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收到餐饮类的投诉增多。
日前,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等部门启动餐饮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普法培训。此次普法培训将分批次展开,将通过普法先行、督导整改、合规指引着力推动餐饮企业不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主动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7月4日,首期个人信息保护普法培训班开班,海底捞、桂满陇、达美乐、点都德、喜茶等80余家上海餐饮烹饪协会下属连锁餐饮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涉及餐饮门店16000余家。
培训班上,上海市网信办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和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剖析餐饮企业在个人信息收集环节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对企业做好自查整改提出指导性意见。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等部门围绕认真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餐饮企业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收集个人信息必须限于餐饮业务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
已解决:
针对北京田宇行兴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屈臣氏等数起投诉,经澎湃新闻介入后双方达成一致。
未回应:
针对中国银行常州分行、“iGO出行”APP、中公教育、锦江明珠房地产公司、长城宽带等的数起投诉,尚在协调处理中。
未达成一致:
有消费者反映,5月3日,消费者将价值18000元左右的Gucci连衣裙,送至海尔洗衣先生银城东苑店进行280元的“保值精洗”。连衣裙使用人丝面料以及貂毛领,洗衣标上明确注明“不能水洗”。5月28日,洗衣店工作人员告诉她,连衣裙进行了水洗,且出现了大面积染色情况。此后,洗衣店虽几次修复,但消费者并不认同最终的结果,要求公开洗衣过程并赔偿。
一周维权速报:
1.“入会”扫码才能买瓶水,澎湃介入后屈臣氏涉事门店表示会整改
近日,有消费者向澎湃新闻反映称,6月29日,消费者到福州长乐区十洋国际城的屈臣氏(长乐十洋店)想买两瓶水,却被导购要求必须先注册会员、关注门店导购企业微信,否则不能付款。对此她不能理解。在拒绝店员要求后,消费者多次向屈臣氏投诉,但未得到有效回应。
澎湃新闻致电屈臣氏。官方客服回复称,“已积极联系商家整改,后续也会持续关注”。7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涉事屈臣氏(长乐十洋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此次投诉,工作人员已联系相关员工,将加强培训、监督。
2.别克车主称新车出问题索要安全检测报告被拒,4S店:故障均已解决
近日,有消费者向澎湃新闻反映称,今年2月26日,消费者在北京田宇行兴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别克昂科威plus。6月20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显示故障,他要求4S店将车辆拖回检修。当天,4S店工作人员对车辆相关问题进行排查后,选择了清除故障代码,并建议他继续使用观察。消费者认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不合理,他对车辆的质量问题提出担忧,遂要求4S店提供车辆的安全检测报告,遭到对方拒绝。
7月5日下午,涉事4S店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已针对消费者反馈的问题进行检测,相关故障均已解决。对于车主对车辆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的担忧,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欢迎车主随时到店检测。
一周消费警示:
北京检出13组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绿源”“飞鸽”等上榜
北京市监局日前公示第6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查显示,本次共有13组批样品实物质量检验不合格,其中包含标称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绿源Luyuan”。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5月26日至2023年6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六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其中绿源电动车四次出现在不合格产品信息名单中。
除了“绿源”外,此次抽查的不合格产品还包括标称天津醒狮电动车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飞鸽FLYING PIGEON”电动自行车、标称无锡邦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自由行CZYMH”电动自行车、标称浙江钻豹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五星钻豹ZUB”电动自行车、标称河南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立马LIMA”电动自行车等。
目前,对于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全部移交经营主体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丨职业餐饮网 李珍
7个步骤,教你轻松应对顾客投诉
餐饮服务业是一个需要靠口碑来生存的行业,然而对于餐厅来说,每天接待大量顾客,难免会遇到顾客投诉。
应对顾客投诉,也就成为每一个餐饮从业者必备的技能。处理这类危机,当然是以预防为主,做好餐厅的品质、服务、清洁,尽量不要产生投诉。
但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应对呢?
今天给大家详解七个处理步骤,不但将顾客投诉转危为机,甚至成为未来一个忠实顾客。
1、情况了解,不要急匆匆去找顾客
当餐厅发生顾客投诉,一般服务员是没有办法自己处理的,会找到主管或者店长。
主管或者店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急匆匆跑过去解决,而是向员工详细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投诉,这个阶段心理就可以做一个预案。
2、自我介绍,过程中察言观色
了解情况后,主管走向客人,首先做自我介绍,当你说完名称和职位,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察言观色,因为一桌客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要弄清楚到底是哪一位客人投诉,以及顾客的情绪状态如何。
3、积极聆听,请求顾客还原事件
自我介绍完,可以请求顾客把刚才发生的事情描述一遍。
这个时候,顾客由于情绪激动,可能会说,你们员工刚才没有说么?为什么要让我再说一遍?
你可以耐心解释,因为员工介绍的可能不全面,想听听当时的实际情况。
只有多方了解,我们才可以在脑海中还原当时的真是场景。
同时对于顾客描述不清楚的地方,也不要怕,可以跟顾客请求详细讲一下。
4、真诚道歉,但不大包大揽全部责任
当客人描述完后,就需要对客人不愉快的用餐体验进行道歉,特别注意,这个时候你是代表公司的,不能随随便便就把所有责任都揽下来,不然后续的处理会非常被动。
比如顾客说菜里有个虫子,我们可以说,对给您造成不愉快的用餐体验非常抱歉,而不能直接说,对不起都是我们餐厅的问题。
不卑不亢,该道歉的道歉,但是不要大包大揽全部责任。
5、真诚请求顾客给出建议
道歉完后,有些客人会对餐厅给出建议,或者你也可以主动询问顾客有什么建议,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对顾客表示感谢。有的客人可能不愿意提建议,那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环节,解决问题。
6、主动提出解决方案,不要等顾客提出
有的主管了解情况后,上来就问顾客,您想怎么解决?这是最忌讳的。
一方面,会让顾客觉得餐厅没有诚意;
另一方面,顾客不知道我们的权限在哪,他可能随口要求免单、赔偿,给的方案可能是我们接受不了的,这时候如果拒绝,会让客人更加恼火。
所以一定要主动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很婉转的告诉客人,我们的权限只有这么大,希望客人理解。
如果遇到胡搅蛮缠的客人,也不要害怕,积极寻求上级或者相关部门的帮助,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保证餐厅的正常运营,同时让顾客满意。
7、建立联系,将投诉顾客变为忠诚顾客
很多员工会说,我都解决完问题了让顾客赶紧走吧,还联系什么呀,以后别再来惹麻烦就行。
要知道,如果不建立联系实际上有可能丧失掉一位忠诚顾客。
比如有一位很擅长处理危机公关的餐厅主管,跟每一位投诉顾客留了联系方式,并妥善处理问题,都成了他的忠实顾客,充会员卡等等都专门找他。
因为处理投诉问题的人,是顾客在这个餐厅最熟悉的人。
这里还有一些技巧,一般不可能直接说美女帅哥,您电话给我留一下?
可以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他,说:“下次来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帮您预留位置。”然后请求留顾客的电话,或者加微信,一般都会成功的。
牢记餐厅危机管理的6个准则
通过以上7个步骤,基本上可以解决餐厅门店的投诉,但有时也需灵活运用,牢记以下餐厅危机管理的6个准则,将对决策更有帮助。
1) 保持冷静: 首先保持冷静是最基本的,保持头脑清醒,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及时处理: 很多餐厅主管或者店长因为事情太多,在处理顾客投诉的时候,可能会耽误,但这个危机不处理,不会凭空消失,而且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一定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及时处理。
3) 灵活变通: 虽然有一定的流程,但特殊情况下要灵活使用流程,不一定非要生搬硬套。
4) 避免恶化: 不管采取任何措施处理投诉,脑袋中时刻都要有一根弦,不管采取何种决策,都要注意,避免恶化,是底线。
5) 寻求帮助: 当你的权限或者精力不足以处理这个危机,一定要寻求上级或者公司总部的帮助,而不能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方法去解决,最后可能会给餐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6) 做好善后 : 当一个顾客投诉的危机事件过去后,不一定就万事大吉,可能会遗留一些细节,这时需要仔细盘点,做到不遗漏。事后还应对该次事件做反思总结,甚至动员所有员工一起反思,提出以后工作精进的方向。
本文来自职业餐饮网,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月12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摄影 杨杨 长沙报道
3月12日,记者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全省12315热线及平台接收消费者投诉141815件,投诉按时办结率98.5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327.43万元。
综合2020年全省12315数据分析统计,消费十大投诉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食品、交通工具、餐饮和住宿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器械、服装鞋帽、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家居用品、美容美发洗浴服务以及电信服务等行业,十大投诉热点领域投诉数量占总投诉量的51.73%。
食品类投诉量仍然排名各行业首位。全年共接收食品类投诉24399件,主要涉及食品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等感官性异常问题,普通食品夸大宣传,甚至宣传具有保健功效或特殊用途;疫情期间擅自涨价,不明码标价等问题;商家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交通工具投诉量持续增长。全年共接收交通工具类投诉7706件,主要涉及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质量差强人意,主要部件常出现漏油、漏气、怠速不稳、表盘不准等问题;购车合同纠纷多,购车定金退费困难,商家不按期交付车辆,签订合同后擅自涨价或强制消费,合同约定优惠不予履行或擅自增加附加条件等问题;售后服务品质差,反映售后服务中过度保养、变相收费等问题。
餐饮和住宿服务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一直是投诉的热点。全年共接收餐饮和住宿服务投诉6161件,主要因为年初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被迫改变消费计划,引发与商家的退定(订)金纠纷;优惠活动与商家宣传承诺不符;食材不洁、食材不新鲜、用餐环境卫生不达标;价格不透明等。
教育培训服务成为今年的新热点。全年共接收投诉5867件,主要因为疫情期间,教育培训机构线上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机构借疫情之名不提供服务;夸大宣传教学效果以及师资配备;预付式消费风险大,部分机构拒绝退款或携款跑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年共接收医疗器械类投诉5702件,增长幅度排名各行业前列。主要涉及口罩材料低劣、无厂名厂址、无执行标准及达不到医用标准;口罩、酒精及消毒水等防疫物资显著高于市场价格;网络购买医疗用品被欺骗等。
全年共接收服装鞋帽消费者投诉5290件,主要涉及产品质量不达标、网购商品不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售后服务不满意、优惠力度与商家承诺不符,特别是通过微信等方式购买服装,一旦微信被拉黑,被诉方主体无从查找,难以维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体育消费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包含健身、游戏、聚会、竞赛等,范围广泛。全年共接收投诉4932件,预付式消费风险大,办卡后商家携款跑路;销售承诺不兑现;服务质量不满意;优惠限制条件多等。
全年共接收家居用品投诉4645件,集中反映合同纠纷、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三个方面问题。如定制家具、厨具材质、尺寸、产品颜色(色差)等有争议,送货商品与约定不符;订购产品未按期送货;商家违约不退定金;售后维修拖延时间长、维修技术不高造成重复修理,零配件更换、维修价格不透明;三包义务不履行;承诺赠送保养等服务未能兑现或另行收费等。
全年共接收美容美发洗浴服务投诉4343件,预付式消费风险大,包括因疫情影响过期遭拒用、商家跑路、补卡遇阻;虚高定价,以次充好,如将普通产品包装成名贵产品;场所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等。
全年共接收电信服务投诉4311件,主要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宽带网络安装不到位;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开通套餐;移动通话资费不透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