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网讯(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国龙)原本订了一桌888元的菜品,结账的时候却变成了903元,这是咋回事?日前,工商阎良分局接到一起关于饭店未明示收费、额外收取消费者费用的投诉,执法人员立即约谈该饭店负责人,返还了多收消费者的费用。
据调查,消费者张女士于2月17日(大年初二)在阎良区公园路南段某餐厅订了一桌888元的标准餐,预交订金200元。用餐结束后,张女士去结账,发现账单为903元,多收了15元,饭店称是10人餐具费用。张女士认为饭店并未提前告知也未征得同意,属于强制消费,遂向分局进行投诉。
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约谈了该餐厅负责人,向该店负责人宣传了《陕西省消费者权利保护权益》相关规定,下发了行政指导提示书,要求饭店在醒目位置张贴收费提示,并在每张餐桌上也要竖立相应的提示牌,同时要求在顾客就餐前,服务员需口头提醒收费和免费的用品,给顾客选择的权利。
工商阎良分局发布提示称,消费者在餐饮场所用餐时,店家未告知或明示强行收取餐具费用的、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的、设置最低消费等情形的,可保留餐票等证据,拨打12315或通过别的途径进行投诉或举报。分局将立足职能高度重视每一起消费投诉,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
>根筷子竟然要100块?高档餐厅“天价筷子”引发热议
浙江温州一家高档餐厅收取一根筷子100元的费用,引发网友热议。这一“天价筷子”,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账单上赫然写着‘白色公筷一支100元’,我瞬间傻眼了。”
8月13日,有网友爆料,在温州一家名为“深海黑珍珠”的高档餐厅就餐时,不慎弄断了一根筷子。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结账时需要为这一根筷子支付100元。
< class="pgc-img">>视频中,这名食客与服务员理论后,服务员表示“这是德国进口的陶瓷筷子,我们是按成本价赔付的”。
挑选顶级餐具,原本只是高档餐厅提升就餐体验的一种手段。没想到这一根筷子,竟然“价格不菲”,引发网友热议。
< class="pgc-img">>“一根筷子要100块,这得是什么材质?”“这已经不算筷子,是艺术品了吧?”网友纷纷表示难以置信。
的确,100元的价格对于一般餐具来说过于“天价”。对此,也有网友表示理解:“高级餐厅追求氛围,用品自然不一般。不懂的还是不要去吧。”
< class="pgc-img">>无论是高档餐具还是普通餐具,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商家的服务态度。从视频来看,食客的不满源自服务员的态度并不佳。直到引发公众热议,餐厅才改变处理方式,表示可以免除赔付。
一家餐厅的服务水准,不应仅限于硬件设施,更应该关注软件服务。即便物品损坏需照价赔偿,也应主动积极沟通,而不是硬性要求消费者支付。只有双方平和友好沟通,才能取得共赢。
< class="pgc-img">>“天价筷子”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餐具本身的价值,更是餐饮企业服务理念与水准。我们呼吁,商家在追求高端品质的同时,也要优先客户感受,与消费者开展良好沟通。
只有企业回归服务本源,提供贴心体验,才能赢得信任,开创共生共荣的餐饮文明。
< class="pgc-img">>让我们以温暖包容的心,理解每个人的工作压力和难处。同时,也希望每个服务企业能牢记初心,不忘最初的服务宗旨,与消费者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生活。
相信温州这座城市一定会有更多惊喜与愉悦在前方等待。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class="pgc-img">>服务员心想:一万多都消费了,应该不会仔细看账单,100块钱筷子更不会在意~我就是消费10万也知道一双筷子不值100块啊,我只是有钱又不是傻“,你是逮到一个就把别人当冤大头宰?黑心的店以前坑了多少人
戴那温州有这种酒店也真是触霉头……消费13000还要赔一双筷子,老板要知道经理这么管酒店,老板睡觉都睡不安稳。。。。这种经理赶紧有多远滚多远个
以后出去吃饭得自己带餐具
面对生活中产生的分歧,我们不应先入为主,而要主动沟通、理解对方的良苦用心。只有同理心,才能化解矛盾,实现共赢。
其实,我们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让我们自律自省,先给予他人温暖,这样的世界定会更美好。
在追求物质时,不要忘记精神。余温暖,不在价格高低,而在服务的心。期待每一个与我们相遇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视频和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外就餐
很多人习惯使用消毒餐饮具
但如果是“三无”产品
你还放心使用吗?
12月17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发现海口市少数餐厅使用的餐具,居然是“三无”产品,随后追踪到生产作坊。记者发现,该作坊位于铁皮棚(不封闭)内,初步清洗和餐厨垃圾就在打包封印机旁,生产卫生环境堪忧;并且工人无健康证,污水直接排放到屋外。对此,生产者表示刚开始做消毒餐饮具的生意,不懂如何做。
市民反映
“三无”消毒餐具上餐桌
12月16日,海口市民陈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和几个朋友在海口市琼山区振群路的安逸丰裕饭店就餐。就餐时,朋友打开餐饮具的包装膜,发现杯子有残渣,觉得很不卫生。餐桌上,大家发现饭店提供的餐饮具,竟然没有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明显就是“三无”产品。
随后,记者前往该饭店走访发现,该饭店使用的消毒餐饮具外包装什么也没有标注,但餐饮具内部却写着“康胜洁”,装餐饮具的大塑料箱外表写着康胜洁餐具,以及联系电话。记者始终没有发现这些餐饮具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对消毒餐具、饮具进行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应当随附消毒合格证明。消毒后的餐具、饮具应当在独立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内容。
记者走访
敞开铁皮棚下作业
未看到消毒设备
17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康胜洁”餐饮具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梁沙村一民房内,生产者是海口龙华优净餐碗包装服务点。记者随后拨打12345热线进行举报,辖区新坡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介入调查。
记者走进这间民房,在房屋和围墙之间,有一个占地20多平方米的铁皮棚(不封闭),铁皮棚下堆放着一些餐具清洗和打包的设备,因面积比较小,这些设备摆放显得很“拥挤”。铁棚顶部安装有几个灯具,记者询问工人,这些灯具是否紫外线消毒灯,却被告知这些灯具是普通的照明灯。一套餐具,就在四处通风,无消毒的铁棚下生产出来。
在铁皮棚外面,三名工作人员正在初步清洗餐饮具,将餐饮具里面的剩菜剩饭清理出来,然后用清水冲洗餐饮具。现场,记者并未看到高温消毒设备,这些餐饮具到底如何消毒的呢?作坊的工作人员并未对此回应。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作业场所、清洗消毒设备或设施。
餐厨垃圾放在打包机旁边
现场,作坊的工人正在初步清洗餐饮具,并将餐厨垃圾用篮子收集起来,空气中不仅有洗洁剂的味道,还有餐厨垃圾的臭味。初步清洗区域旁就是打包机,餐饮具都是通过这些机器进行最后的打包。
市场执法人员表示,餐饮具在初步清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异味和细菌,餐饮具打包设备距离初步清洗场所太近了,并不规范。
工人没有健康证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询问工人,是否办理健康证?工人回应,正在办理。执法人员表示,从事餐饮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要办理健康证,以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等。该作坊相关负责人回应,会尽快给工人办理健康证。
污水直排屋外水沟
现场,记者发现清洗餐饮具的污水很是浑浊,并有刺鼻的味道散发出来,洗碗工人却将这些污水直接倒掉,流到围墙外的水沟。正在洗碗的工人表示,这些污水一直都是这样排放到屋外的水沟,并没有任何处理。附近居民表示,作坊内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沟内,虽然水沟连接着乡镇的污水管道,但这些没有任何处理过的污水,还是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作坊负责人:刚刚营业
产品信息没及时印
在存放餐饮具的房间内,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发现成品的餐饮具,竟都没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重要信息。
该作坊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作坊刚投产没几天,每天也就生产500至600套餐具,销往海口琼山区一带的餐厅。正因刚投产,所有产品上没来得及印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等。
市场监管部门
责令商家停业整改
现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责令商家停业整改,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餐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备案登记,到环保部门办理环评手续,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餐饮具成品的外包装要打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介绍,之前海南的消毒餐饮具行业归原食药监部门监管,但我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12月1日实施后,监管职权有所改变。第六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标准以及相关卫生规范等要求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监督检查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这个生产出“三无”餐饮具的作坊,最后将何去何从,本报将继续关注。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林文泉 实习生 李波 文/图
编辑:林明洋
值班主任: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