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环一套房,把咖啡馆开到北大校园;毕业实习的时候,只用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吸引到行业顶尖人士,加入他的创业团队;创业三年获得过5次融资,成为该领域首个C轮融资案例。这个做共享厨房的80后,究竟有什么能力做成这么多事?看完他对创业的感悟,也许你能明白一二......
餐饮老板内参 邵大碗 /文
我在很多公开场合都见过李海鹏,多数时候他话不多,一旦讲话表情认真,思路清晰。他反应快,你一开口他就知道你想问什么,一条一条讲,不时穿插一些案例和总结陈述,便于理解。
这种机敏和他学历背景分不开,他是多伦多大学金融硕士,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修过一年。曾长期从事金融投资工作,主导了小南国、满记等多家餐饮企业的投资。
一位投资人说,当初投熊猫星厨,有百分之八十因为李海鹏,他说起话来逻辑缜密,给人很强的信任感.....
感悟一:创业,要选天花板更高的行业去做
选择共享厨房这个领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李海鹏对公寓市场的关注。当时自如公寓和蛋壳公寓刚刚出现,市面上大部分公寓是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
考察之后,李海鹏确定了两条值得创业的路:公寓、共享办公。
“你选择一件事,就决定了你的天花板会在哪儿。”创业得选择一个生命周期长,能做到非常大体量的赛道,而新增市场才会有更多机会。
李海鹏首先想到了餐饮,不是做餐饮品牌,而是结合共享办公做餐饮。
“餐饮市场虽然大,但能做出品牌很难。因为餐饮品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能做到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的餐饮品牌在市场中的占比都很小,倒闭率很高。”
就好比,你今天想做“海底捞2号”,基本上海底捞吃过的苦,你还会吃一遍,但你没法复制海底捞的影响力,受众对火锅已有固定认知,他想吃火锅的时候,想到的就那么几个品牌。
“而只有当市场是全新的时候,你才更容易冲到前面。”
餐饮品牌不能做,顺着餐饮上下游找机会,他选择了“餐饮+共享办公”这片全新领域。
误打误撞,熊猫星厨正好踩中外卖发展的机会,第一个试点店开业就有很多商家想入驻。
最开始,李海鹏对这件事没有想得很清晰,这条路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也不知道,但在专注干事的过程中,目标越来越清晰。
事后复盘,李海鹏考虑,为什么会觉得共享厨房这件事有机会?因为它能解决的问题和共享办公能解决的问题一样:帮助创业者以更低的成本创业,共享办公能做成,那共享厨房也能。
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犯难,李海鹏的经验是:要选竞争没那么激烈,比较新的细分领域。
“别怕失败,因为很多机会都是从失败中发现的。”
感悟二:既然做,就做到最好,不停跟自己较劲
创业的人需要一点自己跟自己死磕的劲儿,钻牛角尖。李海鹏崇尚一句话:想尽一切办法把事儿给办了。
总结过去的人生,李海鹏说有两件事能解释他为什么很多事能做成,“我喜欢总结方法论的东西,就是一件事它达到这个结果的路径是什么?另一件事就是强迫症,我非要这么去做。”
读研究生的时候,李海鹏就不安分,做金融、搞投资,对一个公司“如何从0到100”尤其关注,学他们的方法论,了解什么行业好做。
当时,周围同学都在国内各大金融企业实习,他发现中国空气质量不好,萌生了做净化器的念头。
写好方案后,李海鹏在各大论坛上发帖,描绘对净化器这件事的规划。很快,清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找了过来,带着清华大学教授的背书,李海鹏又召集到获得过“红点奖”的设计师,美术学院的教授......
“无论想做什么事,你得知道这个行业里最牛的这帮人是怎么干的,怎么能快速达到这个段位。” 李海鹏的理念是: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好,拉最牛的人来背书。
至于他如何能吸引到这么多牛人?
有个说服技巧:对别人表述的时候,目标要足够大,“你要先告诉别人你想做什么,你的故事,你这件事的未来在哪儿。”
比如,教授是做空气动力学的,你说我要去做一台空气净化机放在家里,别人理都不会理你;但如果你告诉他你的目标是什么,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表现自己的坦诚,以及清晰的规划方案,多数时候都能成。
李海鹏当时选择去北大光华读管理,就是因为知道它集中了中国金融里做得最好的一帮人,和这些人凑在一起,资源集中,想做什么都更容易做成。熊猫星厨的前几轮融资,就都是光华校友投的。
感悟三:别停止学习,你能解决更多问题时,才更有价值
李海鹏很擅长解决问题,这和他的学习能力分不开。做投资的时候,时间有限,需要他在极短的时间看懂一个行业。
谈到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他说了四个方法:
1、看教育类app。现在手机上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有很多可以快速学习的途径,尤其是听书类app,他能把作者十几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快速输入给你。
2、看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看招股说明书是一个特别好能快速了解行业的办法,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需要在招股书里披露行业怎么发展,竞争格局怎样,甚至细到它的组织架构。
你了解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形态,也就对行业有个大概感知。
3、找到该领域做得最好的企业的“核心抓手”。比如,为什么海底捞能做起来?它比别人好在哪儿?为什么这家公司行?
4、跟行业里最资深的人聊。最高效的方式一定是跟行业最资深的大佬聊,你想了解便利店行业,你就找三家便利店的老总聊。
这个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也可以想办法。比如,前一阵的“大咖饭局”,或者看看他们的访谈视频......
< class="pgc-img">>但是无论怎样,了解一个行业必须带着思考去了解,得知道行业的核心是什么。
创业也是如此,你想做一个生意,得先看这个行业头部的企业为什么行?你想做这件事,那你比别人好的地方在哪儿?
不想明白这些问题,你为创业做的所有事,可能都是白费。
从投资人“变身”被投资人,李海鹏最大的感受是:获得投资的过程更顺利了,因为他知道投资人想要什么。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他们通常会看两件事:看你的大方向,看你的执行力。”李海鹏说自己是一个很闲不住的人,让他两三天啥事不做,他会觉得特别没劲。
反而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明天就要把他颠覆掉的事情,他会觉得这才是创业。在创业的这几年,李海鹏也经历过一夜暴富和千金散尽,但这些大起大落从他口中说出来,却显得格外平常。
当问及对创业有什么感悟时,李海鹏总结了一句话:不要怕失败,你会发现五六十岁之前,所有踩过的坑都是让你成长的。
><>人说,二维码是城市商业数字化升级的最后一块拼图。这张码,让从前一个庞大却无存在感的群体焕发生机,甚至形成了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商帮——码商。
◎ 餐饮老板内参 王菁 发自杭州
1
郑州“羊汤哥”开深夜食堂23年
如今成了全国十大码商
▼
郑州的第一代24小时餐厅不是麦当劳,也不是海底捞,而是张启明的羊汤馆。
上个世纪90年代,郑州人并没有什么夜生活,开羊汤馆的张启明率先发现了这个商机:铁路职工、医护人员,舟车劳累的旅客,辛苦的夜班“的哥”,很难在深夜找到餐馆,他们很可能成为夜间甚至凌晨羊汤馆的常客。
在店面租金固定的前提下,增加营业时间就很容易提升销售量。靠着这个想法,全天营业的“帖老大”成为了郑州深夜食堂的一个传奇,到如今已经23年了。
< class="pgc-img">>23年过去,张启明觉得自己一点也没老,24小时跟随时代的步伐,“5年前,手机扫码支付刚刚在郑州兴起,业务员跟我推介后,我立刻同意了。”
每天中午12点,“帖老大”里座无虚席,而前台点餐排队处却并不拥挤,“以前每逢饭点,店里最头疼的就是举钱排队的食客。一个不注意,收款、找零、送餐就会出现差错。”有序的门店经营使营收稳定增长,他很满意。
< class="pgc-img">>对经营时段的先知先觉,对支付工具的大胆应用,让“帖老大”发展顺遂,23年守候着形形色色的夜归人。张启明甚至跟店员们都交代:在不影响正常营业的前提下,小店可以给流浪的人留一方土地歇脚。
10月29日,在福州举行的首届“天下码商大会”上,“羊汤哥”张启明入选全国首批十大码商,在这十位码商明星当中,有五位都是餐饮老板。
2
在这群餐饮“码商”当中
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
▼
20多年守着自己的小餐馆,张启明算不上是什么餐界传奇,他的创业生涯如同全国所有其他的小微餐饮商家一样,平凡而努力。在餐饮这个门槛极低,充分竞争的行业,他们其实处在食物链末端,一张二维码的武装,使他们拥有了一个新名字“码商”。
10月29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支付宝·天下码商发布《码商:2018中国小微商家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洞察码商群体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报告》显示,码商覆盖各个年龄段的小微商家人群,其中30-39岁的经营者也就是80后码商,是这个群体的中坚力量,30岁-39岁经营者合计占比接近50%。整体来看,男性码商占比相对较多,接近3/4。
< class="pgc-img">>他们的运营主要集中在生活类消费行业,其中餐馆、零售、生鲜等行业店铺数量领先。来自不同区域的码商,也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福建码商爱开餐饮店,广东码商爱开便利店,浙江码商青睐服装,江苏码商爱卖生鲜。
< class="pgc-img">>虽然码商的学历背景以初中、高中为主,但他们都堪称是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超过40%的店铺每天营业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有相当比例店铺营业达18小时以上。辛勤劳作的收获也颇丰,过半码商店铺实现每月营业额3万元以上。
< class="pgc-img">>同时,CBNData《报告》指出,码商们生活不易。经营成本高是他们生意中的主要挑战,其次获取客流难、缺乏经营经验、资金短缺等问题也较常见。
月入万元以上的店铺中,规模越大的店铺,越受到扩张分店带来的资金挑战。而且近半数码商异地经营,社会保障力度较弱,小病常常靠“扛”。
< class="pgc-img">>
3
小微餐饮突围
“野生网红们”摸索出了这些升级之路
▼
最近5年,餐饮业的竞争的维度一直在升级。寻找新的竞争指标,广大个体户餐厅,它们是老手艺的传承者,也应该是新技术的拥抱者;既要亲切接地气,又不能让年轻顾客嫌弃,他们需要主动进化。
< class="pgc-img">>
"码商"的进化精髓并非只是用一张二维码收钱那么简单。
- ? -
拥抱新平台,贴近年轻人
在与码商大会同期举行的码商集市上,来自全国各地“餐饮网红”们,都展示了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探索成果。
< class="pgc-img">>
“抖红”码商丽江石榴哥、在热门节目《人生一串》上走红的烧烤店主阿龙、鹿角巷奶茶的“网红店长”,福州百年老店同利肉燕店主陈燕君等,都在集市上受到了里三圈外三圈的围观。
他们都认为,擅用新工具、善于抓住年轻客群是小微餐饮经营的“制胜法宝”。
寻找渠道和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只是能引来邻里街坊的惊鸿一瞥,更是在这个注意力缺乏的年代,为自己赢得宝贵的网络社交关注度。
- ? -
借力金融工具,获得发展加速
在大会上,内参君发现,小微餐饮个体户也并不是全然没有崛起意识,很多有前瞻性的经营者也想扩大自己的门店,开连锁店,做品牌,但他们往往被朝不保夕的生活裹挟,很难获得一块敲门砖或者可以翻身的杠杆。
< class="pgc-img">>
无担保、没抵押、缺风控数据,是阻碍传统金融方式服务个体餐厅最重要的原因,但这些障碍如今已经不再是门槛。
大学创业的杨亚奇在他的黄焖鸡米饭店开业之初,也遇到了店面装修、运营费用不菲的问题。
然而他不愿意再找已经支持他念大学的老父亲筹款,最终,他通过支付宝"多收多贷"服务,顺利得到了2万元贷款,解决了店面初始运营时资金的燃眉之急。
"码商"除了可以通过"多收多贷"获得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还可以通过"多收多赊"享受到一站式进货服务并有机会赊购,并在"商家服务"通里通过商家信用获得免押服务,自己享受"多收多保"计划,降低码商的生活和经营风险,解决后顾之忧。
4
前途乐观,七成码商觉得明年能赚更多
▼
“套路”越多,码商们对于发展前景也越加乐观。大会现场的数据调研显示,68%的码商认为明年会比今年赚更多,31%的码商计划在一年内扩大经营规模,25%的外地码商计划五年内在经营所在地的城市买房。
< class="pgc-img">>
在码商大会上,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将为1亿小微经营者提供系列数字化经营工具,实现“一本帐、一盘货、一群客”,即“门店数字化”、“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用户运营”。
他现场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天下码商成长计划”:今年年底前多收多保要覆盖5000万码商,为码商实际报销门诊看病费用超过5亿元;网商银行三年内要服务30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并且贷款平均利率在2017年已经整体下降一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争取继续下调。
除此之外,蚂蚁金服还将联合100位企业创始人,为1000万小微商家定制100堂经营成长课程,“数字中国建设不能少了小微经营者,这个群体是中国经济的明日之星、活力之源,他们需要被关注、尊重和支持”,井贤栋表示。
>烧烤、餐饮行业,从来不缺乏新的品牌涌现,也不缺苦干实干的创新者。难的是如何坚守初心成为“餐饮艺术家”。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恰恰就符合了这一特性——80后的“夫妻档”刘文宇和钱晶夫妇从2016年从汽车行业辞职在餐饮的红海里闯荡,7年时间,从不懂餐饮经营为受到大众欢迎的餐饮店,这家店就是“黔味烤夫子烧烤”。
那他们的创业又有哪些曲折离奇的故事?近日,记者带您走近这对平凡夫妇。
从汽车行业掘金进军“餐饮行业”
大背头、高鼻梁、双目炯炯有神……初见刘文宇,给记者的印象是有亲和力,踏实可信。
在摆满美食的餐桌上,他双手落下,夹着美食中央那锅“永兴蹄膀”对着记者介绍:“永兴的蹄膀特点在于脆皮,先要把新鲜蹄膀以各种佐料腌制入味,然后经旺油炸七八分熟后再清炖或红烧。”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显然是一种特色、一种创新。”稍微停顿一下,他又对着记者讲解美食做得地道的“诀窍”:经过油炸的蹄膀外皮红亮起皱、起脆,而且蹄膀经油炸后逼出了多余的油脂,使其味道鲜美而不致太油腻。
过油炸或不过油炸或许都是烹饪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然而,细节往往就是神奇之处。
当然,永兴蹄膀的另一特色是吃蹄膀必配酸菜,不要小看这酸菜,酸酸爽爽的酸菜与大油大荤的蹄膀形成食性、口感上的互补,其美妙的味道自然有它美妙的道理。
“我们的酸菜都是自己做的。”谈话间,刘文宇妻子钱晶插了一句:“我妈妈酸菜做得可是一绝,除了酸菜,我们的用的糟辣椒等食材也是自己做的。”
和大多数普通的创业人一样,刘文宇夫妇也有自己一段充满励志的创业经历,起初他们也不承想会从事餐饮这一行。
在2016年以前,他们在一家汽车4店上班。“我丈夫是做销售的,我专门做财务管理。”钱晶说,那个时候我俩工资加起来能有4万元,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那为何还出来创业?”记者问。
“就是喜欢餐饮这一行嘛,我朋友大多也是从事这个行业。”钱晶抿着嘴只顾笑,最后她才透露:“其实,我和我老公都是‘吃货’,但就是不会做美食。后来想,干脆自己开一家餐饮店算了。“
就这样,夫妇俩看中遵义市新蒲新区湿地公园旁的一间门面,开启了做餐饮的历程。
从“门外汉”到 “行家里手”
“一开始完全不会做,找朋友取经,不会就请教。“钱晶说,我们边学边尝试着做,做出来自己先试吃,吃了觉得好吃,我们又请来朋友试吃:“蹄膀火锅、家常小炒、烧烤,我们都做。”
“还要努力。“
“还有待改进。“
“加油,下次一定做得好。”
……
当朋友传来委婉的话语时,钱晶和刘文宇又开始继续改进,就这样持续6个月后,直到朋友们都说可以开店了,夫妻俩才开始营业。
因为两口子在汽车行业经营的良好人缘,开业当天就有许多顾客光临,““我们开始都是保本微利,朋友介绍朋友,或者顾客介绍顾客,这样一来,我们店里的生意就越来越好。
“刚开始,我们就在旁边那个小门面,面积不大。”钱晶指着另一边的小店面说,后面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就搬到这200平米的大门面里来了,后来又扩展到400个平米。
随着客人越来越多,作为比较有想法的运营者,为让顾客宾至如归,钱晶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我们把厕所精心打造,配备洗水池,将就餐大厅进行改进装修,让顾客有好的就餐体验。”
说话间,钱晶指着门口用彩灯装饰的走廊说:“你看,那就是一位00后姑娘提的建议,我们采纳了,就打造了这样一个温馨的就餐环境。“
刘文宇爱旅游,每当他出去看到好的风景画,便要买下来带回店里进行装饰:”或者看到好的风景,我用手机随手一拍,拿回来装点到墙上。“
说话间,有顾客进来,钱晶又赶忙上前接待:“这边坐嘛,我把空调开起哈。”
“自己曾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把伞。“也大概是因为对食材的严格要求和对顾客的热情,才让这家店面打理得有声有色。
“夏天,来这里吃烧烤,喝精酿,吹吹湿地公园的风,就觉得很惬意,而且老板是一个真正用‘匠心’做餐饮的人。”家住在新蒲新区湿地公园旁的顾客唐先生说。
从用细节打造品质到用心经营顾客
每逢夏天,刘文宇的“黔味烤夫子烧烤”里总是爆满,而大多数是他们的老顾客,他们来的答案都很一致:“口碑好,味道好,老板善良大方。”
来这里,就不得不吃烧烤,喝精酿。打开桌上的二维码,便可见小程序里有百香果精酿等多款啤酒供选择。
夏日,凉风习习,来此品精酿,晚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麦芽糖的味道,也卷走了盛夏的所有烦躁,静静享受这慵懒时光,沉醉在别样“微”旅游中。
点上一盘这里最知名的烤肉串,倒上一杯百香果啤酒,配上昏黄的灯光,气氛瞬间拉满,难怪有朋友说:“适合浪漫的一场约会。”
“为什么叫‘烤夫子烧烤’?”记者好奇地问。
面对记者提问,刘文宇笑着说:“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向朋友请教店取名的问题,他一时间也没招,抓狂之际,他女儿冒出一句:“要不就叫‘烤夫子’吧。”
一句俏皮话让刘文宇听进去了:“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那么‘烤夫子’就是烧烤方面的专家,这个好。”
于是,“黔味烤夫子烧烤”店面呼之欲出。事实上,刘文宇夫妇的行动也让店面名副其实。
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冬季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吃火锅和烧烤,而在吃的时候,出汗、发热是避免不了的,这个时候都会选择喝一杯精酿啤酒,既可以享受精酿啤酒的醇厚口感,也可以从口到胃得到降温。
钱晶自然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打算做优精酿,“这是年轻人的市场,要做起来。”
若要开始经营,必须确定好一个基调,也就是品牌调性。
“精酿啤酒吧应该是一个带给顾客新颖感的场景,要让人很容易地抓住特点留下印象。”
在规划阶段,夫妻俩考虑顾客体验感,“这个酒吧是谈事情的,大家一起嗨的,还是文青气质的?把握住这家店的调性,才是搭建起了经营的骨架。”
精酿啤酒是一种文化输出,因此装修风格、服务体验都是能够让顾客有个直观感受的重要部分。
于是,夫妻俩在装修上,不拘泥于模板。经过装修改造,店里精致的装修让第一次来的客人有:“哦,原来精酿啤酒是这样的感觉。”
在服务上,夫妻的观点是“不要去人工化”。
他认为去人工化后,顾客在家里也可以点外卖,那么还为什么要来餐厅就餐呢?
餐厅独有的场景、服务、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员工与顾客的交流是保留顾客粘性的关键,员工通过客人的饮酒习惯、喜好等做推荐,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他的酒。
提升知名度、积累人气,让更多人来店里消费,当然要做好宣传!夫妻俩也会邀来主播做推广,然后告诉身边人这是一杯怎样的啤酒,它有什么味道。
“疫情三年我们都挺过来了。”刘文宇说,以后来的路不论如何艰难,再有挑战,我们也要坚持地走下去,“终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用细节打造品质,用爱经营生活,用心经营顾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编辑 孟锦群
二审 蒋洪飞
三审 钱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