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8月23日,媒体报道北京“胖哥俩肉蟹煲”加盟门店存在“过期食材继续用,隔夜蟹当活蟹卖”等问题。
行政约谈
获悉该报道后,8月23日上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萧山区市场监管局约谈了杭州胖哥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做到:
01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开展在杭门店的自查自纠工作,配合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食品安全抽检;
02
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门店的日常管理,开展员工食品安全培训;
03
全覆盖建设阳光厨房,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04
自觉接受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专项检查
8月23日当天,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52人次,对10个区(市)的23家“胖哥俩肉蟹煲”门店(另有1家门店装修中未营业)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食材采购查验、食品加工制作、储存使用等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被抽查的“胖哥俩肉蟹煲”门店未发现媒体曝光的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等问题。同时,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门店的土豆、海蟹等9批次食品原料进行了现场抽检,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
下一步,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利用日常监管、监督抽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加大巡查检查和抽检力度,对发现问题的门店从严查处、绝不姑息。同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广餐饮单位后厨阳光化,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确保杭城舌尖上的安全。
月23日,媒体报道北京“胖哥俩肉蟹煲”加盟门店存在“过期食材继续用,隔夜蟹当活蟹卖”等问题。
行政约谈
< class="pgc-img">>获悉该报道后,8月23日上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萧山区市场监管局约谈了杭州胖哥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做到:
01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开展在杭门店的自查自纠工作,配合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食品安全抽检;
02
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门店的日常管理,开展员工食品安全培训;
03
全覆盖建设阳光厨房,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04
自觉接受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专项检查
8月23日当天,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52人次,对10个区(市)的23家“胖哥俩肉蟹煲”门店(另有1家门店装修中未营业)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食材采购查验、食品加工制作、储存使用等情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检查情况看,被抽查的“胖哥俩肉蟹煲”门店未发现媒体曝光的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等问题。同时,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门店的土豆、海蟹等9批次食品原料进行了现场抽检,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下一步,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利用日常监管、监督抽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加大巡查检查和抽检力度,对发现问题的门店从严查处、绝不姑息。同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广餐饮单位后厨阳光化,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确保杭城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微信公众号“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手起家
开店2个月开上宝马
3年拥有15家加盟店
1000份产品半小时卖空
……
这份“创业成绩单”
来自浙江海宁一位27岁的姑娘
而她
居然是靠卖这样东西……
创业卖凉皮
几年时间胖了40斤
说到凉皮,大家会冒出怎样的词?有人说是陕西特色小吃,有人说是路边摊。但在川妹子张潇眼里,这是她餐饮梦想的起点。
2017年,从一碗凉皮开始,到如今单店每天卖出三、四百份凉皮,以及拥有15家加盟店。可以说,3年时间,她把一份小小的凉皮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创业品牌。
可能你对张潇的名字感到陌生,她就是“潇洒姐”。
上午10点,在南郊小区东门口,远远就能看见几辆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停在一家小店门口,等着拿外卖。
见到张潇的时候,她正忙着分装凉皮调料,“我们每天10点打开外卖平台,订单就陆续开始了,这些调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不然根本来不及打包。”
眼前的这位川妹子,眉目清秀,眼睛大大的,今年27岁,老家在四川绵阳,来海宁已经15年了。
“我要澄清一下,我不是吃凉皮胖了40斤,是吃其他美食吃的!”说到自己创业以来最大的变化,她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身材,可能骨子里对美食有一种深切的渴望,3岁时便跟着奶奶学做菜,“在我们村里,他们都会开玩笑地叫我‘爱做饭的小姑娘’。”
至少换过20次工作
却选择做最苦最累的餐饮
事实上,在开店卖凉皮之前,张潇从事过很多行业,“我做过房地产销售、文秘、前台、幼师、主持人……至少换过20次工作!因为经常换工作还和家里人吵过很多次,他们觉得我不稳定。”她笑着说,谁知最苦最累的餐饮行业她一做就是5年。
2015年时,张潇和朋友去上海玩,在路边一家小吃店买了一份凉皮吃,觉得远远没有家乡的凉皮好吃,渐渐萌生了把家乡美食带到海宁的想法。
“当时我还在上班,下了班后先自己做几份请朋友尝,没想到得到了一致好评,口碑也一点点传出去了。”
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二年夏天,突然接到一个大订单:200份凉皮。“那天我就喊了我妈来帮我,两个人从凌晨3点一直忙到了中午11点,终于顺利把200份凉皮交到了客人手里,也就是那时候起,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开一家拥有自己品牌的凉皮店,要把原本很接地气的凉皮做得高大上。”
2017年5月,“潇洒姐”凉皮终于有了门店,为了节约成本,选在了小区里。“既然要开店,那就必须了解各种美食口味,只要有空我就会跑出去找美食吃,海宁很多小巷里的美食就连本地人都不知道呢!”可能是一次次试吃,原本身材苗条的她,短短2个多月就胖了近30斤。
为了把记忆里的家乡美食带到海宁,她特地赶回四川老家,和奶奶学做四川特色的辣椒油,“我的凉皮最灵魂的部分就是这一味调料,结合了四川辣椒油和凉皮水,带着麻辣的同时,还有一些芝麻香气,客人都很喜欢这样的味道。”
每天晚上收工后,张潇就一个人在店里熬第二天要用的辣椒油。“有一两次是我教老公来做,但我一尝味道就发现不对,立马补救,从此再也没让他碰过调料了,男人做事真的太粗心了!”听到这里,在一旁负责打包的老公忍不住笑了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如今,夫妻两人共同打理着这家凉皮店。一到饭点,还有三、四名员工进行流水线操作,从切凉皮、分装调料、码料到最终打包完整,一气呵成。
店庆爆单大卖
外卖骑手都要抽调增援
“其实一开始我要创业卖凉皮,我爸妈是极力反对的,觉得这是不务正业,而且餐饮行业很辛苦。”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张潇眉头微微皱了皱,她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从做凉皮到送凉皮,都只有她一个人,“有一年夏天,最热的时间段我都在外面送凉皮,开个电瓶车、穿着拖鞋就出门了,整个人又黑又胖,真的很辛苦,但听到客人说我家凉皮好吃,我就觉得必须坚持下去。”
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原本不大能吃辣的本地客人,如今已经能接受她家的辣度了。去年,她在单一的凉皮基础上渐渐融合了海宁味道,比如减少了麻的口感,并且推出了大排凉皮、酱鸭凉皮等。
就这样靠着口碑,“潇洒姐”凉皮渐渐有了名气,不论是外地客人还是本地客人,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凉皮。
最让她难忘的是2018年店庆的那三天,一共卖出了1500斤凉皮,“我妈在店里帮忙,最后累得病倒了,就连专门切凉皮的阿姨都觉得太累辞职不干了。”也是因为不想太辛苦,今年5月的店庆活动,张潇只做了一天,没想到依旧是忙到爆。
5月20日那天,外卖平台专门针对她的店庆活动开会,商讨如何应对各种问题,并且负责人就待在店里帮忙打包,同时抽调其他片区的骑手过来增援。如此“待遇”是否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店庆前一天就熬通宵备料,准备了1000份,结果第二天10点开始上线外卖,半个小时后就卖空了,每年店庆都是这样的情况。”张潇说。
简单的凉皮
她想做成自己的品牌
2018年开始,陆续有人来找张潇加盟她的凉皮店,如今在海宁其他镇(街道)和杭州、湖州等地开出了15家加盟店,对于这样一份创业成绩单,记者问道:“会不会很意外?”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却是简单的三个字:“不意外。”
张潇说,她的创业初心便是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一开始我卖12元一份凉皮,遭受过很多质疑,他们觉得5、6元一份的凉皮你为什么卖这么贵,但其实我在用料、包装上都花了心思,成本也比别人要高,只是想做一份有品质的凉皮。”
也正是这份用心,让她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开店2个月,我就用卖凉皮赚的钱买了一辆宝马汽车,还是为了给客人们送凉皮用,哈哈。”
当记者问到接下来会有什么打算时,张潇思考片刻后回答:“想把重心放在培训上。”其实开出那么多加盟店,朋友们都说她笨,“他们担心我把配方都教给别人了,自己店生意会变差,但我不这样认为,美食的本质是分享,让更多人知道‘潇洒姐’,吃到‘潇洒姐’,这样才能传播得更远更久嘛!”她的眼里充满了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