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一则“喝了霸王茶姬新品奶茶后出现心慌心悸”的消费者投诉引发热议。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消费者对奶茶中的咖啡因问题知之甚少。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奶茶咖啡因远高于咖啡
5月20日,一名网友发帖称,喝完霸王茶姬新品“万里木兰”奶茶后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连夜赶到医院检查。此事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自己也在喝该商品后出现类似症状。
事后,霸王茶姬官方客服表示,该款奶茶为红茶底,可能是顾客对茶多酚过敏所致。但,这款奶茶的茶多酚含量似乎并不高,真正的“元凶”很可能是咖啡因。
< class="pgc-img">>疑似有数据显示,一杯中杯“万里木兰”奶茶中的咖啡因高达140mg左右,相当于两杯浓缩咖啡或者超过5罐红牛饮料的咖啡因总量。对于一些体质敏感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咖啡因剂量确实可能引发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万里木兰”事件并非个案。最近几年,各类奶茶连锁品牌屡屡被曝出咖啡因超标。比如之前就有一个市的消费者委员会抽检发现,51个奶茶样本的平均咖啡因含量高达270mg,个别甚至接近500mg,是普通咖啡的2-4倍。
< class="pgc-img">>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奶茶产品直接使用浓缩茶粉冲泡,茶源浓度远高于普通冲泡茶叶,自然咖啡因含量也极高。但消费者往往不了解这一点,还以为奶茶就等同于加奶的普通茶。
警惕奶茶咖啡因过量
过量饮用咖啡因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提高。咖啡因是兴奋剂,容易引发心悸、失眠等症状。一些体质敏感人群更需要注意,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咖啡因能短暂提升血压。虽说对大多数人影响不大,但对于原有心脏病变者还是存在一定威胁。
< class="pgc-img">>消费者还是需要警惕奶茶中的咖啡因过量问题。尤其是长期每天喝超高咖啡因奶茶的人群,更应注意适量控制,保护心脏健康。根据专家研究,成人每天最多可安全摄入1500毫克液体奶茶中的咖啡因。这约相当于3杯中杯奶茶(以每杯250毫克咖啡因计算)。
当然,对于部分特殊人群还需要特别注意:儿童青少年不建议饮用任何含咖啡因饮料。怀孕及哺乳期妇女也不宜饮用奶茶等含咖啡因食品。曾有心血管疾病史者不建议饮用过量奶茶。适量饮用是关键,也希望奶茶企业能负责任地提醒消费者。
新社昆明10月25日电 题:云南普洱茶:时光的味道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每天清晨,昆明老茶人孙继军都会泡上一杯普洱熟茶。打开杯盖,陈香扑鼻,红亮如玛瑙的茶汤流过口腔,随着糖苷逐渐分解,葡萄糖带来回甘,有机酸刺激生津。
资料图为2016年5月22日,云南普洱,顾客在普洱市茶叶市场里挑选茶叶。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孙继军说,购买熟茶产品后,他总会陈放一段时间再取出饮用。在贮存过程中,经过一系列氧化、聚合反应以及微生物作用,普洱茶的外观、口感、香气都会发生变化。随着陈放时间延长,熟茶陈香更甚,滋味醇厚,口感愈佳。
“这就是时光的味道。”孙继军笑道。
作为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普洱可谓“茶界”奇葩。按加工方法,可分为生茶、熟茶,按外形又有散茶、饼茶、沱茶、砖茶等。而普洱茶最独特、最受茶友追捧的,是其在时光沉淀中“越陈越香”的特性。
资料图为2022年6月30日,云南普洱,茶厂工作人员在加工普洱茶鲜叶。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在普洱市一间茶室中,来自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茶艺师阿生花身着旗袍、高挽发髻,温杯、投茶、出汤等一套茶艺行云流水。“生茶在存放数年后口感也会变化,苦涩味减淡,香气更纯正。”阿生花边介绍,边为客人分茶。
茶盏中,生茶的汤色金黄如琥珀,茶香清新如幽兰。初入口时稍感苦涩,随即变为甜润可口。
资料图为2015年5月15日,云南昆明,茶艺师向观众展示茶叶冲泡技艺。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普洱茶中蕴藏着云南各族民众千百年来的生态观。”阿生花说,她记忆最深的画面就是儿时和亲人围坐火塘边一起喝“罐罐茶”。长大后,她来到有着“世界茶源”美誉的普洱市进修茶学专业。
“我第一次参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时非常震惊,真的是‘林中有茶,茶中有林’。”阿生花回忆说。
景迈山保存着已有千年历史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世居于此的傣族、布朗族等民众直接在森林中育茶种茶,茶与树为邻,树为茶遮阳,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沿用至今。
因山高路远,普洱茶在明清之前并未广为人知。但也正是交通闭塞导致的长途储运,促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
资料图为2016年5月20日,云南普洱,制作普洱茶的年轻人。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茶树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青毛茶。若经汽蒸后压制成紧压茶,即为生茶;若经自然后发酵工艺,或人工渥堆后发酵加工制成散茶和紧压茶,则为熟茶。
至清代,普洱茶已沿茶马古道销至中国各地,更触达南亚、东南亚、欧洲等地。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称其“名遍天下,味最酽”。《滇海虞衡志》中记载,鼎盛时期,云南普洱茶主产区“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古人在长期饮茶过程中亦发现了普洱茶的保健价值。《本草纲目拾遗》中就认为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
资料图为2022年7月4日,云南普洱,一家新式普洱茶饮店,老板在制作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茶饮。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20世纪70年代,法国医生艾米尔·卡罗比通过医学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抑制作用,由此在欧美掀起一场“普洱茶热”。据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李扬介绍,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专家发现普洱茶中大量水溶性的膳食纤维等元素有助于人体肠道菌群的恢复,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能够体现其有助于调节体型和情绪的养生价值。
如今,普洱茶产业日趋完善,众多茶企在不断改进传统工艺的同时,探索更多新业态,杯装茶、茶粉、茶饮料等更易饮用的新产品受到年轻市场的喜爱。“多样性也是普洱茶的一大魅力,希望它在未来的岁月中能保持活力,同时诞生更多小而美的业态。”李扬说。(完)
华社福州/圣彼得堡9月27日电题:一条重焕生机的万里茶道
新华社记者金学耕 魏忠杰 王晨笛
9月的闽北古镇武夷山下梅村,树影婆娑,静谧安然。走近村口,可见“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石碑,意蕴悠长。
自17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以大盛魁商号为领头羊的晋商抓住机遇,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
古道悠悠,茶香缕缕。如今,随着中蒙俄三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这条曾经的“世纪动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不断重新发现,在推动经贸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时代浪潮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道贸易促进南北方及中外文化交融
下梅村自清初起即有晋商来此贩茶,后发展成闽北地区最大的茶贸集散地。当地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下梅村茶叶贸易的繁盛。
据武夷山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邹应文介绍,晋商与下梅村商贾合作,精选收购茶叶,在当地创立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一路辗转运至河北张家口,再换骆驼运到俄罗斯为茶叶贸易而特设的边贸城市恰克图,最终到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继而销往欧洲其他国家。晋商与下梅邹氏合作设立了“景隆号”商号,双方精诚合作100多年,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
茶叶自中国采摘到运至俄欧销售,全程约需一年。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利于茶叶保存,经万里茶道陆路贩运至俄欧的茶叶,味道和质量胜过通过海路输入的茶叶,在当地更受青睐。
咸丰年间,南方茶路受阻,晋商把目光转向湖南安化和湖北羊楼洞,在当地将茶叶加工成砖茶,沿水路运至汉口集中再往北陆路转运。熙熙攘攘间,万里茶道继续散发着魅力与醇香。
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权威说,砖茶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利于长时间保存,陈年青砖茶的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加浓郁纯正。
19世纪中期,俄商纷纷前来汉口开展茶叶贸易。他们最初在湖北羊楼洞一带开设茶厂,后又将茶厂搬迁到汉口并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主营茶叶对俄出口。此后,汉口茶叶出口快速增长。到19世纪末,汉口茶叶出口量已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0%以上,汉口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茶港”。
如今在武汉汉口区沿江大道一带,仍可见多栋当年俄商修建的俄式建筑,它们共同见证了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在俄商顺丰茶栈码头旧址上修建的万里茶道雕塑文化园,8组雕塑生动再现当年茶叶贸易的景象。
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文化随之交融。
深入俄罗斯民心的饮茶习俗
茶叶在几个世纪前传入俄罗斯后,逐渐为当地居民接受并喜爱,俄罗斯因此发展了本国独特的饮茶文化。伴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18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专门用于煮茶的茶炊。直到今天,配着糖果点心喝加糖的茶仍受俄罗斯人青睐。
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写道:“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诗人笔下的茶炊烘托出俄罗斯茶文化特有的温馨气氛。
为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等地曾大量开设茶馆。俄政府为打击酗酒,甚至一度给各地茶馆以税收优惠,鼓励人们用饮茶来代替饮酒。
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谢尔盖·卡拉什尼科夫说,中国茶叶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替代了克瓦斯、啤酒及家酿酒,饮茶习俗在俄罗斯文化中已根深蒂固,“茶事实上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种民族饮品”。
在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原地区,茶叶助消化、解油腻的功效尤其受到以肉食为主的牧民喜爱,而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则成了蒙古族居民的传统茶饮。
山西并非茶源地,而晋商却主导万里茶道200多年,有商号、茶庄甚至在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城市设立分号或分庄。对此,山西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说,“晋商以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务实经营、和衷共济、经世济民的精神开辟了万里茶道,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推动形成了互通互赢、和谐相处的贸易格局”。
在山西祁县昭馀古城的渠家大院,有一本手抄本《行商遗要》,详细记录了祁县商人在湖南安化办茶的情况:从茶叶收购、加工、包装到运输,每道工序都有详细规定。而近年来发现的另一本晋商手稿《行商纪略》,则详细记录了祁县茶商在福建下梅以及湖北羊楼洞等地办茶、随后北上销茶的历史。
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在两个半世纪里,万里茶道“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贸易不断,成为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中俄两国以茶为主的贸易,推动了我国内地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北方草原和俄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苏联对我国茶叶需求的减少,万里茶道逐渐萎缩直至废弛。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万里茶道在沉寂一个世纪后,终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国市长会议的代表签署倡议书,迈出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遗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说:“中蒙俄三国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对于增进三国传统友谊和政治互信、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当年的万里茶道沿线已开通发达的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便捷的交通加速推动中蒙俄三国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俄罗斯作为茶叶消费大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中国茶叶搭乘中欧班列对俄出口。去年8月,湖北省首列茶叶出口专列搭载着约1000吨红茶从武汉出发,仅用20天时间即抵达莫斯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蒙两国守望相助,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头羊支持中方抗疫,湖北省则用深受蒙古国人民喜爱的青砖茶回礼,以“羊来茶往”的方式续写两国友好新佳话。
卡拉什尼科夫说:“几个世纪以来,万里茶道一直是连接中国、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桥梁,至今仍在民间友好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的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沿线国家和城市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全新的生命力。(参与记者:赵宇、刘恺、王昕怡、胡隽欣、耿鹏宇、安晓萌、阿斯钢)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