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90后是行动派《创业中国人》黄柯宁分享琉璃鲸的蹿红之路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逆、啃老、异想天开,曾经的90后被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在争议声中逐渐长大的他们,如今也加入了万千创业大军中。3月15日晚天津

逆、啃老、异想天开,曾经的90后被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在争议声中逐渐长大的他们,如今也加入了万千创业大军中。3月15日晚天津卫视《创业中国人》节目中,就来了一位“爱折腾”的90后——琉璃鲸创始人黄柯宁,带着爸妈传授给他的“创业基因”,开始在创业路上“瞎折腾”。2016年创办西尾抹茶,带动中国抹茶市场迅速爆发,2018年,用琉璃鲸重新出发,再续网红店辉煌。黄柯宁坦言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坚信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道路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黄柯宁2年内换6份工作,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对于90后的年轻人们而言,浮躁不是横冲直撞,是有目标的勇往直前。黄柯宁正是如此,他爱“折腾”,本着,“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好的事情”的决心,在创业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在《创业中国人》节目中,黄柯宁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无到有,创业成功的故事。

大学期间,黄柯宁选择了创意与营销专业,他痴迷于研究品牌营销运营的奥秘,研究地越深,他越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品牌。

毕业后,黄柯宁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西餐厅拜师学艺。每日的工作就是一些繁琐的杂活,但黄柯宁并不怕吃苦,他相信每个工作都是自己实践和认知上的升华。功夫不负有心人,师傅看到了他身上这份用心,决定将店铺交付给他。黄柯宁深思熟虑后却拒绝了,他的心中有更远大的目标。为此,接下来的两年,他换了6份餐饮相关的工作。

厚积而薄发,2016年,黄柯宁与他人合作的品牌西尾抹茶大获成功,几乎一夜间点燃中国的抹茶市场,仅仅60平方米的店铺,排了287桌;2016年底,黄柯宁独立操作自己的第一个品牌初壹,连续一年在杭州大众点评热门排行榜排名第一。短短一年,两个爆红的网红店铺让黄柯宁初尝成功的滋味,但面对逐渐饱和的抹茶市场和千篇一律的产品,他急需找到新的出路。

琉璃鲸以创新为核心,不怕他人跟风模仿

当下的年轻人,喜爱有意思、新奇的东西,许多品牌抓住这一特点,纷纷推出跨界产品,老干妈卫衣、六神花露水鸡尾酒刷爆了社交网站。作为90后的黄柯宁深知这一点,在《创业中国人》节目中,他也分享了自己的脑洞。

黄柯宁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在产品创意上下足功夫,于是在2018年底,琉璃鲸创意甜品店诞生了,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大获成功。

琉璃鲸火爆的魅力,就在于对产品的不断创新。冰淇淋每一家店铺都在做,但黄柯宁偏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产品。他自主研发的五粮液黑巧冰淇淋,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在冰淇淋中添加五粮液,这一新奇的想法,引来五粮液公司的关注,琉璃鲸和五粮液官方合作的店铺也将马上开到宜宾。

除了冰淇淋,黄柯宁在招牌产品舒芙蕾上也大打创意牌。他将舒芙蕾放在水晶琉璃球中,梦幻水晶鲸鱼岛的产品外形,一下子俘获年轻人的芳心。黄柯宁将创新贯彻到琉璃鲸的每一个产品中。因为,他从做琉璃鲸的那刻起,目标就是要和市场有一定的差异化,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18年底至今,不到半年时间,琉璃鲸在全国的门店数量突破300间,但黄柯宁坦言做琉璃鲸并不是单纯的想挣钱,他想做一个能够源源不断孵化创新产品的品牌。因此他关闭加盟通道,开辟了城市合伙人的新道路。

当主持人问他这样做后悔吗,黄柯宁摇了摇头:“剩下的297间店可以模仿我们的产品,但永远模仿不了我们下一步的产品,我不怕被模仿”。

在《创业中国人》的节目中,黄柯宁的决心和实力,也让在场的资本方和渠道方纷纷亮灯,最终,黄柯宁与开牛资本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更进一步的学习,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在黄柯宁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90后崭新的一面,自信、从容不迫、脚踏实地。社会将发展的接力棒传递到90后手上,他们用热血斗志,奋勇争先,在社会跑道上,不断飞奔向前。

同样的,在《创业中国人》的节目中,广誉远掌门人郭家学分享了广誉远定坤丹的爆红秘籍,广誉远利用跨界资源,在影视、地铁、巴黎时装周多处协同发力,让广誉远定坤丹享名国内外;鱼米亲亲创始人汪久义,打造一人份酸菜鱼,让漂泊在外的都市单身青年,品尝美味,拥抱家的温暖;弗瑞社区王福睿,构建一站式儿童运动教育平台,让正处于幼年的孩童们爱上运动,活力成长。

不论是中医药、餐饮,还是运动乐园,这四位创业者们都在各自领域,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和而不同”是他们共同的追求。365行,行行都需推陈出新,都需勇敢迈上差异化道路。

(祝慧)

撰文 | 荣梦岩

“体长8.3米可以说是小须鲸里的最大级别。这简直是最棒的开局,31年的等待非常值得。”日本小型捕鲸协会会长贝良文激动地说。

7月1日,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并重启商业捕鲸。当日,日本水产厅公布了2019年商业捕鲸的配额。从7月1日至12月底,捕捞配额为227头,其中布氏鲸上限为150头、小须鲸52头、塞鲸25头。日本水产厅表示根据海外科学家的计算,该配额“即使继续捕捞100年,也不会对资源产生不良影响”。

持续31年之久的商业捕鲸禁令全面解禁,8艘捕鲸船先后出发前往日本专属经济区域内进行捕猎,他们用一场盛大、血腥的典礼来庆祝终于恢复的“正大光明”的屠杀。

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以科研的名义捕鲸

之所以说此次重启商业捕鲸是一场“正大光明”的屠杀,是因为在《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的限制下,日本一直以科研的名义捕杀鲸鱼。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鲸鱼濒临灭绝,为了恢复鲸鱼的数量,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全体加盟国于1986年同意禁止商业捕鲸。不过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日本于1987年开始以IWC科学调查的名义,每年捕杀200到1200头鲸鱼。日本鲸类研究所牵头,针对南极海域的小须鲸和长须鲸,西太平洋的小须鲸、塞鲸以及布氏鲸等鲸类进行捕获调查。2005年逐渐扩大规模和对象种类,达到顶峰。虽然日本一直以“科研”为名义继续在日本近海甚至远赴南极捕鲸,但至今能够查阅的“科研成果”只是数篇论文。

事实上,在签订条约后日本一直要求恢复商业捕鲸。2015年11月27日,日本水产厅知会国际捕鲸委员会,称日本将恢复2015至2016年度的南极海域捕鲸活动,并称从科学层面而言,这是“合理安排”。针对日本这一举动,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都表示反对,认为这破坏了他们强烈支持的全球商业捕鲸禁令。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也曾批评日本所谓的“科学捕鲸”活动。该基金会全球生物项目负责人苏珊说:“日本的捕鲸项目是商业性和政治性的,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显示,92%以上的日本民众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政府每年都要捕杀900头以上的鲸鱼,69%的民众不支持在远海捕鲸。该组织始终反对日本与冰岛等国打着科学调查的口号进行商业性捕鲸,多次与捕鲸船展开正面交锋,很多人认为依靠当今科技,人们可以凭借声纳跟踪或DNA提取进行研究,根本无须伤害鲸鱼的性命。

祖传手艺”——捕鲸最早可追溯到绳文时代

日本的捕鲸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绳文时代,在当时的近畿地区(和歌山)和北陆地区(富山)都出土过大量的鲸鱼骨、鲸鱼皮等物品。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史书中也有正式的捕鲸记载。因此,捕鲸如捕鱼、打猎一样是一项“祖传”的营生。日本大地鲸鱼博物馆的人曾对美国记者说,捕鲸不是一项职业,而是骄傲,是历史。

日本捕鲸历史共分为三个时代:初期捕鲸时代、古式捕鲸业时代和近代捕鲸业时代。

在初期捕鲸时代,渔民们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行为具有偶然性。因气候的变化,日本沿海偶有渔业荒年,每逢鲸鱼搁浅的时候,当地的渔民便将此视为神灵的馈赠,遂食其肉,取其油。到了战国时代后期,日本进入古式捕鲸业时代。为了让鲸鱼作为商品开始流通,日本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捕鲸行动,不过当时的参与者多是日本各地的水军和海贼。

从远近闻名到臭名远扬

随着捕鲸技术的发展、经营体系的完善以及日本对鲸鱼需求的扩大,到17世纪初期的江户时代,位于和歌山县的太地町的渔民们发明了长矛捕鲸法,并且出现了专业的捕鲸集团。与初期捕鲸时代不同的是,此时的捕鲸集团是有组织的行动,需要很多人履行自己的职责:约30人为一组,大约四组或五组构成一个捕鲸团队。负责在海边高台上眺望大海的人,一旦发现鲸鱼,就用狼烟和法螺贝向海上的捕鲸船发出信号,随后捕鲸船组成船队围捕鲸鱼。据说在捕鲸业鼎盛时期,太地町的一个村就有近千名捕鲸者,而太地町也被称为“捕鲸发源地”,并以此名扬天下。

捕鲸集团的出现标志着渔网式捕鲸达到了顶峰,捕鲸开始成为日本渔业生产活动之一。渔民开始把鲸肉作为普通饭食来享用,并在民间中流行起“鲸料理”,最有代表性的是“鲸锅”(鲸鱼火锅)和“鲸汁”(鲸鱼汤),而鲸鱼油和鲸肉也实现了商品化。

其实对于不了解日本捕鲸文化的人而言,太地町这个地方并不耳熟,但是2009年由路易·西霍尤斯执导的纪录片《海豚湾》让日本这个偏僻的海港小镇再次名声大噪,与捕杀海豚一样,捕鲸文化在太地町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只是这一次并没能名扬天下。

“母子鲸杀人事件”

因为带着幼崽的鲸鱼反抗激烈,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捕鲸者通常不会捕杀带着幼崽的“母子鲸”。大背美鲸事件便是一起捕杀“母子鲸”导致的惨绝人寰的事故。

1878年12月24日,一支由19只船组成的捕鲸队从太地海港出发,据记载,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并不是理想的出海日。但由于临近新年,船员们都希望可以满载而归。船员们意外地在海上发现了少见的体型巨大且带着幼崽的背美鲸,尽管当时的捕鲸者还不具备捕捉这类大型鲸鱼的技术,但是船员们还是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在与巨鲸搏斗了一夜之后,船员们正在为成功捕获大背美鲸而欢呼时,不幸发生了,他们的捕鱼船被背美鲸巨大的力量拖入逆流,落水的船员在绝望中死去,幸存者寥寥无几。因为这场事故,日本捕鲸集团开始衰退,古式捕鲸也渐渐没落。

随着英美等国家很多捕鲸船来到日本附近的海岸开始“美国式捕鲸”,日本附近海洋里的鲸鱼数量骤减,日本古式捕鲸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国际捕鲸管制公约的出现和二战时期捕鲸船被军队征用直接导致日本捕鲸中断。

从粮食危机时的救星到消失的“油炸鲸肉”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很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日本捕鲸协会顾问三崎滋子在《日本人为何执念于捕鲸》中这样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粮食极度紧缺,当时预测每年大概有上百万人可能会饿死,饲养的动物也不够,无法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动物蛋白。再加上佛教在日本的普及和影响,当时的日本人排斥吃陆地的四脚动物,因而畜牧业也没能得到发展。国土面积狭小更是决定了日本无法大规模发展畜牧业,而战争也导致了日本各方面都发展缓慢,肉类产业更是凋零。”于是鲸肉成了日本解决粮食危机的救星。

从1946年开始,日本再次组建捕鲸船队,由于鲸鱼提供了肉食供给源以及外币获得源(鲸油输出),捕鲸顿时成为重要产业。捕鲸船队迅速扩充,最多时有7个船队,日本从19世纪50年代末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捕鲸国。而19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日本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就是鲸肉。1954年,日本学校午餐法要求在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提供鲸肉,以改善日本儿童的营养。但事实上,小学生们并不太喜欢吃鲸肉,据1951年东京都立卫生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小学生最讨厌的“学校给食”肉类,选择猪肉的占16%,牛肉7%,而鲸肉是占比最高的,达到23%。有人推测,可能是面对鲸鱼,孩子们内心充满了伤感和负罪感。

1964年,日本捕鲸数量达到历史最高——2.4万头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巨大的长须鲸和抹香鲸。据新华社报道,20世纪60年代日本国内鲸肉消费量每年超过20万吨,但是80年代后已经降至每年几千吨,到2015年日本人年均食用鲸肉只有30克。在捕鲸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动物性蛋白的来源获取上,日本国民对鲸肉的实际依赖达到70%。“油炸鲸肉”甚至成为当时日本学校午餐“给食”的标配。

鲸肉从孩子们的“给食”中消失,是从1986年签署《全球禁止捕鲸公约》开始。

“宝藏”鲸鱼:浑身是宝

因为“吃肉等于罪恶”,所以日本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禁止食肉,但是在古代日本人看来,鱼是有别于其它哺乳动物的,所以鱼肉并不能称为“肉”,只有陆生动物的肉才是“肉”。之后佛教传入日本,禁止猎杀动物的禁令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很难有机会吃到陆生动物的肉,所以人们非常依赖鱼肉。在日本人看来,鲸鱼也是鱼。

更是由于“岛国”这一特殊的地理形态,日本有着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食鱼文化”便成为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而“一头鲸鱼就能使七个村的村民获益”更让日本人将鲸鱼视为大海的馈赠。更重要的一点是,鲸鱼“浑身是宝”。无论是骨、皮、肉、须,还是油、奶等都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原料,即使利用后的渣滓,也可用来作肥料。所以,在日本人手里,鲸鱼连渣都不剩,魂飞魄散。

美国起家的经济引擎

日本重启商业捕鲸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争议,可实际上捕鲸业曾经是美国的支柱产业。

1712年猎捕抹香鲸的行业就已经出现在美国,他们先刺中幼鲸,再诱捕不肯离开的母鲸。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长篇小说《白鲸》,就是描述了一名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纽约太阳报》说:“我们的文学中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最伟大的美国小说《白鲸》写的是一种已经在美国彻底消失了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捕鲸是一项报酬丰厚的营生。黄金时期的美国捕鲸船就像一个海上工厂,船员们一边在海上捕鲸,一边在海上加工鲸鱼制品,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甚至不断有女性假扮成男性混上船打工。1864年,全世界900艘捕鲸船中有735艘船来自美国。

19世纪80年代,新贝德福德港口的人口仅为2万,却是当时美国资本最为集中之地,其利润正是来自鲸鱼油。除此之外,鲸鱼制成的肥皂、纺织品、皮革、颜料和清漆更是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鲸须制成的女士裙装的裙撑和束身胸衣,甚至确立了当时的女性时装潮流。

尽管对日本重启商业捕鲸有很多争议,但是对于捕鲸人来说,鲸鱼就是游动的利益,是要被获取的,而不是被保护的。

在这次日本恢复捕鲸举行的出海仪式上,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臣吉川贵盛致辞:“希望各位恪守所规定的数量,切实捕鲸,力争重振捕鲸产业。”日本小型捕鲸协会会长贝良文也说:“商业捕鲸的再开,我心中无限喜悦。”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东方IC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月15日,布氏鲸在海面捕食,吸引海鸟前来分一杯羹。

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有一群因鲸结缘的人,每天驾着小船,在这里追寻、记录布氏鲸的踪迹,他们是由广西科学院、中科院水生所及北部湾大学等机构组成的广西北部湾海洋哺乳动物联合研究组,已经连续几年在涠洲岛海域展开调查。

布氏鲸是鲸目动物中较为罕见的物种,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有限。

联合研究组的船长,是回乡创业的杨承腾。2016年,是他最早发现广西涠洲岛布氏鲸,并立刻把这个消息告知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此后,杨承腾还把当地众多渔民拉进微信群,时时向科研团队通报布氏鲸的踪迹。

陈默,连同新近加盟的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王睿龙、张瑶瑶,希望通过个体识别、行为记录、健康状况评估和海洋环境监测等研究手段,尽可能了解布氏鲸,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徐健和吴立新,是经验丰富的自然纪录片摄影师,他们唯美的镜头将帮助更多公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海域的神奇动物。而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许钊源则利用自己的宝贵假期,志愿为科考队提供服务。

渔民、科学家、影像工作者和志愿者汇聚在一起,共同成为布氏鲸的守护者。

为了保护布氏鲸,当地政府于2018年颁布了《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离岛6公里范围内捕捞”。同时,渔政部门加强了巡护力度,社会各界也呼吁人们在布氏鲸状况尚未得到彻底科学评估之前不要观鲸。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1月15日,布氏鲸的背鳍露出水面,涠洲岛在它身后隐约显现。

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1月15日,科考队员从研究站出发,准备出海。

1月14日,陈默向张瑶瑶(左一)、王睿龙(右一)等展示用于布氏鲸个体识别的背鳍照片。屏幕上的照片显示了中国北部湾的布氏鲸与泰国湾布氏鲸没有重合的个体,而是独立的一个种群。

1月13日,徐健(左)在海图上向陈默指出斜阳岛附近布氏鲸可能出现的方位。

1月15日,布氏鲸在捕食过程中靠近科考船。在当天的考察中,布氏鲸罕有地在早已关闭马达的科考船周围频频出水捕食。陈默说如此近的距离在几年的考察中都没有过。

1月15日,杨承腾(左)在渔民微信群里查看最新收到的目击布氏鲸的方位,陈默接过舵盘向通报的方位行驶。

1月15日,陈默将水质分析仪放入水中。

1月14日,陈默(左二)在斜阳岛登岸后目视着两条科考船驶入泊位。科考队将在斜阳岛寻找合适的高点作为布氏鲸观测点。

1月14日,吴立新、陈默、徐健(右一至右三)在斜阳岛制高点远眺。这里将被作为布氏鲸观测点。

1月14日,徐健在斜阳岛驻点为科考队做饭。

1月14日,考察完斜阳岛的观测点后,陈默带领其他队员乘船离岛。

1月14日,离开斜阳岛后,陈默(左一)、杨承腾(左二)在夕阳中眺望远方。

1月13日,暮色中,布氏鲸再次现身。

陈默在科普讲座中与广西来宾市培文学校的小学生交流(2020年12月1日摄)。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来源: 新华网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