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白雪莹
疫情持续两年多来,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还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传统餐饮模式备受打击,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行业也催生出一些新变化和新机遇。
< class="pgc-img">>资金断流,餐企内外受困
今年春天这波疫情再次让餐饮行业雪上加霜。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我国餐饮收入20040 亿元、同比下降7.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4879 亿元、同比减少7.8%。
餐饮行业对现金的依赖性极强,没有客流就相当于断了现金流。疫情管控下,堂食受限,客流急剧减少,物资成本上涨,房租、人工等,每一笔支出对企业经营者都是一项考验。
受持续疫情和经济环境低迷的影响,很多传统夫妻店及小型餐饮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今年4月,记者采访郑州特味村餐饮集团创始人韩跃军时,他曾坦言,反复的疫情让餐企耗尽了资金流,这种打击是致命的。
据毕马威中国、中国烹饪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乘东风炊烟万里——后疫情时代餐饮连锁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疫情影响下,超八成受访餐饮企业认为经营上最大的困难是客流量不稳定;此外,材料涨价、租金上涨等造成经营成本压力陡增,极大考验着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链。
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搁谁也顶不住。在外忧内困之下,一些餐饮甚至放松了日常安全管理,引发公众信任危机,比如近日必胜客北京两家餐厅被爆出后厨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从而被关店整改。
< class="pgc-img">>直播卖饭盛行,预制菜爆火
尽管疫情给国内餐饮业带来了冲击,但也加速了行业数字化、资本化变革转型。
面对疫情管控下堂食受限、消费习惯线上转移的情况,河南关虎屯老味米线及时做出调整,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线下门店,将抖音、美团外卖等线上平台作为“第二战场”。
河南特味村同样在疫情期间因数字化转型而受益,其线上商城每月销售400多万元,即便在疫情严峻的月份也有100多万元进账。
还有更多的餐饮品牌搭上直播“东风”,试水直播卖饭。“疫情管控时间,我们联合抖音官方做了多次团购活动,曾在24小时内卖出两万多份套餐,远超出堂食营业额。”关虎屯老味米线创始人杨超说。
不同于线下餐饮直播销售套餐、代金券需要到店核销,当前爆火的预制菜天然适合线上直播。
“1分钱抢购酸菜鱼,500台iPhone13免费送”,7月17日,趣店集团创始人罗敏与明星贾乃亮、傅首尔一起在抖音个人直播间带货预制菜,这是当时直播间打出的标语。这场直播长达19个小时,共计场观人次达9587万,单日累计销量为956万份,其中销量主力军是59.9元的水煮鱼,单款商品销量超过100万份,销售额达到7507.3万远。除此之外,酸菜鱼、水煮肉片、啤酒鸭等共9款菜品的销售额都超过了千万元。
目前很多餐饮企业将预制菜作为疫情“破局之道”,湘鄂情、海底捞、西贝、全聚德、巴奴毛肚火锅等连锁餐饮企业已入局。预制菜赛道正如火如荼。
< class="pgc-img">>连锁化趋势对供应链提出新要求
当前,中国餐饮行业正在朝着标准化、连锁化发展,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也可以看到,今年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45 亿元、同比下降2.2%。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下滑幅度低于行业整体,疫情下抗风险能力显现,餐饮企业品牌化、连锁化仍为大趋势。
“与小型餐企相比,刚需属性的连锁餐饮企业抗压能力明显要强得多,因此,疫情后期不少餐饮企业反而走向了快速扩张的道路。”对此,关虎屯老味米线创始人杨超感受颇深,正是因为提早走上了连锁化道路,关虎屯老味米线在疫情期间获得不错的增长。
随着连锁化率的提升,连锁品牌对产品及产品供应链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杨超认为,餐饮企业如果不重视供应链,除了不能标准统一化出品、影响品牌发展外,还将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与专业程度高的供应链企业合作做定制产品或自建中央厨房或工厂,来取代过去传统市场采购,不仅可以更好的食品安全保证,也能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壁垒。
不过在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品牌还要思考,如何牢牢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class="pgc-img">>餐企如何突围?
去年,关虎屯老味米线以特许经营连锁品牌方参加了郑交会。“尽管现在线上信息互通能力很强,但是展会带给人面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对话和体验是线上无法替代的,我们很多意向合作的客户,都是在展会上经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体验,从而达成了合作。”杨超说,参加展会不仅可以看到同行业风貌,品牌之间面对面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展会可以让更多消费者和创业者了解自己,有利于品牌曝光和找到合作伙伴。
基于当前餐饮行业变化、食材供应链品牌更追求效率和落地转化的情况,为更好地赋能餐企走出困境,第二十八届郑交会重点活动之一——中部好餐饮产业大会提出了解决思路,即坚持“精准资源对接 有效渠道落地”“帮好餐饮发现好食材 让好食材找到好餐饮”。
据展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展会通过展会+峰会的展现形式,涵盖高峰论坛、食材表演、商贸合作、展示展览等,并将同步线上展会直播。
< class="pgc-img">>参展商涉及连锁餐饮品牌、食材供应链企业和餐饮配套服务品牌三大板块。“三方本就紧密链接,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中,这种链接将更有价值:面对面对接资源,现场转化客户。”中部好餐饮产业大会相关负责人透漏,今年展区还新增了当下火热的预制菜板块,将邀请国内最全预制菜上下游优质企业到场。由莲菜网主办的2022预制菜产业大会也会同期举行,并动员10万+活跃B端客户到展会现场洽谈采购。
在10月14日至16日展会期间,多位国内知名餐饮行业专家和业内领袖将从行业趋势、餐饮管理、餐饮现状、餐饮大数据以及餐饮资本等,多角度为餐饮从业者赋能。此外,还将在大会上发布“2022食材新趋势报告”,深刻解读行业。
< class="pgc-img">>同时,本届大会的展商规模和影响区域也有更大突破,目前已吸纳沿黄九省的餐饮、食材、产业配套企业参与,更有来自成都、重庆、深圳、海南、兰州、银川等地的知名品牌报名参展。
后疫情时代,餐企如何入围?这场展会或将给出答案。
端新闻首席记者 杨桂芳
上世纪90年代,三全创始人陈泽民下海创业,推动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在郑州惠济区诞生。这颗汤圆,开启了郑州食品工业的蓬勃之路,也让郑州的道路多了一条“三全路”。
同样是这个时代,四季物流港创始人邱新航,从棉纺厂辞职下海,从郑州中原集贸市场上几平方的小门面“四季鲜鱼行”起步,成就了当今国内最大规模的冻品交易市场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独霸我国冷冻物流业的半壁河山。
【郑州太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食品展会了!】
一切趋势,皆是积累。
从集贸市场到速冻产品再到冷链物流、预制食材,折射了人们消费多样性的变化,也推动了科技力量的不断晋级。
2023年11月1日-3日,“汇食材·济天下”2023全球预制食材博览会将在惠济区举办,惠济区作为支持单位,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既是本次预博会的举办地,也是大会的承办方。
想法甫出,一呼百应。
展会从8月筹办,只用了短短2个月时间,就吸引了全球最大肉类蛋白供应商JBS以及预制食材领域“佼佼者”思念、三全、胖哥、雨轩、安井、国联水产、千味央厨、京东华佛跳墙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积极参展;约有近120家全国预制食品、食材厂家报名参展,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和乌拉圭的数十家肉类贸易商前来参展。
这是回应,更是回声。
有贸易商直言:郑州太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预制食品展会了!
预制食材会展活动在全国多地风起云涌,独独未见郑州起风潮。实际上,郑州不但有底气,更有实力!
来看一组数据:
河南预制菜企业数量排名中,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初郑州拥有924家企业,仅次于商丘934家,远超周口644家,漯河377家,新乡341家。
在预制食材领域,郑州企业有数量,更有质量。在食品上市企业中,河南多家上市企业布局预制菜赛道,郑州云集河南了大型食品企业,有三全、千味央厨两大预制食材巨头以及正待登陆港交所的锅圈食汇、思念、胖哥等,都在细分赛道独占一席之地。
< class="pgc-img">>图说: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创业时使用的石磨,当年,陈泽民从四川把它背来郑州,用以手工赶制汤圆
河南人民所骄傲的“河南承包了全国7/10的饺子、3/5的汤圆、1/2的火腿肠”,有两样就在郑州惠济区。
还有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专业市场走出去的进口牛羊肉贸易量,惠济区说第二,难找第一;黄河鲤鱼、武昌鱼、信阳菜预制食材单品的贸易量,很多是在惠济区汇集并走向全国,交易量遥遥领先。
< class="pgc-img">>图说:上世纪90年代,四季物流港创始人邱新航在集贸市场开设鲜鱼门店
再看一个说法:
“开着三轮进去,开着大奔出来。”这是贸易商们对中原四季水产品物流港习惯描述。
这是一个触达贸易之根本的预制食材的集散中心,惠济区冻品商户共7000多家,中原四季物流港就占2000多个,它每一个触角都向人流、物流、资金流中心汇集,成就了当前以肉制品为主的国内最大规模的冻品交易市场,预制菜交易额近两年已突破100多亿元,其冷链物流网络可以做到预制菜一键发全国,有望成为预制菜的全国加工、交易、交付中心。
< class="pgc-img">>【站在惠济看全球,以郑州为中心溢出效应带动中部食品集聚区】
为何在郑州惠济区可以举办一场面向全球的预制食材博览会?这就不得不提郑州食品产业发展的外溢效应。
在郑州食品业发展的历史上,受到土地资源紧张、城市规划调整、厂房价格等因素影响,现代食品业经历过专业市场外迁和厂区外迁的阶段。有企业北渡黄河建厂,有企业向温县、武陟、许昌、通许等迁移。
但也促进了郑州食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食品业的技术、人才、龙头、贸易四大核心不断升级。
技术,农业、牧业、食品等高等学院和专业学校集聚郑州;
人才,郑州汇聚了食品业的科研和贸易人才;
龙头,当前郑州不但有市场份额占全国速冻食品60%以上的三全、思念,还有“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产业链前端的秋乐种业等龙头企业,还有农牧机械等研发类企业;
贸易,有着“买全球 卖全球”的冻品集散帝国中原四季水产品物流港,也有着“菜篮子”风向标万邦国际批发市场。
另外,物流交通更是得天独厚。郑州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米字形”高铁即将画成,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有序推进,承担着大流通、大中转、大贸易功能,这些都极大节省了预制产业运输成本。
其中,惠济区在食品业外溢的变迁中,保留了技术、人才、龙头、贸易四大核心力量,着力推动现代食品产业发展。不但有三全、思念、胖哥等速冻食品龙头企业,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信基调味食品城、中部两岸海鲜果蔬港等大型食品类专业市场,更是让惠济区保持活跃的市场敏锐度和商贸基因。
食品风向,大戏看惠济。
目前,惠济区的食品产业年交易额已突破2000亿元,相关市场经营主体超过1万家,带动就业120万人,是食品产业链条中名副其实的“人、货、场”的“中心”。
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健将惠济区形容为:中原食品企业的孵化地、食品产业创新的发动机。
因为这里,最能接触市场的核心,是感知消费变化的最前沿,也是链接食品业未来的高地。
< class="pgc-img">>【从点到群,中部食品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凝心聚力推出了28个重点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现代食品集群重点产业链着重推出休闲食品产业链、冷链食品产业链、预制菜产业链、酒饮品产业链。
郑州惠济区在产业上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在今年提出要着力推动“现代食品产业园、国际食品贸易港”的“一园一港”发展战略,力争3年培育一批技术工艺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的标杆企业,深度发挥在食品和食材供应链的资源优势。
这让现代食品集群重点产业链中的冷链食品产业链、预制菜产业链,在惠济区都大有可为;也让以惠济为中心向郑州各区,以及向新乡、许昌、开封等周边地市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形成一个“从点到群”的中部食品产业集群。
预制食材前方连着生产,后端连着居民餐桌,市场庞大到万亿级别。多省竞逐,食品和农业优势深厚的河南连续出文发力。
正如四季胖哥集团总经理邱凯将筹备2023全球预制食材博览会能够一呼百应,归因为“得天时、占地利、拥人和”。
当前,郑州集合了冷链物流、交通流、信息流、金融流和新生人才、科研机构和庞大的消费群体,是试金石,也是掘金池。
我们正在见证,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程中,郑州这个“中部预制食材之都”,浮出水面。
去几年,我们见多了随风而散的新模式,也看惯了昙花一现的网红餐厅。
最终我们发现,长期活跃在中国餐饮顶端的,依然是那些不断深耕的企业。
海底捞、西贝、九毛九、喜家德、外婆家……每一个品牌都超过10年,每一年都留下了厚厚的积淀。
所以,7月26日的第四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我们把主题定为了“深耕”。
中国餐饮的发展轨道已经切换,速度依然重要,质量开始主导;深耕从来没有尽头,创新永远都有空间。
四大板块,十个议题,我们要探索更多深耕路径;30余位大咖、1000位餐饮人,我们希望发现更多深耕方向。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文
餐饮拐点到来
如何在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餐饮收入增速放缓,并非市场的退步,而是行业发展到了拐点。速度依然重要,质量开始主导。
1、管理深耕——挑战组织力的天花板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家公司,个人能力边界无法打破,一群人变为一个组织,才是前行的基础。
餐饮业人难招、难留、难培养,怎么破解?
2、系统深耕——单点爆破,转向系统制胜
单点爆破时代过去,寻求长久进步,唯有深耕系统。品牌、团队、技术、供应链、资本一个都不能少。
怎样把一家餐厅变成一个有自驱力的企业系统?
3、用户深耕——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90后的消费依然旺盛,95后甚至00后正在崛起。他们是冲动与理智的集合,你的精心设计不一定得到他们认可。
如何快人一步,抢占未来消费主力军的心智?
深耕没有尽头
而创新永远有空间
每一个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麦当劳、海底捞、西贝依然在深耕,肯德基、星巴克、喜茶永远都在创新。
4、运营深耕——如何向内部要效益
当海底捞测算翻台率与客单价之间的最佳组合,当西贝菜品设计与门店面积相关。精细化,已经成为全行业都避不开的话题。
运营的链条千头万绪,参与的员工风格各异。如何优化内部效率?
5、营销深耕——要红,更要持续的红
想成为百年品牌,却为何总是做着网红式的营销?
餐饮品牌要成为流行,也要警惕流行。与爆红相比,更重要的是,红了以后怎么往下走。
你不想做流星,但怎么让光永恒?
赛道和努力同样重要
关键是有没有进化能力
在餐饮业,选择赛道与努力创造,是同等重要。大赛道有大机会,小众品类也能撑起一片天——关键是你的进化能力。
6、产品深耕——渠道制胜,但产品为王
有你的世界,与没有你的世界,之间的差别就是你的价值。泡面餐厅的风只吹了一年,吉野家却能在120年里持续进化。
产品的研发与迭代必然有规律可循,怎样发现?
7、体验深耕——审美也是生产力
在工装太丑都能引发员工辞职的时代,餐饮人的审美能力,也成为了一种生产力。但如同这个社会一样,文盲不多了,美盲依然不少。
消费者时刻在变,你能跟上他们的审美吗?
智慧餐饮时代已来临
如何借力发展?
拥抱新变化,借力新技术。我们尊重手工时代,也欢迎智慧化餐饮。
8、平台深耕——势能化为动能
做餐饮理想状态,不外乎前期铺垫、中期推进、后期爆发,最终达到市场份额的稳定。
这几个阶段,都需要“顺势而为”,借时代之力、顺互联网趋势。
与平台为友,如何将势能化为动能?
9、技术深耕——新技术撬动新消费
效率是企业之本,技术是效率之源。
新技术带来了新变革,顾客为流量,消费即数据;4.0版本的餐饮让消费者评价餐厅,也参与餐厅。
撬动消费者,还有哪些技术杠杆?
10、装备深耕——智能化提效思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臂相当震撼,刷脸支付足够方便。
智能设备可以节约用工数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但餐厅毕竟是人的生意,如何平衡?
7月26日,北京
第四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
我们要和1000位餐饮人一起
审视自我,“深耕”餐饮
拟邀嘉宾
往届回顾
没有哪个餐饮品牌能随随便便成功
光鲜的背后,都是年复一年的深耕
等你一起来
点击图片,立即报名!
组委会招商热线
翁女士 13811864253
· end ·
统筹|笑凡 编辑|于聪聪 视觉|劲影 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奈雪长红的秘密 | 换个门头营收翻7倍| 餐厅工装
西贝暂停超级肉夹馍|CoCo营销|粽子大王上市
食材涨价 | 九毛九推新品牌 | 盒马关店
商务合作: 榕榕 15801174483(同微信)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