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最挚爱的火锅”,到成为年轻人群火锅的新选择,辉哥集团用14年为创始之初的那个问题给出了答案——火锅不仅能成一桌正经饭,还能成一桩大生意。
到今天,辉哥所代表的新鲜、品质、服务依旧,而有关年轻化、互联网、大数据的改变与尝试也从未停止。
从辉哥到小辉哥
“火锅能不能成一桌正经饭?”十余年前的一天,刚到上海的苏锦存和几个朋友们突然聊起这样一个话题。
那时,沪上火锅店的人均消费还在20-30元,且多是路边小店。对很多人来说,吃火锅“就是图吃饱”。然而,在这几个有过火锅从业经验的人眼中,这样的现象很快转换为商机,并迅速变成了现实。
2004年12月,首家以港式海鲜为主题的火锅在上海巨鹿路的一间老洋房里开业。那就是第一家辉哥火锅。
特地从香港特聘名厨掌勺,以精致、鲜活的海鲜与日本顶级牛肉为特色,加上精心装修的私密包厢,这家能吃“正经饭”的高端火锅店很快吸引了不少在上海的港商和艺人。辉哥火锅也因成龙、谢霆锋、周杰伦、SHE等港台明星的到访,被媒体称为“明星最挚爱的火锅”,更有了“在香港,没有没吃过辉哥的明星”的传言。
明星效应下,辉哥火锅在上海沸腾多年,并且在成立几年后,北上首都,有了近十家分店。有人将它称为港式火锅中的“一哥”。其人均消费通常在500元人民币左右,动辄上千也是常有的事儿,大多数时候,辉哥火锅满足的还只是一部分商务人士和明星等就餐群体。
到了2011年,一个新问题摆在这几个辉哥火锅合伙人面前:火锅能不能成一桩大生意?
“辉哥火锅服务的是有强消费力的、社会顶层阶级,这决定了我们开到十几家辉哥火锅的时候,整个量就已经到极限了。”创始人苏锦存说,“我们还是想把生意做大,所以后来,才有了小辉哥。”
辉哥火锅的管理层商议后觉得,一方面要延续辉哥火锅的新鲜食材及精致店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面向大众消费水平打造一个新的火锅品牌。2012年4月27日,在上海五角场,第一家小辉哥火锅出现在食客视线中,并迅速走红,小辉哥火锅成为了“火锅界的富二代”。
消费升级大潮下的年轻化路线
走进小辉哥火锅的店铺,能很快发现与辉哥火锅的不同。例如,不再是临街大店,小辉哥火锅店均位于城市的大型商圈;不再是一桌一锅,而采用“一人一锅” 的就餐方式;不再是古典、豪华的“辉哥风格”,而多用前卫、时尚的餐具、灯饰装点门面。
“我们明确将客群精准锁定在年轻人身上。因为年轻人群足够大,能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 苏锦存告诉记者,在确定了主要目标消费群后,团队在餐厅选址、用餐形式、环境装修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近几年,随着80后、90后们的消费能力提升,在餐饮消费领域,年轻人热爱尝试新品牌、偏好更为健康食物、更具个性化的特点逐步显现。可以说,小辉哥火锅的出现正好踏准了一线城市消费升级的节奏。
对于擅长做高端火锅的“辉哥”们,他选择通过“有原则地拥抱互联网”来提升性价比。
2013年,百团大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小辉哥火锅开始尝试在各大互联网团购平台上销售抵用券。与其它店家提供大幅折扣的方法不同,小辉哥火锅采用的是“89元抵100元”的“九折策略”。
“我们要去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把小辉哥的品牌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苏锦存坦言,“为了保证小辉哥火锅的品质,所以对人工、食材、环境等要求都很高,所以并非高毛利的行业。我不能为了迎合一个浪潮,就把自己坚持的放掉。”
团购只是最基础的营销方式,小辉哥火锅更看中的是通过互联网化的服务,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并提升用工效率。
扫码点餐降成本
2015年,小辉哥火锅入驻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通过各个环节的在线化来尝试新餐饮。“传统餐饮正在发生变化,而订单数据化将成为未来新餐饮的第一步。”
基于这一认识,苏锦存在小辉哥火锅试水扫码点餐。在他看来,当纸质菜单用电子菜单代替后,不仅节省服务员的人工成本,而且能更便捷的更换菜单,节省印刷费用。
在小辉哥火锅的内部,对此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小辉哥火锅运营总监看来,手机点单会导致与顾客的互动过少,影响客单价。为此,他们打赌,以一个月为期,传统餐饮行业适合用互联网的方式提升效率吗?一组数据让小辉哥火锅的数据化转型更为坚定:使用手机点餐后,每个顾客的客单价提升了3元,而且高峰期翻台率提升了10%。
让苏锦存大为吃惊是扫码点餐在节省成本的能力。数据显示,小辉哥火锅每个月订单约18万笔,意味着需要点单纸18万张,每月印刷费用约27000元。目前,手机点餐比例占到61%,每个月可节省16470元。此外,在过去,每家店需要提供150本大菜单,每本的成本为20元,现在每家门店只提供10本,单店铺节省2800元,一般大菜单损耗期为6个月,拥有90多家门店的小辉哥火锅每月在大菜单上便可节省4万元。如此一来,扫码点餐每月可为小辉哥火锅节省成本超过5万元。
“新餐饮意味着传统餐饮要更加关注数据,通过数据来分析、找出问题,协助管理层做用户决策。”苏锦存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对于传统餐饮同样越来越重要。
大数据画出更具体的消费者
“小辉哥火锅70%的消费者是女性,其中60%是有小孩的年轻妈妈。这里还能看到消费者的年龄、教育水平、消费频次、周期等等。”苏锦存展示了小辉哥火锅在口碑平台的后台,小辉哥火锅会员系统也升级换代。
做了二十余年餐饮行业的苏锦存感慨,“现在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还记得,辉哥火锅刚开业时,管理团队在服务上花的“大工夫”——
“我们想让顾客宾至如归,所以服务就特别重要。那时候,我们要求每一个员工记住常客的喜好。然后,把客人的手机号和喜好手动输入电脑。等到下一次他再来的时候,就能知道他喜欢吃海鲜还是牛肉,喜欢什么样的锅底,在接待他的时候,就能提供更精准地服务。”
如今,小辉哥火锅通过口碑对消费者的数据标签,更能读懂消费者。“最近,我们发现了年轻妈妈群体逐步变多,就在餐厅开始提供宝宝餐。”小辉哥火锅市场推广负责人张明解释,“我们还根据消费者特点,定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优惠活动,通过二次券提升消费者二次到店率。”
最近,辉哥团队还通过潮州卤味“一鹅风流”子品牌,进驻了新零售试验田盒马鲜生。对于火锅行家辉哥来说,卤味是全新的。在“一鹅风流”品牌诞生前,团队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潮州做研究,“每一家卤味店我们都去看、去吃,从怎么选鹅,鹅养多少天,吃什么饲料,怎么去杀,怎么去洗干净拔毛一点点学起。”
苏锦存坦言:“其实盒马鲜生现在还在小规模的探索时期,但是对于辉哥品牌来说,正在用一个全新的品类,在一个新的消费场景,做新零售的有一种试验。”
>< class="pgc-img">>每月营业额较之前上涨20%,会员基数从2万涨到6万,用考核制度代替人情管理......”
今天的主人公叫张飞,90后小伙,2016年接手自家火锅店后,颠覆父辈们的经营思路,做出了不俗的业绩。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
第 634 期
文 | 田果
张飞的火锅店叫蜀芳珍,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是他父母23年前一手创办的,
最开始只有10张桌子,
20年来发展到3家连锁店。
张飞接手后,对蜀芳珍进行了一些变革,
门店生意越来越好,
趁势又发展出胖哥火锅和渔香生火锅两个品牌,
现在他主抓运营宣传,母亲管财务,
父亲负责店面装修,三人分工明确。
第一招:
搭好流量池,会员从2万涨到6万
蜀芳珍走的是“干锅+汤锅”模式,
顾客吃完干锅,再换汤锅涮菜,
既满足了西北人对肉的需求,价格也便宜,
甚至影响当地90%的火锅店都加入干锅。
干锅还有一个优势:做外卖。
“每月外卖能做到1000多单,遇到阴雨天,
1天能出个300单不成问题。”
他说,外卖和堂食对产品要求是有区别的,
在做法、时长、包装上都有讲究,
目前这已经是第五代外卖包装了。
▲团队常用短视频,来记录日常工作
外卖能做好,主要也在于有粉丝流量做支撑。
张飞接手之前,蜀芳珍20多年只积累了2万会员,
他接手后短短4年,会员就涨到了6万。
怎么建立流量池?他有三个经验:
第一,降低会员入会门槛,
除了传统的储值成会员,
比如扫码点餐,参与某个营销活动,都可以成为会员;
第二,完善会员权益,
比如,会员可以用积分兑换菜品酒水,
拥有生日特权,享受包厢布置等生日服务;
第三,持续会员管理、营销,
根据消费能力,实施不同策略。
如消费能力强并积分多的,而且品质比较高,
这部分会员会做专门维护,
比如拉到微信群,不定期在微信群发一些红包,
抢到红包的,通常是6.66或8.88元,
会享受一个优惠特权,到店送菜品或赠送饮品。
现在光微信群已经积累1500多个高活跃度粉丝。
针对新顾客,主要做小额储值。
顾客结账时,
手机上会根据其消费金额弹出相应优惠页面,
比如,顾客消费金额是100元,
就会显示“充120元,送20元”,
大部分顾客都会选储值,
结完账后,卡上余额仍有40元。
这样会员卡上会经常有少量余额,
对增加复购率很有效果。
目前蜀芳珍有三个额度让顾客选择,
充的越多,送的越多。
每年做两次大型充值活动,
“储值三倍,当餐免单”,
每次活动只有4、5天时间,
所以顾客储值的欲望非常强烈,
比如今年五一期间做这个活动,单店储值就突破了40万。
除了营销,
平时也会根据节气和顾客生日跟会员互动,
频次和内容都有细致的研究总结。
第二招:
清晰用户画像,用大数据做决策
谈话中,张飞提及最多的就是数据管理,
“在推行数据化方向前,和父母分歧也比较大,
后来看到结果,感觉还是很实用的。”
而数据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用户,通过数据清晰用户画像,
年龄分布、消费频次、消费喜好等,
他们3个品牌共同一个收银系统,
数据都是共享的,
可以很精准实施营销活动,
比如针对90、95后,
会推送胖哥火锅的优惠券,
针对70、80后顾客,
推送渔香生、蜀芳珍优惠券。
比如,在店里上奶茶产品,
根据每个店的用户画像,定产品和价格。
甚至比如说,会员在城市南面比较多,
下一步就会选择在南面开新店,
试错率也更小。
其次是产品,根据销售数据每月出报表,
报表上,会有4个排行榜,
利润好,卖得好的,
利润好,卖得不好的,
利润不好,卖得好的,
利润不好,卖得不好的,
根据这些,每月基本都会调整菜单,
如:会把利润高的提到前面,
淘汰利润差卖得不好的。
进一步说,所有产品能算出净料率,
(加工后可用原材料重量÷加工前原材料总重量×100%)
基本上,产品成本价目表一目了然。
现在门店有纸质菜单和电子菜单,
分别针对年龄大的人和年轻人点餐,
“以前产品种类非常多,大概100多项,
现在已经被精简到不到100项。”
第三招:
用考核制度代替人情管理,按营业额拿工资
人员管理上,张飞说,父辈多是用感情管理,
而他现在更多用制度和考核激励。
一方面,他完善了人事制度,
比如说事假、病假、婚假等等,
陆续建立了标准以及审批流程。
另一方面,调整了薪酬结构,
采用“底薪(3000元)+奖金”,
奖金跟营业额挂钩,
比如说按照往年营业额的平均基数,
把这个店的营业目标定为60万,
每超过1万,
多发基本工资的两个点,也就是60块钱,
如果超10万,多发600块,以此类推。
店长和厨师长则没有底薪,按营业额拿工资,
假如该店目标营业额是65万,
没有完成,他们只能拿到保底的5000元;
完成的话,按目标营业额的1.5%拿提成;
每超出目标值5万,提成增加0.2%。
比如实际完成70万,店长工资为70万x1.7%.....
这种机制下,店长经常能每月拿2万多。
▲蜀芳珍有10多个老员工,几乎都超过15年
第四招:
多品牌发展,覆盖更多客群
前文提到,张飞共经营3个火锅品牌,
主要是为了覆盖更多客群、场景。
客单60元的蜀芳珍火锅,是700平的大店,
有3家店,主攻家庭聚餐。
客单40元的胖哥(成都老火锅),200平。2家店,
客群主要是90后,翻台率最高能达到4。
渔香生,是客单80元左右的海鲜鱼火锅,
属于中高端消费,商务宴请最多,包房经常不够用。
“消费者今天想吃牛油火锅,就会到胖哥,
想家庭小聚餐,会到蜀芳珍,
要是请领导吃饭,就可以去渔香生,
产品定位不一样,消费人群也不一样。”
张飞的经验是,在一二线城市,
适合集中打一个品牌,多开门店,
但在四五线城市,更适合多品牌、多品类。
在当地,他们自有小型配送中心,
统一集中采购、配送。
门店下单就像在淘宝一样便捷,
早上10点和下午4点各配送一次,
一是门店库存小,保证产品新鲜度;
二是降低浪费损耗,保证毛利率。
▲蜀芳珍很多菜品,直接从成都发货
第五招: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事物
作为“餐二代”,张飞对自身要求很高,
每年都会外出学习10多次,至少去4次成都,
也会带着店长厨师长,去学习新产品、新营销,
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他一定会在店里守着。
招不到合适的美工人才,他就自学PS,
自己做宣传海报,做公众号推送,
今年还专门学习了静物摄影,
只为了拍摄更好看的菜品图片。
▲图片来自张飞的朋友圈
“我这个人特爱吃,当地只要新开餐饮店,
我肯定去,看产品,看服务,看盈利能力,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习别人的长处嘛。”
看到张飞的店生意好,也有很多人谈加盟,
但张飞有3个要求:
第一,必须干过餐饮,否则教育成本太高;
第二,必须能接受员工收入比你高,钱少没人愿意给你拼命干活;
第三,必须有70%精力投入到店面上。
最后
在张掖,700平以上的火锅店有50多家,
23年经久不衰的就这么一家,
不单单靠的是产品和口碑,
更是借助大数据的科学决策和系统管理,
以及老板与时俱进的学习力。
希望这个餐二代的做法能给老店经营一些启示,
尤其是会员管理。
餐见君采访过数十位低线城市的火锅老板,
发现越是小地方,会员消费越活跃,
可能因为人口流动性较差,
受圈子经济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忠诚度,
所以,鼓励储值非常奏效,
稳定会员消费是多数老板的杀手锏,
一般只要会员消费占营业额30%左右,
这个店就几乎没有淡季。
<>“明星最挚爱的火锅”,到成为年轻人群火锅的新选择,辉哥集团用14年为创始之初的那个问题给出了答案——火锅不仅能成一桌正经饭,还能成一桩大生意。
到今天,辉哥所代表的新鲜、品质、服务依旧,而有关年轻化、互联网、大数据的改变与尝试也从未停止。
从辉哥到小辉哥
“火锅能不能成一桌正经饭?”十余年前的一天,刚到上海的苏锦存和几个朋友们突然聊起这样一个话题。
那时,沪上火锅店的人均消费还在20-30元,且多是路边小店。对很多人来说,吃火锅“就是图吃饱”。然而,在这几个有过火锅从业经验的人眼中,这样的现象很快转换为商机,并迅速变成了现实。
2004年12月,首家以港式海鲜为主题的火锅在上海巨鹿路的一间老洋房里开业。那就是第一家辉哥火锅。
特地从香港特聘名厨掌勺,以精致、鲜活的海鲜与日本顶级牛肉为特色,加上精心装修的私密包厢,这家能吃“正经饭”的高端火锅店很快吸引了不少在上海的港商和艺人。辉哥火锅也因成龙、谢霆锋、周杰伦、SHE等港台明星的到访,被媒体称为“明星最挚爱的火锅”,更有了“在香港,没有没吃过辉哥的明星”的传言。
明星效应下,辉哥火锅在上海沸腾多年,并且在成立几年后,北上首都,有了近十家分店。有人将它称为港式火锅中的“一哥”。其人均消费通常在500元人民币左右,动辄上千也是常有的事儿,大多数时候,辉哥火锅满足的还只是一部分商务人士和明星等就餐群体。
到了2011年,一个新问题摆在这几个辉哥火锅合伙人面前:火锅能不能成一桩大生意?
“辉哥火锅服务的是有强消费力的、社会顶层阶级,这决定了我们开到十几家辉哥火锅的时候,整个量就已经到极限了。”创始人苏锦存说,“我们还是想把生意做大,所以后来,才有了小辉哥。”
辉哥火锅的管理层商议后觉得,一方面要延续辉哥火锅的新鲜食材及精致店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面向大众消费水平打造一个新的火锅品牌。2012年4月27日,在上海五角场,第一家小辉哥火锅出现在食客视线中,并迅速走红,小辉哥火锅成为了“火锅界的富二代”。
消费升级大潮下的年轻化路线
走进小辉哥火锅的店铺,能很快发现与辉哥火锅的不同。例如,不再是临街大店,小辉哥火锅店均位于城市的大型商圈;不再是一桌一锅,而采用“一人一锅” 的就餐方式;不再是古典、豪华的“辉哥风格”,而多用前卫、时尚的餐具、灯饰装点门面。
“我们明确将客群精准锁定在年轻人身上。因为年轻人群足够大,能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 苏锦存告诉记者,在确定了主要目标消费群后,团队在餐厅选址、用餐形式、环境装修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近几年,随着80后、90后们的消费能力提升,在餐饮消费领域,年轻人热爱尝试新品牌、偏好更为健康食物、更具个性化的特点逐步显现。可以说,小辉哥火锅的出现正好踏准了一线城市消费升级的节奏。
对于擅长做高端火锅的“辉哥”们,他选择通过“有原则地拥抱互联网”来提升性价比。
2013年,百团大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小辉哥火锅开始尝试在各大互联网团购平台上销售抵用券。与其它店家提供大幅折扣的方法不同,小辉哥火锅采用的是“89元抵100元”的“九折策略”。
“我们要去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把小辉哥的品牌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苏锦存坦言,“为了保证小辉哥火锅的品质,所以对人工、食材、环境等要求都很高,所以并非高毛利的行业。我不能为了迎合一个浪潮,就把自己坚持的放掉。”
团购只是最基础的营销方式,小辉哥火锅更看中的是通过互联网化的服务,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并提升用工效率。
扫码点餐降成本
2015年,小辉哥火锅入驻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通过各个环节的在线化来尝试新餐饮。“传统餐饮正在发生变化,而订单数据化将成为未来新餐饮的第一步。”
基于这一认识,苏锦存在小辉哥火锅试水扫码点餐。在他看来,当纸质菜单用电子菜单代替后,不仅节省服务员的人工成本,而且能更便捷的更换菜单,节省印刷费用。
在小辉哥火锅的内部,对此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小辉哥火锅运营总监看来,手机点单会导致与顾客的互动过少,影响客单价。为此,他们打赌,以一个月为期,传统餐饮行业适合用互联网的方式提升效率吗?一组数据让小辉哥火锅的数据化转型更为坚定:使用手机点餐后,每个顾客的客单价提升了3元,而且高峰期翻台率提升了10%。
让苏锦存大为吃惊是扫码点餐在节省成本的能力。数据显示,小辉哥火锅每个月订单约18万笔,意味着需要点单纸18万张,每月印刷费用约27000元。目前,手机点餐比例占到61%,每个月可节省16470元。此外,在过去,每家店需要提供150本大菜单,每本的成本为20元,现在每家门店只提供10本,单店铺节省2800元,一般大菜单损耗期为6个月,拥有90多家门店的小辉哥火锅每月在大菜单上便可节省4万元。如此一来,扫码点餐每月可为小辉哥火锅节省成本超过5万元。
“新餐饮意味着传统餐饮要更加关注数据,通过数据来分析、找出问题,协助管理层做用户决策。”苏锦存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对于传统餐饮同样越来越重要。
大数据画出更具体的消费者
“小辉哥火锅70%的消费者是女性,其中60%是有小孩的年轻妈妈。这里还能看到消费者的年龄、教育水平、消费频次、周期等等。”苏锦存展示了小辉哥火锅在口碑平台的后台,小辉哥火锅会员系统也升级换代。
做了二十余年餐饮行业的苏锦存感慨,“现在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还记得,辉哥火锅刚开业时,管理团队在服务上花的“大工夫”——
“我们想让顾客宾至如归,所以服务就特别重要。那时候,我们要求每一个员工记住常客的喜好。然后,把客人的手机号和喜好手动输入电脑。等到下一次他再来的时候,就能知道他喜欢吃海鲜还是牛肉,喜欢什么样的锅底,在接待他的时候,就能提供更精准地服务。”
如今,小辉哥火锅通过口碑对消费者的数据标签,更能读懂消费者。“最近,我们发现了年轻妈妈群体逐步变多,就在餐厅开始提供宝宝餐。”小辉哥火锅市场推广负责人张明解释,“我们还根据消费者特点,定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优惠活动,通过二次券提升消费者二次到店率。”
最近,辉哥团队还通过潮州卤味“一鹅风流”子品牌,进驻了新零售试验田盒马鲜生。对于火锅行家辉哥来说,卤味是全新的。在“一鹅风流”品牌诞生前,团队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潮州做研究,“每一家卤味店我们都去看、去吃,从怎么选鹅,鹅养多少天,吃什么饲料,怎么去杀,怎么去洗干净拔毛一点点学起。”
苏锦存坦言:“其实盒马鲜生现在还在小规模的探索时期,但是对于辉哥品牌来说,正在用一个全新的品类,在一个新的消费场景,做新零售的有一种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