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闻客户端3月26日讯(YMG全媒体·大小新闻记者 刘晓阳 摄影报道)越是风疾雨骤,越考验责任;越是关键时刻,越见证担当。蓝白作为烟台市放心三餐工程的定点骨干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民生责任,因此蓝白餐饮也成为烟台市区唯一一家被政府批准提前复工的食品餐饮企业。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正月初七开始,蓝白家厨房店和自选餐厅外卖窗口就恢复营业,对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烟台市民的好评和点赞。眼下,在复工达产的大潮中,蓝白食品以其迅速升级的市场反应,产量与销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初七营业产品销量逆势上扬
在卧龙园区蓝白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这里一片繁忙景象。今年外卖的网红产品“猪肉香菇包”、“牛肉馅饼”等产品正在加紧生产制作中。
“疫情发生后,公司及时启动了应急保障工作,于正月初七开始通过家厨房及快餐外卖窗口对外营业,保障面食及早餐供应,全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烟台蓝白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吉宏介绍,年后,由于疫情原因,好多门店开不了门,对广大市民的一日三餐造成了很大不便。为了确保烟台六区的主食及早餐正常供应,体现市政府早餐工程骨干企业的担当,经政府批准,蓝白决定提前复工。“政府相关部门对我们的防控预案及生产经营安排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审核,才批准蓝白复工。”任吉宏介绍,正月初七早上,烟台六区的蓝白快餐店外卖窗口和家厨房店基本开始营业,而且严格执行原来的销售价格,坚决不涨价。
任吉宏介绍,蓝白同其他餐饮企业一样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2月份亏损500多万。在餐饮行业艰难前行的情况下,经过仔细斟酌,蓝白决定暂缓店堂营业,先开放外卖窗口。蓝白通过开发新的营销渠道,发动员工在自己小区建立微信群达千余个,对封闭在家不方便外出的市民送餐上门。在新的营销模式下,外卖产品销量逆势上扬,外卖送餐产品成为网红,销量较疫情前翻倍。生产车间加工人手紧缺,不得不由堂食员工补充到工厂帮忙生产。眼下,堂食逐步开放,全面营业后,顾客恢复消费习惯也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外卖产品的逆势火爆,现在产量和销量已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安心卡”让市民安心用餐
昨天中午,蓝白餐厅观海路8号店的外卖送餐员王辉,打包了生炒椒麻鸡套餐和一份冻手抓饼,为附近小区的居民送餐上门。在外卖袋子里,还附上了一张“安心卡”,上面写有制作人、配餐员、送餐员的姓名和体温测量情况。
烟台蓝白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颜亚平介绍,疫情期间,蓝白新增自营外卖平台,推出了“蓝白专送”,顾客手机自助点餐,由蓝白门店送餐专员送餐上门,确保安心快捷。在蓝白专送消毒防护方面,从送餐箱的消毒、产品的防护、员工送餐防护等方面着手施行。通过这种方式,严格做好加工、分装机配送环节的安全防护,能让市民安心用餐。
“我在正月初二就召开班子成员视频会议安排布置防疫事宜,迅速成立疫情响应专项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护措施。”任吉宏介绍,复工的前提是搞好疫情防控。公司启动三级预警响应,从人员管理、原料采购、工器具及设备、宿舍管理、外送防护、对顾客的宣导及服务等全方位制定防控措施。正月初六安排组织所有返岗人员进行培训,对全员进行上岗防疫培训并考核;每日上岗前测量体温合格上岗,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四级质检人员进行到店检查;对住宿人员实行一人一个房间,出入宿舍登记、测体温等措施;职工餐可以不受费用标准限制,确保每位员工吃得好,住的放心。
从公司管理层到餐厅到每一位员工,始终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心态,去安排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严格按照公司防疫规定,为顾客及员工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
覆行社会责任见证企业担当
蓝白作为政府放心早餐工程定点骨干企业,担负着重要的民生责任。在这个非常时期,没有消极自保,而是立即想到尽量为社会大众做些什么。
1月28日(正月初四),蓝白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支持烟台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用于采购抗击疫情所需物品,为阻击疫情尽绵薄之力,这是我市首家为疫情进行捐款的企业。
“蓝白公司是政府培育支持起来的,是顾客呵护关心起来的,蓝白虽不是个挣大钱的企业,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积极行动支持政府战胜疫情。”任吉宏表示,考虑到六区的一线环卫工人和城管人员仍在坚守岗位,我们向他们捐赠了十万元的食品。
疫情既是危机未必也不是一场机遇,这次疫情过后,对于企业以后如何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任吉宏表示,对于蓝白而言,一方面,要扎实做好经营管理升级,为顾客提供更加安全放心、高品质的餐饮服务。本次疫情过后,顾客对食品安全及产品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必须从采购、加工、储存、配送、售卖等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相关标准,从训练、监督、激励机制及服务等各方面下功夫,扎实管理落地,保障产品品质。另一方面,拓宽线上服务功能,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在加强与美团等平台合作的基础上,优化提升蓝白自有线上服务平台,并适当扩增产品品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赵璇
柬埔寨金边,有这样的一家餐厅,虽然开业时间仅不到半年,但已备受柬埔寨2019 Miss Cosmos 国际环球小姐和当地知名杂志Sovrin的CEO等知名人士的推崇。
这家餐厅就是“kungfu Kitchen—家常便饭”,一家华人中式餐厅。今天,柬单网的记者就走进这家网红餐厅,解密其爆红的秘密。
< class="pgc-img">>历时7个月的市场调研
2019年12月31日,“kungfu Kitchen—家常便饭”餐厅开业了。与以往的网红餐厅不同,“家常便饭”在开业前并未进行大量的广告营销,而是选择了静悄悄地开业。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家餐厅便已开始大排长龙。
“至今为止,我们在广告上的投入金额为零。每天来吃饭的顾客都是口口相传而来。”餐厅创始人袁先生告诉记者。
“家常便饭”的创始人袁先生是一名澳洲华人,并已在澳洲、中国多地开设了5家餐厅。“柬埔寨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拥有着大量的机遇。我选择来这里开餐厅,也是看中柬埔寨未来的发展。”
早在2016年,袁先生就曾到柬埔寨考察过,但由于当时柬埔寨的基础建设十分不完善,市场也较为混乱,并不适合开设餐厅。但袁先生并未放弃关注柬埔寨市场。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影响下,2019年3月,袁先生再次来到柬埔寨考察。
2019年6月,在和澳洲的团队沟通后,袁先生孤身一人前往柬埔寨开拓华人餐厅市场。“我花费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用来做市场调研定位,了解当地人的饮食结构、餐饮原料市场、消费水平等。”
经过多重考察后,袁先生将餐厅定位设为目标客群主要为柬埔寨人的便利连锁型餐厅,提供标准化的小份量,多菜品的中国家常美食,让顾客花费同样的价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菜品。
< class="pgc-img">>SOP标准化保证菜品质量
走进“家常便饭”,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厨房工作室,从配菜到炒菜,全流程透明化。“多年的餐饮经验,我发现许多人对于中国餐厅的印象都是藏起来,而藏起来就可能存在着卫生、食材等各种问题。
所以,我们希望打破这种刻板观念,将厨房工作全面公开化。”袁先生表示。
曾任职于麦当劳多年的袁先生,深知餐饮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与其他中国餐厅不同的是,在“家常便饭”的厨房里有着众多的量杯、量勺等测量工具。
“我们的每一道菜,都有着标准化的配比,这样既能保证菜品的味道,也能保证菜品长期的出产水平。即使没有中国厨师,也能确保烧出好味道的中国菜。”
为了迎合当地的人口味,在开业前一个月,袁先生和其员工们每天都在厨房里进行标准化的调试,通过不断试菜的方式,确保每一道菜的口味都是上佳之选。“我们在菜品选择上,遵循传统制法的原则。
比方说,我们的招牌菜麻婆豆腐,一定要遵循中国的传统做法,选择嫩豆腐为原料,用盐水煮至定型,再用豆瓣酱进行烹饪。但同时,我们也尊重当地的饮食文化,减少了豆瓣酱的使用量,以及不使用花椒粉作为佐料。”
< class="pgc-img">>正是凭借着这份对中国传统美食的用心和对当地饮食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让“家常便饭”一炮而红,成为了当地著名的网红餐厅,深受柬埔寨人的喜爱。“目前,我们餐厅60%的顾客为柬埔寨人和二代移民,20%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华人。”袁先生说。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原本4个月回本的餐饮计划受到影响。“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对我们的顾客和员工负责。”据了解,“家常便饭”是金边第一个不再接受堂食的餐厅,3月15日后餐厅便通过Facebook,餐厅电话以及柬单点外卖平台提供送餐服务。
从餐厅主色调蓝白的选择,到十二道菜品的标准制定,每一个细节里都藏有着袁先生多年的餐饮经验和巧妙的小心思。将中国美食发扬光大,缔造独属于自己的品牌饮食帝国,是袁先生心中追求的梦想。
“中国餐厅不应该仅仅只为中国人服务,而应该将中国美食发扬至全世界,让更多的外国友人爱上中国美食。”袁先生表示。
【延伸阅读】
老板注意了!柬埔寨政府出新令,你的餐厅可能被停业
#东南亚见闻##柬埔寨旅行##柬埔寨#
关注柬单?,了解柬埔寨,更多柬埔寨资讯、创业投资、同胞社区,可下载柬单?APP
有公布营业时间,也没有公布联系电话,店里店外,除了门口黑板上的粉笔字“复兴岛饭店”,和墙上的一张菜单,初来的顾客甚至无法得到更多信息。百度地图和大众点评上,也只留了一个地址、几张照片。
作为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复兴岛被人们称为上海市区“遗世独立”的小岛。与岛同名的这家饭店,也被称为“最孤独的饭店”。
这座岛和这家店,似乎是一下子火起来的。当Citywalk之风吹遍全城,打卡者们突然想起这片“被遗忘的净土”,来到共青路探秘,顺便走进小店填肚子,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今年夏天,年代剧《足迹》开机,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店成为明星聚集的空间。社交媒体上,不断增长的复兴岛打卡笔记里,也会不约而同出现小店的镜头。
“最孤独的饭店”突然成为网红,打卡者们收获了怎样的精神世界?带着疑问,8月的尾巴上,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也来一探究竟。
小店像是一家微型记忆博物馆
打卡的人们都说,复兴岛上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海派情怀。
从定海路桥走上复兴岛,时间仿佛开始倒带,进入属于怀旧老上海的结界。
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怀旧成为一种时髦。似乎熟悉场景的再现,能让人从现实世界中短暂抽离,获得心灵的慰藉。
从定海桥渡口向北,映入眼帘的复兴岛饭店和整座岛一样低调。饭店门前,一身白纱的年轻女子与西装革履的男士笑脸相对,拍摄婚纱照。
■演员来复兴岛饭店拍摄(店主供图)
来看看作为背景的饭店。淡黄色拉毛墙面,屋檐下遮着蓝白相间的雨棚,绿色木框的小窗……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上海街头的许多房子都以这样的面目出现。
推门进店,左手边的帘子后面是一间厨房。店堂不大,摆了六张长方桌就满了,吸引打卡者的“洞天”布设在四周墙面上,全是老物件。
“都是我自己陆陆续续收藏、布置的。”90后店主冶进孝告诉记者。
■冶进孝展示心爱的乐队卡带
有点年纪的客人一眼看出门道——内饰分了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主题或年代,有黑胶section,CD section,卡带section,老式家电section,大哥大section,汽车飞机模型section,港台影视剧照section……有人说,小店就是一座上世纪八零九零年代风格的微型记忆博物馆。
■不同区域,不同展示
写菜单的黑板下,一台夏普 GF-800双卡录音机是冶进孝口中的“镇店之宝”。“收来的时候,两个带盒都能播放。”冶进孝说。现代化的都市里,越复古越时髦。有时候,他放一盘Beyond的《海阔天空》,或者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整个店堂就回荡着歌声催化的情怀。“顾客觉得好奇,也来用,时间长了,用得太多,就坏了。”
越复古越时髦,助推小店成为网红
男团SEVENTEEN成员文俊辉在《赤脚的人》里唱:“不如再/走一遍/经过那家小吃店……”
抖音毕业歌会,文俊辉在复兴岛饭店留下影像。粉丝们模仿他的姿势,倚着绿色窗框,或者坐在复古打字机旁,拍摄同款姿势。打卡的人多了,也能为小店带来营业额。
■粉丝打卡文俊辉同款(网友图)
毕竟,很多时候,复兴岛饭店是全岛唯一的餐饮店——本来应该是“唯二”,但在顾客的观察中,两百米外的共青饮食店不是每天都开着。
来了岛上,总有人要吃饭。冶进孝能做的,就是让复兴岛饭店全年无休。
把店堂布置成复古风,是近些年的事。他给记者看老照片,简简单单一家饭馆,什么特殊布置也没有。
店里的陈列起源于他的收藏。“绝大部分藏品比我年龄要大,都是后来淘的。”他以满墙卡带举例,“上世纪90年代末,卡带9块8一盒,我还是小孩,怎么买的起。”
冶进孝出生于1993年,复兴岛饭店是父母2003年开的,而他2007年才从老家青海来沪。在少年冶进孝心里,上海是电视里的繁华都市,黄浦江边五光十色。到了岛上,冶进孝愣了:这么安静!黄浦江倒不远,往国棉十七厂方向走,就很靠近江了。但厂区不能随便进,里面也没啥好看——那时杨浦的江面上可没什么灯。
■定海路桥另一头是国际时尚中心(原国棉十七厂)
是共青路上的林荫道,让他找到了对上海的感觉。有时,他会跑去市中心看看,相似的林荫道让他感到亲切,点燃了探索上海的兴趣。
在他的抖音和小红书账号上,除了饭店的简单宣传,还有一些考古老上海的视频。到拆迁的地方收集旧家电、老物件,甚至还有松潘路、民和路的门牌号,都是他探索上海的方式。
饭店的顾客,原先以复兴岛的上班族为主。伴随着杨浦工业转型,复兴岛的功能也在转型,好在地铁的出现让交通便捷,游客渐渐成为顾客主流。高校学生来拍短视频作业,年代剧演员前来取景,素人体验明星同款,逛完杨浦滨江和国际时尚中心的游客顺路过来打卡……
■剧组在店里拍摄(店主供图)
冶进孝向记者解释:“我这个店,从来没有刻意找网红宣传过。都是他们自己找来的。”他也没想到,复古风成了助推小店成为网红的一把火。也许正如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所说:“在消费社会中,人们购买商品不仅是单纯地想要获得它的使用功能,还更多地想要追求依附于商品之上的符号价值。”购物如此,吃饭亦如此。
情怀在,人情味也在
当下,充满怀旧元素的文化不止能吸引眼球、迅速出圈,还能成为经济现象,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消费中,因为人们乐于为情怀买单。
面对复兴岛饭店的走红,冶进孝对晨报记者说,他其实更希望顾客关注餐饮本身。
复古怀旧风对应的往往是港台偶像剧或者海派年代剧风格。但在这里,通过黑板上的菜单,记者读出了浓浓的西北风味。
■菜单下就是“镇店之宝”录音机
汤面有7种,还有羊肉泡馍。拌面炒面5种,拉面、刀削都有。盖浇饭16种,浇头主要是牛羊肉、鸡肉、土豆。另有9种炒菜。菜单下面用更大的字写着:“点餐,免费加量。”
美食博主欧先生点了一份炒牛肉拉面。一个大方盘子端上桌,面装满了,欧先生很满意西北菜的分量。他告诉记者,番茄汁里加了一点点辣椒酱,很提振食欲。他还尝了尝肉夹馍,觉得像成都锅盔的做法,馍在出餐前放油里炸了一下,很香。
欧先生向厨房提出,馅儿稍微咸了一点,现在提倡少盐饮食。厨房回应会参考他的意见,做出调整。
“过去,这里的顾客以岛上工人为主,工人体力劳动多,盐分流失大,所以特地烧得咸一点。”了解饭店历史的欧先生对记者说。
■网友晒出的美食(网络图片)
中午时分,记者看到,坐满店堂的顾客中仍有工人师傅的身影。氤氲的热气中,他们举起筷子,放声交谈,重蓄体力,迎接下午的劳作。
店门口有时会放块牌子:“本店以原价15元的牛肉面给到辛苦在一线的所有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9.9元的爱心价,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还注明,店里免费向工人、小哥供应茶水,累了就进来坐坐,休息一会。
冶进孝说,这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在岛上开店21年,一家人早已融入上海,融入复兴岛。“这么多年来,居委会、居民对我们都很关照,我当然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 何雅君
图片来源 | 未署名图片由何雅君摄影 封面图片:店主提供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