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们的饮食讲究绿色、安全,因此绿色经营和安全经营已经成为餐饮服务的重要内容。绿色经营即就餐时讲究环保、节约;安全经营即店铺采取各种防火、防盗、防毒措施,严防盗窃、失为、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店铺和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树立餐饮店铺的品牌,提升店铺的信誉度就要从绿色经营、安全经营做起。
1、节约原材料,避免浪费
在制作菜品时,厨师要按烹调标准来配适量的原材料。要避免原材料用不完扔掉的浪费现象,浪费原材料实际就是在增加餐饮店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会增加厨余垃圾量,加重环境污染。
2、引导消费者适度点菜
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也应时刻记住要文明消费。在外就餐,服务员应当正确引导消费者点菜,建议消费者按食量点菜,帮助消费者控制点餐道数和规格,以降低消费点多菜而吃不完造成浪费的几率,同时这样做也能减少垃圾生成量,既环保又让消费者满意。
3、服务过程要精简
服务过程要精简,是指减少有害于环保、不利于节约的服务内容,例如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消毒餐巾、塑料餐桌布等餐饮用具,改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桌布等。这不但节约原材料和餐饮店的成本,而且能减少垃圾生成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餐饮用具,一定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餐后打包也是一种环保
当就餐结束之后,消费者要求打包菜品时,服务员应谨慎为消费者选择打包材料,杜绝使用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饭盒,而是应该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环保无毒的精美包装打包食品,这样既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又可宣传、提升餐饮店的形象,让消费者信赖餐饮店的服务。
5、有效的设施和服务
要让消费者感到满意,首先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餐饮店实施的服务必须是有效的。有效的服务具体表现为餐饮店的设施设备有效,功能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设备完好,运行正常,使用便捷,有利于消费者寻找和使用。除了服务设施完善有效外,还应做到服务规范的有效。
6、就餐环境卫生干净
消费者选择在餐饮店就餐,就直奔两个目的,一是解决温饱问题,二是满足味蕾对美食的需求。因此,餐饮店的工作台、墙面、顶面、地面、桌面都必须保持整洁美观。这是餐饮店环境、服务气氛的基本要求,是消费者的第一视觉印象。除此之外,店员个人外表也必须做到干净整洁,同时仪表与举止言行要端庄、得体和大方。
7、安全的服务和设施
这是指餐饮店所提供的环境、设施、用品及服务能够保证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心理方面的安全保障。
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心理方面的安全呢?餐饮店就要从保障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做起。再者食品卫生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食品安全卫生而把餐饮店的经营推向末路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要做好食品安全卫生工作,让消费者吃得请放心。同时,服务员还要学会保护消费者隐私,不嘲笑消费者的生理缺陷等。
餐饮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将以绿色经营为标志发生转变。因此,餐饮店经营者应提前做好准备,对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对店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餐饮店的信誉度,努力成为绿色餐饮新时代的领跑者。
>记者 王宁)记者近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为引导广大饭店业经营主体诚信经营,扩大优质供给,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引导广大饭店业经营主体诚信经营,扩大优质供给。该标准由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饭店协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
《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发,构建了包含综合素质、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企业竞争、社会信用5个要素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23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确定了“三等九级”的饭店业信用等级。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提出饭店企业应制定并有效运行节约资源、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强调每年为员工提供制止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知识培训等,进一步推动饭店企业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履行厉行节约社会责任,实现行业绿色转型。
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持续推进有关制止餐饮浪费相关标准化工作。2021年联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意见》,近年来先后发布《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等4项国家标准,并将制止餐饮浪费要求纳入旅游民宿、旅游度假区等相关国家标准。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推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绿色外卖、中央厨房等国家标准制修订,不断健全节约型餐饮标准体系,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消费新风尚。
源:【读特】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引导广大饭店业经营主体诚信经营,扩大优质供给。其中,制止餐饮浪费被纳入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国家标准。
“反食品浪费”的规则体系,正在建构和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为发端,随后自上而下一整套法律法规在相关领域迅速跟进落地。时至今日,广义的“立法”工作,已经推进到了“标准化操作规范”的层面。《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的制定,以“信用等级”维度的奖惩,倒逼饭店从业者履行厉行节约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由外力约束通往自觉自律”的必然过程。
反对和防范食品浪费,无疑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横向比较而言,在此事项上,法律对于公民个体,更多是“道德倡导”;而对于经营主体,则制定了具体的执法惩戒。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抓手,也是“制止餐饮浪费”极其重要的补充性规束力量。当然,这套权责因果对应关系,也是内在逻辑自洽的。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就是提倡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饭店尤其是高端饭店,本身就扮演着“先进生活方式”示范者、引领者的角色。既然如此,其制止餐饮浪费的能力与贡献,理应在信用等级中有所体现。而这,于公众而言,也是极有意义的消费决策参照。
当那些能有效制止餐饮浪费的饭店得到更好的信用评级,那么相应的,其便更可能获得宝贵的资金资源、市场资源,也更可能得到顾客的青睐。换个角度理解,这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正向循环:职能部门通过“评级”激励了饭店,而消费者则用“购买力”奖励了饭店——认真落实制止食品浪费政策,因之给相关饭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可以预见的是,这必将引领全行业更好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原标题《制止餐饮浪费应成为饭店业的信用标签》)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