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的食品饮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连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开始“卷”了。
近日,市场上出现了一款海盐玉油柑油醋汁,引起了业内关注。今年火爆奶茶界的玉油柑,都被运用到调味品里了?
海盐玉油柑油醋汁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款海盐玉油柑油醋汁来自新锐营养调味品牌口味全。口味全成立于2020年底,定位“营养调味品倡导者”,于2021年1月和4月先后完成两轮融资。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围绕营养型调味品定位,已在细分赛道凭借爆款单品“酵素活酱油”撕开一道裂口,入选2021中国调味品爆品榜单,成为单一调味品界的创新黑马。并且酵素活酱油在4月率先上市后,便引来其他品牌的追随效仿。
酵素活酱油
图片来源:口味全
口味全4款新品上市,打破调味品刻板印象
虽然是调味品牌,但口味全和巨头前辈们相比,其产品上的差异体现在”营养主义调味品“的定位,率先喊出“不止调味 更要营养”的概念。调味品也可以有营养?这是口味全基于市场洞察,与现有调味品品类做出的一个创新区隔。
年轻人正在拒绝外卖,在抖音的搜索框中输入“拒绝外卖”,会弹出例如“拒绝外卖的第101天”“拒绝外卖vlog”“拒绝外卖的日子”“拒绝外卖每日菜谱”这些词条。健康营养,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饮食消费主流。
对于产品研发,口味全有着完整的迭代策略,目标是逐步实现调味品从基础佐餐到营养佐餐的转变。10月上新的海盐玉油柑油醋汁、川香藤椒油醋汁、膳食纤维酱油、葡萄米醋,是继第一阶段酵素活酱油后,口味全再次重磅推出的4款营养调味新品。
海盐玉油柑油醋汁、川香藤椒油醋汁、膳食纤维酱油、葡萄米醋
图片来源:口味全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视频来源:口味全
其中,油醋汁是复合调味品里的新兴品类。这个品类在年轻群体里成长很快,但目前还处于有品类没品牌的野蛮生长阶段。口味全在6月份进入油醋汁领域,在7月就拿下了天猫油醋汁类目的销量第一。但团队很快发现,现有市场的油醋汁不论是口味还是包装体验都有很大的升级空间。油醋汁本质上是一个舶来品,基本都是原味、日式和风、千岛等口味,相似度极高,同质化严重。如何打破现有的行业思维,在口味和体验上做个大的创新,是团队的一大难题。
口味全洞察到今年是小众水果走红的元年,玉油柑是今年爆火的潮汕小众水果,在奶茶品牌里先走红,油柑茶“刮油去火”等卖点可谓是正中红心。而口味与营养是口味全研发产品的两个核心因素。口味一向是饮品界的长处,花式创新的口味在社交平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热点。同为味觉系,平移到油醋汁领域会不会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创新?
从这个维度出发,口味全耗时两月研发了5款油醋汁。其中海盐玉油柑、川香藤椒率先上市,奇亚籽、青梅椰香、金桔薄荷为后期限定款。
口味全营养油醋汁系列
图片来源:口味全
海盐玉油柑油醋汁添加了7%的油柑汁,玉油柑的回甘融合微咸的海盐,风味鲜咸可口,和市面上现有的原味、和风拉开了很大差异化。而且特别添加了赤藓糖醇,减轻减脂人群的饮食负担。
海盐玉油柑油醋汁
图片来源:口味全
川香藤椒油醋汁则是满足有减脂需求又好重口味的人群的饮食需求,选用上等的花椒和藤椒,精选数十种原材料调配口感,闻起来有扑鼻的辣椒香,口感酥麻香辣很开胃,非常适合搭配水煮菜。
“爱吃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味觉基因。我们采购了市面上很多麻辣香辣味的油醋汁,入口大多只有酸和辣,口味结合的很生硬,并不好吃。即便是轻食调味品说到底也是调味品,是为了让食物更好吃而生的,所以我们一定不支持为了健康牺牲掉口感。”口味全表示。
川香藤椒油醋汁
图片来源:口味全
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口味全新上市的膳食纤维酱油,不仅配料极简,每瓶约含5.1g膳食纤维,相当于190g西芹膳食纤维的含量。口味全认为,饭菜的油腻和不消化在调味时就可以推动解决,没必要分两个场景搞定。
膳食纤维酱油
图片来源:口味全
葡萄米醋也是口味全在功能性上做的一个大胆研发。葡萄米醋由葡萄酒发酵而成,而葡萄酒含有丰富的葡萄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力。而且色泽晶莹剔透,可嗅到清新的葡萄香。对于市场现有的醋的品类,口味全的葡萄米醋有望凭借差异化杀出一条路。
葡萄米醋
图片来源:口味全
不论是膳食纤维酱油还是葡萄米醋,在配料上都尤为精简,0添加是口味全的基本准则,而更多细分功能性的调味品解决方案才是战略发展的差异所在。
新定位带来新机遇:调味3.0时代
想打破一个旧系统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新系统,而不是修修补补。
口味全认为,中国调味品分为1.0、2.0、3.0三个阶段。生抽、老抽等只具备基础调味功能的酱油是1.0,从2.0起调味品呈现出几个方向的分化升级。一类以“高端酱油”的口味、品质为卖点,“头道”、“原浆”、“古法”是高频词;另一类则以天然、0添加、有机等为卖点,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升级。
在这种趋势下,口味全提出了调味品升级的3.0时代——不止要健康,还要富含营养,口味全“不止调味 更要营养”的slogan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受到关注,尤其是2020年开始进入功能性食品大年,在配料优化到极致之后,通过加减蛋白质、钠、铁、膳食纤维等成分,赋予调味品一定的营养性,如富含酵素的酵素酱油,膳食纤维酱油,葡萄米醋等,未来的调味品一定还有更多营养的可能性。
重视成图率,口味全要做年轻人心中的调味潮牌
如何收获年轻人是品牌营销老生常谈的话题。DT财经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近80%的年轻人有烹饪的习惯,在一二线城市中,每周都要做几次饭的年轻人,占比达到48.1%和55.8%,显著高于四五线城市,从来不下厨的年轻人才是少数。
你下厨房的频率是?
图片来源:DT财经调研
而不同代际的用户对下厨的核心元素理解不同,80后和90后均认为调味品的重要度高于蔬菜、香料等,95后甚至认为调味品是下厨最关键的因素。
你觉得下厨房最重要的TOP3原料是?
图片来源:DT财经调研
显然,年轻人是乐于走进厨房的,并且非常重视调味品的重要性。而对年轻人而言,烹制一顿健康美味的晚餐只是基础需求,能拍一个精美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经事。这对传统中式调味品的包装与营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口味全的品牌定位是“新一代国货调味品牌”,其中两个关键词——“新一代”“国货”。从这个定位出发,品牌及产品的视觉基调定在了“国潮”风格。国潮、中国风是近两年来的流行风向标,已在各个新消费品行业大放光彩,但在调味品领域,却少有品牌肯花精力重塑视觉和内容。
从酵素活酱油的国潮包装开始,再到这次9月份推出的新品,无论是醒狮、建筑、鹿还是书法的视觉符号,口味全的包装都更加饮料化,在朋友圈和小红书的成图率已超过其他传统调味品牌。
< class="pgc-img">>小红书上博主晒出的酵素活酱油
图片来源:小红书
来到调味品区域的货架,一眼望去普遍酱深色为主,画风中式又传统,口味全在其中反倒显得特别。
酵素活酱油
图片来源:微博@口味全
把品牌打造成超级符号,沉淀IP资产
对于一个初创品牌来说,如何在货架上快速争夺注意力?如何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记忆?口味全认为,品牌标识尤为重要。口味全的LOGO是个鲜艳欲滴的大舌头,口味全表示,LOGO就是让人快速识别且记忆的,如果一个LOGO需要用语言解释才能看懂,那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标识,舌头展开的联想不言而喻,没有一个形象能像嘴巴和舌头这样和调味品产生关联。
口味全品牌LOGO
图片来源:口味全
由口味全的LOGO设计还延伸出一个IP形象,叫做阿全,他非常醒目,怪怪的又透着可爱,有自己的一套性格,接下来会应用到表情包、周边和终端物料中去,逐渐丰满口味全的品牌视觉宇宙。
口味全IP形象:阿全
图片来源:口味全
传统调味品在营销当中对Logo和IP的营销是缺席的,渠道是第一法则,只要占领渠道,就可以占领“一切”,但是渠道为王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新消费领域,内容是第一驱动力,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使消费者产生选择偏好,继而对品牌产生偏爱,是口味全要做的。
从和口味全的对话当中,我们看到了传统品类中迸发出的新兴势力对这个行业的变革,未来口味全还会持续推出更多营养调味新品,对于口味全预判的调味3.0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
< class="pgc-img">>如果要评选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饮料,奶茶一定能排TOP3。对于“奶茶狂魔”们来说,即使要排几小时队,身体日渐发胖,一杯30多块的高价,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对奶茶的爱。
实际上,奶茶并不只是征服了现在的中国,古代人对奶茶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当下的年轻人。
“30块就嫌贵?那你是没喝过朕的皇家奶茶。”——乾隆如是说。
乾隆,可是个十足的“奶茶控”,热播剧《如懿传》中就有一段乾隆饮用牛乳茶的场景:
为了把奶茶喝得更有仪式感,他特地请人用新疆和阗玉打造了一个专属奶茶碗,饰以错金片的枝叶,108颗精琢的红宝石镶嵌成朵朵花瓣,玉碗内底刻“乾隆御用”四个大字,十分符合乾隆花里胡哨的品味。
乾隆还曾为奶茶写诗:“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这几句话也被刻在了他的专属奶茶碗上,藏在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清乾隆·白玉嵌宝石奶茶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局部图中,乾隆的侍从用多穆壶喝奶茶
《奶茶的诞生》,追溯起来倒是耐人寻味。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奶茶的饮用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茶,作为饮品,传说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神农氏发明,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向北迅速传播。三国时期《广雅》中第一次出现了茶叶的吃法:先炙烤饼茶,捣碾成末,放入碗中以沸汤冲泡,然后加佐料(盐、花椒、姜、葱和陈皮)混煮羹饮。
用茶叶煮一锅咸汤,听起来真真是一道“黑暗料理”,却为之后奶茶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 class="pgc-img">>奶,与茶的传播方向相反,由北方游牧民族扩张而南下,冲击着中原的饮食文化。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更姓易服的表率,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学习对方的生活方式,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饮用奶和茶。
南北朝中叶,《齐民要术》已经记载了很多好喝的奶制品,比如“煎炼乳”(浓缩奶)、“除去上浮物奶”(脱脂奶)、“醍醐”(精炼奶,类似酥油 )等,看来那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有喝各种奶的习惯了。
< class="pgc-img">>▼
没有一点点防备,奶与茶就这样相遇了。而奶与茶的融合,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
到了唐朝,李唐皇室开拓了宽广的疆域,奶茶也有了新的成长空间。奶,经由西域胡人、北方牧民,带进“国际大都市”长安,从此开始了与茶的深深“羁绊”。
< class="pgc-img">>相传,唐德宗是第一个在煮好的茶中加入酥的人,“酥”即经过加工发酵后的奶。
唐代的李泌,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人公,也是位爱奶茶之人,和乾隆帝一样,他也为奶茶写了首诗:“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奶茶混合搅拌后出现的奶泡,被他比喻为“琉璃眼”,画面竟有些唯美。这种简易的初代奶茶,在当时的唐都长安形成一股潮流风尚。
< class="pgc-img">>而在唐太宗执政时期,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给边疆民族带去了中原的茶叶和煮茶技术,当地人民用牛奶、羊奶加上茶叶,熬煮成奶茶,惊喜地发现这种新型饮料还挺好喝的,之后便也有了“奶茶瘾”。
时至今日,西藏、蒙古、新疆这些原本不产茶的地方,还保留着饮用酥油茶、咸奶茶的习惯,这其中也有大唐盛世的一份功劳。
文成公主进藏
▼
《延禧攻略》中为富察皇后准备奶茶
奶茶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发展,到了清朝,皇室掀起了持久的奶茶热,程度绝不亚于现在。
背景基于清乾隆时期的大热剧《延禧攻略》就曾提及奶茶,作为观察力max的女主角魏璎珞,提及后宫各位主子的饮茶喜好时,有这样一段谈话:
讨厌喝奶茶的纯妃只是一个个例,实际上在清朝宫廷中,奶茶是大受欢迎的。清廷贵族本来就以北方的满蒙人居多,血统中自带“奶茶细胞”,几天不喝,就像少了点什么。
清朝宫廷筵席中,赐奶茶是一项隆重的礼仪制度,清乾隆帝曾在诗注中称:“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乳作汁,所以使人肥泽也。”据史料记载,最爱喝奶茶的乾隆帝曾多次在重要筵席中喝奶茶、赐奶茶,意在体现清王朝对少数民族的优待和礼遇。
< class="pgc-img">>清银龙柄奶茶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宫廷筵赐的皇家奶茶,一般人可喝不起。用的是庆丰司的牛奶,熬制由光禄寺承办,由蒙古煮茶高手烹制,筵席时分装在银质龙首奶壶中待用。熬煮过程的精细程度,配料的丰富程度,可以说绝不输于今日的各路网红奶茶,也难怪乾隆帝晚年“尤嗜奶茶”了。
从唐朝写到清朝,一部《奶茶的诞生》终于完成。其实,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证明一件事:
中国人对奶茶的喜爱
是“祖传”的
前价格低还面临着销售难题,如今价格较往年好上许多
部分小众水果成功出圈,背后的秘诀何在?
阅读提示
近日,多家茶饮店以余甘果、香水柠檬等口味独特的小众水果为主要原料,推出一系列新品茶饮,从而将这些小众水果的售价推向新高,其售价较往年好上许多。有专家表示,新茶饮品牌在研发中的灵感为小众水果出圈奠定了基础,未来需要加强供应链实力,为小众水果饮品持久供应、大众化提供保障。
相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冰凉清爽的水果茶饮似乎更符合夏季消费的偏好。近日,茶饮市场纷纷推出“霸气玉油柑”“王榨油柑”“手打柠檬茶”等茶饮新品,不仅引发茶饮爱好者的打卡热潮,更将余甘果、香水柠檬等口味独特的小众水果售价推向新高。数据显示,余甘果、柠檬的价格较往年实现了2~4倍的上涨。
此次小众水果价格上涨,反映了水果市场生产、供应和消费环节的哪些新动向?又为破局小众水果的产销难题提供了哪些新思路?对此,《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众水果售价翻倍
最近,在北京上班的张露发现,各大社交平台上以余甘果为原料的茶饮新品出现频次越来越高,并被网友称作“窜稀神器”,引发周围朋友同事纷纷下单打卡。
据张露讲述,这几款茶饮新品的颜色是具有夏日气息的青绿色,一眼看上去让人感觉冰凉清爽,极易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其售价并不便宜。“一杯霸气玉油柑售价29元,一杯王榨油柑31元,一杯泰绿柠檬茶32元,但很多人排队在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款新推饮品所使用的余甘果、香水柠檬等均属于偏小众的水果,产地多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此前价格偏低且还面临销售难题。今年夏初,喜茶等茶饮品牌出了新品之后,众多小型茶饮店也嗅到商机,趁机纷纷推出类似新品。一时间,作为主要原材料的余甘果、香水柠檬等鲜果市场被迅速炒热,其价格相较往年实现翻倍上涨。
在广东汕头潮阳种植余甘果的林友告诉记者,往年余甘果的售价维持在3元左右,自己的果子要么在当地市场直销,要么是通过网店零散出售。“今年余甘果被饮品带火之后,销售价最高的时候有20元/斤,现在我们网店出售基本稳定在10元/斤左右。”
不仅价格上涨,今年入夏以来,林友的水果网店中余甘果销量也迅速增加,销售地点也从两广地区扩张到北京、杭州、陕西等地。为保证供应,他还多次联系亲友下乡收货。“大家在饮料店尝到这个东西觉得好喝,就会自己上网找到商家购买,我们也是间接受益者。”
同样实现价格翻倍的还有香水柠檬。农业B2B网站惠农网数据显示,香水柠檬去年7~10月批发价为7元/斤左右,而今年3月批发价一度达到16元/斤。记者在多家购物网站查询了解到,香水柠檬的零售价多为14~18元/斤,精品果的售价更是高达20元/斤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广西、广东等地的黄皮已丰收上市,价格有所下降。不过,随着多肉黄皮仙露等茶饮新品开始推出,业内预计未来价格有望上涨。
产品创新促成小众水果出圈
为了将小众水果引入更广泛的消费市场,品牌茶饮店既要挖掘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又要研发创新食用方式,在产品创新上颇费了一番功夫。
据林友介绍,余甘果也被称作油柑、滇橄榄,潮汕地区对余甘果的食用方式包括生吃、腌制、泡酒和榨汁等。“今年出名的是做茶饮店的榨汁饮料,比我们之前做的榨汁确实要更好喝。”
喜茶整合传播部总监程浩告诉记者:“不同于一般采用浓缩油柑汁的制作方式,此次店内推出的3款油柑产品均对油柑鲜果现场榨汁,融合四季春茶底,并根据不同口味需求搭配果汁、甜橄榄等辅料,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而香水柠檬的新品研发,也同样追求鲜果手工捶打,让香气充分散发的同时,不破坏柠檬的组织结构,保证最佳的口感。”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何琳纯对记者表示,消费者对小众水果及其新产品能够快速接受,与水果知识的普及、消费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对水果市场的调研显示,消费者接触水果知识的渠道增加,对小众水果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口味更加丰富多元。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小众水果也就具备了更大的市场潜力。”何琳纯说。
同时,根据饮品店的反馈,此次余甘果和香水柠檬的爆火,除了饮品创新所刺激的消费需求,还得益于供应链的通畅。程浩介绍说,余甘果原本是区域性小众水果,并没有成熟的供应商进行大规模的供应,鲜果原材料的供应链本身也是复杂的、动态的体系。为此,该品牌直接进驻广东果园,通过800多家门店的销售数据实现“锁量采销”,打通全程冷链运输,保证饮品的持久供应。
未来仍需产销对接扁平化、订单化
正如一些茶饮店所言,余甘果等小众水果并未形成规模化采购和供应。林友也表示,周围许多种植户的余甘果都是种在自家的山上,因为需求有限往常并没有费心管理,今年突然爆火确实让部分种植户得到了短期收益。至于未来是否会增加种植投入,还需要谨慎决策。
何琳纯认为,苹果、梨等大众水果的消费基数很大,通常的市场变动可以被内部消化。但小众水果的消费承接范围有限,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水果市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其种植和收获又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盲目增加种植数量,有可能明年消费热度降低,陷入谷贱伤农的困境。”
因此,何琳纯提出,当前应该保障产地种植户与销售商之间的沟通渠道,尽可能地实现扁平化、订单化对接,将市场需求直接反馈给种植户和果园。“与此同时,批发商还掌握着庞大的市场供需数据,对整体的宏观把控非常重要。政府部门也要对种植户做好引导,帮助各方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应对市场变化。”
程浩表示,随着余甘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品牌方也在逐步与上游基地建立“产销对接”,以期在未来实现油柑产品的基地化种植和订单化种植,对种植环节进行指导和干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油柑种植分散的情况,为上游供应商、种植户创造产业价值。”
何琳纯同时建议,种植、批发、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专业性,种植户在看到产品新的商业价值后,要专注于提升产量、降低成本,避免在没有足够信息和经验的情况下过多涉足其他环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记者 刘小燕 杨召奎)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