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来了,元旦也已经不远,餐厅如何抓住机会打动顾客呢?
节日自带超级流量,是每年营销策划的重点对象。
所以各大品牌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黄金机会,针对圣诞节进行一系列营销狂欢,为圣诞节刷足存在感。
今天我们就就对近几年的圣诞案例进行分析,看看什么样的圣诞营销才能真正贴合用户、打动用户的心!
一、情感攻势
大部分沿袭至今的节日,都有较为深厚的文化或情感内核。
更容易牵动人们的情感,让用户找到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拉近内容和用户的距离,产生信任感。
因此,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具有天然的情感优势,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利用情感上的共鸣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
这种方式通常围绕自我、回忆、梦想、爱情、亲情等话题展开,主要目的就是“扎心”!
案例1:
John Lewis-《Man on The Moon》
英国老牌百货公司John Lewis,每年圣诞节前都会推出一支特别的圣诞节广告,这些广告或催泪走心,或欢快逗趣,总能让人暖起来。
也正是因此,John Lewis的圣诞广告也成了许多人圣诞节的期待之一。
案例2:
江小白-走心文案
江小白的广告之所以走心,往往就是精准把握住了节日期间,消费者的感性情绪,并用文字的方式,将这种感情进一步催化。
二、视觉盛宴
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至少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而获取的,视觉是人类最为深刻的五感。
特别是在高度市场化的“眼球时代”,各大品牌都在视觉营销上先下手为强。
这类营销其实是为品牌做着无声的广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消费者的视觉神经,达到引导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正所谓“让顾客的眼睛在店面橱窗多停留5秒钟,你就获得了比竞争品牌多一倍的成交机会”。
案例1:
海底捞智能餐厅-全方位投影
在之前海底捞智能餐厅亮相,其中的投影技术不仅能够装扮空间,也可以在节日期间,通过投影的方式营造节日氛围。
这种技术也在日本TeamLab今年推出的艺术感官餐厅“绽放花园”中被使用。
在胡桃里音乐餐厅、丰茂烤串等品牌中也能看到这项技术的身影。
案例2:
产品包装-星巴克主题圣诞杯
每当圣诞节来临,星巴克都会结合圣诞主题在纸杯上作文章,这已经成了许多粉丝期待的活动。
去年星巴克主打“give good” 主题,推出两款好玩的杯子——白色填色圣诞特别版纸杯和红色“比心”圣诞纸杯。
相对以往星巴克的一抹红系列圣诞杯,2017年星巴克圣诞纸杯首次采用留白的设计,通过留白的形式,实现从引导用户创造到自发分享的传播路径。
消费者可以在上面写祝福语或创作简单的圣诞绘画图案,结束了过去单向宣传圣诞方式,把圣诞变成一个品牌与消费者集体狂欢的节日,开启了与消费者双向互动的社会化营销方式。
三、冲破次元壁
自 21 世纪初,二次元文化在日本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从小众的非主流文化逐步变为被大众所接受的主流文化。
“二次元”这个词语,现在越来越频繁地被大家所提及。
从二次元人群的扩散,到整个二次元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品牌主意识到二次元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巨大能量和商业价值。
为迎合这类人群,二次元营销也在慢慢渗透品牌营销活动。
案例
网易漫画x肯德基-鹿娘陪你过圣诞
网易动漫联手肯德基,为ACG爱好者打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圣诞主题趴。
以“鹿娘”这个IP虚拟偶像为核心,从线上到线下的深度结合,打造了一次突破次元壁的二次元营销线。
线上有为肯德基定制的鹿娘漫画番外篇、人气国漫同人海报、H5邀请函、微博及网易漫画站内话题;
▲人气国漫同人海报
< class="pgc-img">>▲H5邀请函
线下有肯德基鹿娘主题店布置、买炸鸡送网易漫画VIP卡、派对活动引爆高潮,二次元coser情侣免费吃炸鸡、三次元顾客互动。
从数据来看,本次活动线上总曝光超5000万,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近800万。
相关微信阅读量超过20万次,漫画番外篇点击量达到15万次,线下活动参与围观人数上千。
直接提升肯德基合作门店日营业额25%创新高,同时网易漫画app日活明显提升。
由此可见二次元市场的巨大潜力,奥美的赵圆圆也曾预言未来的营销风口将会是二次元。
四、沉浸式体验
一个品牌要深入人心,就不能拘泥于商品本身,我们要用更完备的顾客体验推动一场零售变革。
不论是出其不意的包装、还是技术带来的新鲜感。
将感官与情感紧密联系,不断给人制造惊喜,让人在愉悦的心情中提高品牌记忆度,并且能够为回忆留下一抹鲜明的亮色。
全球体验营销研究机构活动营销研究会(Event Marketing Institute)预测,全球2017年全年体验营销预算将比2016年增加11%,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在未来,体验营销的前景更加光明。
案例:
可口可乐-圣诞卡车
2017年,可口可乐按照以往传统推出了圣诞卡车。
在英国,可口可乐卡车开往45个城市向市民派送免费的可乐,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发起 “Holidays are coming”的话题,可口可乐卡车对应布置了趣味拍照墙,让粉丝可以拍照在社交媒体进行分享。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圣诞卡车还与英国酒店预订网站laterooms共同策划了圣诞卡车入住项目。
用户通过网上报名分享圣诞节故事。
通过UGC分享圣诞故事的形式,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让用户从自身体验圣诞节仪式带来欢乐和节日的喜悦。
这也与标榜自己是“快乐贩卖者”的可口可乐,一以贯之传达的“快乐”定位匹配。
五、活用新技术
近几年各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品牌开发圣诞新玩法开辟了一大片新领域,一大波AR技术也活用于圣诞营销中。
案例:
麦当劳-AR托盘垫纸
2016年圣诞节,麦当劳在垫餐纸上动了手脚,每一个食物托盘的垫餐纸上都印制一个圣诞倒数日历。
用户需下载相应的AR应用程序,对准垫餐纸扫描,就会看到一个如同日历一般的大门打开。
在大门内藏有游戏、头像、滤镜,以及价值10美元的亚马逊礼品券。
总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热点无疑是吸引流量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搭乘这趟借势班车,利用节日的火热气氛为品牌增添人气。
毕竟成功的借势节日营销,1+1是可以大于2的!
你的圣诞节计划做好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来源:活动盒子运营社,由餐饮界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简单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出意想不到的反响。有一则令人捧腹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也让我们对家庭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微妙互动有了全新的思考。
< class="pgc-img">>有一天,一对父母决定去儿子打工的餐厅消费。这个简单的决定却揭开了一连串的趣事。他们并非出于寻常目的,而是为了体验从未有过的待遇。这个简单的餐饮场所,变成了一场家庭与职场的交汇,打破了平日里家长与子女之间隐性的权威关系。
当父母出现在餐厅里,他们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儿子在这里不再是顺从的孩子,而是服务员身份的他开始面对家长的点菜、倒水,这种角色颠倒的场面让人忍俊不禁。父母享受着被伺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高高在上的王者之位,这种转变带来的荒诞感让人忍俊不禁。
< class="pgc-img">>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与地位的角色转换有时候会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启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角色的转换常常会揭示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让我们重新审视家庭关系中的权力结构。这种既搞笑又深刻的体验,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对于亲情、孝道以及家庭关系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从一个简单的消费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家庭之间微妙的互动。父母到子餐厅消费,仿佛是在验证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成果,也是在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而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责任与成长的重量,他们从中学会了更多的沟通、关心、体贴,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表面的服务行为,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
< class="pgc-img">>这个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角色与责任的思考。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但当这些角色被颠倒、交替时,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更多的启示。父母在餐厅中享受待遇,儿子则承担起服务员的责任,这种转变让我们思考,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如何看待权力、责任与关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每一个简单的行为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父母赴子餐厅消费,只是一个微小的行为,却引发了无数的思考与围观。
< class="pgc-img">>在这个充满快速变化和挑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开放心态,去探寻生活中的乐趣与意义。
< class="pgc-img">>笑不活了,这个故事不仅带给我们欢乐,更让我们重新审视家庭关系、社会互动以及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
< class="pgc-img">>通过这个看似轻松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人性、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启示,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乐趣。
< class="pgc-img">>无论是家庭中的微妙互动,还是社会角色的转换,这些故事都在提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当我们敢于打破固有的模式,勇于接受新鲜的体验时,或许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 class="pgc-img">>笑不活了!爸妈去儿子打暑假工的餐厅消费,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在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更多关于家庭、成长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class="pgc-img">>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与家人、朋友、同事的互动,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感受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带来的欢乐和启发。笑对生活,或许会让我们活得更加精彩!
儿郑书琳(左)和儿子郑益铭(右)一心要传承母亲温美玉的美食记忆。(何家俊摄)
报道⊙黄向京
封面摄影⊙何家俊 谢智扬
本地由家族经营的餐饮业比起一般生意,多了浓得化不开的家的味道,以及亲情血脉的相连。正是出于对家族的承诺,让传承有了更多情感意义。
美食家温美玉的儿女不忍母亲与国人的美食记忆就此流失,合力创办两家餐馆,希望将本土美食发扬光大。
老字号酒商“福同美”第三代掌舵人洪金传,汲取长辈的教诲,不时照顾生意伙伴的利益,追求“有福同享”的合作模式。
由儿女及女婿接棒的意大利餐饮集团Da Paolo,步向企业化的同时,仍坚持用暖胃的家常意大利菜,满足多年来捧场的熟客。
美食家温美玉——儿女继承衣钵 留住妈妈与国人的美食记忆
位于历史建筑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二楼的“国家厨房”(National Kitchen),是本地美食家温美玉去年底开设的餐馆,希望能向世界各地访客,推广原汁原味的本土美食。
悬挂水晶灯的餐馆装潢精致,墙面以复古花砖装饰,挂上多张泛黄的黑白照,仿佛是我国美食记忆历史小走廊。访问当天是下午茶时间,温美玉一到餐馆就与餐客打招呼,聊天,说故事。“这张1965年的照片拍下饮食界‘四大天王’(冼良、许国威、谭锐佳和刘益培)年轻时英姿勃发的身影;这张是冼良的流动海鲜餐车照。”
从小爱进厨房做菜的娘惹温美玉,1974年投身报界担任艺术与乐评人。1987年起,她以撰写美食文章闻名,创办美食杂志The Food Paper,曾在多家大型机构担任美食顾问,也是1980年代末新加坡美食大使,受新加坡旅游局派往欧美等地宣传本地美食。她在乌节路开过餐馆,出版过三本食谱,煮得一手地道的家传娘惹菜,也会做中西餐糕饼甜点,数十年来累积本土美食深厚底蕴。
2012年,位于武吉知马的“温美玉厨房”(Violet Oon's Kitchen)和2015年“国家厨房”的开业,动力更多来自美食家的一对儿女:郑书琳(40岁)和儿子郑益铭(35岁)。
67岁的温美玉受访时笑说:“很多人问我,儿女帮了我什么?其实他们才是老板。想想我已是建国一代了,开餐馆太老了,这两家餐馆都是年轻人的想法,是他们对本土美食的诠释。”
这辈子值得奋斗的事
墙上挂有温美玉儿女童年照,他们从小追随母亲到处吃美食,五年前相继辞工,想把自小根植的母亲美食记忆加以保存、传承。担任餐馆董事的郑书琳指出,尽管母亲没明确提出要求,但她与弟弟觉得,这是这辈子值得奋斗的事,这份美食记忆不仅属于母亲,也属于国人。
她说:“小时跟担任美食大使的妈妈出国,看到她如何向外人介绍本土美食。我从小到大对新加坡美食深感自豪,觉得应该把它们传承下去。妈妈在家款待客人时很讲究,从氛围到菜色都优雅精致,我们想在餐馆重现这样的氛围与体验。”
万一发生争议,从小实行开放教育的温家做法是:坦白说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做出最后决定。温美玉认为,有意见是好事,才能真正面对问题,然后商讨对策。郑益铭觉得不管彼此说了什么,家人都不会当真,不会觉得有所针对。
“温美玉厨房”原本采取开放式Bistro概念,郑益铭提出应该在店屋加门,装置室内冷气,用餐更为舒适;获得一致同意后,餐馆去年底翻新,重新出发。
温美玉每天尽量到餐馆巡视,确保食谱菜色由20人厨师团队执行时,保留从前的原味。餐馆虽主打娘惹菜,也推出各种族标志性美食。辣椒螃蟹馒头汉堡来自1957年的童年记忆,温美玉在勿洛沙滩棕榈树下月光里享用白面包蘸辣椒螃蟹,双脚埋在沙里。沙爹当然是在美芝路的沙爹俱乐部享用的,也是双脚含沙。印度咖喱鱼头是华人在1950年代叫印度厨师烹调的,当年各种族家庭主妇之间经常交流菜谱。
规范化是品质保证
会计师出身的郑益铭负责餐馆日常运营。他儿子不久前出生,他说:“餐馆面对的严峻难题是,万一厨师跳槽,餐馆就遭殃。我们建立规范化机制(比如定制固定大小的汤匙,厨师不用凭感觉下食材),除了确保传统菜色的原味获得保留,也能长期维持品质,与时并进,将这份美食遗产代代相传下去。不管员工出身酒店或烹饪学校,都得适应餐馆独有的文化传统。”
出身时装设计师,郑书琳曾在美国搞时装生意,餐馆的装潢布置由她负责。育有三个小孩的她指出,“新加坡温美玉”这个品牌欢迎大家上门用餐,员工须懂得说菜谱与墙上照片的故事,营造温暖舒适的氛围。
她透露,明年计划开多一家以本地美食为主的餐馆,未来也想在伦敦、纽约等海外城市推广新加坡美食。
有个开餐馆数十年,因后人不感兴趣而苦恼的友人告诉温美玉:“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你看我这店关还是不关?”温美玉笑说:“儿女从小知道我的菜怎么做,保留原味之外,加以规范化,更上一层楼!”
意大利餐饮集团——儿女与女婿接棒 企业化不失家传风味
1989年,意大利人保罗(Paolo)和新加坡出生的朱蒂斯卡帕(Judie Scarpa)结婚后,在丹戎巴葛开设小餐馆Da Paolo,烹制家庭味道的意大利餐。他们拍拖时,吃不起餐馆,大部分美食由保罗烹调,这些暖胃的家常意大利菜成为餐馆招牌。
27年后,Da Paolo旗下有零售店Gastronomia、欧洲当代餐馆Bistro Bar、比萨与沙拉餐馆Pizza Bar,同时提供订餐服务。2010年起,他们的女儿弗朗西斯卡(Francesca Scarpa)和儿子安德烈(Andrea Scarpa),以及女婿纪尧姆(Guillaume Pichoir)正式接棒,管理近200人团队。
弗朗西斯卡(33岁)在大学念生物化学,但从6岁起就在餐馆氛围里长大,加入家族生意是自然而然的事。她负责产品开发与管理,她说:“我喜欢美食,也喜欢与人接触、聊天。我们对好吃又健康的美食充满热情,确保为客户烹调的美食够好又够健康,适合家庭享用。”
弗朗西斯卡说,顾客不喜欢改变,所以受欢迎的招牌家常菜永远在菜单上,但因每天都吃自己餐馆的食物,经常得想出新菜色,才不会乏味,比如鸭肝意面。她也坚持所有食物都手工制作,不管是意大利面还是比萨。集团有两个中央厨房负责供应食物,去年获饮食安全认证ISO 2210认可。弗朗西斯卡强调:“这是厨房,不是工厂。”
位于兀兰的中央厨房由她的弟弟安德烈(29岁)管理。安德烈当年在学校假期时在家族餐馆当洗碗工,18岁那年,父亲给他一年学费到意大利学艺。一句意大利话都不会说,烹调经验也不多的安德烈吃尽苦头,但也收获满满。
保留家族配方
安德烈过后在荷兰、米兰、威尼斯的米其林餐馆打工,并在Trussardi alla Scala向得奖名厨Andrea Berton学艺,之后才回国。他说:“在意大利学到那么多,如果不派上用场,是种浪费。”他觉得父亲的意大利菜很传统,而他的则保留了家族配方,但有创意。比如意大利炖饭,无论材料与煮法步骤都与父亲有别。
法国人纪尧姆(42岁)2010年与弗朗西斯卡结婚后,被岳父网罗门下。纪尧姆曾是某跨国企业软件部门董事经理。他说:“能为家族生意增值,提供发展方向,我觉得很好。”
弗朗西斯卡的父母做生意很多时候凭感觉喜好做决定,纪尧姆加入后,公司变得更有组织,更有系统,老板与员工之间有更多沟通,权力下放,有别于传统家族企业。
纪尧姆加入前,与岳父母说好,他们必须放手,让下一代去经营。纪尧姆说:“如果创办人言行与现有目标大不同,员工容易困惑,因此,我们只能朝同一方向迈进。但如有必要,我们还是会征询经验丰富的岳父岳母的意见。”
纪尧姆指出,开发产品时会相信弗朗西斯卡的味蕾,由她做最后决定;至于厨房事宜,则由安德烈说了算;而公司的财务、发展方向与品牌策略,他是最后决策人。纪尧姆说:“唯有家族经营的企业,我们才可有掌控品质大于赚钱的理念。客户喜欢我们,我们才会成功。我们的所有决定都把顾客摆在第一位,不然,我们不会生存27年。”
每天到公司与弟弟、丈夫一起打拼,育有两名儿子的弗朗西斯卡说:“能与所爱的人一起获得成就,很令人兴奋。”
老字号酒商福同美——第三代记取前人教诲 照顾伙伴的利益
本地字号家族经营酒商“福同美”(Hock Tong Bee)第三代掌门人洪金传(43岁)受访时说:“做生意等于七天24小时都在打工,我做决定很快,也很灵活,员工经常看我的决定多快,他们就动得多快。当你掌握了所有资料数据,其实只需一分钟就可做决定。”
福同美由洪金传祖父洪赐臣创办于1938年,福建话意思为“福气连同美丽”,批发白米与酒类。1950年代印度尼西亚动乱,华人商店遭殃,客户无法偿还入口商品费用,公司受波及几乎破产。
第二代洪坤华1970年接管业务时,受一名波尔多酿酒师启发,将业务焦点放在葡萄酒与烈酒。当年,多数同行早已在竞争剧烈的坏境下退场,仅有福同美还撑着,并渐渐壮大。
1990年代以后,跨国酒类大集团(如LVMH、Pernord Ricard)在本地开设分公司,拿走不少品牌独家代理权,竞争愈发严峻。
福同美于2006年搬进芽笼七层楼的康顿大厦(Cornerstone Building),是公司仓库、储藏设施及批发陈列室。
公司坚持引进他们自己喜欢或会喝的酒品,追求的不是一天的生意,而是回头的订单。洪金传说:“我们不相信的酒品就不会卖,比如我们不卖没标上年份的威士忌。”
公司规模大并不代表最好,相反的,洪金传认为,公司规模不大,反而更灵活,他说:“有时输掉一些合同没关系,重要是赢回其他的。”
他认为,跨国企业总用同一种方法应对所有市场,无法感受在地人的情感与想法,福同美酒品外销28个市场,其中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中国大陆和台湾采取本土策略,与当地人合作投资,更能适应融入。公司进入中国10年,业务稳定,洪金传说,尽管公司占有51%股份,但分利润时只拿49%,因为他爸爸常说:“做生意要照顾合作伙伴的利益,宁可给他们多赚一点。他们多赚,你也多赚,不要因小失大。”
2012年,洪金传有感波尔多投资酒价会下跌,将手上“大拉菲”“小拉菲”等投资酒清掉,别人笑他,结果2013年酒价下跌七成,不少酒商被套牢,轮到他慢慢买回,这也是父亲的教诲在起作用。洪金传说:“如果能赚一块钱,那赚六七毛钱就好,让别人也赚一些。很多时候,危机出现在赚那一块钱。”
洪金传是在1997年父亲第二次中风后,与本来从事银行业的二哥洪金山一起加入家族企业。他在2001年升任业务发展经理,2003年成为董事经理。
洪金山后因宗教信仰只留在公司董事局,加上大哥与姐姐对家业不感兴趣,福同美仅靠洪金传掌舵,凭其视野与魄力,让公司成为亚太区主要批发代理酒商,并开发属于自己的葡萄酒品牌Cornerstone,推广适合亚洲人喝的酒。
主打网购生意
作为“老字号”,福同美拥有多达3万个熟客档案数据,通过日常酒宴、品尝会等活动累积而成。公司业务以批发代理为主,主打网站生意,以薄利多销争取顾客,网站营业额每月从50万到100万元不等。去年,公司国内外营业额达2800万元。过去三四年酒业逐年萎缩,公司每年却有增长,比市场表现来得好。
洪金传说,以前公司只代理法国有信誉的葡萄酒品牌,现在了解市场需求,也供应其他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产品与服务。公司独家代理40个葡萄酒与烈酒品牌(包括法国香槟Pol Roger、意大利Antinori、新西兰Saint Clair),在网站则销售2000多种酒品。
获羽毛球体育奖学金留学美国的洪金传予人美派洋式作风,人人以为他是“香蕉”,但他坦言,他骨子里其实蛮传统的。他谨记外婆教诲,不管是家庭还是集团,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多筷难折,团结一致很关键。
对于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他也研究出如何富过三代。答案是:节俭。他从不买新车只买旧车,出国乘经济舱,酒店选四星。他说,年轻一代没吃过苦,不知道赚一块钱很辛苦,赚一块,花两块;只要自律,做得正,有责任感,就不会滥用职权。他脚踏实地,花每一分钱都很谨慎,不外乎希望这盘家族生意能够代代相传。
家中最小的洪金传透露,当初外婆替兄弟姐妹取华文名,每人最后一个字连起来为“江山宝传”,提醒育有3岁女儿的他饮水思源,每天努力拼搏,是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明天!
(本文取自高端双语杂志ZBBZ9月号。由联合早报出版的ZBBZ,只在义安城的Kinokuniya独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