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质量新闻网讯 8月21日,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本次完成食品安全抽检1036批次,涉及粮食加工品、豆制品、食用农产品等23大类,其中合格1022批次,发现不合格14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个别项目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食品。
本次公布的不合格产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 |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进货来源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进货来源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加工/购进/检疫)日期/批号 | 不合格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值 | 备注 |
1 | / | / | 法库县法库镇欢都自助火锅烤肉海鲜城 |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法库镇晓东街41-1第16幢 | 餐盘 | / | / | 2023/6/13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计)║0.18mg/100cm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检出║不得检出 | |
2 | / | / | 沈阳市苏家屯区果红翻天食品销售店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柳路29-4号(西3门)1号 | 白糖缨荔枝 | / | / | 2023/5/26 |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27mg/kg║≤0.1mg/kg | |
3 | / | / | 康平县康平镇君发副食商店 | 康平县胜利乡文华村五组 | 姜 | / | / | / | 噻虫胺║0.46mg/kg║≤0.2mg/kg | |
4 | / | / | 康平县康平镇昕鑫综合商店 | 康平县康平镇刀兰村 | 菠菜 | / | / | / | 毒死蜱║0.068mg/kg║≤0.02mg/kg | |
5 | / | / | 沈阳市苏家屯区茜熙相印便民蔬果超市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柳路报春街35甲12门 | 香蕉 | / | / | 2023/5/25 | 吡虫啉║0.16mg/kg║≤0.05mg/kg | |
6 | / | / | 沈阳于洪大商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有限公司 | 沈阳市于洪区黄海路45号(于洪大商新玛特负一层) | 甜椒 | / | / | 2023/5/14 | 噻虫胺║0.096mg/kg║≤0.05mg/kg | |
7 | / | / | 沈阳市皇姑区杨妈妈塔湾粥店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140号4门 | 粥碗 | / | / | 2023/6/15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计)║0.063mg/100cm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检出║不得检出 | |
8 | / | / | 沈阳市苏家屯区茜熙相印便民蔬果超市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柳路报春街35甲12门 | 鸡蛋 | / | / | 2023/5/25 | 地美硝唑║42.6μg/kg║不得检出 | |
9 | / | / | 沈阳市苏家屯区果红翻天食品销售店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柳路29-4号(西3门)1号 | 妃子笑荔枝 | / | / | 2023/5/26 |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14mg/kg║≤0.1mg/kg | |
10 | / | / | 康平县康平镇昕鑫综合商店 | 康平县康平镇刀兰村 | 小白菜 | / | / | / | 毒死蜱║0.30mg/kg║≤0.02mg/kg | |
11 | / | / | 沈阳市大东区万佳开心橙子生鲜店 |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沈铁路69号202室 | 荔枝 | / | / | 2023/5/16 | 苯醚甲环唑║1.68mg/kg║≤0.5mg/kg | |
12 | / | / | 沈阳市大东区鼎丰生鲜超市 |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陵西路18号(5门) | 面豆(菜豆) | / | / | 2023/6/12 | 噻虫胺║0.053mg/kg║≤0.01mg/kg | |
13 | / | / | 沈阳市沈北新区川麻婆火锅富城店 |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镇兴明街15-24号13门 | 调料碗 | / | / | 2023/6/13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计)║0.067 mg/100cm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检出║不得检出 | |
14 | / | / | 沈阳市大东区玛鲜生生鲜果蔬超市 |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贸路17-7 | 小油菜(普通白菜) | / | / | 2023/6/6 | 毒死蜱║0.042mg/kg║≤0.02mg/kg |
抽检合格信息.xls
知道吗?就在这个月,日本刚刚举办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四川美食节”。
什么?印象里用餐一向以清淡为主、与辣椒基本无缘的日本人,竟然为无辣不欢的川菜专门举办节日?
而且,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自首届举办以来,累计40万余人次参与,“四川美食节”已经成为日本最大规模的“川菜”主题庆典。
而今年的四川美食节,主题还是经典的“麻婆豆腐”。这最具代表性的麻辣四川美食,正是日本人最熟悉、喜爱的川菜之一。为了使日本食客眼前一亮,会场中的各大店家颇为努力地创新,一口气推出了20种不同口味麻婆豆腐!
< class="pgc-img">本届“四川美食节”的麻婆豆腐主题宣传海报
>什么?麻婆豆腐还能有20多种不同的口味?
< class="pgc-img">>藤椒酸菜麻婆豆腐、青山椒白麻婆豆腐、羊肉麻婆豆腐……哪里来的那么多四川人听都没听说过的麻婆豆腐!为何川菜的代表菜麻婆豆腐,会漂洋过海来到日本,还经历了如此多的“改头换面”与“基因突变”?!
别急,这一切,让我对你娓娓道来……
一、中餐的海外代表向来以粤菜为主,独独在日本是个例外
中餐众多菜系,川湘鲁粤,苏菜、浙菜、徽菜……哪个最受欢迎、最好吃?
相信很多不同地域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们这里的最好!”
而四川的朋友们,也绝对有自信,认为“冒焦火辣”的川菜最“巴适”、最“不得扯拐”。
四川人确实有自信的资本,这几年,以火锅为代表的川菜火遍全国,好像不论去哪里,都看得到几家川菜馆子,让沙县小吃“全国制霸”的地位都岌岌可危了。
不过尴尬的是,说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川菜还是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像生长在沿海地区的广东人,历来容易走南闯北,足迹遍布世界,走到哪里就把自家美食带到哪里,所以海外中餐的代表菜,多是粤菜与当地饮食的结合,比如美国的orange chicken(橘子鸡)、秘鲁的Lomo Saltado(薯条炒牛柳)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远近闻名的美国橘子鸡和秘鲁薯条炒牛柳
>而讲究麻辣鲜香的川菜,随四川人一起猫在西南的山沟沟里,不太出名。
难道川菜就真的不能打吗?
非也!这世界上独独有一个地方,川菜十分有名,那里的人不但能清楚地搞懂川菜与其他中餐菜系的区别,还能熟练地报出“麻婆豆腐”、“担担面”、“棒棒鸡”等菜名。
那个地方,就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
二、川菜在日本大变身,与当地的水土风貌、饮食习惯充分融合
也许这时,在吃惊与疑问”怎么会、为什么”的同时,会有不少四川老乡担忧,只要跨个省就开始变样的川菜,在“打飞的”到千里之外的日本之后,还能保持住自我吗?
这个问题,的确只能用“不能”来回答,毕竟,美食的一大灵魂便是地道的食材与调味品,少了汉源花椒、郫县豆瓣酱……漂洋过海的川菜便总是让人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再因为受限于物流,需要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等因素的影响,“日系川菜”也已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和“正宗川菜”有了诸多不同,显得十分混搭。
比如回锅肉,在日本搞不到的青蒜便被卷心菜代替,甜面酱也换成了日本的国民调味料:味噌,发源于四川的花椒,也被它在日本的亲戚山椒给顶替了位置。
< class="pgc-img">不见蒜苗只见卷心菜与青椒的回锅肉
>再比如,本是干拌的担担面,在日本被拉入了“拉面大家庭”,变成了汤面,调味料也自然如回锅肉一样,被经过了一番替换和大改造。
< class="pgc-img">加了高汤的担担面
>虽然这样的操作难免让地道川菜的拥护者跌破眼镜,但当川菜在日本变得“面目全非”的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也是川菜在当地已经完全客服水土不服的问题,顺利融入当地饮食生活的一个侧面证明。
君不见,四川名菜麻婆豆腐已经彻底走上了日本人的餐桌,市面上有着无数麻婆豆腐相关的产品,从简易调料包到真空速食包
< class="pgc-img">号称加入了四川花椒,较为正宗的日本麻婆豆腐调理包
>甚至“麻婆”都变成了一个家常味型,“麻婆茄子”、“麻婆粉丝”等菜都出现在日本人的家庭菜单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日本人开发的麻婆茄子、麻婆粉丝,后者有个极其诗意的日本名:麻婆春雨,因粉丝细长而透明,故取名为“春雨
>在这样的情况下,川菜,无疑成为了日本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要从几十年前,一位远到日本打拼的四川人的故事开始说起了。
三、一切都起始于“他”:自贡人飘扬过海到东京,人气火到在日本国家电视台上教日本人如何做川菜
< class="pgc-img">>正是这个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人——陈建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将川菜带入了日本的寻常百姓家。
他和他儿子的厨师生涯,也是诸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中华小当家》的灵感来源之一,这足见陈建民与四川饭店在日本的名气。
< class="pgc-img">在《中华小当家》里,主角刘昴星是四川出生的厨师,最擅长烹制川菜,而他的“出道作”正是麻婆豆腐
>陈建民于1919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幼年丧父,被伯父带到宜宾抚养长大,成为厨师后遇上国共内战,在时局动荡中辗转各地讨生活,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发展,最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到日本东京。
当时川菜在日本毫不出名,日本人所熟悉的中餐还是上海菜、北京菜等。
在这种情况下,陈建民在东京开设名为“四川饭店”的餐馆,足见他开先河的决心。
< class="pgc-img">>天时地利人和的是,由于四川饭店邻近东京政府单位的集中地,有不少公务员来店里午餐,其中就有NHK(日本国家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人。
彼时恰逢东京筹办奥运会,NHK的大热美食节目《今日的料理》计划介绍很多异国料理,让日本观众熟悉即将来访的诸多外国观光客,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吃些什么。
自然地,在店内用餐的节目制作人们注意到了陈建民,并邀请他上节目,给日本观众介绍四川菜。
这下,川菜才随着陈建民的走红在日本流行开来。
< class="pgc-img">在《今日的料理》中,演示如何制作麻婆豆腐的陈建民
>在名声渐响的过程中,陈建民为了克服原材料难以取得、日本人的口味不同等难题,在节目中对川菜进行了诸多改良。用卷心菜代替蒜苗、以味噌替代甜面酱、将担担面改良成汤面等,都是陈建明想出主意,再一句句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日语教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的。 “我的料理和正宗的川菜有点不同,但不是假的。”他表示。“料理是因为人才存在的。”
在成为电视明星的同时,陈建民的饭店生意也越做越好,到了屡屡开办分店的地步。不止如此,成为知名人士的他还成立烹调培训班,在24年里培养了1万5000名毕业生,使“师从陈建民”的川菜厨师遍布日本全国各地。他精湛的手艺在日本是如此知名,以至在1987年,日本人颁发给他“现代名匠”的头衔,认可他是一名出色的匠人,饱含日本人所重视的“匠人精神”。
时光荏苒,如今,陈建明已经过世了,但他的四川饭店还在东京存在着,经过两代经营,如今由他的孙子陈建太郎继承,并且包含加盟店在内,已有14家。
甚至,现今的掌门人更近一步,将日本的四川饭店推广到海外,在新加坡开了一家分店,荣获米其林星级餐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内部装潢极其豪华的四川饭店新加坡分店,和其售卖的改良版凉拌鸡与麻婆豆腐
>四、正宗川菜味道美,走向各地的融合川菜同样美味不减
一直以来,川菜的“正宗度”,在四川本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随着川菜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京式韭花芝麻酱配四川火锅”等混搭组合层出不穷。川菜在离开老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走样”了。
虽然在四川土生土长的吃货们可能对此连连摇头、表不认可,但想到陈建明与他一手开创的日式川菜的故事,不免让人觉得,偏离传统、寻求创新与融合,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正如陈建民的那句“料理是因为人才存在的”,一盘菜,不管背后有再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最为关键的美味与否,还是要交给食客来定夺。
能让品尝的人绽放笑容的菜,才是一盘好菜。
从这个角度来说,于异地被改良的川菜,能够在经过调整后适应当地人口味的同时,依然传达川菜的美味,让食客们喜欢上川菜、爱上川菜,那进行一些改变又何乐而不为呢?能够走向大江南北的改良川菜,又何尝不是好的川菜?
至少,小编我看到四川饭店新加坡分店的棒棒鸡时,还是颇为心动,想要打飞的去尝试一口的,味道说不定是不一样的“巴适”呢。
如果你曾亲自在异地品尝过那些神奇的改良版川菜,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相信很多人都好奇,那些“混血”川菜味道怎样,到底好不好吃。
< class="pgc-img">>作者:秋小编
图片来源:网络
我来唠家常#
我来成都快20年,一直也没把四川菜弄明白。
没来成都之前,我以为川菜就是火锅。来了之后,我又觉得川菜样样都能把个东北人辣翻在地。
因为,我刚来四川时,吃食堂。厨师是个邛崃大哥。那时候,也刷新了我的另一个认知。
在我的脑海里,厨师应该是丰满圆润的。做菜好不好吃,他自己就是活字招牌。
但是,当时,我们食堂的厨师大哥,瘦小得可以用枯干来形容。稍微与靠谱厨师着点边的,是他的发际线后移得厉害。
在我看来,多年的厨师,怎么也比新厨师厉害。看大哥的发际线估计他少说也是15∽20年的厨师。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这位大哥的厨艺还真不是盖锅盖的。
每到打饭时间,还没进厨房,就一股油辣子飘香。闻得人要赶忙加快脚步。
我印象深刻的是,食堂里的,豆腐干拌折耳根,麻婆豆腐,冒菜,火锅粉,偶尔有一次回锅肉一半儿的二荆条。
特别是秋天,二荆条回锅肉这个东西,肯定得给你点颜色瞧一瞧。
那时候,我的印象中,川菜就是辣,要么是红辣椒,要么是绿辣椒。
更可气的是,还把绿辣椒烤糊,放上红辣椒油来拌。
吃的人,却吃得摇头晃脑,哇一声,表示赞赏。
等我学会吃辣椒才发现。那些人那些年的摇头晃脑,有一半是因为辣!因为辣呀!
请问一下,凉拌绿辣椒那道菜叫什么名?是不是叫烧辣椒!
直到那年,国庆节前,食堂聚餐,我才发现川菜里,还有一股清流。不辣也可以香。
那天,我与另外一位年长点的女同事一起去食堂。
桌子上的菜,无声地告诉我,食堂可能换厨师了。
我正纳闷,回头一看,邛崃大哥正坐在小椅子上抽烟,还吓我一哆嗦。
吃了大半年辣椒了,看见没辣椒的菜跟见了亲人一样。眼泪都差点感动出来了。
很快,凑够了8个人。放在中间的盘菜吸引着桌前的每个人。
几双筷子齐刷刷伸过去。每人只有一片。之后一盘子黑乎乎的碎菜颗粒。
肉没了,大伙还不停地用筷子反复地夹那些小碎沫。
我旁边的同事告诉我那是"咸烧白"。也可以叫"梅莱扣肉"。四川人大多数都喜欢,但不常吃。
< class="pgc-img">>她还得意洋洋地说,这可是传统川菜,不但,制做程序繁琐,还要蒸一个半小时左右,所以一般家常都不会做。
并且,梅菜扣肉只有宴席上才吃得到。特别是农村里的坝坝宴,这菜可是必备的道。
后来,我发现超市里也有卖的。并且,我也买过一次。但是真的不是食堂里吃的那个味道。
再后来,我换了工作。我认识一位阿姨,她的老公竟然会做梅菜扣肉。不过她说的是叫咸烧白。
这位成都阿姨特别好,经常会带菜给我们这些单身汉。吃得我们几个满嘴流油。
几次,都想问问她有没有儿子,或女儿还没结婚,结果几次也没问出口!
有幸,一次,这位阿姨请我去她家吃饭。我信誓旦旦地想学梅菜扣肉。结果看了整个过程。我打了退堂鼓。
暗自发誓,从今以后,我把牙谗掉了咱去种一个,也不学做这个菜了。
这玩意学会做了之后,才知道它吃不起。
首先,五花肉要煮水,并撑握火候。煮好后又要处理皮子,抹蜂蜜和酱油,再下油锅炸。然后又要泡水让皮子成虎皮样。
这时才能切片。还要切梅菜,炒梅菜。特别是清洗的过程得认真对待,一旦混进一颗沙子,必些影响吃货的心情。
梅菜和肉都准备好了,才上锅蒸。蒸上一个小时。
这么多步骤走完,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说句真心话,那次吃过饭,从阿姨家出来,我们就一直在心里对阿姨的老公表示歉意。
自那以后,成都阿姨再说要带菜给我们。大伙会违心地说,不吃梅菜扣肉,也不吃咸烧白。
不得不说四川人厉害,就是普通的五花肉,再普通不过的梅干菜。听说梅干菜是平时少有人吃的青菜做的。
两种普通的食材。经过细心烹饪,就把它做成了平常吃不起的样子。
后来,也在一些婚宴上吃过几次,每次都是一片,这也太吊胃口了。有时候干脆不吃了,免得把谗瘾给勾上来。
不过,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小伙伴们。
也不知道,梅菜扣肉和咸烧白是不一道菜的大名和小名的关系。
反正,我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吃味道也没吃出来有不同。
但是,吃梅菜扣肉或咸烧白的经历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给我带来的温度。一直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