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是竞争最激励的行业之一,应该不过分吧?
百姓一日离不开三餐,对于吃喝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来的企业想通过创新赢下更多的市场占比。
餐饮行业的创新有很多方面,菜品创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数字化建设、服务流程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成本降低方法创新等等,本文就以几家比较火的品牌:老乡鸡、太二酸菜鱼、肯德基、快乐柠檬等实际案例来讲述餐饮如何创新。
文末领227页完整版
个被食客和加盟商都追捧的品牌有着怎样的故事?
人生三万六千天,细数起来,从黔江小镇出发到重庆市解放碑,小莫走过并不短暂的那一段路程之后,变成了老莫。
电工、服务生、酒水供应商、中餐厅老板、建筑承包商、串串店老板、火锅店老板、晓彭肥肠鸡创始人、莫大叔……
曾经的头衔、名号和辗转的过往,都只是莫锦对过去沉淀期轻描淡写的谈资。
真正让莫锦钟爱并持续保持热情准备为其奉献一生的,是那一锅晓彭肥肠鸡……
重庆 8 家直营店,单店年均 500 多万元营收,单店年均 100 万元净利润。
观音桥店 3.3 个月回本,南坪店 2.7 个月回本。
华中地区的武汉,半年开业四家店,首店月度营收超过 60 万元。
西北地区的宝鸡,首店日营收 1.2 万元,西南地区的昆明首店日营收 1.3 万元……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多面老莫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class="pgc-img">>闯与拼——晓彭肥肠鸡不姓“彭”
一个小店从无人问津到形成品牌火到全国,再成为细分品类龙头需要多久?
一个被食客和加盟商都追捧的品牌有着怎样的故事?
为什么晓彭肥肠鸡品牌的创始人不姓“彭”?
所有的疑问都能从创始人莫锦这里找到答案。
1988 年重庆市长寿区一个菜市场二楼诞生了一家只有 10 平方米,三张半桌子的肥肠摊子。摊子撑勺的师傅姓彭,江湖人称“老彭”,这就是晓彭肥肠鸡的根,而莫锦找到这个根却是 30 年后的事。
1986 年出生的莫锦是黔江人,14 岁就步入社会,从底层的打工仔做起,他卖过烟酒茶水,当过小包工头,开过中餐、串串和火锅店……创业的艰辛与百转千回,年轻的莫锦咬牙承受着,那种持续“争强好胜”的状态像是能量的源头一样,给莫锦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但在生意一天天向好时,当年一起露宿街头的兄弟找到了莫锦,提出开餐饮店的想法,于是一家小餐馆开了起来,生意异常火爆,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同时被黔江餐饮商会增补为副会长单位。然而折腾几年下来,盲目自大的扩张,入不敷出,在其他生意上的尝试也都失败,几百万元的积累瞬间灰飞烟灭。
低谷时,莫锦把能卖的都卖了,可以贷的都贷了,“从头再来”这四个字在莫锦这里,既充满希望,又沉重无比。
成功时,莫锦曾经帮助过很多人,失意时,很多朋友委婉提出能给予各种支持,但“耿直”的老莫不愿消耗那些珍贵的人情,他相信自己能把这破败的局面挽回来。
处绝境而后生,莫锦或许是个绝佳的案例。
朋友向他介绍了“老彭”,这一次“久别重逢”般的邂逅改变了莫锦的人生轨迹……
老彭做肥肠的手艺是一绝,为人也豁达,拜师学艺没有武侠小说中的过五关斩六将,只是入门后老彭要求非常严格,不但对工艺细节要求严格,还时常训诫他开店做生意三不准 :“不偷工减料、不怕劳苦、不赚昧良心的钱”,朴素的话语埋藏着深厚的经营哲学。
2018 年,继承了老彭 30 年的手艺,莫锦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只身闯荡重庆城。
繁华的市中心解放碑,承载了无数人的创业梦想,也是莫锦东山再起的地方。
在离解放碑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的临江门大井巷附一楼的 100 平米社区小店 ,莫锦挂起了“晓彭肥肠鸡”的招牌。
店名是莫锦亲自起的,带着他对“老彭”的敬意,和一份感恩的心,餐饮江湖里老莫和晓彭肥肠鸡的故事拉开序幕。
不到 3 个月,晓彭肥肠鸡解放碑店火了,要吃到晓彭肥肠鸡,必须预约,不预约,就只有等,接近两个小时才有座位。
< class="pgc-img">>耿与直——晓彭肥肠鸡的赚钱法则
肥肠鸡这个品类并不是莫锦首创,但是在没有晓彭肥肠鸡之前,只有一些不温不火的零散小店。
虽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却并没有几家出名的店。
究其原因,这些小店为了降低成本,“昧着良心乱做产品,食材选最差的,为了去腥,采用违规化学材料”。
这让莫锦既忧心忡忡,又信心满满。
忧心忡忡在于食品安全,害怕不良商家坏了肥肠鸡市场的名声。信心满满在于,他只要认真做,用心做,就能把肥肠鸡事业做强做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餐饮的核心就是产品,产品的秘密是两个——更优质的食材,更稳定的味道。
肥肠鸡的核心食材只有两个,一是肥肠,二是鸡。
除了自己亲自到全国各地的屠宰场找肥肠,向大师寻找肥肠的清洗制作技艺外,还委托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帮助研究肥肠。
几年下来,晓彭肥肠鸡摸索并制定了自己的肥肠使用标准。所以,喊出“专治各种重度肥肠爱好者”这句话,老莫是有底气的。
解决了肥肠的问题,鸡的标准也很快被晓彭肥肠鸡制定出来。
稳定的味道就需要秘制底料来支持,从一锅一锅的炒制,到一吨一吨的炒制,花椒、辣椒的产地、生长周期,它们的配伍是什么,炒制的工艺流程是什么,存储环境是什么。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无数次的亲自测试来形成标准。
今天,只要使用晓彭肥肠鸡的食材标准,加上秘制料包,邻家大叔也能炒制出美味可口的晓彭肥肠鸡来。
稳定的味道抓住了食客的胃,也抓住了食客的心。晓彭肥肠鸡时常登上各大平台美食推荐榜第一,2020 年登上大众点评重庆美食“必吃榜”。
解放碑店甚至曾经因为排队人数太多,有人打电话报警,怕出问题,老莫一度被迫每天限量只卖 99 锅。
口碑越来越好,全重庆城都在呼唤晓彭快来开店。
2019 年 4 月,南坪店开业,用户反馈很好,和解放碑店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日均营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老莫守在店里,从产品、服务、卫生等基础工作着手,终于找到了病根:问题在中午这一餐上,午餐客流严重不足。
南坪店地处万达广场,写字楼多,上班族多,下午下班后到店里吃肥肠鸡,时间充裕。但是中午午休时间短,聚餐的场景又不够。
老莫很快开出了药方 :一是建立微信群,让食客们提前订餐,中午一下班,就可以吃 ;二是调整售卖方式,推出适合三五人小聚的套餐,食客不用纠结,直接下单,提升出餐效率和就餐效率。
问题迎刃而解,南坪店的营收快速提升,不到 3 个月就收回了投资。
餐饮业有句俗话,“火一时容易,持续火很难!因为外在不稳定因素太多了。”
为此老莫也担心过,但是后来不担心了。
晓彭肥肠鸡的这条赛道足够宽,足够好玩,只要用心,就能找到新的商机。
疫情期间,所有人都在担忧餐饮店的未来,晓彭肥肠鸡的堂食也停了。
员工们都在担心自己工作不保的时候,老莫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 :“可以点外卖了。”结果上线第一天中午就卖断了货,厨师累得直喊“遭不住”。
订单如雪花般继续猛砸了过来。
原来店里备的食材也全部卖完了。紧急调货之后,下午 7 点钟又销售完了,被迫暂停营业。别人家的店青黄不接,生意惨淡,晓彭肥肠鸡的几家店势头正劲,口碑也越来越好。
“我们的业态比传统火锅好,火锅只有堂食,即使没有堂食,外卖也能支撑我们的正常生意。”
除了堂食、外卖,零售也是晓彭肥肠鸡在持续打磨的产品。目前,通过个人微信号订购和第三方平台合作,每天都有几十单外地的朋友订购晓彭肥肠鸡。
通过顺丰物流,门店之外几千公里的地方也能吃到和堂食一样味道的晓彭肥肠鸡。
这就是老莫打造的“堂食+外卖+零售=一家店”的三店一体化运作模型。
底层做好产品、服务、卫生等运营流程,中台打造合伙人模式、建立单店投资运营模型,后台打造成熟供应链体系和门店营建体系。
晓彭肥肠鸡成为肥肠鸡标准的制定者,也成为新餐饮模式的打造者,讲述了美食之都重庆一个全新的餐饮故事。
< class="pgc-img">>梦与惑——“研究生”老莫的百城千店计划
同行私下叫老莫“研究生”,因为他肯下功夫研究产品,研究品牌,研究用户。
晓彭肥肠鸡在逐步的精进中披荆斩棘,南坪店之后,杨家坪店、观音桥店、两路口店…… 重庆城每一个商圈都有了晓彭肥肠鸡,甚至在解放碑、观音桥这种人流密集型商圈,相距不足一公里,就有两家晓彭肥肠鸡。
每个夜幕降临的时刻,老莫总坐在某一家门店的对面,看食客从门店里进进出出,看人潮汹涌。
他享受食客们对晓彭肥肠鸡的热爱。
他更享受的是,他带的人,因为跟着他干晓彭肥肠鸡,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立住了脚,有人买了房子,有人买了车,有人把孩子接到身边读书……
有个店的店长,之前干了十多年的餐饮,总不成功,偶遇晓彭肥肠鸡,现在年收入超过 50 万元。
还有个店的店长因为仗义帮人,让自己陷入债务泥潭,对人生诸多事情都失去了信心,因为偶遇晓彭肥肠鸡,现在信心满满、家庭幸福。
……
重庆的直营店生意火爆,全国各地的加盟商就蜂拥而至。
因为没有搭建好完善的体系,晓彭肥肠鸡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开放加盟,老莫看着一堆堆的钱从自己身边飘过。
实在拗不过亲戚朋友的情面,晓彭肥肠鸡在外地开了几家加盟店,但是加盟前,老莫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我没有搭建体系,对大家没有支持,但是你必须按照我的价值观,按照我直营店的标准去开店。”
结果几个坚定相信老莫、相信晓彭肥肠鸡的人,就真的老老实实到晓彭肥肠鸡店里学习,然后出去开店了。
这不开不知道,一开吓一跳。
“开枝散叶”的晓彭肥肠鸡,虽然还有诸多瑕疵,但生意一家比一家好。
加盟晓彭肥肠鸡的人纷纷给老莫发信息、送锦旗,感恩晓彭肥肠鸡让他们找到了生存、发财之路。
有一对夫妻开了很多年的店,疫情一来,生意一落千丈,到重庆旅游看了晓彭肥肠鸡,好说歹说,老莫准许他们开了店。
结果这对夫妻命运彻底改变,经常给老莫发来门店火爆的视频。
……
成功的例子还在增加,老莫的幸福感不再是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又帮助了多少人赚到了钱,甚至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
老莫在思考 :“没有体系支撑之前,我们的加盟店都能活得风生水起,如果我们搭建更完善的运营辅导体系,是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更容易赚到钱呢?”
在完成了直营连锁的整套体系建设后,老莫开始了他的新计划——“百城千店”计划。
“赋能万对夫妻,愉悦万千食客”是计划背后的宗旨,老莫知道自己和妻子一路走来的不易,知道小微创业者的忧虑。
晓彭肥肠鸡的麻辣味型不限地域,食材不挑人也不挑季节,一锅成菜,适合东西南北方的食客。
晓彭肥肠鸡的制作流程简单,不依赖厨师,老莫的秘制配方封装为料包,有标准工艺,普通厨师一天就能掌握全套工艺,口感一致。
再者,管理不复杂,晓彭肥肠鸡的冷锅热菜模式极大提升了出菜率和翻台率,采购盘点等管理也更简单 ;最重要的是,投资小,回报率高,最快 3 个月回本。
为打造“百城千店”计划,老莫请来了北京的管理团队,重新锻造晓彭肥肠的管理武器。把成功的经验提炼出来,复制出来。让合作伙伴少走弯路,就是增加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曾有准加盟商问过老莫一个问题,晓彭肥肠鸡能够做到肥肠鸡品类重庆第一,受到各类人群欢迎,凭什么?
一句凭什么,老莫顿了顿,举了个例子。
晓彭肥肠鸡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叫打包率。鼓励客人打包,是老莫提出来的,因为分量够,食材品质好,不用回收油,一部分客人吃到撑都还有剩余,于是老莫说,“大家可以参观操作间和食材,我们保证安全卫生放心,吃不完的,建议大家打包,一不会浪费,二带回家吃也不用担心。”
打包率是这么计算的 :除开光盘的餐桌,可以打包的餐桌客人打包的比率。统计后的数据大约有五六成左右。
加盟商只稍微思考,便决心跟着老莫一起干,因为他在老莫这里看见了真诚,踏实和希望……
如今,再看来路、眼下和未来,老莫觉得他和晓彭肥肠鸡道阻且长,但他很坚定。
脸上写满了过往的沧桑,眼神充满了坚忍的光,内心的火热总是有更多的期望。
曾经的小莫是历经磨难、不甘平庸,能去翻江倒海的奋斗者 ;后来的老莫是死磕产品和品牌,朋友口中肥肠鸡领域的“犟人”“疯子”和“研究生”。
有人说这是一个创业者从成功到负债再到崛起的故事。
更有人说这是一个餐饮品牌从无到有,再到被人追捧,“被迫”开疆拓土的故事。
……
都对,但不完全对。
其实,这是“普通人”老莫为了追求极致,并且准备奋斗一生,关于赚钱、梦想与倔强,耿与直的故事。
记者最后问道 :这么久,有没有一刻觉得累的时候?当时莫锦扶了扶额头,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 :没有。看着那么多人因为晓彭肥肠鸡而改写了命运,有什么好累的呢?
<>餐饮,产品和营销谁更重要?产品派认为,只有好产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营销派则认为,当下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只有通过强势营销,才能打响品牌,赢得市场。我们该如何平衡营销与产品的关系呢?
本文中,红餐网专栏作者王冬明从300多个创业案例中挑了5个,教你看懂营销与产品的10个生死劫。
去年7月至今,有上千个项目创始人找过我,但真正初步了解的,不到400来个, 这都是我精力爆表的极限。从里面挑几个重口味的案例,就营销与产品的“生死劫”分享一下吧。
餐饮品牌与顾客之间犹如“相亲”。营销是脸,产品是心。没脸,顾客才懒得知道,你的心到底好不好呢;没心,指这张脸刷不了一辈子,显然不现实。
给各位创始人一些建议,先期玩懂营销才是重点,不是产品不是重要,而是关注重心阶段不同而已。
| 10个建议 |
1、起初产品是核心,但营销才是重点。
2、中期产品和营销都不是重点,产品营销才是重点。
3、后期产品是重点,营销才是核心。
4、很多靠谱的项目,都是让看似靠谱的想法毁了的。创始人的优势,往往是项目最大的危机所在。
5、顾客第一次接受“咖喱样的屎”,第二次接受“咖喱味的咖喱”,但绝不接受“屎样的咖喱” 。
6、思想上的严谨,其实与落地上的靠谱,完全就是两码事。创业这事,都是干着干着就干没了的,信心是通向死亡的指路明灯吗?
7、创业从本质来看,绝大多数新人就是用来填坑的,自信的先跳而已。
8、产品出身的朋友在做营销时,三句不离产品;营销出身的朋友在做产品时,三句不离粉丝。
9、“东西好吃,商铺位置优质,资源大把,考虑缜密,市场前景空前”,这些,每年几十万个死掉的品牌他们都有,所以,要想成功,最好还是聊聊别的吧。
10、创业梦、老板梦、发财梦、品牌梦,人人都有,但好像只有一个马云干成了,所以我们先从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吧。
所以,
—— 先期,要通过营销带入客流,否则看着像屎一样的咖喱有谁会吃?!
—— 后期,要通过产品留住顾客,否则吃着屎味一样的咖喱有谁还要再吃?!
01
一个取经回家念的案例
很多朋友来北京当面取经,但回去把经没念好的很多。去年年底,一个朋友,看了一篇文章找到了我,第二天就飞到北京了。项目正在筹备,房租已经租完了,一见面就和我分享了他的产品由来,信心爆棚,并邀请我一定要去品尝的他的看家菜,还向我展示了菜品照片。
分析:我直接拒绝了品尝产品的建议
1、因为好不好吃,顾客说了算,我和他说了都不算。
2、从产品照片上判断,口味肯定好吃,就是那种“屎样咖喱”的效果,一看就是技术出身。
3、对营销理解,完全站在如何留住客人的角度,而不是如何实现第一次品尝体验导流的角度。
结果:
这位朋友虽然嘴上认同,但回去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做了。因为不擅长前期以倒流的方式做营销,同时也认为自己能搞定,虽然营业额在慢慢稳定地上涨,最后还是倒掉了,因为绝大多数的顾客,没有勇气第一次尝试,即使真的好吃,但有谁愿意承担“吃到看着像屎一样的屎”的风险呢。
02
一个帮不了,但救得了的案例
是一个女士,我记忆深刻,因为她是我今年收费最低的一个项目,产品不错、房租不高、投资控制的也不错,和老公两人做事,也是兢兢业业。
分析:选址走入误区,营销基础薄弱
1、商圈所处众多小区中心,但位置在人流动线盲区,换句话说,周围都是人,就是不从门口过。
2、大门位置营销没有做,只是因为自己的东西真的很好吃,让一些仅有的顾客经过时,无法下决心进入门店第一次就餐。
3、城市属于三线城市,依靠水晶批发集散,带动就业,再以就业带动地方消费,但由于城市经济战略调整,批发功能小时,消费能力下滑,对于整体餐饮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结果:
经过对营业额及照片的分析,翻身机会不大,所以真心帮不了,但还是有救的,就是集中以转让为核心的营销策略,果断出坑,绝不恋战。俗话说,省的就是赚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03
只帮了一半的案例
去年的一对好姐妹,两个人虽然没做过餐饮,但对餐饮十分上心,最后为了偷师学艺,竟然开着豪车去给人家刷了一个月的盘子。
分析:营销太过强势,落地出现了偏差
1、两人对产品的痴迷,源于对营销的自信,认为万事具备,就差产品了,所以产品东风一到,便勇往直前,忽略的落地时的组合。
2、开始选址初期,二人一直盲目到处看房。我当时对整合城市核心商圈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产品计算单均、根据单均计算营业额,根据营业额计算房租承受能力,所以顾客图形、房屋面积及租金范围就都出来了,很快找到了商铺,并针对品牌特性,制定了营销整体计划书,只可惜的是后期没有机会参与落地。
3、前期的思维亮点很多,最后通过商业计划书串联起来,但后期计划书很多内容,没有针对商铺具体情况落地优化,所以很多避开的弯路,又都走了一遍。
结果:
从整体来看,项目还是有很大潜质的,但由于营销资源与亮点太多,又脱离商圈与计划,所以无效营销与营销浪费太多,优势反而成为了最大障碍。 希望今年她们可以走出弯路,成为一对优秀的餐饮品牌创始人。
04
一个拒绝帮助的好项目
一个颇为资深的大厨,身处南方,对米线颇有研究,而且已经极致的阶段。餐厅位置不错、房租不高、产品好吃、客户颇多,就是不挣钱。
分析:产品与营销匹配脱节
1、产品口味不错,来吃的顾客都会连连称赞,但顾客越来越少。
2、产品做到了极致,有些配料甚至会去药店采购,绝对的真材实料。
3、餐厅的位置不错,而且他的目标顾客也都经过他的大门,不营销也不会缺客人。
4、他的目标是吃几块一碗米线的人群,当地也对米面颇为偏爱,但由于大厨出于真材实料的问题,成本颇高,一块钱能吓跑一片顾客。
结果:
这个项目其实不错,帮起来也会很轻松,但我并没有接。因为这位朋友太过于痴迷产品了,很难接受产品转型的思维模式,不是产品的问题,也不是营销问题,而是顾客不愿意为“好吃”俩字多付一块钱罢了。和上面那个案例一样,最大的优势成为了最大的短板。
05
采访课题的分享
前不久,有个报纸媒体的朋友电话采访我,问了我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和定义网红店?
我认为,“网红店”就是对营销极度偏执的品牌,而很多老的餐饮品牌又对产品极度偏执。
分析:节目调侃上海网红糕点店
前两天看“今晚80后”,王自健说,上海有个网红糕点店要排7个小时才能吃到,询问现场观众什么感觉。得到的答复是俩字“难吃”,但王自健一语道破天机“排队买来的糕点谁要吃啊,我们就是来拍一张照片的”。
我觉得事实不管怎样,但有两个不争的事实:
1、网红店大家都会贴上炒作+难吃的标签;
2、网红店就是红得让人为之乍舌;
结果:
老品牌的心,不是社会不认了,是时代“看脸谈心”了,脸都没洗,顾客都懒得看你,更别提谈什么心了;而网红品牌的脸,顾客虽然一时跟风,但这年头,网红满街跑了,切莫靠“青春饭”,活着,而且大家对吃青春饭的都没啥还印象。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对开始的10个建议有所理解,今后会继续以案例分享的方式阐述创业路上的一些症结,由于考虑对案例主角的隐私保护,所以,具体情况阐述的有些模糊,望各位看官理解。
——————
作者:王冬明(微信:think_vip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
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