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期间,原本是牛排消费的高峰期,但今年却被一场突发的疫情,打乱了节奏。
2019年是国内牛排行业发展非常稳健的一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复合增长率。但是今年,疫情的冲击给各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牛排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那么,未来牛排市场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会延续2019年的走势吗?
带着这些问题,冷食君邀请了四位牛排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听听他们有什么见解!
??? 1 ???
未来牛排行业
整体会是纺锤形的产品结构模式
温州顶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海燕
作为一家老牌牛排企业生产厂家,顶诺在商超系统的稳扎稳打可以说是业内典范。2020年开局“撞上”新冠肺炎疫情,顶诺当家人吕海燕有怎样的感想,又有怎样的规划呢?
1、公司现状:2月14日复工,社区团购呈数倍增长
疫情突至,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冲击还是比较大的。由于正值农历春节消费高峰期,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销售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样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影响也很大,当然各渠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销售情况:餐饮几乎没有销售,而我们商超和电商供不应求,由于商超受物流限制,牌面货源不足,只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针对线上销售,订单骤增,因快递的原因,市场满足率较以往也下降不少;温州地区疫情形势特别严峻,外部发货受阻,当地的社区团购在春节期间出现了数倍增长。
库存情况:春节前,我们有做一定量的备货,按正常情况下,年后短时间内我们整体的库存还是比较平稳的,基本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工厂一直到2月10日未进行生产,所以陆续出现了部分品相的缺货。
复工情况:公司管理层从2月5日就开展复工计划,从防疫物资、员工、供应商等多方面着手准备,几经波折,一直到2月14日才开始复工。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护,一手抓复工复厂,出动所有的亲朋好友来支援,逐步供应市场,当然随着政府对于重点企业复工的重视,我们也在积极和员工进行沟通,想办法让员工及时回到温州,预计2月底我们将能恢复春节前的产能。
2、未来牛排产品结构:金字塔到纺锤形
牛排只是牛肉的一个品类,所以我们首先要站在整个国内牛肉市场和行情上看待这件事情。
在整个肉类消费版图里,无论是牛肉还是羊肉都是较为小众的,猪肉占据大幅比例,2019年,因为国际贸易的摩擦、非洲猪瘟等因素,导致了猪肉价格井喷,这给本就稳步增长的牛肉价格带来了二次利好。
于是,在越来越关注品质的中国餐桌上,牛肉2019年有了不小的关注度,销售额和需求量继续扩大,这为牛排市场容量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牛排,曾经有过沸沸扬扬的“胶水牛排”事件,这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和行业对牛排产品结构及品质的关注。随着电商、社群团购等群体的崛起,国内牛排市场仍旧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零售价25元以下的低端牛排占市场总体的60%,零售价25元~50元的中端产品占25%左右,而零售价90元以上的高端牛排产品仅占到5%。
目前牛排的产品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式,未来会有怎样的转变呢?我们认为价位在50元左右的中端产品将会是未来主流,毕竟人们消费水平在不断升级,对饮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低端牛排可能要面临市场被挤压的风险,未来整体会是纺锤形的产品结构模式。
作为国内家庭牛排、商超系统里的佼佼者,顶诺有自己的经营之道。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顶诺的步伐依旧稳健,成绩依旧显著。
对此,吕海燕总结到,这主要源于他们非常注重与客户链接。详细的说,就是会把更多的费用投入在终端消费者上。比如举办很多商超试吃活动、主题活动等,在自营区域和经销商经营区域内,最大化的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链接,因为产品口感和品质过硬,所以复购情况也很好。相比起一些大型渠道的广告推广,她表示顶诺更愿意把经费用在市场一线上。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未来规划,她表示,顶诺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国布局,但大多数区域仅仅渗透到了一线城市,2020年他们会继续深化,完成对二、三线城市的推进布局,传播顶诺品牌及产品。
??? 2 ???
餐饮渠道产品创新才有未来
宁波爱味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启松
爱味客,是配套服务餐饮渠道非常成功的牛排品牌,旗下合作有数十家大型餐饮连锁品牌,在传统牛排店日益势微的情况下,爱味客在这场疫情中有何评价,又是怎样在餐饮红海中异军突起,成功铸造了自己的护城河呢?
1
关键词:差异化竞争
对于餐饮渠道来说,牛排供应商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据张启松介绍,爱味客将在3月1日正式复工,会用实际行动慢慢消化本次疫情的影响。
当下餐饮渠道竞争激烈,该如何脱颖而出呢?张启松表示,曾经西餐牛排馆以环境优雅、用餐氛围好为卖点,但随着近几年国内时尚餐饮的崛起,好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标配,所以包括某欧咖啡、某岛咖啡在内的传统牛排品牌的势头有些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餐饮品牌还是牛排供应商品牌都要创新。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市场上与牛排主要相关的餐饮品类,其一是以牛排为噱头的自助餐牛排店;其二则是创新式牛排店。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样服务好餐饮客户,进而帮助他们锁定目标市场呢?
张启松介绍,目前社群团购渠道、电商渠道增量显著,但主要以调理牛排居多,消费终极场景多是家庭。作为餐饮供货商,就要想办法区隔开来,营造出不一样的牛排产品。要给他们不在家吃牛排,而来西餐厅吃牛排一个理由,产品就是唯一答案。
爱味客就在产品研发上找突破口,西餐厅需要在品质和口感上提升。张启松和研发团队开发出了纯手工果木系列牛排,并购入德国高智能化肉类加工设备成功将此完成了标准量化生产,对于餐厅不但解放了生产力且牛排的品质、口感及风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合作餐饮品牌也都乐见其成。
2
未来发展:长线看好,但企业要有策略
谈及牛排和牛肉大市场的发展,张启松表示牛肉消费市场会稳健增长,这是整个行业的大局势,而小环境里,还是要靠每一个企业的自身定位和发展。
在他看来,以河南、山东、河北为主的牛排生产厂家厂区租金低、人员工资低,以低端调理牛排为主要产品,但随着竞争日益加剧,以及消费水平提升,这部分市场会厮杀的越来越厉害。
张启松表示,企业想要长足发展,只有做到差异化,找到自己的契合市场才是“牛鼻子”所在。
??? 3 ???
头部企业已经出现
而且都在深耕自己的优势领域
上海瑞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宏亮
“2019年的牛排行业,表面上看还是和前几年一样比较乱,做牛排的实在太多了!我做了20年牛排,也说不清楚现在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品牌。”王宏亮表示,由于去年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对整个牛排行业的影响都很大。行业里很多“老法师”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高价位进原料肉,结果亏钱了。现在不少厂家、经销商的库里都是货,大家都在观望行情变化。
在他看来,去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牛排行业的头部企业已经慢慢出现了,而且都在精耕自己的优势领域。比如,商超和电商渠道,做得最好的几家,都是从业多年的企业,地位稳固,其他同行不可能轻易撼动。这几家占据排头的企业,也一直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深耕,比如做商超的,有的已经覆盖县乡市场了。
“我们瑞轩食品在这个行业也做很多年了,目前在商超、餐饮都有一定的体量,不过都不是最强的。以前我们的定位是“只做牛排”,现在改成了“只做牛肉”,也就是牛排之外,还新增了牛仔骨等适合中餐的产品,市场反馈不错。”王宏亮介绍。
2019年,瑞轩食品也在找自己的风格,结合做中高端产品的定位、研发上的优势,在原有业务之外,瑞轩食品开始深耕特通渠道。王宏亮表示:“几年前我们就申请了微波牛排专利,现在已经开始为高铁供应牛排、意面等一整套微波产品系列。这只是第一步,以后我们还会努力向更多的特通渠道推广微波牛排。”
对于此次疫情的影响,王宏亮坦言:大家面临的情况都一样,工厂没开工的时候,客户催货,超市发函要下架,特殊时期,大家的需求都能理解。瑞轩食品尽了最大努力,在2月10日复工了。不过新的烦恼又来了!工人少了,货赶不出来;工人多了,又担心疫情问题。真的太难了!
??? 4 ???
牛排真正做成消费者品牌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海湾食品有限公司营销部总监 邬志伟
海湾食品是一家有着28年历史的台资企业,主要做“小辣椒”牌休闲牛羊肉产品,在华东有稳定的市场。因为有肉源、技术优势,加上看好速冻牛排市场,海湾食品2013年开始推出速冻牛排,也用“小辣椒”牌。
最开始,“小辣椒”牛排就是奔着做品牌的。“这几年几乎所有的主零售通路我们都尝试过。感觉2014年推广的时候还比较顺,后来却越来越困难了。”邬志伟表示,从2018年后期到现在,牛排市场有些萎缩,虽然市场上牌子很多,但无论哪个品牌,都没能让消费者完全认同。牛排要做成真正的消费者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消费者会不认同?对此邬志伟给出了以下两点解释:
一是消费者对牛排的认知比较肤浅,虽然牛排现在不算新鲜事物了,但牛排的品质、分类等有很多知识,消费者认知不够,自然也缺乏鉴别能力。
二是低价产品依然是主流。好牛排和普通牛排的价格差距很大,加上市场上很多产品打出的概念消费者也根本不懂,不会鉴别,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以价格为主要选择标准。
海湾食品推出了多款按部位售卖的原切牛排,不过推广效果不是很理想。2019年10月开始减少原切的品项,现在只剩3个了。
“今年,我们的重点通路是流通和餐饮。再者就是利用自身的工艺、技术优势,对大众产品做优化,达到原切牛排的口感,从而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邬志伟说道。
海湾食品四五年来都没有涨过价,包括牛排。2019年原料肉涨价波及了整个牛排行业,他们也只在8月份涨过一次,而且幅度不大。其中普通牛排产品顺涨了10个点,仿原切口感的优化产品供应价还降了10个点。
“不管怎么调整,做牛排要真材实料,这是底线。”邬志伟表示。
? end ?
统筹丨王晓玲
轮值主编丨姚冰冰 编辑丨李坤瑞
美编丨何孟华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
— 合作丨转载丨爆料 —
微信丨397849176
电话丨18638131700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信用中国、红星新闻、海报新闻
前
一名拥有千万粉丝的吃播主播
“小贝饿了”在直播中
将“静腌牛排”说成“原切牛排”
引发关注
近日
该账号关联公司
品飒传媒(西安)有限公司
因虚假宣传被罚款46万元
少说两个字,“口误”?
2022年11月,因为被网友质疑带货产品有虚假宣传、质量等问题,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小贝饿了”,被推到风口浪尖。
2022年11月5日和7日,针对网上质疑,“小贝饿了”两次发布声明,表示自己带货产品经过严格筛选,没有质量问题,其在直播中将“静腌牛排”说成“原切牛排”也是口误,对此,“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我们也正积极地配合调查。”
随后,“小贝饿了”将被质疑的几款产品进行下架处理,据红星新闻,从相关渠道获悉,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注意到“小贝饿了”被质疑事件,并已开展相关工作。
直到近日,品飒传媒(西安)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6万元。
某工商信息平台违法事实显示,该公司系账号“小贝饿了”关联主体公司,带货主播程某某为该公司员工。
经介绍,2021年该公司与温州市顶诺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按照协议销售额提成为10%),在某平台账号“小贝饿了”销售顶诺食品生产的腌牛排。直播带货过程中,程某某先后19次将涉事牛排宣传为“原切牛排”。
据悉,原切牛排是不经辅料调理加工的牛排,涉事牛排因经过腌制,属于调理牛排范畴。故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46万元。
另查明,当事人2022年5月19日,共计销售3986单,每单定价178元,销售额为710539.93元(因退货等原因,实际销售数量1973单,销售额为354807.7元)。当事人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将其经营的商品“顶诺静腌牛排”(调理牛排)宣传为“原切牛排”,欺骗、误导消费者购买其商品,不当谋取交易机会和竞争优势。
有博主发声质疑
2018年7月开始,陕西美食博主“小贝饿了”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内容,主要作品为美食探店类。因为其饭量大、比较有亲和力的陕西方言等原因,很快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除了推荐店铺,“小贝饿了”也逐渐开始通过直播或者视频方式带货。数据显示,有360多万粉丝从“小贝饿了”这里购买过产品,而她的带货口碑得分“4.97”,属于比较高的等级,“口碑排名打败98.44%”的同行。但这样一个口碑相对较好的带货大V,曾被另外一个名为“盛唐雷音”的博主不断质疑。
这位“盛唐雷音”博主的IP属地和“小贝饿了”一样都在陕西,其拍摄视频时全程都戴着头套,声音也做了变声处理。从2022年10月末开始,其不断质疑“陕西老乔”“丸子汆了”等多个在陕西较有影响力的美食博主带货产品中,存在添加剂超标、食品不符合标准等情况。随后,“陕西老乔”“丸子汆了”等纷纷在平台说明情况并表示道歉,“丸子汆了”甚至表示将不再带货。
在“盛唐雷音”质疑的美食博主中,粉丝数最多的是“小贝饿了”。“盛唐雷音”发视频称“小贝饿了”带货商品中的“雨子坊”和“时小福”藕粉存在质量问题,特别是生产“时小福”藕粉的企业曾被当地两次处罚。
此外,2020年至2021年,@中国食品报《探食》栏目官方账号曾发布多个短视频,详细评测了“小贝饿了”直播间带货的无骨鸡爪、午餐肉等几款食品。发现缺斤少两,食品的特性跟主播在直播间的介绍并不一致等问题。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红”直播带货
要严格遵守法律与道德底线
跨越“红线”必将受到严惩!
助力梦想,点赞青春!
青春上海给大家送福利啦~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