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反映
如今的外卖包装越来越复杂
价格也越来越高
日前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对此进行了调查
01.
包装费高低与消费额无关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消费者林先生通过外卖平台点了一份快餐,等到结算时才发现,总额23.66元的外卖中包含了4元钱的包装费。那么市场上的外卖价格和包装费是什么比例关系呢?
在广州大学生小王同学的配合下,《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两地进行了消费体验。
① 10份外卖费用进行数据分析:
●北京
以家庭用餐为主
●广州
以个人用餐为主
发现外卖包装费的高低与消费总额并无紧密直接关系。
? 如本次体验中消费额最高的为京都蝎府(北京)的羊尾羊蝎子小锅,消费总额为209元,包装费仅为3元,占消费总额的1.44%;
? 但消费额最低的至尊宝(广州)主食小吃自选套餐,消费额为17.9元,包装费为2.5元,占消费总额的14.29%,是10份外卖消费中包装费唯一占比超过10%的店铺。
② 对送达外卖的包装状况进行观察:
同一家店铺外卖包装费的高低和需要包装的份数呈正相关关系。
? 比如和合谷(北京)的包装费是按份收取,每套套餐收取包装费2.5元,普通盖饭和套餐收费相同,但如果增加一碗米饭,就会再增加0.5元包装费。其中盖饭的包装为和合谷专用分层塑料外卖包装碗,外包装袋为透明塑料袋。
但在不同店铺间比较,外卖包装费在消费总额中占比的高低与包装的精美或者复杂程度有一定关系。
? 比如外包装费用最高(12元)的小城渔家超爱豆豉烤鱼双人餐,不仅有精美的加厚外包装盒,里面的烤鱼套餐包装除了装有烤鱼和配菜的一次性铝箔烤盘,还有装汤料的加厚密封塑料袋及一个规整精致的金属架子。
在运送过程中烤盘放置在架子上,下面则放置装汤料的塑料袋。这样,当烤鱼摆上家里的餐桌时,既能有在餐厅吃烤鱼的既视感,也可以防止热腾腾的烤鱼烫坏桌面。这份订单的包装费占消费总额的7.25%。
? 外包装收费额和占比均最低的烧烤荣耀(北京),一张铝箔纸包住了26串烤串,一个铝箔材质的带盖一次性烤盘盛放了粉丝,烤串和粉丝分别用透明塑料袋包裹,外套牛皮纸袋。收费仅0.5元,占收费总额的0.78%。
但是,外卖包装费在消费总额中占比的高低与包装的成本并非紧密相关关系。
? 如大鸭梨、樱花鳗鳗等店铺的外卖餐食都装在精心设计的塑料餐盒中,消费者收到外卖后直接摆上餐桌也一样赏心悦目。同时其外包装袋也是印有店铺专属图案的加厚塑料提袋或者纸质提袋。这两家店铺的外卖包装收费占比分别为3.10%和5.14%;
? 而小王同学在广州订购的一人简餐,大多是简单的塑料袋,但包装收费占比均在消费额的4%以上,更不要说包装费占比最高的至尊堡,汉堡和薯条是装在印有至尊堡图案的专用纸袋里,外套店铺专用大纸袋;小瓶装可乐装在透明塑料袋里,包装费为2.5元。
“如果在店里吃这些东西,包装差不太多,只是不需要外面的大纸袋和装可乐的塑料袋,但这两样包装并不值2.5元。而且包装差不多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外卖就不收包装费。”协助《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广州进行调查的小王同学吐槽说。
02.
外卖包装是否应收费
通过《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的消费体验可以发现,外卖包装的定价与包装成本有一定的关系。
王俊全
天津天狮学院食品工程系副教授
目前外卖餐饮的纸质包装材料为了防油和水外渗,会有一层薄薄的被称为淋膜的聚乙烯塑料为主的涂层,相当于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在纸面上。这种纸质包装材料能耐受90℃左右的温度;另一种是铝箔餐盒,质量优于淋膜纸餐盒,其原料方便加热,耐高温,可以承受100℃以上的高温,而且阻隔性强,方便密封,密封后可保护食物原味。
铝箔餐盒最常出现的场景是飞机餐盒,由于成本较高,外卖餐饮商家较少使用。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我国对食品包装用塑料制品、纸质食品包装均有国家标准,但是对于外卖包装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标准。一些地方和机构为缓解城市环境压力,促进绿色环保,先后出台过一些外卖包装标准,比如2018年上海发布了外卖送餐盒团体标准;由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北京包装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起草的《餐饮外卖包装通用规范》也于2020年11月10日开始实施。
洪涛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在外卖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选择餐饮的品牌,但是对于外卖的包装却无法选择,因此,外卖包装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需进行规范,应以成本导向作为定价基础,不能胡乱定价。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需求导向定价和竞争导向定价。
“《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二条要求,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再利用。但是对于包装费用的收取标准没有做出规定。”
吕来明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
普通的必要的包装是外卖及快递提供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应收取费用。如果消费者对于包装有特殊需求,明显会增加包装成本的可以收费,但应明码标价。
“外卖需要提供特别包装的,原则上包装收费价格应以成本为标准,不应通过包装来营利,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是外卖物品,而不是包装。”
03.
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平台并不负责生产外卖包装,也不收取包装费用。”美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平台上的商户自行选择包装供应商,供应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生产包装。包装费用的收取和平台没有关系。
关于“包装费”引发的热议
平台外卖商家的包装是否符合环保、安全标准的要求,应按《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发现有不符合人身财产安全或环保要求的,应采取必要措施。
外卖平台对于外卖包装的质量及其收费负有监管的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商家。
“因为消费者投诉意见必然会首先反映到平台上,之后才会传导到商家,平台对商家负有引导、指导、监管、售后服务等责任。”
政府、行业、平台、商家、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治理体系,其中餐饮商家也不能被动地“被管理”,而应该主动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外卖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餐桌上的常客。轻点几下手机屏幕,美食就能穿越人海,准时送达。然而,在这份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真相——顾客支付了54.4元点外卖,而商家到手的收入竟然只有9.42元,收益不足两成!这背后的故事,让人不禁要问:这钱,到底去哪儿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逻辑。
< class="pgc-img">>一、“外卖里的经济学”,商家直呼“伤不起”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勤劳的餐饮小店老板,每天起早贪黑,只为给食客们带来一份份热腾腾的美味。然而,当外卖订单如潮水般涌来时,你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反而感觉像是在为别人打工。原来,顾客支付的每一笔外卖费用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真正落入你的口袋。
“我们辛辛苦苦做一顿饭,到头来赚的钱还不够交平台的佣金和配送费。”一位餐饮老板无奈地说。这不仅仅是他的心声,也是众多外卖商家的共同感受。在外卖平台上,商家需要支付高额的佣金、推广费用以及可能的配送费,这些成本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 class="pgc-img">>二、“抽成”背后的秘密,消费者也需知情
那么,顾客支付的外卖费用中,究竟有多少被平台抽走了呢?这背后的秘密,往往被掩盖在复杂的算法和条款之中。一般来说,外卖平台会对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个比例可能因平台、地区、商家类型等因素而异。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曝光和销量,商家还需要支付额外的推广费用。而配送费虽然看似是顾客直接支付给配送员的,但实际上也可能被平台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服务费。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信息往往并不透明。他们可能只看到了自己支付的总金额和最后收到的美食,却并不知道这背后商家和平台之间的利益纠葛。因此,有专家呼吁,外卖平台应该更加透明地展示费用构成,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 class="pgc-img">>三、“共赢”之路在何方?多方需共同努力
面对外卖市场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找到一条既能让商家盈利、又能让消费者满意、还能促进平台健康发展的道路呢?这无疑需要商家、消费者和平台三方共同努力。
对于商家来说,他们应该积极拥抱变化,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同时,他们也可以尝试通过自建配送团队、优化菜单结构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应该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避免盲目追求低价和优惠而忽略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他们也可以通过评价、分享等方式来支持那些诚信经营、质量可靠的商家。
< class="pgc-img">>而对于平台来说,他们则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担当。他们应该通过降低佣金、优化算法、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来减轻商家的负担;同时,他们也应该加强监管和自律,打击虚假宣传、恶意刷单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以实现自身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外卖江湖,携手共绘美好蓝图”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外卖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无论是商家、消费者还是平台本身都承载着各自的梦想与责任。只有当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时才能打破那些束缚我们前行的枷锁找到那把开启共赢之门的“金钥匙”。
< class="pgc-img">>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的行动去拥抱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共同绘制出一幅属于外卖江湖的美好蓝图!同时我们也期待听到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和观点让我们一起为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外卖服务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懒得出门的学生,外卖总能以迅速便捷的方式满足我们对美食的渴望。然而,细看一份简单的外卖账单,我们不禁感到震惊:顾客支付了54.4元,而商家的实际收入却只有9.42元。这一看似荒谬的现象,让我们对外卖市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 class="pgc-img">>外卖费用逐项解析
让我们认真拆解一下这笔54.4元的外卖费用。顾客支付的总额是54.4元,但清单显示,餐品本身的价格就高达58元。此外,还需支付1元的打包费和25元的配送费。
表面看来,这些费用似乎是合理的,可如果深入探讨,就会发现其中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餐品的定价明显高于顾客支付的金额,而配送费占据了大头,几乎达到了顾客支付金额的46%。在这其中,餐厅的制作成本、人工费用以及食材采购的开支固然重要,但外卖平台收取的费用更加值得关注。
收入分配揭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费用究竟是如何分配的。首当其冲的是配送环节,骑手所获得的25元配送费是整单交易中最大的支出。这说明骑手的辛勤付出是不可否认的,但也意味着商家的收入在这方面遭遇了很大的压缩。
那么,剩下的29.4元又是怎么划分的呢?外卖平台收取了6.4%的佣金,大约1.88元,同时18.1元则用于配送服务费。这样一算,商家最终的收入仅为9.42元,甚至不足总收入的20%。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的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商家的困境
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很多地方的小餐馆和食品商家争先恐后地加入外卖平台,希望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然而,冷静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挑战与困境:商家不仅要承受外卖平台高额佣金的压力,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小商家在高昂的配送费和平台佣金的夹击下,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消费者享受着外卖带来的便利,而商家却在这样不公的利益格局中举步维艰。是否该重新审视外卖服务的定价机制?或者,有没有其他途径能够减轻商家的负担?
从目前的外卖市场来看,我们不得不为商家的微薄收益感到担忧。外卖平台收取的多重费用已成为商家盈利之路上的巨大障碍,并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整个行业的稳定。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外卖平台、骑手与商家之间的利益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各方才能实现共赢,让每一份外卖不仅是一种便捷的选择,更能成为商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为合理、透明的外卖市场机制,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在这场餐饮浪潮中获得应有的回报。毕竟,美食是生活的必需,而每一个为此努力付出的人,都值得得到尊重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