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资本撤场电商激进 南洋迈进“收割的季节”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丨周昕怡编辑丨何洋【亿邦原创】 Shop在东南亚全面上线商城业务,阿里巴巴向Lazada再注资8.45亿美元,拼多多Temu相继杀入马来西

丨周昕怡

编辑丨何洋

【亿邦原创】 Shop在东南亚全面上线商城业务,阿里巴巴向Lazada再注资8.45亿美元,拼多多Temu相继杀入马来西亚和菲律宾,Shopee母公司内部信宣布进入全面战斗模式……2023年的东南亚电商市场,新老玩家刀剑相碰,整个市场前所未有的热闹,也是前所未有的焦灼。

与此同时,中国商家出海东南亚也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金字塔底部的白牌产品仍然凭借丰富多样的供给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白牌和国际大牌之间的真空地带,也滋养了一众新消费品牌,他们当中既有从中国市场拓展至东南亚的,也有直接去东南亚本土创立的。

而除了消费侧的火热,出海东南亚的另一个热门话题则是“供应链转移”、“东南亚建厂”。诸如光伏、新能源、电子设备、服装纺织等类别的制造型企业纷纷布局东南亚生产线。这既是有效应对国际贸易风险、降本增效的措施,也是中国产业完成全球化进阶的重要一步。

回归起始点,东南亚市场之于中国出海企业的诱人之处到底在哪里?普遍的答案:一是市场本身潜力巨大,二是相对稳定且独立的市场环境。

聚焦到电商行业,时代的红利不言而喻。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增速在全球排名第一,至此,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电商规模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电商GMV将达到233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24%。

换句话说,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上,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服务商,各个领域都有蕴藏着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针对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潮流,今年,亿邦动力也推出了内容专栏《东南亚出海洞察》,基于市场一线洞察,探索中国产品、品牌、服务、商业模式、投资出海的机会。在此,亿邦动力也将今年以来在东南亚市场观察到的热点现象、重要变化整理如下:

01

创投踩刹车

东南亚资本市场高热后迎来降温

过去几年,东南亚是创投市场的香饽饽。据Pitchbook统计,截至2022年9月,流入东南亚初创公司的风险资本达到114亿美元,比2021之前的任何一年都要多。热钱大量涌入数字化、科技及互联网产业,为培育独角兽提供了沃土。

不过,今年,这股热潮有所降温。随着美联储加息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东南亚创投机构普遍改持更加谨慎、理性的态度。“只看不投”成为常态。

越海资本的一份统计显示,2023年4月至6月,东南亚风险投资交易数量为163笔,低于2022年二季度的189笔;总投资金额达27.5亿美元,与2022年同期保持基本一致。相对而言,风险投资早期项目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无法快速实现盈利的初创项目开始被资本放弃,部分已融资的公司被资方要求提高利润率,一些Pre-IPO的公司因资本市场情况放弃发行新股融资,有的已上市科技公司也面临股价大跳水的危机。

比如,东南亚头部互联网企业Grab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为5.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64%,净亏损为1.48亿美元,仍未实现正向盈利。在资本降温的影响下,Grab的泡沫被快速戳破,股价区间跌幅高达70%。而今年6月,Grab也进行了新一轮裁员,涉及约10%的员工数(多达1000人)。

印尼电商平台Bukalapak也陷入抛售潮,自去年8月在雅加达上市以来,其股价下跌了75%。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Bukalapak净亏损3892.7亿印尼盾。公司总资产也由去年12月的27.4万亿印尼盾,缩水为27.1万亿印尼盾。

在挤水分过程中,东南亚项目进入大浪淘沙阶段,赛道在遇冷后回归正常区间。而从创投风向看新的行业机会,越海资本分析指出,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投资领域开始出现分化,软件与金融服务行业热度骤减,信息技术行业投资数量有所上升,而电商与食品饮料行业投资回暖,值得关注。

02

电商平台开启新战局

头部玩家纷纷卷入“全托管”

无论是TikTok Shop的快速壮大,还是Temu的最新入局,都给2023年的东南亚电商平台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据新加坡研究公司Momentum Works发布的报告,2023年预计Shopee在东南亚市场份额将从2022年的48.1%升至48.5%,Lazada在东南亚市场份额将从2022年的20.2%下降到17.7%,TikTok Shop则将从2022年的4.4%跃升至13.2%,与老玩家Tokopedia的市场份额持平。

今年8月,风头正盛的拼多多出海平台Temu也登陆东南亚,让这个本就处于“平台混战”中的市场,又添了不少变数。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东南亚电商领域的价格“白刃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全托管模式席卷的当下。

Lazada是东南亚率先推出全托管业务的平台,于6月初开放了菲律宾站点,并于7-8月份开放其他站点。Shopee也紧锣密鼓上线了全托管业务——自4月开始内测后,经历数月的探索,于7月启动了全托管业务的招商。(《新战局开启!跨境电商“全托管”大军又添一猛将》)

而全托管模式的先行者Temu则在8月后相继上线菲律宾站和马来站两个站点,并保持了一贯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提供免运费、大额满减折扣等优惠。

TikTok Shop虽未在东南亚上线全托管模式,但却大推商城业务(即货架电商模式),目前正以内容和货架双驱动的成熟形态在东南亚加速拓展。

03

直播电商方兴未艾

用户冲着产品来,退货率低

在东南亚,电商还未极大深入人们的生活,占总体零售市场不到十分之一。当地消费者的吃喝玩乐大多依赖线下实体店,像零食、服装等倾向在实体消费,只会在线上购买个护、美妆等电商平台上种类更丰富的产品。

就电商平台来说,以Shopee和Lazada为主的货架式电商平台在东南亚占据主导地位,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则是不可忽视的新势力。据谷歌、淡马锡与贝恩联合发布的《2022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2年东南亚电商GMV为1310亿美元。而研究机构Cube Asia分析指出,2022年东南亚社交电商GMV为420亿美元,直播电商为120亿美元。也就是说,直播电商在东南亚总电商GMV当中的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对比国内早期的直播带货可以依靠传统电商长期沉淀、培育好的市场直接进行转化,东南亚市场更像是电商、直播带货在齐头并进,共同建立起消费者线上购物的心智。

从东南亚直播电商行业当下的特点来看,超级大主播尚未出现,垂类达人几乎没有典型代表,明星、网红也还没有涉足带货的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基本冲着产品来买,而非主播、优惠券。这就极大地减弱了冲动型消费的占比,也直接影响到退货率的高低。由于东南亚物流体系不成熟、退货流程复杂,而且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退货的成本高, 当地消费者维权困难等方面因素,东南亚直播电商退货率对比国内要低。(《去东南亚为直播电商开荒,没有超头主播,货品供给不足……丨东南亚出海洞察》)

04

本土新消费品牌崭露头角

复刻“东南亚版完美日记”

东南亚经济增速快、人口多,且较强的消费能力让这里的电商发展充满可能性。尽管普遍工资不高,但从消费情况来说,东南亚年轻人都敢于去消费。用业内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就是“有3000元的工资,就要花掉2000元”。

虽然拥有较强的消费力,但东南亚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却较少。线上线下渠道的快消品市场长期被传统大牌所垄断,在白牌产品到国际大牌产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真空地带,高性价比、差异化的产品仍然缺乏。

今年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凭借着社交媒体流量洼地,一批新兴的东南亚本土品牌快速蹿红,填补了市场空白。而一个共性是,他们身上往往都带有中国基因,如由中国创始团队操盘,将国内新消费品牌的路径搬到东南亚,Simplus、MeToo、Bioaqua、SHINTIFIC等都是代表。

这些东南亚新消费品牌无疑都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诉求:Metoo颠覆市面上单一的漱口水味道,打造了“益生菌”的差异化理念;Simplus凭借拥有强大核心功能和时尚简洁外观的产品,横扫各大平台。

恰如几年前国内刚刚涌起的新消费品牌浪潮,完美日记、花西子、自嗨锅、每日黑巧、拇指白小T、usmile、内外……一众新秀凭借抖音、小红书的新流量红利,通过内容营销实现快速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新消费品牌通过线上渠道走红后,都更为快速地布局线下市场。比如,BIOAQUA在线上打造出一定声量后,就于成立的第二年投入线下渠道,截至目前已入驻近300家分销店,进入MINISO(名创优品)、Dandan、Indomaret等超3万家线下店,并在雅加达建立了几十家专营店,还自建了品牌集成网红店。通过线下渠道,品牌得以面向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05

中国新消费品牌下南洋

开实体店成风

几年间,中国新消费品牌出海东南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今年,伴随着疫情影响的消散,他们在东南亚的线下布局也更加密集。来自中国的餐饮品牌、潮玩品牌、服饰品牌、家居品牌等,不断出现在东南亚的街头。

1 潮玩出海:泡泡玛特连续在东南亚多国开店

继2021年在新加坡开东南亚首店后,泡泡玛特在今年正式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于5月在吉隆坡Pavilion Kuala Lumpur落地马来首店,与9月在泰国尚泰世界购物中心落地泰国首店,选址皆为人流密集的繁华地带。据悉,泰国门店当天开业首日销量就突破了200万元。

目前,泡泡玛特在东南亚开设了10家门店,除马来和泰国外,新加坡落地了8家线下店,其中5家为快闪店,同时在新加坡各地铺设了数十台机器人商店。据了解,泡泡玛特出海策略是从轻到重的拓展模式,先构建以经销商为主的B端渠道,再用电商探索市场情况,继而通过机器人商店、快闪店等轻盈线下模式去快速线下,最后再是开设门店。

出海东南亚,潮玩品牌大多以新加坡为首,进而拓展其他国家,恰如泡泡玛特。而就全球潮玩市场而言,东南亚还是有待挖掘、需要市场教育的新兴市场,北美、日韩等成熟市场仍是重要的版图。

2 咖啡出海:瑞幸抢滩新加坡,库迪打入印尼

今年3月,蜜雪冰城在印尼的门店数量已经接近1500家,到今年年底有望将规模扩大一倍。霸王茶姬自2019年在马来西亚开出海外首店后,到今年在该国开出的门店已超过50家,且70%的店开在星巴克、麦当劳等大品牌隔壁,月均营业额能达到30万人民币。

继奶茶品牌出海后,中国的咖啡品牌也走向了东南亚。

3月,咖啡新零售企业瑞幸咖啡在新加坡的两家门店正式开张,打响了瑞幸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枪”。事实上,新加坡的咖啡消费相当成熟,人均咖啡消费量较高、市场发展也比较充分。而在主打性价比的生态位上,瑞幸将在新加坡面对Flash Coffee以及多家本土咖啡创投品牌的竞争。

8月,刚成立一年的库迪咖啡在印度尼西亚开东南亚首家门店,并计划今年在印尼开至少400家门店,同时在泰国和新加坡等地进行招商。选择印尼,或许源自其具有较大规模扩张潜力。根据国际咖啡组织和欧睿数据,2022年,印尼是全球第七大咖啡消费市场。同时,印尼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主要是国际咖啡品牌和印尼本土咖啡在同台打擂。

东南亚被称为下一个咖啡热土,咖啡消费市场新兴且颇具潜力。但咖啡出海仍面对着店铺模式本土化、产品本土化,以及与本土咖啡品牌打造差异化形象等难题。

3 零售品牌出海:名创优品在印尼开出全新概念店

今年4月,名创优品在印尼开设了首家全新概念店,是将原有店面进行了焕新升级,以概念店的全新面貌再度亮相,店铺总面积近700平方米,是目前印尼面积最大的门店,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进店打卡拍照。

早在2015年,名创优品就正式出海,选择东南亚为第一站。2015年末,名创优品在新加坡开出第一家门店;2016年,名创优品进驻菲律宾和泰国;2017年在印尼开设首家门店,目前名创优品在印尼的门店已经超过200家。

在东南亚,复制国内模式,名创优品从品牌、商品、供应链和加盟商几大方面做整合,形成商业闭环。同期来看,零售品牌KKV在2020年选择东南亚为出海首站,于印尼落地生根,覆盖印尼20多个城市。对比而言,名创优品出海策略更为激进,选择多国并行扩张,而KKV更倾向于单个国家打透后再进驻其他个国家。

06

新能源汽车找到新的增长极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比亚迪近期在东南亚市场表现强劲,击败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占据该地区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动汽车销售份额。中国车企击败国际知名车企品牌的消息,让市场目光转向成为新能源增长点的东南亚。

一方面,东南亚电动车市场蓬勃发展,爆发出红利期。分析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预计2027年东盟电动车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73%。伴随东南亚汽车电动化转型发展,电动车毫无疑问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赛道。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主动拥抱新能源,以市场换产业。印尼力争到2035年将电动汽车产量提高到100万辆;泰国提出到2030年生产75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在2035年实现100%电动化目标;马来西亚计划到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15%,到204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38%……

此前,日韩车企已经占据东南亚燃油车高地,而现在中国车企比亚迪、哪吒、长城汽车、上汽通用等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入点,在东南亚冒尖占据前列,还掀起了一波东南亚设厂热潮。而根据全球知名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已经占据了东南亚电动车市场75%的份额。

07

全球供应链部分转移

去东南亚建厂成新趋势

如果去珠江三角州走一圈,会发现,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厂正在往东南亚迁移。确切地说,从十几年前开始,这个产业链转移的变革就开始默默地发生了。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阿迪达斯和Nike的产品,很多已经由Made in China变为Made in Vietnam。

闯荡越南的热潮,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之时便已开启,如今再次出于对2023年美国经济以及中美贸易战对订单影响的考量,不少外贸企业表达了迫于压力而打算去越南建厂、去东南亚布局供应链的想法。

一位国际贸易数据服务商指出,这一轮转移,更多的是高关税、高风险的背景下被动开启的。美国正在加大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贸易壁垒,让很多(如蜡烛、轮胎制造等)行业的关税高达200%,企业不得不转向越南去生产,这也造就了2018年、2019年的高峰。消费电子类,从三星开始,苹果产业链下的富士康、立讯等都在越南有长线布局,更是带动了很多一级、二级供应商的制造转移。

这种供应链转移也更像是一种“外溢”。2018年美国对中国加征25%的关税之时,就注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从中国迁出去的命运——这不是整体产业链外迁,而只是某些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

离中国更近、劳动力效率更高、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基础设施更好,都是越南北部更适合建厂的原因。北部也有更像中国的生活环境以及产业集群效应,且最重要的是,还有更多剩余的工业用地,而南部开发得更早,“都满了”。

不过,经历几波热潮之后,如今的越南已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地方了,“可能随便投资一个厂都要上千万”。

可以说,越南的土地价格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工厂进入越南的第一需求便是找工业园区,越南约有500个工业园区,但基建比中国慢很多,大量工厂迁移而至导致当地难以承载。很多地方的工业园区满员率已超95%,土地价格水涨船高(每年约20-30%的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去东南亚建厂,也有出自做品牌的迭代需求。当地建厂的职能可能是研发中心、信息收集中心等,作为市场快速响应的中心,实现“小规模快速试错”的产品研发模式。建厂前期成本可能相对较高,但跑通之后,再依托国内的供应链优势进行大量生产,就拉平了前期的成本投入。(《敢消费,不内卷,电商创业者在越南找到“反脆弱”之力丨东南亚出海洞察》)

报记者 许礼清 北京报道

近期,行业内一份《2023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出海报告》,描绘出了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野火燎原”之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代表委员在关注中国企业的出海动作。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红果建议帮助新式茶饮行业打通海外供应链,快速复制商业模式。新式茶饮品牌出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起点可以追溯到2010年。根据上述报告,彼时,以春水堂为代表的一众珍珠奶茶品牌进军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市场;2018年至今则掀起新式茶饮的出海浪潮,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开启了“下南洋”之旅;而快乐柠檬、老虎堂、日出茶太、Latea等,则早早在中东地区有所布局。

茶饮出海步伐加快

回顾2023年可以看到,新茶饮品牌明显加快了出海步伐。以蜜雪冰城为例,2018年9月,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开出首家海外门店,随后业务拓展至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接近4000家。

此外,2023年3月,喜茶宣布开放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8月起,喜茶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外多个新的国家市场的核心商圈接连开出当地首店;12月8日,喜茶纽约百老汇店正式投入营运,由此进军美国市场。

显然,部分新茶饮品牌已在国外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而文化自信的逐步加强和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也给新茶饮品牌出海创造了一定的机遇。

对于新式茶饮的出海动作,赵红果表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式茶饮行业是作为中国茶文化更年轻化、更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不断发展并且积极走出国门开拓海外业务,为海外消费者带来高质平价的中国新式茶饮产品,也发扬、传承、传播了中国茶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也认为,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开启第二波出海热。他把包括茶饮企业在内的第二波出海企业评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他认为,产业输出、数字化出海成为民营企业出海的主要模式,核心目的是开拓全球市场,市场最大化取代了成本最小化,开启了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品牌的“大航海时代”。

因此,赵红果建议,国家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并且提出了为民营企业的海外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和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强海外利益保护,让民营企业出海更有底气;为民营企业提供外汇便利化和金融服务供给;在海外创建面向民营企业的海外特区、园区等。

供应链为出海焦点

事实上,多数茶饮品牌出海的第一目的地是东南亚地区。上述蜜雪冰城、喜茶的海外首店分别是越南和新加坡;奈雪的茶也于2018年在新加坡开店;霸王茶姬则于2018年来到马来西亚,目前海外门店超65家。

而在业内看来,茶饮品牌出海之所以选择东南亚地区作为第一站,除了地理距离较近,区域的文化、口味、喜好与国人相近外,也是出于供应链方面的考量。

《2023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出海报告》中也提到,新式茶饮出海产业链主要分三个环节:首先,产业链上游为原料供应,市场参与主体包括茶叶、奶制品、水果、糖和包装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其次,产业链中游是品牌商产业链的核心,通过直营和加盟的方式,从上游供应商购买原材料完成饮品制备;最后,产业链下游通过外卖平台、门店、小程序获取订单实现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饱和,海外市场将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挖潜增量的竞逐目标。这既是检验企业供应链完整度和海外市场适应能力的契机,也是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供应链的完整度未来依旧是新茶饮领域竞争的一大重点。可以看到,近几年,许多主流品牌都在积极搭建供应链体系,并且不断精细化升级。未来,拥有对供应链进行完整布局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不过,不少茶饮行业的海外供应链仍有待打通。“比如印度尼西亚对于不锈钢制品的新式茶饮设备有进口限制,海外公司需要先获得本地进口配额才能从中国进口,在总成本控制、标准化采购、不锈钢制品的品质把控方面有很多挑战。”赵红果表示。

对于茶饮企业在海外的供应链建设,赵红果建议,商务部门在与其他国家贸易洽谈中,增加中国对外国投资公司在原料、有关制品设备方面的配额,加快新式茶饮行业打通海外供应链,快速复制商业模式。

品牌出海仍需引导

在新茶饮市场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海外市场成为新茶饮品牌的新蓝海。但出海过程中,茶饮品牌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赵红果认为,新茶饮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包括缺乏法律法规指导,各国食品安全和标准、投资建设工厂、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他法律法规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等。

不仅仅是茶饮行业,对于各类中小企业来说,出海拓展业务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尚品宅配集团董事长李连柱提到,中小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问题:首先是中小企业缺乏对目的地国家的政策法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其次是缺少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组织,无法为企业在海外投资可能遇到的风险提供实时“预警”。最后是相关行业平台机构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够,海外投资的中小企业之间“互助抱团”合作大多是自发行为。

为此,他建议,加强中小企业海外拓展服务的组织引导;丰富中小企业海外拓展服务的具体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则提到,我国企业在获取海外技术、引进海外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面临诸多阻碍,企业出海信息不对称,各类出海信息及服务存在渠道分散、响应迟滞、细分行业领域信息相对缺乏、风险提示口径和深度不一等问题,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有效掌握并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她建议商务部、国资委等部委牵头,采取“政府搭台、商协会配合、龙头企业组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团、金融等配套服务跟团”的模式,推动建立“组团出海”的产业联盟或企业联盟,助力企业集约式、链条式“出海”。

赵红果也提到,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研究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牵头成立有关协会组织与各国卫生、市场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

021长春第十五届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将于5月21至23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由长春市贸促会主办,长春市就业服务局协办,长春九鼎信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全产业链品牌招商、展示、交流平台

长春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覆盖连锁行业全产业链,邀约餐饮美食、教育培训、美容健身、医疗保健、洗衣洗染、汽车养护、烘焙甜品、酒店商超、家政服务、新零售等各业态品牌参展,提供招商、展示、交流合作大平台。此次展会在会展中心6-7号馆展出,参展企业预计800家,带来连锁加盟行业品牌1000余个,投资创业者预计将突破45000人次。

政策红利,餐饮迎来行业“东风期”

伴随经济发展,餐饮行业不仅成为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提升的见证,也逐步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的支柱产业。作为促进市场发展的关键动力,相关政策一直都在努力推动餐饮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要着重发展餐饮服务。

当国家政策对一个行业进行大量的扶持和倾斜时,这个行业就会进入“福利期”,将迎来快速的上升,所以现在入局餐饮,就等于乘上了行业的“东风期”。此次展会现场,网红品牌“新疆超歹米粉”、杨国福麻辣烫、拿都尼汉堡、余儿味芝士焗饭、川锦汇麻辣拌、捞一筐麻辣烫、曲氏老北京涮肉、东北方面、振阳餐饮、清水绿川椒麻辣烫、喜翻拌麻辣拌、馋员外等大中小投资品牌悉数亮相,恭候品鉴!

茶饮市场持续扩张,连锁品牌优势凸显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新式茶饮应运而生,在茶饮里加入新鲜水果等食材成为主流。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我国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100亿元,新式茶饮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茶饮市场环境欣欣向荣,成为诸多创业投资者选择的热门领域。

2021年展会现场,700cc天然苏打水茶饮、都咔、刘小美人文茶饮、淇语淇茶、熊样儿、幽兰茗创、老南洋奶茶、果檬鲜果茶、汇巢鲜茶、易阿姨奶茶、小可里山、半仙豆花、茗小战奶茶、王水怪、佰仕贸易、朵茶、快乐柠檬、松阪屋等十余家茶饮品牌亮相展会,带给创业者更多选择空间。

零售业热门创业项目多元化

2021年,受国家扩大内循环和整体经济回缓向好的影响,零售行业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利好。子行业中超市行业仍是景气度最高的,其中便利店增速值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此次展会参展商新天地超市在去年的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排名第19名,具有20年之久的品牌发展历史。另外,休闲食品零售坚果品牌“悦丰果宝”,零食超市“萱萱满天星”也将在本次展会展出。

除此之外,得益于消费者对电子烟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全球电子烟市场强势增长,电子烟行业发展热情不减。2021年将是电子烟开拓市场,布局线下门店的一年。展会现场,知名品牌铂德、徕米雾电、ins银石、悦刻、爽吸均将亮相。

多元化零售业品牌展示,想要入局零售业的朋友,届时可到相关品牌展位详细了解加盟政策。

健康产业10万亿蓝海市场,康养项目值得入局

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已成为发展潜力最大的未来产业,正在酝酿和形成超过10万亿的巨大蓝海市场。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可以说,健康产业是蕴含着丰富投资机会的朝阳产业。

展会现场汇集净肤堂、竹云堂、保眼洁、富士华眼镜、痩纤亿、民康源等多品类康养项目品牌供创业者发掘新机遇。

同期双展,餐饮食材供应链展助力餐饮行业品牌加盟

“民以食为天”,中国餐饮行业一直是充满前景的增量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餐饮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餐饮供应链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整合。

本次展会同期将举办2021东北长春餐饮食材供应链展览会,展出肉类食材、水产海鲜、禽类食品、蔬菜菌类、速食食品、豆制品、调味品、餐饮设备等餐饮产业链相关产品。组委会联合餐饮供应商和服务商搭建采购交易交流平台,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洽谈,减少餐饮业采购的中间成本。餐饮食材供应链展会的成功举办也将有效助力餐饮行业整体标准化、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提升。

通过组委会大力邀约,目前鼎汇丰火锅超市、小秋联创、满汉神厨、沈阳添味、味如家、全味、川功夫、香海盛、大胜财、振华调料、启动食品、美鑫食品、老豆翁、膳丰食品、宇晨粮油、盛正裕泰、信良记、思瑞食品、鑫钰隆、九柏密胺餐具、众康餐具、一全康、星辉包装、汉锦印务、天丽洁、爱萌纸业等餐饮供应链上下游知名企业已报名参展。

长春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集结国内知名连锁加盟品牌、数万投资人与创业者,搭建合作对接专业平台,强势助力连锁行业发展。5月21-23日,长春国际会展中心,诚邀新老朋友莅临!展会咨询:吴濛13504435221

图文来源:长春市贸促会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