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光
用“心”守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少林延鲁武术学校始终坚持“安全、卫生、规范”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夯实责任,把控关口,提升品质,全力以赴保证师生饮食健康。
明厨亮灶,看得见的放心
严把“存储关”
餐厅库房实行统一规划,冷藏设备定期清理,所有食材离地存放,蛋奶肉类食品按规定处理。选用食材均需明确标注保质期、生产日期及进货日期,实施定期盘点库存,确保副食“零库存”,主食无临期,坚决杜绝超期食材。
严把“清洗关”
餐厅严格实行荤素分开、分类处理的清洗规程,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食材,按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严禁混放乱放,保证食品干净卫生。
严把“切配关”
餐厅实行分区管理,生熟加工分开进行,刀具、砧板生熟分开使用,定期消毒,确保标准化切配,严防食材交叉污染现象发生。
严把“烹饪关”
餐厅严格执行加工制作流程。设置专人做好食品留样工作,所留样品必须注明留样时间、菜品名称和留样批次,确保所有食品安全卫生,放心食用。
餐餐美味,开心的“干饭”
每次到了饭点,同学们就会飞奔餐厅。一顿可口的饭菜,足以忘掉学习上的疲惫,吃饱喝足“充满电”,又可以专心致志投入学习、训练之中!
为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学校始终以最高标准管理食堂。餐厅操作间每天两消杀,做到餐后必扫,扫后必消。学校拥有全自动洗碗机、一体化消毒设备、无菌化蒸煮设备。齐全的设备,让师生安心用餐。
试餐陪餐,用心的守护
学校实行“教练陪餐制”,每日三餐,教练随班就餐。陪餐中不仅要关注饭菜质量、学生口味、就餐纪律等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学生诉求,以便改进食谱,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不仅如此,学校还实行试餐制。校领导亲自检查并试吃当日菜品。在品尝完之后,对口味、质量等问题,认真记录。做到不敷衍,不做形式主义,把学生的食品安全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定期培训,牢记职责
食品安全大于天。学校定期对餐饮人员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提升服务师生水平。严格的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餐饮人员的烹饪技能和服务水平,也是对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负责。
一日三餐无小事,蕴含一份责任和担当。让师生“吃得放心营养”是少林延鲁武术学校追求的目标。只有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实现平稳发展,赢得社会的口碑。
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校园食品安全万里行
强化部门联合,形成强大监督检查合力;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邀请家长到配餐企业实地考察,定期进行配餐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不久前,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因为孩子在校用餐“饮食安全、营养可口”,特地向区教育局赠送了一面锦旗。和平区教育局食品安全科科长程玉伟没想到,工作成效能被学生和家长看在眼里,他决心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给孩子们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今春开学以来,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门持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各层级责任,严格校园供餐全链条管理,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供餐模式改进了,用餐更加暖心了
一尘不染的厨房、精细优质的管理……走进静海区大邱庄镇长江道小学的食堂,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按智能炒菜设备的操作流程,备菜、调味、翻炒,为学生制作美味、健康的午餐。
长江道小学于2021年建校,当时没有配备食堂,学校离镇区较远,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中午用餐存在困难。“为此,学校专门建设智慧食堂,购入两台智能炒菜设备,每台设备占地不足1平方米。”该校校长郭大鹏介绍,这两位2023年“入职”的“新员工”,不仅不需明火、不需专门厨师,还解决了学校食堂面积有限的问题。
“智慧食堂通过粗加工前置、全冷链生产运输、校园内炒制生产,让师生吃上了新鲜饭菜。”静海区教育局局长刘风瑞介绍,今年,全区将推广建设6个智慧食堂,为今后的推广普及积累经验。
据统计,仅2023年,天津就新增中小学食堂59个。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门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推动恢复校内食堂供餐,提升原材料成本在餐标中的占比,提升供餐质量。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暂时不具备恢复校内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通过推行“桶餐到校+校内自助分(取)餐”方式供餐,持续减少盒饭方式供餐,提升饭菜口感,减少餐饮浪费。
每天凌晨4点半,天津市实验小学食堂管理员王烁和食品安全员周婷都会准时出现在校园,他们同服务外包方、供货商代表一起清点食材数量,查验食材品质和规格。该校建立起校长负责制和“‘一把手’—食安总监—食堂管理员—食品安全员”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有风险,品质提升就得靠奉献精神和尽职尽责。”王烁表示。
临近中午,随着下课铃响,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学生们手中,在这一刻,学校里充满了家的味道。
安全防线抓实了,家长更加放心了
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天津市教育两委携手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不仅如此,天津各部门间还建立了校园食品监督检查、风险会商、定期调度和部门协作等联合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管理更加精细化,让校园餐桌更加安全、健康。
在宝坻区,最近一次历时一个多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检查人员对照各项要求,对全区161所校园食堂进行严格排查,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落到实处。
“学校食堂不仅是营养的加油站,更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说。
平山道小学建立了学生膳食委员会沟通微信群,每个班级至少有一名家长在群内。食堂每周都会在群内公示菜谱,每天中午还会上传新鲜出炉的菜品图片,让家长们即使身在校外,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午餐情况。“有效的管理,不仅让食堂饭菜更加美味可口,更让家长们对学校的食品安全充满了信心。”韩洪涛说。
用餐文化凸显了,学校更加贴心了
走进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的智慧食堂,记者看到,师生只需轻松刷脸,便能享受自助取餐的便捷。人工智能设备精准地记录下每一份菜品的重量,一菜一价,精确到克,让节约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校长夏恩伟拿起手机向记者介绍:“手机端实时推送每餐的菜品、单价、总价、营养分析等大数据,让食品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引导学生吃出健康、吃出品质、吃出文化。”
而在北辰区普育学校的餐厅里,记者看到,自助式的用餐环境让学生得以从丰富菜品中挑选喜欢的食物。食堂负责人的严格把关,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和营养的均衡,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
北辰区普育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对餐厅的管理细致入微,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学校的用餐文化,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珍惜和选择,更让他们在自我管理中获得成长。
作者:本报记者 徐德明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9日第1版 版名:要闻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超 聊城报道 通讯员 任新 李婷婷
为提高学校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孩子们认识劳动的重要性,近日,聊城第九中学开展了以“花样面点巧制作,创意劳动迎五一”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五年级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以“趣”劳动为内容,给亲子家庭带来一场“美”与“劳”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为家校共育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广亚代表学校致辞,他衷心感谢承办餐厅员工的辛勤付出,对参与活动的师生和学生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所以要从小养成爱劳动、爱创造的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领悟劳动教育的意义、体会劳动的快乐、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课程开始,学校特意邀请“福多多,花饽饽”品牌面点师讲解面食的传统文化及制作方法。花样面食,作为一种传统的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面点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面点制作的形状、用途、历史,又呈现了面花多彩的样式和寓意,展示其制作工具,讲解了基本制作技法,并以果蔬“福袋”“寿桃”为例讲解制作步骤。
同学们跃跃欲试,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有的擀成圆圆的面皮,用切片切开,重叠放置,卷成花朵的形状,用红豆和枣子进行点缀;有的团成圆球,用手捏成成碗状,里面加入豆沙、五仁馅,再把馅包裹严实,揉成团,做成桃子的形状,上面加上粉色的小花和绿色的叶子,这样一个“寿桃”就做好了;有的面团中加入豆沙馅,团成球,做成“福袋”,寓意:吉祥如意、福气满满。他们专心致志地捏、揉、搓、按、卷,同学们团结协作,各显神通,各式各样的面花在一双双巧手的制作中摆满了蒸屉。
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值得感激、每一份劳动都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位敬业付出的劳动者都值得敬佩。心中有梦,劳动最美。
聊城九中小学部校长胡永敏对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亲手制作面食,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劳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和坚持。这种劳动精神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少不勤劳,老必艰辛;少能服劳,老必安逸。”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面食制作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还饱含着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对劳动者的敬意,更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也让家校之间的桥梁在一次次交流中更加坚固。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学校与家长们共赴一场教育约会,撒下爱与希望的种子,融心聚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