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2017,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又增添了许多生动的历史性事件。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向世人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国各项事业百舸争流,千帆竞渡。
在2017年,标准化领域同样喜讯频传,硕果累累。近日,《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回顾并评选出2017年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标准人物、各类标准和学术论文。
今日,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最佳”标准论文!
“最佳”
标准论文
1.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标准化体制转型研究——从政府治理到民间治理
王平 侯俊军(《标准科学》第5期)
文章回顾了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经过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体制的逐渐转型过程。并提出,政府的“多决策体系”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陷入了机构裂化、治理碎片化,治理失灵的困境。相应的改革建议用“整体治理”思路进行政府体系整合并对民间标准化放松管制。
2. 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
法律地位之思考
朱翔华 (《标准科学》第7期)
文章针对《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中对团体标准制定主体范围的不同规定,分析了国际上对标准制定主体的一般要求;结合《民法总则》中对民事责任主体的要求,指出我国团体标准的制定主体也应是法人;研究了民政部对社会组织管理的要求,对国内外联盟法律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除了社会团体外,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也都具有法人地位,也应该纳入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范畴。
3. ISO标准版权保护最新政策解析
刘春青 李莉莎 (《标准科学》第10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于2017年3月15日批准了ISO最新商业政策──《ISO 关于出版物分发、销售和复制及ISO版权保护政策》(ISO POCOSA2017),9 月在ISO全体大会上进行了解读,并拟于2018 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现行的ISO POCOSA 2012 将被替代。相比较ISO POCOSA 2012,ISO POCOSA 2017在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对新的标准版权政策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 标准必要专利申请行为
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郑素丽 胡小伟 赵剑男 张勇 (《标准科学》第6期)
标准必要专利是标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专利,对标准的制定、实施、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在介绍标准必要专利内涵及其形成过程基础上,对“及时专利”这种标准必要专利申请行为的新动向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及时专利出现的原因、现象及结果,并针对此现象从标准制定组织、国家和区域政策以及企业标准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5. 国家标准版权保护的
法理基础与制度建设
于连超 逄征虎 (《标准科学》第4期)
标准制定过程是一个创作过程,标准构成《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众多标准起草人是标准版权的共同所有人,标准制定组织通过约定成为标准版权的实际权利人。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标准版权保护的法理基础,比较分析域外标准版权政策,提出我国国家标准版权保护的若干政策建议,希望对我国良好标准化治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6. 市场监管体系改革背景下
技术标准问题研究
闫涛 (《标准科学》第3期)
文章立足我国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的大背景,系统分析了我国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力求为我国今后的标准化工作发展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7. 私营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
宗建芳 陈健华 (《标准科学》第10期)
文章阐述了私营标准的定义和类型 , 私营标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 比较了私营标准与 SPS 协议和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私营标准的特性 , 并阐明了私营标准的积极效应和抑制效应。
8. 美国政府的联邦标准化体系
研究与思考
陈燕申 陈思凯 (《中国标准化》第6期)
文章介绍了联邦规范、联邦标准、商品规范和联邦部门标准的内容和结构及其使用。从美国联邦标准化的实践看,中国标准化可采取以公共采购为导向的政府标准化;建立政府标准,由政府制定和使用;以及保护包括政府标准在内的标准版权的改革措施。
9. 标准必要专利禁令请求权的抗辩—— 从利益第三人合同的视角
马尚 陶丽琴 阮家莉 (《标准科学》第9期)
专利纳入标准,形成两个领域交叉的特殊情形,专利的私益性必然受到标准之公益属性的影响。在标准实施者实施标准不得不使用“标准必要专利”的情形下,专利权人援用侵权救济的禁令请求权将受标准内在原则的限制。标准制定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和专利权人的承诺符合要约、承诺的构成要件,两者成立合同关系。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承诺,隐含了专利权人允许标准实施者使用专利的单方允诺,标准实施者由此获得了利益第三人地位。利益第三人合同下,标准制定组织的要约以及标准实施者的信赖利益分别构成对禁令请求权的抗辩。
10. “三化”资源及其应用平台系统
的开发方法
麦绿波 徐惠 彭金伟 杜颖 (《中国标准化》第9期)
文章阐述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简称“三化”)资源的概念,提出了“三化”资源的分类关系,系统性地论述了“三化”资源的结构化和格式化设计、数据采集和管理方法、资源平台系统设计等内容。本文所论述的“三化”资源及其应用平台系统开发内容是经实践验证有效的方法、经验和技术要素,可为各技术专业“三化”资源及其应用平台系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标准化” | 「中国标准化」旗下刊物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化》海外版 《标准科学》 《标准生活》 《产品安全与召回》 |
<>> |
关注「中国标准化」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标准化重要信息!
.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流程有哪些?
评价流程包括:材料初审、社会评价、非现场评价、现场评价、复核、公示、颁发证书七个阶段。
7.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注册条件有哪些?
(1)征集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标准化协会、标准化研究院所、咨询服务机构;全国行业学会、协会、联合会;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认证机构;
(2)基本条件:诚信守法,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事故,未受到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部门的通报、处分和媒体曝光;
(3)机构具备良好的标准化服务基础,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已经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认证等咨询服务,或已开展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咨询、评价工作且成效显著;
(4)机构中专职标准化技术人员不少于5名,其中至少3人已参加中国标准化协会组织的评价专家培训考试合格,并在“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平台”完成注册。
8.标良评价专家的注册条件? 评价专家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职业道德:公正、诚实、谨慎、守信;
(2)教育和培训经历:具有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参加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组织的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 指南》及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等五项国家标准培训并已取得《企业标准化工作及评价人员》证书;
(3)工作经历:10年(含10年)以上的标准化工作经历。期间曾作为起草人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研制;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标准化文章或论文;曾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三项经历满足其一;
(4)基本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语言、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能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具备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5)咨询、审核、经历:参与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咨询和确认工作;参与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管理体系的咨询和认证审核工作。两项经历满足其一;
(6)已参加由中国标准化协会组织的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专家能力培训,并考试合格。
9.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机制有哪些特点?
(1)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以企业自评报告和自评打分表为基础,第三方评价机构委托注册评价专家结合企业所在行业和产品特点,采取抽查的形式对企业标准化工作进行评价打分,最终形成“自评为主、他评佐证”的标良评价总报告;
(2)标良评价机制包含社会评价、非现场评价和现场评价三个部分,且各个阶段的评价专家不得是同一人。社会评价主要来自政府、社会、媒体的信息公示、新闻报道等,同时采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企业信用报告;非现场评价和现场评价由评价专家根据《企业标准化工作评分表》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密不可分。
(3)企业标良服务平台实现了标良评价工作的全流程无纸化办公模式,企业、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等各方均可通过平台参与评价工作、查看申请文件、把控评价流程、监管评价质量、反馈服务意见,实现了企业数据、评价数据和人员信息的大数据融合。
10.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从申请到获证需要多久?评价证书的有效期及采信情况如何?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时限要求,原则上企业从申请到获证大约需要40个工作日,根据企业提交资料的完备程度、评价机构和专家的工作量和时间安排有所浮动。 标良评价证书有效期三年,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企业委托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盖章发证。深圳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标准化工作奖励政策,其中获得标良证书的企业按不同等级可获得相应的奖励,越来越多的政府采购及项目招投标采信标良评价结果,同时标良证书也是企业对外展示标准化工作综合实力的有效证明。
<>< class="pgc-img">>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创新党建管理模式、服务企业战略发展,推进企业战略目标圆满实现,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愈来愈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就尤为凸显。下面就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抓保障,夯实支部建设基础
1、明确标准,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为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企业党组织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党支部工作规定》。同时,要将《规定》及时下发给每个党支部,要求各支部组织学习并按《标准》实施。为指导基层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党组织还应以《党支部工作规定》为蓝本,制定统一的党支部和党小组档案管理目录;修订完善《党支部的集体领导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教育制度》、《主题党员制度》、《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公开承诺制度》、《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度》、《创先争优制度》等相关制度,为规范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完善党支部基础建设。企业党组织从改善和完善基层支部活动场所设施入手,要求每个党支部都要设立党员活动室,有党徽、党旗、入党誓词、规章制度,党员身份公开、支部党务公开,使基层党支部活动阵地全部达到“一室四有两公开”创建标准。根据党建工作实际,我们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支部文化,把“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提出了“创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促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创建口号,狠抓党员活动室的创建工作,使党员活动室成为党员实践“两学一做”和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同时,重新修订了党支部活动细则,还配备了电脑、摄像机等设备,党支部组织开展的义务劳动、主题党日等活动随时都可以通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活动阵地的建立,可以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调动党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抓机制,增加支部建设动力
1、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企业标准化党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从加强分工管理、“一岗双责”入手,根据各支部的实际情况,走访调研基层并加强指导,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同抓、同创的工作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要制定年度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并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台帐,详细确定党支部标准化应完成的内容、时间、责任人和取得的效果。同时,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目标与实际工作目标相结合,将政治理论学习、新闻宣传报道、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与支部标准化建设相互渗透,用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并且要多深入基层支部指导,健全报告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促进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
3、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党支部工作标准化建设情况与当前企业推行的绩效考核挂钩,采取捆绑式奖惩,并将各支部考核结果作为次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从而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抓载体,激发支部建设活力
1、狠抓党员教育。以组织生活、知识竞赛、谈心交心、党员民主评议、主题教育等形式不断强化党性意识,激励党员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工作,奉献拼搏。
2、狠抓党员发展。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在组织职工特别是入党积极份子进行集中培训时,可以进行党章、党史教育,让职工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早日从思想上加入党的组织,保证了党的后备力量健康发展。
3、狠抓党员示范岗。企业党组织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抓好党员示范岗建设。比如在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中挑选几个能代表不同方面的点作为党员示范岗,在取得好的成效时再全面进行推广,到时还可在每个班组设立一个党员示范班组,专门设立高于其他岗位和班组的示范工作指标,以达标情况作为评先奖优的依据。
4、狠抓考核评比。企业党支部以党员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参加党内生活、执行党内外制度和思想作风建设等内容为重点进行考评,每个季度公布得分情况,营造创先争优的活动氛围。
四、抓落实,力争支部建设早达标
1、统一思想,建立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模式。企业要加强宣传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有序稳妥推进,有效融入中心、探讨结合形式,力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效。一方面可对党建各项制度进行分析、梳理、消化,建立主要工作流程。参照党支部工作规定,主要建立以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支部委员会及委员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宣传工作、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及活动经费的使用、党支部委员换届选举、党支部档案工作以及党支部纪检工作管理标准为内容来规范基层党支部工作,将党支部标准化管理融入基层管理全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党支部工作指南。由于基层党支部平时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对重要的党建工作流程和规定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为降低基层党支部工作难度,同时做到程序规范、标准统一,企业对党员发展、支部选举、民主生活会等一些流程相对复杂的党建工作,制定相应的党建工作指南,使党建工作进一步流程化、规范化。
2、加强指导与培训,使党支部工作早日达标。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深了解,企业一要通过办公网下发《党支部工作规定》,并要求各党支部要尽快熟悉《规定》内容,或以随机抽考的方式促学;二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经常召集企业党支部书记共同探讨如何加快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三要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使党支部书记尽快熟悉《规定》内容,清楚管理流程,促进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企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善于对照标准,找出差距,完善措施;要转变观念,锐意创新,不断深化和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党建工作谱写新篇章,为企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温馨提示:感谢您的阅读,关注转发,后期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