:你丈夫真不容易!你们一家过得挺有滋有味的!
< class="pgc-img">>那天晚上,女子又喝了很多杯奶茶,但味道似乎不如从前了!
网友和社会的反应
这个故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大多数网友都在为男主人的决定点赞,他们觉得离婚是男主人做的对的选择。毕竟婚姻中双方都应该努力过好日子,而不是让个人习惯和消费习惯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对女子表示同情,他们认为女子并没有做错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不影响家庭和工作,那就尽情享受吧!
< class="pgc-img">>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喜欢喝奶茶的朋友们要适度。过量饮用奶茶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中年以后的健康。所以无论多么喜欢,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手欲”。
作为打工人,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加班赚钱固然重要,但和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也不能少。毕竟金钱无法买来失去的时光和健康身体。
< class="pgc-img">>对于离婚家庭的孩子来说,我们更应该给予关爱和理解。因为他们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坚强和勇敢。
结语
这篇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适度饮用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喜欢奶茶的朋友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手欲”,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让工作和个人习惯成为矛盾的导火索。给离婚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他们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坚强和勇敢。快来分享你的观点!
家好,这里是投中网「后窗」栏目的第十期。这是一档关于职场+人的栏目,在这里,我们照见职人另一面。透过个体化的故事,去观察人的处境与产业前沿的变化。
新茶饮已经这么卷了,还有机会再出一个喜茶吗?
一位90后创业者告诉我们:有机会,下一个“喜茶”可能出在韩国。
奶茶出海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快乐柠檬、CoCo、鹿角巷等品牌此前一直在海外攻城略地,茶饮巨头也讲过出海故事。2018年,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不约而同将触手伸向海外,但各自成果相异较大。
喜茶和奈雪率先打入新加坡市场,三年过去,喜茶在新加坡开设了4家门店,奈雪在新加坡和日本的门店以关闭告终;以低价策略打出差异化的蜜雪冰城,将出海的第一站定在更“下沉”的越南,目前拥有200+门店。
那么,奶茶出海的难点有哪些?copy from China放在茶饮是否奏效?海外真有机会出现下一个“喜茶”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聊聊一个中国年轻人在海外开奶茶店的故事。主人公林杰义是个标准的90后,喜欢设计师品牌,热爱折腾,大学期间曾在福州大学城开了一家主打奶盖茶的咖啡厅。
几乎同一时期,以“奶盖茶”起家的喜茶还未火爆全国,仍是广东江门一家名为“皇茶”的小店。
2015年,林杰义去到澳洲留学。期间,一次和海外同学关于“中国能不能诞生世界级品牌”的battle,重新燃起了创业梦想。他在澳洲昆士兰州开出一家奶茶店,取名“顽徒”。
如今,顽徒已在海外开了6家门店,澳洲3家,韩国3家。其中,位于韩国明洞的门店巅峰时期的月营业额突破百万,一天最高卖出1300杯。疫情期间,这家店还与海底捞“梦幻联动”,联手营销,一举拉升了海底捞30%的营业额。
本期「后窗」栏目,我们和林杰义聊了聊,从国内赚取第一桶金,到海外创业的经历,听他讲述奶茶出海的困难与机遇,以及韩国这片可能“被低估”的蓝海市场。
以下,是林杰义的自述:
1、福州大学城的第一杯奶盖茶
我从小就闲不住、爱折腾。大学期间,我活跃在各种校园活动,但一次竞选失败改变了我的规划。于是我决定创业,希望在校外再一次证明自己。
我决定在大学城开一家咖啡馆,那会挺多人不理解的。现在回头想想,确实有点脑子发热,不过确实也看中了这块学生市场。当时大学城的饮品行业很落后,咖啡店就卖个环境,喝的人并不多,而奶茶店的产品很低端,都是冲调的。
我想做的是一家集产品和“场”于一体的“校园星巴克”,独立于教学楼和宿舍之外的“第三空间”。
我们兴致高昂去咨询了福建WBC咖啡冠军,但他只淡淡留下一句,“在大学城开咖啡厅,开一家倒一家,建议别开了”。短短一句话,几乎将我们的创业热情打入谷底,合伙人陆续离开,最后只剩我和现在的联创。
可能年轻就是有一股劲,我不信邪,徘徊了一个月决定继续做下去。
我们从网上找到一位台式茶饮的师傅,他有20多年丰富经验,不但指导我们如何开店,还帮着调配了茶饮秘方。我之前觉得喝饮料很幸福,但那段时间每天要喝上百杯奶茶,后来甚至喝出了胃炎。
3个月时间,我们一边搞定饮品菜单,一边跑去厦门“尽调”咖啡馆,晚上还去星巴克兼职学习。2013年9月, Simo咖啡厅在福州大学城正式营业。
虽然名叫咖啡厅,但茶饮才是主要产品,我们还研发了奶盖茶。没错,就在聂云宸在广东江门做“皇茶”的时候,我们也在福州做了同样的事。奶盖茶很受欢迎,贡献了几乎95%的营收。
第二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创业热潮,福建省也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我们拿着Simo去参赛。作为唯一的线下项目,Simo很受关注,而且同一时间,远在北京的中关村车库咖啡受到了总理参观,省里有意把我们打造成福建的“创业咖啡”,最终拿下了省创业之星。
多方支持之下,我们的店很快就“爆”了。你能想象一家咖啡厅开得像大排档一样吗?一条路走过来,所有桌子全部坐满,有几百人同时在店,都在喝奶茶,还有人特意从很远的地方坐公交来大学城排队。
当时Simo在整个福州市都很出名,那个年代的奶盖茶只要10元,房租不到3000块,我们就能做到平均日1万的流水。这是我大学时赚到的第一桶金,之后出国留学的学费,海外创业的启动资金,都是从这里来的。
2、韩国明洞卖奶茶,月流水超过百万
大学毕业之后,我去了澳洲留学。
开学刚没多久,我就觉得国外生活实在太无聊了。学校附近很“村”,什么都没有,每天只能靠喝酒打发时间。一想到要在这混两三年,我就很痛苦,于是重新有了创业想法。
我决定做回“老本行”,开奶茶店。
当时有个小插曲,也算进一步推动了我的这次创业。一次我和几位小伙伴跟一群外国人聊天,中间聊到了各国消费品牌,外国人似乎总有种莫名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国家最伟大,还认定中国做不出像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世界品牌。
我当时挺“愤青”的,竭力跟这种观点battle。但冷静下来之后,我还是决定要真实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种偏见。
在我的能力范围,奶茶算是相对擅长的“武器”,于是我决定认真做一个奶茶品牌。我们给新品牌起名“顽徒”,把齐天大圣作为品牌的精神内核,想向中国的热血顽徒致敬。
想法很热血,但创业总归艰难。虽然我有国内开店的经验,但海外创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棘手、陌生。
首先是品牌和产品,这是卡死餐饮出海的第一道门槛。说白了,你要让西方人接受这个品牌,产品也要因地制宜。一些食材在国内很普通,但外国人会觉得很“魔幻”,比如奶茶里的珍珠,外国人超级喜欢,他们喜欢有嚼劲的东西;国内爆火的芝士奶盖正好相反,韩国人和澳洲人吃完都说这是啥东西,怎么这么难吃?
我们不断找当地人反复测试,根据销量和顾客反馈制定菜单。在韩国,我们最受欢迎的SKU是豆乳绵绵茶鲜奶,因为韩国人非常喜欢吃豆制品。澳洲则会因为地域有所变化,比如在昆士兰海港城门店,最受欢迎的是百香果热浪啵啵,因为当地人喜欢新鲜百香果,也喜欢有嚼劲的珍珠和寒天。
接下来是供应链。澳洲的供应链相对简单,但在韩国非常困难,韩国的茶叶标准十分严格且不对外公开,检疫标准更是“夸张”。2018年那阵,麻辣烫曾在韩国风靡一时,张亮、杨国福都过去开店,很快开到2000多家,结果一个举报电话,就剩下不到100家。因为在韩国,每一种蔬菜都要单独检疫,那些店没有达到标准。
顽徒直接向合格的一线供应商定制原材料。传统茶饮行业存在因季节性变化导致风味变化、特定茶稀缺等问题,定制原材料可以保证原料风味的一致性,同时符合不同国家的进出口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这样一来,供应链难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当然,其他问题也很头疼,比如海外的政府申报流程非常严苛,消防、残疾人设施都有一套严格标准。我们有家店,光筹备就用了18个月,因为开在loft,要求必须给残疾人提供专用电梯。
再有,海外的人工成本也很高。韩国人工是中国的4倍,澳洲是6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发出了多款半自动化的制茶机器。
这些问题听着都很容易,但只有长时间身处海外市场才能真正了解,才能摸索出解决方法,这也是我认为国内品牌出海困难的原因——缺乏具备国际认知,缺少对当地政策、环境的精准把握。
目前,顽徒在海外开了6家门店,澳洲3家,韩国3家。其中位于韩国明洞的门店,巅峰时期月营业额已经破了110万。如果没记错,这一数字应该超过了奈雪2018年巅峰时期的平均单店营业额。
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去年的疫情又给了当头一棒。
尤其商圈游客骤减,大品牌也撑不住了。期间,韩国明洞的LINE Friends、优衣库、Innisfree、爱丽小屋旗舰店统统闭店。但我们决定坚守,因为在韩国人心中,明洞的门店如果能熬得住疫情,品牌实力也就得到证明了。
事实也是如此。扛过这一遭,很多人找我们合作,包括海底捞。
海底捞在韩国有9家店,属于做得比较好的中国品牌,但疫情也让他们遭遇了不小打击,亟需引流。海底捞找我们联手促销,比如消费者在我们这购买两杯奶茶,就能获得一张海底捞减120元的优惠券,我们还在熊猫外卖(注:海外中餐外卖一线平台)开了一家外卖联营店,买奶茶送火锅,一下给海底捞拉升30%营业额。
3、在韩国再造一个“喜茶”
当初我们把韩国作为出海的第二站,很多人不懂也不理解。他们认为韩国市场狭小,只有5000万人口,是区区“弹丸之地”,而且较为封闭,海外品牌难以攻克。包括国内奶茶品牌出海的首选也很少在韩国,北美或东南亚居多。
但我恰恰认为,韩国市场是被严重低估的,那里有“千店”潜力。
韩国的奶茶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了。疫情前,贡茶在韩国有将近800多家门店,积累了大量用户基础,韩国本土PE甚至收购了贡茶超过65%的股份。现在的韩国市场跟十年前的国内很相似 —— 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消费奶茶的习惯,但产品形态和体验还非常初期,有巨大潜力。
其次,韩国商业化市场化程度高,开店流程便捷高速,这给品牌扩张提供了可能性。
在韩国,两三周就能开出一间新店,跟国内节奏相似。比如贡茶,从2015年到2019年,用3年时间开出400多家门店。反观日本就不一样。喜茶曾在日本筹划一年,店还没有开出来,是喜茶不行吗?不是的,是因为日本从选址、审批到装修都需要非常久的时间。
韩国人口密度全球第三,从首尔到釜山不过两个多小时车程,品牌可以快速渗透到更多人群,线上和线下营销也能更快得到市场的反馈。
还有,韩国的文化输出力非常强。你看韩国明星过去在中国,包括现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品牌在韩国站稳脚跟,再打入东南亚,几乎就是降维打击。
还有个事儿特好玩。其实不止奶茶,韩国人对中国美食也很有好感。除了前面提到的麻辣烫,他们还特爱吃烤鱼,最夸张的是羊肉串,都夫妻店,却能在韩国开到近5000家店。
还有青岛啤酒,想不到吧?韩国一档节目有个明星说,吃羊肉串要配青岛啤酒才正宗。韩国明星的国民影响力非常大,节目一播完,青岛啤酒销量激增,瞬间成了啤酒销量冠军。
扯远了,说回奶茶。目前韩国的奶茶店铺大概有1000多家,贡茶占了2/3。我们之后将在韩国市场与贡茶“贴身肉搏”,计划未来开到600到1000家店。
如果目标实现,这个营收规模基本就是一个喜茶。
品牌要酷,这还不够。顽徒计划明年春天在国内开设首店,打造一个“奶茶界的文和友”,旗舰店选在武汉,在人流量最大的江汉路,打造一个6层楼的独立超级品牌空间,希望可以媲美上海南京西路星巴克烘焙工坊的顽徒茶饮旗舰店。未来,顽徒还想以“悟空降魔九九八十一难”为主题,在全球81个城市开设81个超级旗舰店。
4、奶茶战局,才刚刚开始
回头看看,我们几乎同喜茶在同一时期做奶盖茶起家。不同的是,喜茶已是国内新茶饮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
常常有人问我,如果当初没有出国留学,现在会不会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
我的回答一直都是:如果没有喜茶,我可能也不会继续做茶饮。喜茶把奶茶带到了一个3.0的高度,让我发现原来奶茶还能这样做,也能资本化运营。我真的很佩服聂云宸,将他视作创业路上的前辈。”
但我也从没后悔出国创业的决定。中国有14亿人口,国外还有50多亿,他们对奶茶的认知还很浅薄,奶茶出海仍是个亟待挖掘的好市场。
另外,虽然国内的茶饮市场已经很“卷”,水平也很强。但放眼全世界,如果想把茶饮做到和咖啡一样的高度甚至更高,现在这才刚刚开始。
有圈内人士曾经预言,新茶饮的终局大概就是喜茶这样。
我觉得不是。奶茶的战局才刚刚开始。(文/王满华 编辑/曹玮钰 来源/投中网)
《后窗》栏目介绍:职人故事。记录巨人,也关注个体,有人在产业前沿坚守,也有人从裂隙中发现机遇。我们向后窥探,照见职人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