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细雨,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购买青团。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圆圆的青团,市场上还有条状的青团。除了餐厅、点心店卖青团,不少奶茶店也纷纷推出青团茶饮。吃青团,消费者注重口味,更注重安全,买回家的青团可通过加热方式辨别“天然青”和人工色素。
青团成奶茶店时令“新宠”
在南京建邺区的华采天地盒马店里,记者看到青团多以蛋黄、笋干菜、豆沙口味为主,新潮的口味则有和风巧克力。观察配料表,记者注意到和风巧克力青团游麦芽糖浆、巧克力酱、糯米粉、饮用水、麻薯粉、大豆油、麦苗粉、艾草粉、食用盐,和其他口味相比,将配料红豆馅、蛋黄换成了巧克力酱。近期显示有折扣,11.9元/盒,每盒200g。除了圆滚滚的青团,盒马今年还有条状的青汁条头糕,里面馅料是海苔酥脆松、咸鸭蛋黄。19.9元/盒,每盒250g。
蛋黄青团碧螺春、青团茉莉、青团奶绿、青团冰茶……今年多家奶茶店推出青团茶饮。位于楠溪江东街滨润汇的雅克雅思推出了蛋黄青团碧螺春,在线上外卖平台显示,以绿茶做茶底,小杯19元。青团茉莉主要成分为绿茶、牛乳、蔗糖,再加上形状类似“珍珠奶茶”中“珍珠”的小青团,小杯17元,中杯20元位于河西龙湖天街的茉沏则推出了青团冰茶和青团奶绿,青团可以选择分装。
青团成茶饮新“配料”
保质期短要按需购买
为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近日,浦口市场监管局检查人员走进后厨,仔细检查青团制作全过程,对制作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作出提醒;查看进货票据,原材料使用、存储以及青团销售情况,督促现场负责人做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库存清点;强调不得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腐败变质食材,严禁销售“三无”、过期食品。检查人员还就规范使用食品标签进行指导。快检人员对现场使用的食品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用科技助力“舌尖安全”。
由于现制青团保鲜期较短,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适量购买、及时食用,按储存条件要求妥善保存,防止青团腐败变质。有的青团是餐饮店等制售的,并不标示青团配料的详细信息。购买时注意查看,向商家询问。
买回后如果想要分辨购买的青团到底是天然绿色还是人工色素,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辨别,天然绿的青团,在加热之后颜色会变暗、变淡,而使用人工色素的青团加热后则一般不会变化。市面上有一些青团的配料表里有栀子黄、栀子蓝,那是添加了人工色素使青团看起来“青”了。
青团成茶饮新“配料”
糖尿病患者慎食青团
而像青团这样的时令食品,应该少量购买,特别是新鲜制作的青团,通常保质期比较短,只有几天时间。购买时要注意查看青团包装标示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的信息,重点看配料表,选择添加天然青汁的产品,减少选择添加色素和防腐剂的产品。由于很多青团的主料为糯米,吃太多会引起积食,甚至腹泻、腹痛。比如有些人吃完糯米觉得胃酸难受,是由于消化不了的淀粉随着肠胃蠕动进入大肠,肠道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酸,并使得胃酸上蹿所致。肠蠕动过快会导致腹痛,未消化的食物成分被细菌降解产气,就会腹胀。
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消化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血糖急剧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食用量。老人、孩子以及胃肠道消化能力差的人群也不可大量食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校对 李海慧
冬饮品做新意,大多是在“奶”上做创新。
最近,在广州的一场快闪活动中,一款名为“雪融晨曦乌龙鸳鸯”的饮品让我眼前一亮:
区别于经典鸳鸯奶茶,这款产品用清香型乌龙替代港式红茶,再搭配奶咖,口感更柔和。据了解,这是乳品供应商黑白品牌82周年推出的限定饮品。
今年秋冬,还有哪些乳品搭配的爆款思路值得关注?
吸引千人参与
“新鸳鸯茶咖”带来奶茶新思考
最近,在广州的一场快闪活动上看到的饮品,给了我秋冬新思考。
先来看这款产品:
这是一款新鸳鸯茶咖产品,命名为“雪融晨曦乌龙鸳鸯”。
区别于经典鸳鸯奶茶,产品将茶感浓郁的港式红茶,换成了新茶饮中更流行的花香型乌龙茶,咖啡也选用中低烘焙的果香型咖啡豆来搭配。最后注入“黑白调制稀奶油”和“黑白牛奶”,口感更顺滑的同时,伴随着花香果香。
雪融晨曦乌龙鸳鸯
>“黑白调制稀奶油”和“黑白牛奶”两款产品,均来自乳品供应商黑白品牌。据悉,黑白品牌诞生于1940年,至今有82年历史,甄选荷兰优质奶源带来品质保证,产品奶香浓郁。
而此次在黑白品牌82周年快闪活动上,除了推出限定饮品,还有调饮师现场使用黑白淡奶制作饮品,消费者可以通过扔骰子互动获得,两天时间,吸引千人参与。
这两年,茶饮品牌一直都在强调“奶”的价值感,并且逐渐地,饮品中“奶”的界限被打破,更多创意产品流行起来。
比如瑞幸上新的生酪拿铁,被消费者称为“每一口都是液体芝士”,从菜单中看,这款产品使用了半熟芝士厚乳(配置型含乳饮料),依旧能做出顺滑的口感。
今年还能如何发挥奶的作用,通过乳制品的搭配,做出一杯好喝又难被抄走的饮品?
结合此次限定饮品以及采访行业资深研发,我找到了4个今年做好乳品搭配的新思路。
做出新爆款
一篇讲透4个乳品搭配新思路
1、更清爽,奶茶越做越“简单”
清爽无负担,是今年茶饮产品迭代的方向。可以感受到,消费者对清新口感的诉求愈加凸显,品牌回归经典,回归基本的指征更为明确了。
咖门饮力实验室8月饮品报告也显示,“简单做法”的饮品变多了。体现在奶茶搭配上,不少品牌都在直接推奶+茶,或加1款小料/1款水果。
- 比如KOI上新的荞麦茶系列,包含荞麦茶拿铁、黄金荞麦玛奇朵、黄金荞麦奶茶三款饮品,做法不一样,但都为荞麦茶和奶的复配;
- 吾饮良品的桃气龙眼冰,用奶基底搭配白桃乌龙茶的基础上,仅添加龙眼1种水果。
KOI荞麦茶系列
>将奶茶做得更清爽,除了搭配简单,还有一个思路,体现在换茶底上。
比如黑白品牌82周年限定饮品“雪融晨曦乌龙鸳鸯”,用清香型的乌龙茶替代传统浓郁港式红茶,再与中烘焙果香型咖啡豆、黑白调制稀奶油、黑白牛奶做复配,口感变得更清爽顺滑,获得不少消费者的好评。
2、与南瓜、芋头复配,开发秋冬小料新玩法
今年奶茶产品,在小料上还可以开发更多玩法,通过改变小料形态和口感,提升产品的价值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比如在这个秋冬季节,黑白专门设计了一款南瓜绵绵拿铁,底料用黑白淡奶与南瓜泥做复配,顶料则是用黑白调制稀奶油打发成咖啡奶盖,凸显香气,增加咖啡的绵密口感。
黑白秋冬饮品南瓜绵绵拿铁
>据介绍,黑白淡奶的融入,可以使小料口感更绵密顺滑,不会有颗粒感的同时更能凸显本身的香气。这样的搭配方式,同样适合与芋头、芋泥、绿豆、红豆等小料做复配,为秋冬上新提供新灵感。
总的来说,乳制品在小料中的创新应用,正在为产品提供新卖点。品牌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打造甜品产品,面向更多的消费群体,为营业额提升提供新机会。
3、经典再造,引发新的关注度
与往年相比,当新原料被不断开发,新茶饮研发未来都会迎来一个大转变:以前是新原料,现在是新创意。以前是创造产品,现在是再造产品。
从产品维度来看,就是在大众喜爱的经典产品基础上,用创新手法,来创造熟悉的陌生感。
比如今夏较火爆的绿豆系列,绿豆本身就是家家都能看到的元素,但很多品牌在产品上也带来了新意。比如CoCo都可用牛奶打成冰沙,与绿豆融合,清爽治愈,增添鲜感。
奶茶更是如此。此次“新鸳鸯茶咖”的推出,就是黑白品牌基于对消费者的洞察。
目前消费者更喜欢偏好“清香”口感,喜欢产品带来的反差感,因此选择更换茶底和咖啡豆,带来全新的“再造产品”。
黑白春夏饮品百香果摇摇冰咖
>4、品牌效应,用新场景带来新活力
除了乳制品本身与其他小料、茶底进行搭配。我还发现,为消费者提供新场景,同样是一种搭配思路。
比如线上场景,去年,黑白品牌联合兰芳园、雅克雅思等8大茶饮品牌在饿了么平台推出"菲常奶茶节"活动,带来近30万的浏览量。
此外,品牌感的加持,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就比如很多电商品牌用顺丰包邮,火锅店用农夫山泉一样。
黑白品牌成立82年,甄选荷兰优质奶源,在广东地区是一代人的回忆,几乎成为了“经典港奶”的代名词,选择有消费基础的乳品,也是强化自身品牌资产的一种形式。
回顾乳制品的发展,从最初的植脂末到纯牛奶,再到鲜奶、厚乳、冰博克,奶茶中的“奶”经历了多次原料升级。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用乳制品带来全新口感和搭配灵感,给行业带来新的产品机会。
特别福利:此次黑白品牌成立82周年,推出"黑白经典 行家优选"活动。拍下用黑白产品制作的饮品照片上传至H5页面,并邀请好友助力,即有机会获得相应礼品。礼品最高达5000元,快来参与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燕麦奶做奶茶,这个每年都被预判要流行的产品元素,今年又搞出了新事情。
从9月底开始,鲜芋仙、椿风养生茶饮等7个品牌和OATLY一起,开启了一场“植物X植物”的产品创新。
11款新品、千家门店,能掀起一阵怎样的植物基热潮?
千家饮品店联合,玩了一把“超级植物联盟”
从9月底开始,在上海的茶饮店,就开始能高频看到燕麦奶的出现。
这是OATLY联合注春茶饮、交茶点、鲜芋仙、另茶、椿风养生茶饮、雅克雅思、甜木屋等6个茶饮品牌、1个烘焙品牌举办的“超植联盟”活动。
这几个月里,这些品牌会相继推出一款植物原料和OATLY燕麦奶组合搭配的产品,在一共近千家门店里打造一场植物X植物的“超植联盟”。
比如鲜芋仙推出的紫薯芋头系列3款产品中,特意出一款紫薯芋泥燕麦奶,在其680家门店推出;椿风发挥养生茶饮特色,将枸杞山药等养生元素和燕麦奶组合。
另茶用燕麦奶做出一款桂花龙井燕麦奶茶,选择秋天的桂花和龙井茶与天然的燕麦搭配。这款产品推出20多天,在所有产品中销量排到第5。
雅克雅思分别运用今冬的流行元素板栗、开心果,打造板栗燕麦奶和开心果青稞燕麦奶。
还有交叉点的黑芝麻燕麦奶,和注春荞麦+燕麦奶的麦麦奶茶。
不仅是饮品,烘焙品牌甜木屋也用燕麦奶与小麦结合,做出更健康的燕麦吐司。
总之一句话,不管是板栗、开心果,还是枸杞、黑芝麻,用燕麦奶和另一种植物原料搭配,进行谷物复合,做出一款更具健康和饱满感的产品。
通过7个品牌的联合造势,也为“植物X植物”的组合赋予新的话题,表达出一种产品态度——在消费者喝到植物饮品的同时,传递给他们植物的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这些产品和理念被看到,在这7个品牌的公众号、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还统一进行了“超植联盟”的宣传,在线下近千家门店的台卡、海报、电视屏幕里,植物基风潮、谷物概念也刷足了存在感。
燕麦奶,正在迎来新一轮流行
实际上,打造出燕麦奶的势能,不是OATLY的第一次动作了。
2019年,喜茶就和OATLY联名推出过燕麦奶波波产品,将黑糖波波与燕麦奶、燕麦仁结合;在奈雪的PRO店,也有燕麦奶和咖啡的组合;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咖啡馆里,燕麦拿铁已经成为固定产品;星巴克也已经把燕麦奶作为菜单上的常规款。
但这次,燕麦奶的应用正演化出新的趋势——更加多元化。怎么理解呢?
1. 推燕麦奶的品牌类型更丰富
我发现,参与“超植联盟”的品牌,颇有一些看点:
比如,另茶是一个定位偏向咖啡质感的精品茶饮品牌,通过茶叶基底的变化凸显产品特色。
而替代牛奶使用燕麦奶做产品,也更符合其品牌对产品质感的追求和表达。在其品牌创始人严晨希看来,燕麦奶是作为牛奶很好的替代品,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产品的追求。
图源:上海最前线
>注春茶饮从2018年到现在,主打产品是一款用荞麦代替茶叶制作的的招牌麦麦奶茶,不含咖啡因。这次超植联盟活动中,注春将荞麦与燕麦奶做搭配,进一步解决了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让这款产品拥有更大受众。这款“麦麦奶茶”,50家门店在10月份卖出近万杯。
燕麦奶以差异化的调性,帮助不同品牌进行更多样的产品表达,也让其有机会加入更多类型品牌的菜单中。
2. 应用范围更广,消费渗透率提升
除了饮品品牌,还有一个烘焙品牌在进行燕麦奶的使用。甜木屋将燕麦奶与小麦结合做出的烘焙产品,进行了燕麦奶在烘焙领域的延伸。
图源:Bigger南京
>随着消费者对植物蛋白的关注,消费频次和群体渗透率提升,燕麦奶的使用场景和想法也更加多元。
3. 玩法更丰富,打开了上新思路
在这次的“超植联盟”里,燕麦奶不仅可以与板栗、黑芝麻搭配走五谷“秀场”,还能和山药枸杞组个“养生局”,展示出其在产品创新应用上的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过往对燕麦奶的许多使用,是将其代替牛奶与咖啡、茶饮搭配,是配角的存在。而“植物X植物”的思路,打造出双主角姿态,让燕麦奶在饮品中发挥更多话语权。
可以说,重新打开了一个燕麦奶被应用的思路。
增长率369%,“植物奶比植物肉更容易接受”
燕麦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数据的反馈是更剧烈的。
来看一组数据:
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1年3月燕麦奶同比增长率369.47%。
同时,尼尔森的数据表明,疫情爆发后7个月,燕麦奶增速达212%,位居所有食品和饮料品类第一。
图源:Bigger南京
>其中,电商平台对燕麦奶有着显著的贡献,2020年618期间,燕麦奶在京东平台的复购用户数同比涨幅高达3875%,在同年吃货节、618、水饮节等京东大促节点同比涨幅分别为186.4%、 289.1%、739.3%。
也就是说,在消费中,燕麦奶越来越多地“被选中”。这存在一些必然性:
1. 有了名片标签,价值感更强
近两年茶饮中随着谷物类原料使用增加,标签属性越来越强。比如奈雪今年上新的焦糖板栗宝藏茶,使用的是大红袍板栗——五谷通过产地、品种等的标签化,为其价值感赋能,有了品牌感。
另一方面,以OATLY燕麦奶为例,选用进口燕麦通过酶解技术生产,让其产品偏向于风味更悠长醇厚的口感,加上本身品牌赋能,价值感凸显更明确。
2. “植物奶比植物肉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
“消费者对植物基的健康需求是存在的,而植物奶是比植物肉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注春茶饮创始人说。
图源:Bigger南京
>可以说,国内本就具有植物饮食的理念,有几乎不用教育的消费力,为植物奶发展创造了成长空间。
3. 年轻人对饮品的内涵关注更多了
一些年轻人的消费中,在进行“只要好喝”到“关注产品意义”的转变。
咖啡奶茶成为社交货币,除了喝产品本身,还关注其品牌内涵。或者即使是喝杯饮品,看到其“养生”的标签更容易被打动。
而燕麦奶代表的生活方式,本就满足消费者的“价值消费”。
今冬用燕麦奶做饮品,试试“复合谷物”新玩法
随着燕麦奶的流行,对其进一步创新研发,OATLY高级研发经理郭洋提出一个思路“复合谷物”——让植物和植物合作。
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喜茶推出的新品,将紫米麻薯芋泥组合,一杯饮品里有多重谷物。随着冬季卖谷物渐成门店常态化,将2种及以上谷物类原料组合应用将越来越多出现:
1. 注重产品的层次与香气饱满度
“不是简单的谷物堆叠,而是找出口感的相似、或香气的差异化,做出饮品的层次感。”郭洋介绍。
比如,以燕麦奶和茶做基底,让消费者在习惯了紫薯、芋泥等小料后,在风味中多一种谷物复配的香气。
2. 用产地、品种,放大产品的价值感
和水果一样,挖掘谷物的价值的同时,也要将其特色进一步放大,让消费者看到。
比如现在去超市“贝贝南瓜”已经拥有姓名,在茶饮店,荔浦芋头的存在感已经和夏黑葡萄一样高了。
荔浦芋头
>3. 燕麦冻、燕麦奶盖,新形态正在出现
要将一款产品的流行性发挥到极致,要对其全方位开发,比如燕麦奶盖、燕麦奶冻等多种小料的使用。
据了解,除燕麦奶外,OATLY也在进行燕麦冻、布丁晶球等小料类开发,提供燕麦奶的多种形式应用。最近,OATLY就联合奈雪的茶推出燕麦雪顶产品,让奶油顶拥有奶油的口感,但没有奶油的热量,减轻负担。
随着饮品品牌的规模发展,“商业向善”将成为新的社会坐标——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为地球环保、消费理念等带来正向积极的价值和引导。
传递生活态度的燕麦奶,天生具有“商业向善”特质,值得更多的投入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