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由设计首发联合室内设计联盟学院打造的第一期《餐饮与精品酒店设计训练营》圆满结束。深圳埂上设计的联合创办人李良超先生受邀作为讲师现场授课。在五天三夜的教学中,李良超先生以《网红餐厅设计》为课题,分享埂上设计的经典餐厅案例,不局限于设计本身,而是从市场洞察、风格定位、用户体验、网络营销等商业维度思考空间的价值,并带领大家深入JUNGLE NAT高空餐厅参观学习,为行业带来最新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 李良超 -
埂上设计 联合创办人/创意总监
2014年,青年设计师李良超在深圳创办了「埂上设计」—— 中国当代前沿的室内设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及优质的设计服务,设计范畴包括精品酒店、地产、商业、办公、会所与别墅的室内与软装设计,用艺术的手法打造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李良超关注自然、艺术、空间、材料,注重空间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从人文、结构、材质各个维度,创造出与艺术共生的体验空间,从而演绎生活的自由与塑性。
以下为课程分享实录(有部分删减和改动)
大家好,我是来自埂上设计的李良超。今天话题聚焦于如何打造网红餐厅,我将市场洞察、营销环境作为切入点,探讨商业设计的“核心价值”,提出“网红即品牌,空间即内容”的思考,结合商业理论和餐饮实例,分享设计提升空间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
核心价值
市场竞争 & 商业回报
CORE VALUE
有人问“空间设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助力客户赢得市场竞争,助力客户赢得商业回报。”好的设计就是能体现消费者需求的设计。空间设计作为商业设计的核心环节,离不开对消费者的洞察,对时代流行趋势的分析和把握。
在互联网思维和流量经济下,在“人人都是KOL” "有图有真相"的社交时代,空间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文化逐渐兴起,网红餐厅应运而生。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商业创新充满了热情,对个性时尚消费保持高敏感度。对于餐饮空间来说,食物本身不再是人们是否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消费者更多地会被室内环境氛围、创意特色等因素吸引。我们设计师所有的工作,围绕着客户的品牌经营理念,延伸出空间设计主题和内容实现,为客户实现变现增值。
核心思考
网红即品牌 空间即内容
DEEP THINKING
网红品牌是“互联网+”时代孕育的产物,传统或新型餐饮借助新媒体平台和社媒,打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商业设计最关键的是思维和理念,如何让客户的品牌有着高识别性,在众多网红餐饮品牌中脱颖而出,埂上设计提出“网红即品牌,空间即内容”的核心思考,探索出一条打造差异化网红餐厅的解决方案。
埂上设计思考餐饮环境的市场性及氛围的营造,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学洞察,回归食物、人、空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我们认为:“餐饮空间作为生活的第三空间,除了具有实际的商业行为,也为人们提供生活与空间情境体验,因此除了考虑美学元素外,还要赋予空间更多的使用功能及生活情感。网红餐饮空间设计必须具备三个内容:有用-使用价值、有范-体验价值、有料-传播价值。好的空间设计为美食加分,才能给顾客超越味蕾、全方位的用餐体验。”
解决问题
设计“网红”餐厅
TOTAL SOLUTION
“红”很重要,餐厅空间的品质和价值更重要,既要有“偶像派”的外在,又得有“实力派”的内里。在空间消费文化浪潮的冲击下,设计师更需要充分认识空间消费的特征,并且努力发掘其复杂内部脉络中潜在的规律与特点,探究适合其空间营造特点的室内空间氛围。我将基于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的权衡,融入设计美学、建筑美学、消费心理学、人体工学的思考,探讨调性、运营、灯光、品味、回报率五个核心问题,让消费者快速认识餐饮品牌,并了解业主想要提供的服务、料理及诉求概念。
01.调性
餐饮设计三个关键因素:出品、环境、服务。调性在整个餐厅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开业前期,这是打动客人的第一要素。门头设计是重中之中,需要传达给消费者三个信息:“我是谁?我是做什么的?我很特别!”因此,精准客群定位、艺术化场景打造、市场差异是打造爆款的秘诀。
02.运营
对于餐饮行业的设计,更多是运营状态中多维空间的整体配合。设计师要合理规划不同时段下的交通动线,包括客人动线、出餐动线、回餐动线等。高峰时段时,餐具的快速回收及存放。厨房面积的大小,厨具的合理安排,厨师的做菜动线及习惯。卫生间的重点打造会无形中提升店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质。
03.灯光
灯光是空间的灵魂。好的灯光会渲染出某种氛围,会使菜品更具美感。专业的餐饮灯具的选择,高显色、不同色温灯具的搭配,采用合适的光线契合整体设计主题,营造让食客享受的就餐氛围,可以提升餐饮的整体品质。
04.品位
食物是身体的慰籍,艺术是灵魂的滋养。美食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在商业空间营造出艺术化的氛围,让客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受空间的生活美学与物道哲思,无形中提升餐饮品质,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品牌印象。
05.回报率
回报率,回报周期是客户关心的最核心问题。设计效果是前提,在保证设计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帮助客户控制前期装修成本。建筑手法在餐饮空间的运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可控制成本。好的设计会给后期经营带来附加价值,带来关注和流量,流量即是价值。设计师在布局上,在保证空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出座数量。
餐厅案例分享
WORKS
01.JUNGLE NAT高空餐厅
如果说,食物在其本身应处的环境会发挥最大的品质。那将味觉视觉听觉融合在一起的用餐体验想必会触及灵魂引来回响。项目本身位于高层,能俯视海洋,平视深圳高楼。这种奇妙的视觉体验使得餐厅本身如悬浮的空中楼阁。Jungle Nat 经营的类型:下午茶和小酒吧,是给予人放松的氛围的。而食物对于大多数都市人来说是忙碌中的小憩。
因此,我们根据其出品特点,决定把食物中让人感到放松与愉悦的氛围延续下来。利用没有锋利边缘的白墙,藏在墙中柔和的灯光,以及竹子稻草等自然的材质,让整体减少工业社会的痕迹。并减少颜色和材质的种类,增加了空间的质朴感,使人忽觉身居于一间海边的茅草屋。
为了增强观景体验,我们用最原始的手法,在水平的地面上创造许多叠级,使地面更接近自然的状态,让每一个区域都有独特的观景区。舒适,而没有任何压力,再放着属于夏天的歌曲,抿一口带有海盐的鸡尾酒,看着海浪拍着岸,亦或者看天空的云卷云舒,忽觉得压力尽释,这便是对这个空间最好的评价吧。
小红书博主
< class="pgc-img">>大众点评
项目名称:JUNGLE NAT高空餐厅
项目地址:深圳
使用材料:白漆,竹子,旧木板
项目面积:200m2
完工时间:2019年3月
设计公司:埂上设计事务所
主案设计:黄圆满
专案设计:钟文娟
项目摄影:黎灏
02.合肥爱烧肉居酒屋餐厅
合肥爱烧肉居酒屋立于美丽的芜湖路,整体的木质空间结构与淡雅的日式风情,令这间餐厅洋溢着质朴归真的自然气息。除了空间规划,埂上设计同时深度考量风格定位、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从日本生活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以当代语境赋予人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仪式感。
大众点评
项目名称:爱烧肉居酒屋
项目地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399号
项目面积:320 m2
完工时间:2019.12
设计公司:埂上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李良超、黄圆满
专案设计:向维方
设计参与:李超、唐鹏山
软装公司:禾和设计
设 计 师:冯雨
照明品牌:石客照明
摄 影:潘翔
03.Lodestone吸铁石 日式烧肉餐厅
在外立面上我们用凹凸的立方体代替传统的大出挑屋檐,去形成几何化的硬朗外观。并在空间中不断对这种带凹凸的立方体进行反复地试验。中央大厅在方案阶段,就已经可以预想到这里将成为我们表现主题的中心。
大厅中指向强烈的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正交形成了空间的复合构成。人们随着流线穿越整个中央大厅,来自各个方向的视线在此交叉,使人与空间产生了积极的关联。景观也与客人的行动对应,根据流线,按时间顺序一步步展开变化多端的景致。平面是向内的,整个空间以中央大厅的界墙来分隔,入口及包间围绕着大厅,并利用空间的高低错落给人带来抑扬顿挫的空间体验。
项目名称:Lodestone吸铁石 日式烧肉餐厅
项目地址:深圳 后海香悦里
项目面积:180m2
完工时间:2019年8月
设计公司:埂上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李良超
专案设计:向维方
设计参与:李超
软装公司:禾和设计
设 计 师:冯雨
项目摄影:黎浩
04.不戏牛排餐厅
牛排或者说西餐,在餐桌上动刀切割的这种饮食方式,在刚传入国内时,被认为是粗鲁的行为。当时的人们认为,怎么能把应该在厨房完成的部分放在就餐的台面上来进行呢?之后我们的生活被逐渐西化,以及文化不自信的影响。吃牛排这项行为,被认为是高级与文雅的用餐方式。现如今,一是,这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可供选择的食用方式,二是民族自信心被鼓舞。吃牛排这项行为,终于回归到了它的本质,不用被看不见的压力与偏见所裹挟,仅仅是让食客放下一切包袱去体味肉食的美好。
出于我们实验性想法,也为回应这种单一的本质,去体现空间的纯粹性。我们把空间构成中“杆件”这一项单独拎出,作为唯一的变量进行探讨。让材料与色彩同质化,退在“杆件”的后面。我们也是幸运的。此空间三面都是环绕的玻璃幕墙,环绕的玻璃肋已经为我们的“柱林”形成了第一阶段的包裹感与层次。与我们在内部因为道路系统设置的“柱林”形成的其他层次叠加在一起,就很容易让人模糊室内与外界的边线。这种模糊,无形中放大了空间的场地与氛围。视线上通透的用餐环境也会让人有种开阔与放松的心境。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牛排的本身。
项目名称:不戏牛排
项目地址:长沙 复地活力广场店
项目面积:380m2
完工时间:2019年11月
设计公司:埂上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李良超
专案设计:钟文娟
设计参与:李超 宋友发 杜淑英
软装公司:禾和设计
设 计 师:冯雨
项目摄影:黎浩
05.深城投云端会所
< class="pgc-img">>深城投云端会所位于深城投中心35、36层,高达170米,面积2000㎡,凭借优越地段及高度,踞享绝佳城市视野,俯瞰一城繁华。其室内设计由埂上设计倾力担纲,在云端之上营造一个独属于精英圈层的精神场域。
设计师以简练的笔法、开阔的空间尺度来营造待客空间。公共区呈中正对称布局,以中心水景为界,分设两处由沙发、座椅、大理石茶几围合而成的洽谈场域,设色上以深浅灰色为主调,简约淡雅。在结构处理上干净利落,大面积落地窗,在引入自然光影的同时,亦让城市的繁华盛景映入人的眼帘,深化人与生活、城市之间的联结。在云端之上,从喧嚣尘世中抽身片刻,感受静谧,休憩身心。
埂上设计将空间转变为将生活与艺术,围绕城市精英的商务、圈层、社交需求,在空间中融入凝练的精神、简约的气质、优雅的格调,既符合精英阶层的审美偏好,又提供了与他们身份相匹配的、有辨识度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场景。
项目名称 | 深圳深城投地产中心会所
项目地址 | 深圳
项目面积 | 2000㎡
竣工时间 | 2019年
业主单位 | 深城投地产
软装设计 | 和美空间
室内设计 | 埂上设计
设计总监 | 李良超、黄圆满
参与设计 | 文志刚、黄小清
项目摄影 | 黄缅贵、Remex飞羽、李林富
「埂上设计」,2014年成立于深圳,由两位青年设计师共同创办,是中国当代前沿的室内设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及优质的设计服务,设计范畴包括精品酒店、地产、商业、办公、会所与别墅的室内与软装设计,用艺术的手法打造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埂上设计」重视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的探索,融纳多领域人文、自然、艺术等元素实现空间设计策略,致力于探讨建筑与材料、工艺与细节、形态与光影间的互动,诠释人、空间、自然环境间亲密无间的联系,以当代设计语言营造“高于生活的艺术”,构建独特的场域。多年来,埂上设计以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和灵动的创意,服务众多地产、商业与高端私人客户,为合作伙伴所赞誉。
子烟算控烟对象吗?在我国,这是一个尚无定论的新问题。针对控烟举证难,能否借鉴电子警察抓拍、人工智能识别吸烟动作等破题,这也是一个新课题。
今天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两周年,根据该修订条例,宣告上海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实施“屋顶下全面禁烟”。新条例实施两年间,控烟工作成效与挑战并举。今天召开的“无烟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挑战”专题研讨会上,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谈到,控烟老问题有解决,电子烟等新问题又浮出水面,引入人工智能手段等实行“科技控烟”被多次提及。
烟民“加号”求戒烟
“近两年,控烟宣传确实有成效,从我的戒烟门诊可见一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周剑平明显感受到,上海控烟条例出台前后,“戒烟门诊”诊疗量发生巨大变化:从控烟立法出台前的一个下午五六个人来看门诊,到如今,如果不加控制可以达到五、六十人。
“戒烟门诊”几乎挂不到号,要不停地“加号”,周剑平坦言为了控制问诊质量,还是有所控制人数,“戒烟门诊”火爆的背后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部分人接受到宣教,愿意放弃吸烟。
但他也注意到,控烟宣教还有待提升。他举例谈到,今天发布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2018年度)》里提到,受访人员对“过滤嘴不能降低吸烟危害”认知度仅为40.6%。“提示我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还有限,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说。
经历这些年,控烟工作走向纵深,确实在解决老大难问题的同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电子烟。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劳卫部副主任顾建峰就谈到,近期接到过不少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吸电子眼的举报、投诉,这让工作人员很头疼。目前,上海控烟条例并没提及电子烟,这就遭遇执法难,只能依靠劝阻。
“电子烟问题确实棘手,它正逐渐变成‘时尚’‘酷’的标志,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也注意到这个新情况。
电子烟正成为控烟新战场
电子烟已成为控烟新战场,这引发控烟人士的高度关注。有报告显示,电子眼已成为产业投资新风口,令控烟人士焦急的是,一批批新晋电子烟品牌,几乎都或明或暗地打出了“健康牌”,而电子烟所产生的感官刺激(击喉感)、华丽的视觉效果刺激(烟雾缭绕)、多种口味可选,以及所谓的“隐藏的科技感”,这一系列释放的亚文化属性成为击中年轻人的卖点。
电子烟是否纳入控烟范围,绕不开一个科学问题——是否危害人群健康。
郑频频教授分析,一个物质是否有害,要经历几十年、几十万人的研究,传统烟草的危害就是经历这个验证的过程,而电子烟是新事物,毒理学等领域研究需要时间。“目前,短期研究显示电子烟对皮肤、呼吸道的危害已有,长期危害更是不可知。”她建议,今后对电子烟是否也要增加危害警示“吸烟有害健康”,也要纳入公共场所“二手烟”控制范围。
在周剑平看来,电子烟有害健康是肯定的,只是需要时间去证明。短期研究已证明有伤害,长期结果就是细化伤害的具体内容。
对电子烟说不,已有地区试水。2019年1月1日,最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电子烟被纳入禁烟范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乡治理与立法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方洁谈到,杭州对电子烟控制的先行立法备受关注,她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杭州的立法思路更重要的是认定有害“烟雾”拥有损害公共健康的行为,即不是关注电子烟的这种形式,而是关注其带来的影响与结局。
尽管目前国家层面对电子烟无相关权威认定,不过在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烟草专卖局联合发布通知,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方洁称,控烟工作涉及许多部门,需要形成治理合力,此类通知的发布有助于为先行控烟工作“打开局面,撕开一个口子”。
人工智能等科技控烟引关注
方洁同时谈到,电子烟产业正成为一个投资新风口,但考虑该产业方兴未艾,能否及时关注、介入,将该产业往健康方向引导,比如侧重其医疗功能。
周剑平也谈到,电子烟诞生之初,其实带有用于戒烟的使命,帮助烟民度过摆脱传统烟草的艰难过度。不过,它是否合格地担负起该使命还未可知,而医生已见到的是,部分年轻人本来不吸烟,却因为接触了电子烟,而后感觉“吸得不过瘾”,从吸电子烟过度到了传统烟草,成为新烟民。
“能否将电子烟作为一种处方?其一,给电子烟的流通设置一道门槛,让年轻人至少没有那么容易获得电子烟;其二,电子烟以处方化形式出现,能让它真正发挥戒烟帮手的作用。”周剑平谈到。
此外,在控烟手段上,专家、学者还多次提到借助技术手段控烟。由于吸烟过程确实短暂,提高了取证难度,上海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处长管丽娟称,餐厅包房可考虑安装烟雾报警,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宣传中心主任丁斌分享,可借鉴电子警察做法拍摄吸烟行为。
“考虑吸烟还有特定动作,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均可引入”“开设微信有奖投诉举报渠道,拍照上传投诉信息”……与会专家、学者,科技控烟有望成为控烟工作新突破口,上海在部分区域试点引领,备受期待。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主办。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集
四川崇州探索构建“产业功能区+镇街+社区工作站+村”工作体系
乡村治理“减”掉了痛点,“加”出了振兴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围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探索构建了“产业功能区+镇街+社区工作站+村”的工作体系,减掉了痛点,加出了振兴。
“功能区不是简单的园区”
2017年7月,成都市决定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崇州在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痛点:功能区建设空间不足、主导产业链条较短、缺乏产业化龙头带动等。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2019年,崇州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一年来,崇州针对乡村治理事权不清、职能错位等难题,构建了“产业功能区+镇街+社区工作站+村”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最终的落脚点和防护墙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崇州在成都率先成立农业主体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围绕功能区进行剥离、归位和下沉。”崇州市委常委王成龙介绍,崇州市把乡镇、街道、村社区主抓经济的职能剥离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归到镇街和村社区;把部门该有的行政审批职能下沉到管委会、镇街和村社区。
“管委会不是‘第二政府’,功能区不是简单的园区。”王成龙说,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业态特点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避免乡镇各自建设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时,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乡村治理去行政化,提升了基层的治理能力。
目前,崇州市已将原有25个乡镇(街道)调整为15个,253个村(社区)调整为172个,设置社区工作站11个、审批服务中心15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个,整合下沉175项政务服务事项。
农民变工人,田地变景区
雾气缭绕的湖边,错落有致地矗立着白色帐篷式火锅包间,夜幕降临,灯光秀把天空染得五彩斑斓。作为曾经的相对贫困村,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以林盘为依托,打造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鲜道·幸福里”,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林盘是乡村院落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田间绿岛,是四川乡村特有的一种居住模式。大雨村现存川西林盘20个,其中保护性林盘9个,面积180亩。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大雨村结合农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和白头镇镇域规划,编制了产业发展方案。
农民变产业工人,林盘田地变景区。大雨村通过引导群众参与、统筹产业项目、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在聚焦林盘等“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实践出“融资造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白头镇大雨村实现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1万元,户均增收3000余元。
2019年,崇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25元,城乡收入结构比1:1.65,被评为四川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县。
探索基层治理的“群众路线”
从原来的“成都市100个相对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白头镇五星村完成了蝶变。2012年以来,五星村将居民集中居住点与生态景观打造相结合,打造“生态湿地、健康食地”。目前全村民宿客房已达200余间,2019年客房入住率平均达到70%以上。
“以前村里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很严重,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发展民宿接待之后,环境与他们的收入就息息相关了。”五星村党委书记高志伟介绍,五星村让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治理高效进行。
五星村还定期举行五星好家庭评比和最美微田园评比,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了新村绿化面积大、前期投入高、后期维护难的课题。
“以往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崇州在社区工作等方面的探索正逐步缩小差距。”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社梅表示。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运陈认为,崇州的乡村治理经验是一个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具有实践基础,更契合民心所向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具有较为广阔的可借鉴价值。
(记者董小红,参与采写吴晓)
责任编辑: 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