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文
中报季画上句点,上半年外部环境的困境与考验,直观地反映在了餐饮业的年中“成绩单”上。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火锅股进入调整期后,业绩暂处波动,一时间成为了其共同点。
不过,除了数据外,当下更需要被聆听、被关注的还有餐饮行业参与者,在外部冲击来临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通过努力迎来的回暖与复苏。
资本市场围墙之外的餐饮企业,在上半年的表现同样值得剖解。特别是以巴奴、珮姐等为代表的新锐火锅品牌在上半年的加速崛起,他们的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餐饮市场的“焦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昵图网
餐饮中报季收官,火锅股发展多业务挖掘“可能性”
上半年,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餐企业绩较以往波动明显。分品类来看,资本市场“老字号”股业绩出现分化,在净利润层面上,多品牌因受外部影响和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而导致净利润表现欠佳,不过老字号企业中,仍有广州酒家实现了营利双增。
中式快餐企业中,九毛九继续保持了盈利。对餐饮网络的扩展和挖掘子品牌的潜力,或是其盈利的关键之一,九毛九在中报中提到,上半年仍在拓展餐厅网络,2022年6月出售2颗鸡蛋煎饼品牌,将资源投放在怂重庆火锅厂品牌及赖美丽品牌。
在西式快餐方面,虽同比略有波动,但百胜中国也在上半年逆势保持盈利。
然而,与上述品类相比,头部火锅股的处境就不那么如意了,在外部环境和此前扩张策略的影响下,火锅股在2022年上半年仍处于从“阵痛”期缓过来的阶段。
据财经网产经了解,头部火锅股的“遇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彼时,呷哺呷哺率先经历了一次大变动。在创始人贺光启重回CEO之位后,呷哺呷哺宣布关闭200多家亏损门店,也暂停大规模拓店计划。而到了年底,海底捞也宣布“年底前关停300家经营未达预期门店”。
门店网络的改革叠加大环境的冲击,最终使得火锅股在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表现,未能复制以往的辉煌。
当然,头部火锅股也从未停下向前奔跑的步伐。在去年启动“啄木鸟计划”,试图通过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来调整发展步伐的海底捞在财报中宣布,将择机启动“硬骨头”门店计划,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硬骨头”门店。
呷哺呷哺则选择在继续扩张门店网络的同时,押注新品牌。公开报道显示,呷哺呷哺称下半年将加速完成扩张计划,计划新增门店100家左右,与此同时,还将推出新品牌“呷哺X”——趁烧。
头部品牌缓“阵痛”,火锅“新势力”加速崛起“开疆拓土”
尽管火锅股的处境稍显惨淡,但上半年,有多个得到资本力捧的品牌预备冲击资本市场。据财经网产经不完全统计,粤式火锅自营连锁品牌捞王、海鲜火锅七欣天陆续递表,其中七欣天在行业受到外部冲击时,仍实现了逆势增长。
其实,资本市场之外的火锅“玩家”们,如巴奴、珮姐、七欣天等,实力都不容小觑,在上半年的实际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据财经网产经了解,上半年,巴奴正加速在全国布局,拓展门店网络规模。从今年2月开始,巴奴几乎每个月都有“开疆拓土”的动作。2月,巴奴郑州二七万达店开业,4月北京姚家园万象汇店开业,一个月之后,巴奴又正式进军合肥,首店开业,6月武汉群光广场店开业。截至7月末,巴奴还实现了在北京连开三店的成绩,而北京巴奴的门店总数也已达到10家,同比19年1家店的平均翻台却从4.0提升至4.4。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与行业收缩关店的景象对比,这或正是坚持产品主义的“巴奴现象”。
近期,“如何看待餐饮界的巴奴现象”的话题也曾登上微博热搜,在引起消费者讨论的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在大环境影响餐饮业时,巴奴逆势上扬的表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鼓励,也在振奋整个行业的人心。
在外部冲击下,巴奴仍能做出突破性的成绩,或与其自身坚持的产品主义不无关系。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曾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 “你做的事,最终归类就是一个产品,别人为什么要为你买单,总要有一个理由,归根结底还是产品价值,与众不同的价值,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价值”。
而此番话或也是对巴奴所坚持的“产品主义”的最好诠释。据财经网产经了解,去年巴奴还喊出了“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的口号,并且一直用实际践行着产品主义,推出了乌鸡卷、绣球菌、鲜鸭血、擀面皮等自创产品。此外,在其他品牌司空见惯的产品巴奴也选择将其做到极致,例如,冰天雪地里长出的笨菠菜、长在海拔2500多米的茂汶鲜花椒、用天然无添加的面粉制作小油条等等,都是巴奴的创举。
为了将“产品主义”做到极致,2021年5月,巴奴耗资1.5亿的新中央厨房建成投产,同时提出“第三代供应链”,即“能冷鲜不冷冻,能当天不隔夜,能天然不添加”的理念,追求健康美味、真材实料和极致食材。
巴奴的努力也得到了市场的反馈。NCBD(餐宝典)发布的“中国火锅品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巴奴连续两年荣获“火锅品牌满意度排行榜”第一名。此外,财经网产经还了解到,巴奴在合肥首店开业的当天,翻台率突破了630%;武汉群光广场店连续几日翻台率都超过了560%,甚至在今年七夕,郑州正弘城店当天实现了710%的翻台率。
上半年表现抢眼的火锅新贵们,不只有巴奴。以珮姐为代表的重庆火锅,也在加快扩张的脚步,公开报道显示,今年9月,珮姐老火锅三里屯店和合生汇店正式开业,截至目前,珮姐老火锅全国门店数量达到60家。未来5年珮姐老火锅计划将直营门店增加到500家。
以巴奴、珮姐为代表的火锅“新势力”在逆势中大步前行,不仅证明了其自身的实力,也为现在的餐饮业注入了坚定的信念。
结语
随着各种提振消费手段的落地,餐饮市场回暖成为了一个大趋势。火锅市场上龙头股调整打法,继续向前,火锅新贵的步子则颇有加速的意味,行业参与者们的有所作为,再次助燃餐饮业的烟火气,也证明了火锅赛道本身的韧性。
困难是绊脚石,但也可以是发展的垫脚石,艰难时刻已过,从业者持续发力,静观餐饮市场回暖。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味渐浓,全国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爆。《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少酒店、餐企的年夜饭已经基本订满,其中包厢更是紧俏。
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夜饭预订情况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九成水平。三年来,多家餐饮企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年夜饭即时配送服务,为营业额带来增量。
餐饮行业回暖趋势明显。业内人士表示,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将是餐饮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连锁龙头将率先受益于行业回暖。
海鲜连锁餐厅徐记海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我们全国区域内60家店的包厢和大厅卡座基本已经订满,只有少数餐厅有大厅位置可以预订,部分位置稍偏远的门店还有少量包厢可以预订。今年的订餐热度和2022年春节情况持平,达到了2019年90%的水平。”
湖南冰火楼创始人胡艳萍向《证券日报》表示,“从2022年12月下旬到2023年1月10日,各门店团年饭都陆陆续续订满了。我们还推出了‘新春家宴,福运到家’团年饭外送系列,小程序下单,足不出户,一键搞定团圆宴,最大程度方便消费者。”
“巴奴火锅没有订台服务,但连日来咨询各门店年夜饭的电话几乎没断过。从数据来看,2023年元旦我们的营业额就已经破纪录,当天北京通州万达店达到翻9台,整体来看,全国平均翻6台。”巴奴火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广州市民李女士表示,“最近几天打电话预订年夜饭包厢,发现几家知名餐馆都已经订满了,问了好几家才订到。”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今年年夜饭的预订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三线市场的订桌率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二级市场上,餐饮板块上市公司迎来大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收盘,A股餐饮板块中,西安饮食、同庆楼、全聚德等3家公司近3个月股价平均涨幅达到165.49%。港股餐饮板块中,大家乐集团、呷哺呷哺、海底捞、九毛九、百胜中国、奈雪的茶、海伦司等7家上市公司,近3个月股价平均涨幅为47.87%。
中泰证券研报表示,“2022年四季度以来,我们调研观察到餐饮业态如期复苏,北京、武汉、成都、长沙等地热门餐饮店排队成常态,甚至阶段性地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2023年1月初,我们召开的火锅行业电话会议也反馈,多地餐饮消费明显超预期。”
朱丹蓬表示,“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是餐饮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行业整体进入分化阶段,‘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头部企业、连锁型企业有望加速发展。”(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丁蓉)
来源: 证券日报
饮行业是一个传统又古老的行业,但在新技术、新管理、新理念的支撑下,正在迸发出新活力。数据显示,餐饮业已经连续15年以超过10%速度在增长。
但是,目前餐饮行业只有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不到200亿元人民币,唯一一家市值接近千亿元的海底捞已在港交所上市,国内餐饮企业规模效应还是相形见绌。
有专家表示,在做大做强餐饮业的道路上,国内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即使它还有那么多不完善,但上市可以倒逼行业更快速的合规,成为行业发展助推器。
餐饮市场潜力巨大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属于刚需中的刚需,是经久不衰的朝阳产业。可以说,中国餐饮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近期,全聚德董事长、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餐饮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过去的30年,全行业年均增长18.6%,增速远远超过GDP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规模上看,2016年市场规模为3.5万亿元,去年总体规模达到3.96万亿元。
今年2月份,中国烹饪协会在发布的“2017年餐饮市场解读及2018年市场前景预测”中表示,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总体规模将达到4.3万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餐饮行业旺盛增长势头并没有减弱。
根据商务部网站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其中,北京老字号餐饮生意火爆,午餐翻台率在2次以上,晚餐翻台率甚至达到3次以上,一些企业营业额增长超过10%。
来自口碑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期间,上海线下餐饮消费环比增长31%;深圳线下餐饮消费环比大涨38%。今年,在吃这件大事上还出现一个新特点,“银发族”爆发出很强的消费力。在上海,黄金周期间,50岁以上的餐饮消费同比增长50%。
从发展空间看,中国餐饮市场潜力仍然巨大。中国人口有13亿多人,餐饮市场规模为4万亿元左右,人均年消费仅仅3000元左右。美国人口有3.25亿人,市场规模早在2015年就达到4.25万亿元,人均年消费额早已超过1万元。
在餐饮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在GDP的占比也越来越高。2017年,我国GDP大约为82.7万亿元,餐饮业所占比重约为4.7%。业内预计,今年有望接近4.9%,明年有望超过5%。
“唯快不破”已经成为现在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新势力以“快”制胜,打破原有市场格局的例子累见不鲜。以零售为例,在电商冲击下,传统实体店日趋凋零。
而餐饮业却出现少有的局面,新势力和老字号,在新技术、新管理、新理念和资本助力下,正在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和想象空间。
幸福西饼、连咖啡、大希地、喜茶、美味不用等、卤人甲、西少爷等数十个新兴品牌快速崛起,引领消费新风尚。这些企业从建立之初,在营销、内部管理、风控等方面,全方位与现代管理制度接轨,为可复制、可扩展打下坚实基础。
网红当道之际,老字号凭借着自身蕴含的文化底蕴迸发出历久弥新的老味道。北京的全聚德、天津的“狗不理”早已经等成为了城市名片,到北京没吃过全聚德烤鸭成为了一种遗憾。今年黄金周期间,到全聚德吃饭要排队半小时以上。
业绩方面,老字号更是当仁不让。去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广州酒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润5800多万元,同比增长42%;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
餐饮企业正加速上市
一边是4万亿元的大市场,一边整个餐饮业在沪深两市上仅有西安饮食、全聚德、广州酒家、中科云网等4家餐饮企业。
日前,国内餐饮业龙头老大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73.43亿元,同比增长54.4%。
港交所曾经因为同股不同权,错失了阿里巴巴。去年果断修改相关制度后,港交所迎来小米集团和美团点评,后者市值更是仅次于BAT。
与此同时,港交所今年迎来一个丰收年。据不完全统计,前9个月,华兴资本、海底捞、映客等将近60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港交所,除了海底捞外,还聚集味千、呷哺呷哺、福记食品服务等20多家餐饮公司。
国内资本市场,4家上市企业总市值不到200亿元,仅为2017年行业总收入的0.46%。在上会排队100多家企业中,老字号餐饮品牌同庆楼是一根独苗。餐饮企业被国内资本市场冷落已是行业共识,同为老字号的广州酒家上市之路曾经历时7年。
对于餐饮企业上市,2012年证监会曾经发布过《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该指引从政策层面指导餐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要求。宏观层面看,国内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上市是持开放态度的。
有餐饮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餐饮行业整体还存在财务不透明、税务监管难、标准化程度低、合规性差等问题,但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兴起,大型餐饮、特别是连锁餐饮企业在规范性方面并不输给其它行业的任何企业,海底捞、呷哺呷哺在更为成熟的港交所上市,广州酒家、全聚德在沪深上市后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背书。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