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随着星巴克猫爪杯爆红网络,我们公众号的后台不断地收到读者的留言:星巴克跨界卖猫爪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近几年来,餐饮企业越来越不“安分守己”,星巴克一个卖咖啡的卖起了杯子,老干妈做起了服装,还登上了纽约时装周,奈雪办起了“毕卡索”画展,必胜客和知乎合作,开了一家知乎餐厅...
这些餐饮品牌为什么都热衷跨界营销呢?他们又是如何通过跨界合作制造引爆点的呢?
餐饮界2019年第一期餐饮创新营,将为大家分享:餐企如何跨界引流制造引爆点?
本次的分享嘉宾是我们餐饮界的大当家:鹤九老师
分享嘉宾
< class="pgc-img">>鹤九老师
《餐饮界》新媒体创始人
哈谷传媒CEO
畅销书《互联网+餐饮,一本书读懂餐饮互联网》、《餐饮公关力,一本书扭转餐厅形象危机》作者;
曾任中国第一家品牌营销上市公司“采纳品牌营销机构”品牌营销师、维也纳酒店集团餐饮板块品牌营销策划总监;
合作品牌:胡桃里、1314茶、奈雪的茶、云味馆、蚝门九式、电影《催眠医生》、海王星辰、卷皮网等品牌营销/事件/公关/传播。
分享内容
1、餐企如何通过跨界做低成本的营销?
2、《藏臻果:借势黑枸杞抢摘事件登陆CCTV央视》案例分析
3、《景轩火锅:开业一个月火爆重庆》案例分析
4、跨界营销的铁三角结构
5、跨界营销的效率公式
以下部分PPT内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什么是餐饮创新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饮创新营活动回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活动部分剪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部分分享嘉宾风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19年3月28日,餐饮创新营,相约深圳!
?活 动 地 点: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大道U8智造产业园6栋503室(暂定)
活 动 规 模:仅限20人,仅限会员,免费。
><>赚到消费者的钱,就要先打动消费者的心。很多餐饮企业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上他们在营销上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发现很多时候都没什么效果。
“万物皆有道”,要通过营销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也是有方法的。这里介绍6种直击消费者心扉的方法,拿走不谢。
传奇营销人史玉柱说:营销是没有专家的,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也就是说,真正好的营销,就是能打动消费者的营销。
如何打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红餐(ID:hongcan18)记者发现可以有以下六步心理营销方法:
1 营销心理第一式:小目标策略
这个策略在餐厅营销时很有必要。举个例子,一家在其他地区做得很火爆的餐厅到北京开第一家店,就算先前名气再大、口碑再好,北京地区的人也很难对这个新品牌有概念。
这种情况下,顾客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品牌没听过,好不好吃不能确定,再观望一下;这家店什么价位,能不能跟我的消费水平契合?这家店有什么可吃的?我要不要吃巷口那家常去的店?
想让顾客了解认知你,还需要循序渐进。这就需要一开始“迈的步子小一些”,即从一些小点接触顾客。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两组人割麦子,A组从东边割,B组从西边割,中间插一根红旗,看谁先割到红旗那里。唯一的区别就是,A组的前面每隔三米插着一根绿旗作为小目标,B组没有。
比赛正如大家所预料的,A组获得胜利。——设定小目标是实现大目标的有效方法。
所以很多餐厅通过在门口赠送新品、通过美食市集活动宣传零售产品、通过其他平台或渠道建立联系等方式接触顾客,通过这些小的接触逐渐拉近彼此距离。
瑞幸咖啡的裂变也有类似的效果。
为何好像一夜之间人们从人手一杯星巴克的绿杯都换成了人手一杯瑞幸的蓝杯?出现在你身边、传播最多的瑞幸,营销就是朋友圈里、电梯间等地方扫一扫的免费赠送一杯的消息。裂变营销悄然进行着,通过一小杯免费送上门的咖啡,人们的习惯也开始转向。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一般不愿意接受较高难度的要求,因为很难实现。但若将一个大目标切割成若干小目标,则实现起来会感觉容易些。
启示
在让顾客认知和接受品牌的过程中,想要彼此建立信任,可以先从一些小举动、小产品、小入口开始接触。一旦迈出第一步,慢慢地他们就会习惯并依赖于这个品牌,从而产生粘性。
2 营销心理第二式:标签化客群
品牌定位和接下来的营销策略息息相关,餐饮品牌都越来越注重做好品牌定位,设定好目标客户群画像,比如白领、25—38岁之间、女性等等。
不过面对顾客群,我们还需要一个更标签化的设定,来吸引某一类更精准的人群。比如屌丝女士、健身爱好者、文艺青年、觅食吃货、吃鸡迷、单身贵族、凤凰男等等。
只有这样一类标签,才能受到顾客关注。人们才会因为标签而被吸引。甚至很多人会因为向往这样标签类型的人群,而尝试融入和改变自己。
比如到一个经常出入商务人群、精致凤凰女的场所,顾客会因此被感染,也会体会和享受到生活的精致,也能给自己增强信心,树立努力的目标。
启示
由标签带来的环境氛围,可以给顾客潜意识里带来美好的感受,也会逐渐赋予品牌一种调性,聚集起一个完整的圈子,然后又再由圈子感染更多人群。
3 营销心理第三式:预期效应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身边一个朋友把一个地方的菜品吹得天花烂坠,然而你去了之后感觉比想象中差远了;又或者你看某公众号把一家餐厅介绍得格外漂亮、产品格外诱人,但去了之后简直就是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对比。
但其实,这些门店真有那么差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因为预期,顾客对产品和门店本身有了一个潜意识的档次暗示,自身已经对其做了定位和预估,所以真正去到门店时就会和自己心里的那条标杆线做对比。
国外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将同样的咖啡放在两种不同的器皿中,人们会普遍认为档次高的器皿内的咖啡口味更好。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还比如国内花舍集团新品牌花舍鲜之味,在经营这家创意西餐厅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顾客普遍会认为米其林星级厨师应该是外国人,如果宣传中国米其林大厨就感觉不正宗。如果介绍餐厅菜品是创意西餐+湘菜口味,想吃正宗湘菜或正宗西餐的人就会带着他们固有的印象来品尝菜品,也会觉得不正宗;而如果只说是融合菜,大家品尝之后反倒觉得很不错。
预期会影响人们对于产品的判断。当然,前提得是产品一定也要不错,否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服务很上档次,摆盘非常精致,但产品口味过于普通,就会有失落感,觉得这样的口味配不上如此讲究的服务和出品。
启示
引导顾客前来可以宣传,但切忌过度营销,否则顾客带的预期越高,失望越大。还是练好自身内功再做宣传,否则只能是内部资源的消耗而非营销。
4 营销心理第四式:社会认同原则
社会认同原则实际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
人们有参考周围人选择的习惯,以此来矫正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少数会服从多数。
比如,一般食客到商场选择就餐,一家餐厅门口人很多,旁边一家却几乎没人,多数人都会产生心理暗示:旁边这家估计不好吃。
因此,为了让更多人选择自己,除了排队、点评等老方法,很多餐厅现在还选择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拉拢”顾客。
相应也就有了美食KOL、美食网红等,这些人往往过着大多数人向往的生活,即使不是真实的,但至少在网络上是这样。消费者以他们为导向,跟随着他们的步伐发现喜欢的餐厅。
当然,如果餐厅和意见领袖调性相符,彼此能引起共鸣,无疑会具备更强的说服力。
启示
“人云亦云”可以被利用,餐饮行业也是最需要口碑传播的行业,因为它是一种感官的全方面体验感。先学会至少让小部分人认同你,再逐渐让品牌美誉度扩大。
5 营销心理第五式:顾客决策心理
选择过少会让消费者失去新鲜感,难以产生满足感。而选择过多也未必是件好事。
顾客到餐厅点餐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莫过于:有没有什么推荐?
面对若干页的菜单,顾客搞不清楚餐厅的主打产品,搞不清楚哪些是餐厅最擅长做的产品,这就很麻烦。没有人愿意在花一个小时吃饭前还要花上半小时点餐。
过多的选择、过多的思考会带给顾客负担。
国外做过一项心理学实验:向消费者提供高昂果酱试吃机会,同时发给每个人折扣券,让他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果酱。一组试吃产品有6款果酱,另一组有24款果酱。
实验结果表明,在提供6款果酱的组中,有30%的试吃消费者选择了购买;而在提供24款果酱的组中,只有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
这就得出一个结论:低决策成本可以带来高成交率。
选择是痛苦的,更少的选择意味着更低的决策成本。在食品等零售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建议不要把选择题交给消费者。
拿火锅为例,海底捞从最早的服务过渡到好玩的社交属性,这是他们的标签;巴奴则提出毛肚菌汤是他们的特色;呷哺定位性价比高的小火锅;九锅一堂提出是能喝的酸菜鱼锅底。
做差异化的亮点提炼,消费者就可能因为这一样产品而接触品牌,最终接触其他产品。但如果摆在他们面前各类食材,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差异化,就不会根据自己每一时刻的喜好和感觉来做出选择。
在“选择”这个值得玩味的心理学课题上,其实还有另一个技巧值得关注。
即当我们做选择时,尤其是选择三种以上产品时,通常不会选择最贵或最便宜的产品,而是会选择那个既满足成本要求也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因此,餐厅需要想办法来突出这个各个条件都满足一些的产品。
比如有些餐厅要推广牛排产品328元的套餐,他们就为这款套餐做了一款价格便宜、产品一般的牛排套餐,和一款价格偏贵且性价比不高的牛排套餐,然后根据顾客心理主动引导他们选择这款主推这品。
启示
左右顾客的选择是件很难的事,如何让顾客做出你想引导他做的选择,并且让他以为这个选择是他做的?这样的心理学营销很值得研究。
6 营销心理第六式:绝不从零开始
用餐后,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小的福利或优惠留住顾客,让他们还有持续到店的可能。
比如很多奶茶店会采取满10个章赠送1杯奶茶的优惠措施吸引顾客下次再来,并且第一杯奶茶并非只集1个章,而是一次性盖2~3个,让顾客感觉离集10个章的距离很近了,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
优惠或返券也是一样,一定要离顾客支付价格更近,才能激发顾客行动力。
很多餐厅也都在应用这一心理原理,比如将太无二会员,最低充值1000元,假如顾客第一次消费三四百元的客单,服务员会提醒可以充值1000元办理会员,不仅可以得到三张折扣或菜品赠送券,当餐抵扣,还能以会员价享受性价比超高的菜品。
从顾客角度思考,三四百元的消费已经很接近充值的1000元价位,顶多是再吃一两顿的事,菜品各方面很满意肯定还会再来。既然如此,充值还能有那么多优惠,肯定是更划算的。
好利来也采取了这样的会员卡充值模式,300元低价位的会员卡销量颇高,因为顾客通常购买金额都有四五十元,再加上充值赠送的价值四五十的实际销售产品,价值总额占到了充值金额的三分之一,让顾客感觉充值金额是短期内可以消耗的,目标很容易达成,还能享受优惠,自然几乎都会选择办理。
启示
从这些餐厅营销的实例中我们发现,任何跟顾客互动的优惠或任务,记住不要从零开始,餐厅需要帮顾客更进一步。
>文笔者通过对一个真实的营销案例进行复盘,向大家介绍了一元拓客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直接套用在各种餐饮店的营销推广中。
( 吾老湿:本文是新鲜出炉的引流真实案例,关于引流的文章以及案例,公众号写过很多,本文是写引流的最后一篇,以后不再写关于引流类型的文章,因为引流始终是营销中最表层的东西。)
4月26日,我接到了我们团队中廖志辉(我们一般称其廖总或老廖)的仓促电话,老廖说我们的客户有营销需求,我说好啊,我们的客户有需求,我们就给他方案呗,你支支吾吾的干什么呢?
老廖说:“这个客户想要在五一上线一个促销活动,让我们出一个方案。”
我说:“老廖啊,你知道今天几号了吗?五一做活动,你看看今天多少号了?来得及吗?不用出方案,不用商讨细节,不用设计海报吗?到时候活动没效果,岂不是砸了我们的名声?”
老廖说:“我知道时间可能比较紧(这根本就是没有时间啊),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客户是新疆人,中文没有很流利,所以沟通起来可能会费劲一些……”
我只能说:“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
我们客户的餐厅名字叫“买买提新疆歌舞餐厅”,已经开业有一年多了。去年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好的时候一天也能够达到一万多,差的时候营业额也有六千七。店铺的日盈亏平衡点是四千元。
但今年行情出问题了,过年后生意开始下滑,从最开始的七八千下降到现在的两三千。当然,周末的时候会好一些,能够达到七八千,但是综合下来还是没有赚钱的。
他们除了开业的时候,做了一些活动,此后再也没有做过营销活动。但现在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差,内心捉急啊!原本也没想着五一做活动,因为此前没做过,而且五一生意一般不会差。
但这次不一样啊,她希望能够通过五一扩大宣传,给门店做进一步的增长,为后面的生意铺路。
这个想法,我是认可的,因为生意好的时候,就越是要做营销的,不然真等到你没有一丝人气的时候,再做营销促销那就真的晚了。
一、 营销思维切入口
因为时间非常的赶,而且客户只想要引流的方案。所以我也没有必要从什么品牌定位、门头改善、服务细节抓起,一切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高价值的“引流”着手。
我问顾客三个问题:
(1)你的客单价是多少?
——客户:60~70元之间
(2) 把你的菜单给我看下。
(3) 把你卖的最好的6款产品图片发给我,并注明菜名、价格。
卖的最好的产品分别为:
- 大盘鸡,价格68元
- 羊肉串,5元/串
- 羊蝎子,98元/锅
- 馕坑羊排,88元
- 干煸炒面,22元
- 新疆肉馕,29元
大盘鸡
羊肉串
在了解了以上的信息之后,我就已经有大概的方向了。
一般的老板,做活动通常只会两种办法:
一种是打折,这是大多数老板做活动时通常的解决方案,比如:原来的这个老板就想着6.8折。
在老板看来,餐饮的毛利也就60%,出去房租水电、员工开支,餐饮的毛利能达到30%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打6.8折确实都没有赚钱的。
确实是如此,比如海底捞2018年的营收是160亿,但纯利只有16亿,利润率只有10%左右。但问题是,打折能够刺激到顾客吗?对顾客有吸引力吗?人家消费者才不管你的成本是多少,能赚多少钱。
在我看来,打折是一种低级的促销方式。
如果你是营销人,你也给客户出打折的方案,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懒于思考的人。
还有一种是降价,比如:把上面的大盘鸡,羊蝎子降价卖——比如大盘鸡原价68元,直降为48元或者38元;把羊蝎子从88元下降为58元来卖。
就像前段时间,有个咨询我的客户就是这样操作的:
无论是打折还是降价其实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与你的活动不仅能够刺激到消费者同时还能够做着活动不亏损,这才是好的活动方案。
但无论是打6.8折还是88元降价58元,都无法做到这样的商家与消费者的平衡点,做不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那我是怎么做的呢?
二、一元拓客模式
我最终给出的方案是:1元吃16串新疆鲜嫩羊肉串!
这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是把羊肉串拿出来做活动?
- 为什么是16串?
- 为什么是1元?
1. 为什么是羊肉串,而不是其他的大盘鸡、羊蝎子呢?
这里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成本问题,一个是认知问题。
(1)成本问题:做活动要考虑到商家的成本。
如果把大盘鸡、羊蝎子拿出来做活动,你要怎么让利呢?可以直接把大盘鸡、羊蝎子一元来卖吗?
这当然行不通,因为客单价只有60~70元,你把这两个直接降价一元卖,你肯定是亏本的。你是做活动,而且是五一的活动,不是开业活动那个,你没有必要一定要亏损着做活动。
当然,也有一些营销人出的方案根本就不会考虑商家成本问题,只会想着自己的方案能不能达成最终效果……
那如果是把大盘鸡降价为48元,把羊蝎子降价为58元来卖?
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促销力度根本无法刺激到顾客的心里。
(2)认知问题:做活动的产品要具有认知优势
- 想到火锅,你优先想到重庆火锅或者成都火锅;
- 想到饺子,你想到的是东北饺子;
- 想到炖汤,你想到的是广东炖汤;
- 想到新鲜牛肉,你会想到潮汕的牛肉;
- 想到羊肉串,你会想到新疆的羊肉串。
对于顾客而言,想到新疆的餐厅,会想起什么呢?
——大部分会想到羊肉串、大盘鸡。
做活动,一定是把自己本店具有认知优势的产品拿出来给到消费者,因为这样的产品对顾客具有认知价值。
羊蝎子对新疆餐厅没有认知优势。
2. 为什么是16串呢?
我给的最初方案其实不是16串,是51串。五一节,所以51串,对应着节日。
当然,51串羊肉串,不是一次性直接送,而是分次数送:第1、2次消费送5串,第3次消费送10串,第4次消费送15串,第5次消费送16串。
——也就是5+5+10 +15+16=51串,一共锁住其5次消费。
但是,客户不认可,他觉得成本太高了,因为羊肉串是他们从新疆空运而来的,所以羊肉串的成本很高,这样做会亏损。
后来,我就把51串改为16串,分3次送:第一次送5串,第二次送5串,第三次送6串,5+5+6=16串,能够锁住其3次消费。
但是客户还是不同意,她说:“我只能一次送2串,送多了就没有的赚了。”这时候,我就很无奈了,我得说服我的顾客采用我的方案,因为送两串根本刺激不到顾客!
然后,我就开始了说服之旅:
我:“你店铺的客单价是60~70元,对吗?”
她:“是的。”
我:“进店消费的人,只有一个人消费的情况多吗?”
她:“几乎没有一个人来吃的,至少都是两个人来消费的。
我:“那平均一桌的客单价是120~140元,对不对?”
她:“是的。”
我:“那如果店铺活动是全场6.8折,你可以接受吗?”
她:“可以接受。”
我:“一桌的客单价是130元,6.8折就是88元,让利给顾客42元,那为什么送5串羊肉串,5*5=25元,你就不肯送呢?觉得会亏损呢?”
她:“好的…….”
大多数商家愿意打6.8折让利给消费者,却不愿意送5串羊肉串,总共25元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误区。
因为店铺的装修足够华丽,并且在商场的11层,会有人为着5串免费的羊肉串,到店只点这五串羊肉串,然后就直接离开店铺,不再消费其他的吗?
这几乎不可能。
即使真有这种奇葩存在,到店只为这五串羊肉串,不再消费其他的东西,那就看比例,如果100个人有存在1个人,那活动就是可以做的。
所以,做活动的时候,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要记住的是你的活动福利:要让顾客明确的知道活动的利益(一元吃16串羊肉串)。
同时商家要具有确定性的赌性或者说概率(可能就是存在只消费五串羊肉串的人),自己心里要明白存在这种情况的概率。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吾老湿,你这有点套路消费者行为哦!”
你说1元吃16串,但是明明要分3次消费才行,如果顾客到店发现一次只能吃5串,岂不是心里会不爽?
我的回答是:可能会不爽,但你要明白,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的目的是引流,如果你说免费送5串,那肯定没有16串来的吸引力大;但是如果一次性送16串,我的店铺就会是亏损。
而且,你要明白的是:引流的目的是体验,留存靠的是口味与服务。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引流的目的是给顾客一次体验的机会,也只会给你一次机会,消费者到店之后,能够让他回购的原因只能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
只要你的口味不错,体验好,你送5串还是16串,消费者都是会复购的;相反,如果你的口味差,即使你是16串,人们依然会弃你而去。
餐饮是靠复购支撑、靠体验驱动的行业。
况且,我们是真的送16串,只是没有一次性全部送,讲道理的话,我们也是没有欺骗消费者的哦。
3. 为什么是1元?
为什么是1元,而不是直接免费的送呢?
其实1元就相当于免费,但是你直接免费送给顾客,顾客是不会珍惜的。
对于商家而言,1元和0元区别不大,反正1元也不会增加营收;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不同了,这是我花钱买的,他就一定会去消费,即使付出的成本很低。
这就是沉没成本的运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一样。你在线上推出一元购,只要顾客线上支付了,就一定会线下来消费。
1元多的不是一元钱,而是顾客付出的行为成本。而且支付1元钱还能够拿到顾客的微信。
也就是说这1元钱不是通过现金或者微信支付,而是通过加店主微信好友,发个1元的红包或者转账给店主。
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仅吸引顾客到店,然后还加了顾客的微信好友,这就为餐厅后续的朋友圈营销、社群营销、分享裂变做基础准备。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第二个福利:进店消费即送新疆自制奶茶一杯。
这个怎么送呢?
原来店主是这样操作的,就是店内顾客加微信好友就可以送,但我觉得顾客付出的成本太低。所以,我的方案要求是:顾客必须转发海报至朋友圈才能送。
已经是好友的,直接转发;不是好友的,先添加好友再转发;不愿意转发的就不送,凭什么不付出成本,就要给你送福利呢?
也就是说:你赠送给顾客的福利,一定要让顾客付出某种行为成本。
这个行为成本可以是支付1元钱,可以是帮我们转发海报,可以是分享给好友,可以是集赞,但一定是要让顾客付出行为上的成本。
此外,所有拿来做活动的产品,都要能够符合消费者的认知优势。
比如上面的新疆自制奶茶,原来我是打算送巴坦木乳的,因为这个产品的名字就符合新疆的调性,也更具认知价值。
但老板说巴坦木乳没有了,然后才送奶茶的,但即使送奶茶,你也要说突出是新疆自制奶茶。而且再海报宣传上,我们把羊肉串的价值感凸显出来,就是新疆空运羊肉,我的羊肉是新疆空运过来的,所以一串5元,所以我的羊肉串吃起来更美味(即使是心理暗示)。
这就是整个活动设计的逻辑。
但这个活动确实是可以优化的,因为时间实在太赶了。
26日,晚熬夜写方案(方案包含文案,以及后续的锁客模式,锁客我就不写了)
27日,和客户敲定细节优化
28日,让设计师设计宣传海报、店外大海报、优惠券
29日,印刷物料
30日,物料打印出来,送到门店。
所以,这个活动其实很仓促,很多东西其实可以做的更好。
活动的第二天,营业额是14000元,比平常2、3000的营业额提升5倍,比去年五一节的营业额增加了3000元。
客户表示挺满意。
后续的工作可能会围绕品牌的定位(歌舞餐厅现在没歌舞……)、产品结构的优化(她的菜单形式就有问题)、服务体验的提升,会员制度的完善……
一元拓客的模式,其实很普遍,也是比较有效,比如说用于奶茶店,用于鸭脖子店,餐饮店基本都可以直接套用。
总结一下就是:
- 拿出一款产品直接1元低价引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利用人的弱点(餐饮的社交性、顾客贪便宜的特点)计算概率
- 做活动的产品要具有认知优势(新疆羊肉串就是更出名)
- 每一个环节都要让顾客付出行为成本(不然为什么你要送福利,你又不是搞慈善)
#专栏作家#
吾老湿,公众号:营销学习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消费者“行为设计”研究,品牌策划及门店增长策划专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