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陈思竹 报道
“餐饮业面临市场竞争所造成的巨大压力。”
在2023年年报中,呷哺呷哺如此描绘行业现状。当年,该公司营收47.248亿元,同比增加25.3%;净亏损1.995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
背后是,行业陷入艰难价格战。
各家财报显示,2023年,海底捞客单价已降至100元以下(99.1 元);怂火锅为客单价为113元,同比下滑12%;太二酸菜鱼在中国大陆客单价72元,同比下滑4%;和府捞面透露,产品总体降幅在30%左右;呷哺呷哺在一线城市客单价由67.9元降至63.4元。
目前,此种局势还在加剧。
以“性价比”著称的老乡鸡门店排起长龙。本报实习生陈思竹/摄
战事激烈
某种程度上,价格战难以避免。
“消费者消费愈发谨慎,导致市场内卷严重,竞争格局激烈。 Z时代消费的观念也与父代差距较大,消费时不仅追求性价比,也追求高品质和独特的个性。”呷哺呷哺如此感知市场现状。
行业数据亦能直接反映这一趋势。红餐大数据显示,以西式快餐为例,2022年,该品类人均消费在4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超九成,2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为63.5%,比2021年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20元-40元区间的消费者占比为28.7%,比2021年增加2.1个百分点。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性价比”趋势在加速。“我们过去对产品定价34、35元几乎是没有犹豫的。现在定价会考虑市场因素,具体策略是老品调价和新品上新,两个组合拳同时打。”他说。
李学林还进一步解释,和府捞面总体降幅在30%左右。不是全线降价,是针对用户需求去打磨宽价格带的产品矩阵。“我们加大了25-30元价格带产品的比重。”他称。
达美乐中国CMO王毓璟在2023年年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该品牌不会追逐价格战。但从财报数据来看,此种坚持力度有限。2023年,该品牌客单价87元,同比下降7%。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研来看,不同价格带下餐饮客流对比过于明显。
北京酒仙桥附近的毕淘买生活广场,位于多个公司写字楼中间,带有一定用餐刚需性。在2024年4月11日中午12点左右,主打性价比餐饮的地下一楼已然人满为患,部分餐饮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其中,老乡鸡人流量最大,从12点到12点30分,店面外一直有排长队点单的人群,且在接待堂食顾客同时,老乡鸡外卖也是一单接着一单。询问店员得知,近期以来,老乡鸡每天中午几乎都是爆满情况。
在价格方面,老乡鸡在美团上推出了一系列团购。比如,原价38.5元,团购价33.9元的鸡汤配饭套餐。
比起地下一楼的热闹景象,毕淘买三楼就显得冷清。其中,除了绿茶餐厅与缘味宜宾之外,其余餐饮店几乎看不到什么顾客,甚至一些店面已然歇业。
总体来看,绿茶餐厅在三楼保持着较好客流,午饭时间上座率可达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而它也在美团上有着诸多团购,其团购折扣处于八折到九折间。
在毕淘买,缘味宜宾做出了多项活动。其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期间推出了五种不同优惠套餐,价格处于28元或38元,如周一可享受原价49元周一价38元的面条套餐,周二则为原价39元当日价格28元的粉套餐等等。在4月11日中午,缘味宜宾的上座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
多方推动
而不能回避的是,价格战有着合理商业逻辑。
客观上,餐饮业成本正在受控。比如,关键的房租成本就在回落。李学林透露,现在处于和物业方调整和博弈的关键节点,降价趋势加速。“我们2023年绝大部分项目的租金比过往便宜很多了。签约的香港铜锣湾亚洲铺王,下调了约7成。”他说。
据仲量联行统计,2023年,中国21城优质购物中心的首层平均租金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租金跌幅反弹至0.6%。年内餐饮、服务、娱乐等承租能力较弱的业态占据租赁增量需求的主导地位,传统时尚业态则相对谨慎。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眼下,购物中心房租进一步分化。头部购物中心租金坚挺,但占据绝大部分空间的普通购物中心,租金大降。且业内普遍认为,这种趋势正在加剧。
而购物中心与承租方还有个问题在于,房租签约期很短,这会带来不确定性。当下,双方激烈博弈中。“物业方并不甘心,可时间在我们这边。”有头部餐饮公司创始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此外,各家亦在系统性降低成本。
譬如,和府捞面数字化管控水平已深入每家门店,甚至细致到煮面水温监测。新模型下,和府后台运营成本比过往下降百分之三四十。“和府新一代的智慧门店,空调不需要手动调温,全部由公司后台来进行监测和控制。目前(煮面)水温监测、冰箱系统也全部总部管控,能用自动化的设备就自动化,能够用物联系统的就全部物联网化。公司总部系统里面看到可以看到每家店的情况,包括门店的用电情况等等。而过去,这些数据几乎都是缺失的。”李学林称。
九毛九也在做着类似调整。财报显示,2023年,该公司人工成本降至近十年最低,系产品工艺调整、使用智能设备等推动。从成本端看,2023年,九毛九原材料成本占比35.8%,同比下滑0.3个百分点。员工成本占比25.8%,同比下滑2.5个百分点。当年,九毛九营收59.86亿元,同比增长49.4%;归母净利润4.53亿元,2022年同期为4928万元。
2023年,海底捞毛利率为59.1%,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职工薪酬占比31.5%,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租金及折旧摊销占比8.0%,同比下滑4个百分点。当年,海底捞营收414.53 亿元,同比增长33.6%;归母净利润44.99亿元,同比增长227.3%。
继续扩张
由此,价格战有可能形成正循环,关键是形成规模效应。
于是,各家都在想方设法扩大规模。九毛九于2月初决定个别品牌/区域逐步开放加盟与合作业务。
2024年3月4日,海底捞启动特许经营战略,开放加盟。管理方面,海底捞将采取类托管的强管理模式,加盟店门店运营、绩效考核、人事招聘、会员管理、供应链等日常运营工作将交由海底捞负责,加盟对象亦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有经营经验的企业。
4月7日,和府捞面正式宣布开放加盟。据介绍,和府捞面统包合作费为69.8万元,包含设计、装修、标配设备。合作方式是托管式,和府捞面可以提供整店运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支持、选址支持、市场推广支持等。加盟店铺的要求是80—100平方米,回本周期大约在12—18个月,具体看门店情况。
和府捞面加盟申请页面显示,加盟者的投资预算有50万以内、50万—100万、100万—200万三个选项。
但加盟商们明显变得更强势了。“这几年肯定会有倒闭潮,我会仔细看看。”有餐饮加盟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他参与了肯德基的合作,正在看其他机会。
还需注意的是,餐饮巨头的性价比尝试也充满着风险。
譬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推出贾国龙中国堡。2023年9月,贾国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堡处于跑通模式阶段。“我们自己先跑,靠直营,还在跑模式阶段。同时拿50家店做测试,多点位多店型,有商场店、街边店、社区店、写字楼店,各种店有大有小,有挨着麦当劳的、挨着肯德基的、挨着赛百味的、还有挨着塔斯汀的。问题来了,就得面对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他解释。
另外,贾国龙透露,跑通模式后中国堡将对外开放加盟。“其实就是一个创业小老板,开小店,安全地赚小钱。很稳定。”他称。
可时至今日,贾国龙中国堡门店变成了贾国龙小锅牛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国堡实验已经告一段落,问题在于贾国龙发现“下沉市场”成本端难以打平。
另一头,下沉品牌亦在尝试“上升”。有以低价著称的头部加盟制餐饮品牌省区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公司并不愁扩张,但提升客单是提升毛利重要途径,且对公司品牌有帮助。“我们也想要进入更多渠道。”他说。
此外,餐饮巨头们还在进军不同赛道。
李学林称,和府未来10年战略有三个核心板块。除了餐饮板块外,会进军零售渠道。例如鲜煮面等产品进入线下渠道,包括山姆、沃尔玛等等知名商超连锁。“第三个板块就是供应链,比如卖面卖汤卖肉这些事情,在B端会全力落实新模型。”他说。如此框架下,李学林将和府捞面定义为零售公司。
这并非个例。有头部咖啡公司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公司目标是成为快消品企业。
总体来看,餐饮价格战难以结束,也在孕育新可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报讯(记者 刘慎良)近日,绿茶餐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上市。这也是继海底捞、九毛九之后,又一家要走向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万、1.06亿元、-5526万元。
绿茶餐厅作为国内大众餐饮的典型代表,以适宜的价格、创新的食材俘获了一批年轻的消费群体。第一家绿茶餐厅2008年开在了西湖旁,随后走上扩张道路。截至2018年年末,其运营餐厅总数为107间,当前已增至185间。据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计划于2021年开设60间左右新餐厅,并计划于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100间新餐厅。
根据公开资料,随着众多餐厅品牌加入市场,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亦高度分散。2020年,五大品牌约占休闲中式餐饮市场总收入的3.8%。绿茶品牌餐厅以总收入16亿元,在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占据0.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门店扩张是绿茶餐厅能获得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与门店规模同步增长的是餐厅客单价,截至2020年年末,客单价从2018年的54.8元增长至61.3元。但翻台率却连续3年下滑,由2018年的3.48次/日降至2020年的2.62次/日。
值得一提的是,“绿茶”目前还非绿茶餐厅独有。
2020年9月,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宣布向全国30多家“山寨”绿茶餐厅以及餐厅场地提供方提出诉讼。据悉,“山寨”绿茶餐厅除了装修风格、菜单样式、员工服饰等方面完全照抄杭州绿茶外,有地区的“山寨”餐厅还借用杭州绿茶的名号加盟招商,收取高额加盟费。之所以山寨餐厅有可乘之机,主要还是因为绿茶餐厅的商标申请多次失败。市场分析称,虽然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商标问题仍是绿茶餐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梁伟 石丹
ID:BMR2004
日前,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茶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披露了招股书,花旗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绿茶餐厅2008年于杭州起家,为了开拓市场,“高性价比”是其十多年来的发展策略之一。高翻台率也成了绿茶餐厅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招股书,受新冠疫情影响,绿茶餐厅2020年营收、利润下降。2018-2020年,绿茶餐厅在客单价连年上涨的情况下,其翻台率持续下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商学院》记者分析表示:“目前,绿茶在整体发展中遇到几个问题,首先是在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好;其次,在服务体系以及客户黏性方面也存在不足。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欠缺。绿茶餐厅核心市场在广东,广东地区整体的疫情管控是比较好的,在此情况下,其整体的下滑凸显出其创新力、产品力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问题。”
《商学院》记者就IPO、市场拓展,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向绿茶集团发送了采访函,对方表示:“我们内部看了下提纲,并咨询了法律顾问,对方回复这个时期公司不得接受任何采访。”
翻台率连降两年
绿茶餐厅是一家以“新中式意境融合菜”为主的快时尚餐饮品牌。招股书显示,创办绿茶餐厅的想法,源于其联合创始人王勤松先生及路长梅女士于2004年开设绿茶青年旅舍的经历。2008年,他们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并逐步建立了全国性餐厅网络。
绿茶餐厅从2018年末的107间增长至2020年末的185间,其中2019年新增60家,2020年新增23家,覆盖中国17个省、四个直辖市及三个自治区。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并未开放加盟,全部采用直营模式。
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收入从2018年的13.12亿元增长32.4%至2019年的17.37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绿茶集团营收下滑9.6%至15.69亿元。2018年至2020年,绿茶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与-5526.2万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与1556.2万元。
绿茶餐厅一直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地区的不同,战略性的使每名顾客的平均消费普遍在50元至80元。正因如此,高翻台率也成了绿茶餐厅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翻台率,绿茶餐厅选择将门店地址都定在购物中心、美食区、旅游景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这也保证了绿茶餐厅的翻台率。
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曾公开表示:“我们是50元的人均消费,但花的却是500万元的装修费用,和别的餐饮企业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厅客人坐满就赚钱,但绿茶满客之后翻台才开始赚钱,我们是在用近乎于成本的低价格换取客流,所以像我们这样的餐厅必须重视翻台率。”
数据显示,2018-2020年,尽管其客单价从54.8元增至61.3元,但其翻台率由3.48次/天下滑至2.62次/天,且是连续两年下滑。对于绿茶餐厅翻台率下降的原因,绿茶集团未作回复。
针对绿茶餐厅翻台率下降,朱丹蓬表示,这说明绿茶餐厅面对激烈的竞争,当企业创新升级和迭代速度不及其他企业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未来发展几何?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中式餐饮市场的总收入预期2020年为人民币21992亿元,休闲中式餐饮市场的总收入为3515亿元。预计到2024年休闲中式餐饮市场规模将达到5711亿元。随着众多餐厅品牌加入市场,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亦高度分散。2020年,五大品牌(西贝、小菜园、九毛九、绿茶、外婆家)约占休闲中式餐饮市场总收入的3.8%。2020年,绿茶品牌餐厅实现16亿元的总收入,在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的市场份额为0.5%,排名第四。
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本次赴港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便是“扩展公司的餐厅网络”,并披露其扩张计划,2021年至2023年,将分别开店60家、80家和100家,3年开店240家,着实需要大量资金的保障。绿茶餐厅目前的展店计划是怎样的?下一步,优先进入哪些城市?对此,绿茶餐厅未作回复。
朱丹蓬表示:“翻台率下滑是许多餐饮门店面临的问题。如果单一依靠门店扩张来维持增长利润的话,我觉得风险会比较大。我们可以看到,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于餐饮行业的创新需求度是在不断提升的。餐饮企业应该要做到‘内外兼修’,即通过门店扩张把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做大的同时,其内部的供应链、产品创新、客户体系、客户黏性等方面也要加以提升。”
朱丹蓬认为,绿茶餐厅的护城河是比较脆弱的。目前来看,其整个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尚没有大的体现与凸显,所以要做到“内外兼修”,以加持其未来的发展。不然,在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消费思维主导之下,其整体发展将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官网显示,绿茶餐厅有意向海外市场扩张,其第一家海外店(美国洛杉矶)正在筹建中。绿茶餐厅选择进入海外市场的原因是什么?计划进入哪些国家?进入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分别是什么?绿茶集团亦未作回答。
对于绿茶餐厅走向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朱丹蓬表示:“一些海外国家的华人数量比较多,这些华人又以广东人居多。绿茶餐厅进入海外市场,是有机会的,关键是其菜品的矩阵组合能否匹配海外市场的核心需求和诉求。”
绿茶餐厅曾一度陷入食品安全问题漩涡。2020年8月,绿茶餐厅因“口水菜”报道而陷入了一场食安风波。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20年8月7日报道,经知情人反映绿茶餐厅(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后厨存食安隐患,经中国质量新闻网暗访调查发现,该餐厅后厨存在后厨人员食用客人菜品、餐具未按要求消毒、待加工肉类食材堆放在地上等诸多问题,并附上了一波“证据照”。
绿茶餐厅随后发微博称,经公司调取监控未发现此前被曝光的问题,公司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向公安机关提出了调查申请。
除了被媒体报道,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消费者称在菜品里吃出头发,但餐厅并未予以处理。
随着门店的不断扩张,绿茶餐厅如何强化管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绿茶未作回复。
近年来,绿茶餐厅身陷山寨重围。启信宝显示,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绿茶)成立于2008年,法定代表人为王勤松。从2016年至今,杭州绿茶以知识产权遭受侵犯为由向各地法院提起多起诉讼,被起诉对象的包括贵州绿茶、南京绿茶、安徽绿茶、芜湖绿茶及广州越秀区绿茶餐厅等企业。
朱丹蓬表示:“在知识产权方面,绿茶餐厅并没有构筑起坚实的护城河与防护栏。由于没有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把知识产权保护做到位,引发了后续的分歧。这也给许多草创企业与网红品牌们提供了经验教训。”
对于绿茶集团IPO的新进展,《商学院》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