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寒凉,在街上走得累了渴了,如果可以喝杯热饮,当然是件暖身又暖心的事。南京街头不少超市店面都开设了热饮机,把饮料加热后销售。不过,也有消费者提出担心,饮料加热后销售会对品质产生影响吗?
1月4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多家便利店,这些便利店都在收银区位置摆放了加热柜。其出售的热饮一般有三类:咖啡、奶茶和各种甜茶类饮料,约七成为塑料瓶包装。在南京板桥新城附近的一家便利店里,店员告诉记者,加热柜是人工调节温度,早上上班时打开,晚上下班时关闭。该便利店里放在加热柜里的饮料共有5、6种,金属罐装的咖啡、塑料瓶装的奶茶,甚至还有一罐红牛。
< class="pgc-img">>而在另一家小型超市,销售人员表示,加热柜内的饮料都是最近放进去的,一般两天内就能卖完,不过当记者询问放进加热柜的具体时间时,销售人员却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
< class="pgc-img">>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会给加热饮料贴上时控标贴,标贴上用圆珠笔填写了两行时间:开始加热时间、饮用截止日期,相隔约14天。“放在里面不会超过半个月,超过了就下架报废了。常温保存九个月,这个时间是总部定的。”超市销售人员说。
< class="pgc-img">>记者查看便利店内待售的饮料发现,部分品牌的饮料在瓶身包装上印有与加热相关的信息,一品牌咖啡则在产品说明中有“如加热饮用,加热温度不宜超过55℃”的提示。但大多数饮料,包装上并没有和加热相关的信息。此外,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并不能直接看到加热柜的温度。一些便利店的店员也承认,自己也不知道加热柜的具体温度。市场监管部门表示,目前我国对热饮的储存期限并没有具体的检测或规定。加热柜的温度一般在40~50摄氏度,不会对塑料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监管部门要求商家尽量不要把加热温度调太高,加热的时间也不要太长,此外还要将热饮放入加热柜的时间向消费者进行公示。
< class="pgc-img">>“如果饮料本身不适合加热,建议不要购买,购买的时候要看产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加热,加热时间长的尽量不要选择。另外商家对产品进行加热,还要看加热到多少度,有些商品不适合加热温度太高的,消费者也尽量不要选择。”南京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板桥新城分局分局长杨磊说。执法人员表示,消费者在购买热饮时要注意保留购物凭证,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来源:《零距离》记者/何畔 编辑/赵梦琰)
几天,福州市民小吴和朋友外出踏青。中途休息时,他们翻出了背包里的苏打饼干和一包腰果。食用之前,小吴特意看了下零食包装袋,发现两种食品的包装袋上都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他记得,饼干和腰果都是一大袋包装里的分装食品,出于安全考量,小吴和朋友都没有吃饼干和腰果。
不久前,70多岁的丁奶奶准备开封一箱牛奶,上了年纪的她,不记得牛奶的具体购买时间。戴上老花镜,准备找一找牛奶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翻来覆去找了半天,怎么也看不到生产日期。后来在孙子的帮助下,她才在包装的角落里找到了生产日期。“这太为难我们老人家了,好端端的食品,为什么要把生产日期做得这么隐蔽?”
“见瓶身”“见包装背部”“见封口处”……在商场选购食品时,部分市民发现一些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么藏在犄角旮旯,要么模糊不清、字号太小。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这些现象,记者走访了福州部分商超,查看30多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情况。
在西洪路永辉超市内,记者看到一款“泉利堂”润喉话梅,这款商品的生产日期“微刻”在瓶盖的银色贴纸上,字体颜色几乎与贴纸颜色无异,稍微调整观看视角,生产日期就能瞬间“隐身”,着实考验消费者的“眼力”。
除了标注太“隐身”之外,部分商品生产日期的标注也十分随性。一款“唐啵虎”牌原味锡兰手冲奶茶的生产日期标注于塑料包装膜上,但生产日期没有印制的固定区域。有时,生产日期会和杯身上的产品信息重叠,导致关键信息难以辨认。
记者从福州市场监管部门获悉,针对消费者反映预包装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好找、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
《公告》鼓励食品企业使用最小高度不小于3毫米、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3∶1的文字、数字、符号标注;以白底黑字等背景颜色与日期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清晰标注;改进喷码、打印等技术和设备确保标注内容持久清晰。食品企业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明确标注保质期到期日。
同一预包装内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的,在外包装上以最早到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标注保质期到期日,或在外包装上分别标注每个单件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到期日。
“本次《公告》是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基础上又一次细化,例如,将文字、数字、符号标注等从1.8毫米提高到‘最小高度不小于3毫米’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福州市将引导鼓励更多企业逐步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对于标识不规范的企业会责令其整改,消费者如果发现预包装商品没有生产日期、标识不清等情况,可拨打电话12315反馈。(记者 沐方婷)
来源:福州日报
谈
7月14日,#茶颜悦色希望停止跨城代购#登上热搜第一。原来杭州人为了喝杯奶茶,竟花钱从长沙代购,一杯隔夜奶茶炒到40元!茶颜悦色回应,表示深受困扰,呼吁消费者拒绝跨城代购奶茶。
近年来,由于全球物流发展和各国之间不同的税收与定价,催生了跨境代购行业的繁荣,没想到,因为一家长沙的网红奶茶店没开到杭州,居然兴起了奶茶的跨城代购。但与跨境代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消费性价比不同,跨城代购奶茶却令人哭笑不得。
奶茶的跨城代购模式,是从长沙买到奶茶之后,经过包装、冷藏,搭高铁到杭州再定点取货。代购模式虽然“原始”,利润却非常可观,据报道,最早一批做奶茶跨城代购的塔塔,代购价格从6月27日到7月6日,不到半个月时间内涨了三次价。以热门款凤栖绿桂为例,6月27日这杯奶茶的代购价格是32元(长沙门店售价12元),而到了7月13日,这杯奶茶已经卖到了42元,毛利率高达250%。比高额利润更魔幻的是,有代购商为了从竞争中突出重围,声称下午2点就能取货,结果被戳穿后承认卖的是前一天从长沙买回杭州冷藏第二天售卖的隔夜奶茶,但这一杯隔夜奶茶都要卖40元!
作为一名奶茶爱好者,对大家渴求网红奶茶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曾经,其他的网红奶茶店也出现过同城“黄牛”代排队的现象,如果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价格也不是翻倍甚至数倍这么夸张的话,多花几块钱跑腿费,既能兼顾上班、学习,又能喝上奶茶,并无不可。
实话说,茶颜悦色的奶茶,我也很想喝,但还没喝过。因为,在我所在的城市没有门店,这两年也没机会恰好去长沙。即便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我所在的城市也有跨城高铁奶茶代购,但我从来没动过心思。正是因为爱喝奶茶,才更不能理解跨城代购奶茶这种选择。所有现制奶茶店,都会强调在半小时内饮用口味最佳。而且,正如回应中所说,这种奶茶保质期很短,保存条件也很苛刻,经过高铁、大巴长途跋涉,如果保存不好甚至可能变质,好不好喝事小,拉肚子或者食物中毒事大。更何况,所谓代购来的奶茶,很可能不是代购来的而是直接造假的,武汉就曾经出现过假冒的茶颜悦色。
因此,爱奶茶才更该拒绝跨城代购,不然,是图它口味差,图它易变质,还是图它可能根本不是它?当然,有人认为,买网红奶茶,不图口味,甚至根本就不喝,就图拍张照发朋友圈。对于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只能说,这样的行为不会显得你很潮。就算在社交媒体平台引来大量点赞,也大抵是带着看戏而不是羡慕的心情。最后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好喝的奶茶没喝到(即便喝到也已经变得不好喝、变质甚至根本是假的),虚荣心也没真正得到满足,花钱买难受,何必呢?
如果你爱奶茶,或偶遇,或等待,跨城代购不能让你真正品尝到它;如果你爱晒奶茶,选择跨城代购不能满足你“潮”的需求。拒绝奶茶跨城代购,是拒绝制造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拒绝低端“智商税”。 □吴小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