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成了造星工厂,一个个“网红打卡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无论是美食、景点还是日常用品,一旦贴上网红的标签,似乎就能瞬间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和脚步。
近日,湖北武汉的一家新开业奶茶店再次证明了网红效应的强大。夜幕降临,商场外的空地上却排起了长龙。不同于常见的购物或观影队伍,这次的主角是一杯奶茶。年轻的面孔、焦急的等待、不时刷新的手机屏幕,构成了这道独特的都市风景线。
< class="pgc-img">>据悉,这家奶茶店在开业前就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邀请了一批网红和意见领袖前来体验,并在网络上发布了各种诱人的照片和点评。这一策略显然取得了成功,不仅吸引了本地市民,甚至有不少外地粉丝慕名而来。
然而,这样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网友质疑,为了一杯奶茶通宵排队,真的值得吗?这种行为是不是被过度炒作了?还有人对这种消费现象表示担忧,认为它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盲目追求潮流和网红效应的心理。
< class="pgc-img">>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网红效应而引发排队狂潮了。从迪士尼玩偶到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再到如今的奶茶店,似乎只要贴上网红的标签,就能轻松吸引大批消费者。但背后反映出的,真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热爱和追求吗?还是更多地被社交媒体和网红的影响力所左右?
不可否认的是,网红效应确实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和销售额。但同时,它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或许一杯奶茶、一个玩偶就能带来片刻的欢愉和放松。但当我们为了这些短暂的快乐而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时,是否也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 class="pgc-img">>网红打卡点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反思的一面。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风,不被潮流左右。而作为商家和社会各界人士,更应该关注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共同推动形成一个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
“水军”排队
所谓的“网红店”可能涉及犯罪
还记得去年11月起长达1个月的时间一家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店大排长队吗?
吃瓜群众以为
又来了个“网红”店
明眼人看出这里每天雇佣100人在奶茶店前扮演消费者虚假排队
上海两位女记者
混入“托”中卧底发现
该奶茶店长期雇“托”充场
制造虚假流水
以此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网红品牌
其目的竟是
▽
骗取加盟费
近日该案侦破
涉案金额竟高达
▽
7亿余元!
近日,上海警方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侦破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抓获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此前报道)
目前,在某点评网上
搜索“茶芝兰 人民广场店”
显示是“暂停营业”
最新留言也停留在了4月1日
“我没有靠经营赚钱的能力
主要靠加盟赚钱”
到案后
“茶芝兰”负责人王某某向警方坦陈
2020年年末
王某某在人民广场某商业街
开设“茶芝兰”品牌店
长期雇“托”充场面,并制造虚假流水
以此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网红品牌
并进行对外招商
兼职者轮流被安排去排队购买奶茶
在招商过程中
“茶芝兰”招商顾问
将这个品牌吹得天花乱坠
招商顾问:
每家店的营业数据都没有低于1万元的,人民广场这家店,一天的营业数据都在1.3万元到1.5万元”
为了维持虚假繁荣
“茶芝兰”长期在各大兼职群中
招聘“演员”
门店热闹的排队景象都是演出来的
连负责雇人的“黄牛”都知道
“排队”4小时后,总算领到了40元“工资”
“茶芝兰”的经营状况一般
每天聚集这么多人
只是为了拍视频
摆拍持续了将近30分钟
在王某某的诱导下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
数百名加盟者缴纳“茶芝兰”的加盟费
然而等待他们的
只有迟迟不进行的店铺选址
完全不专业的培训指导
和近乎为零的后续运营服务
2020年5月,市民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王先生详细介绍了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
但几番洽谈后,客服又以该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王先生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客服称,“茶芝兰”是与名牌奶茶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
在公司,招商经理张某热情地接待了王先生,向其出示了奶茶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同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张某向王先生承诺,加盟后公司会统一安排选址筹建,配发生产设备,供应产品原料,并提供培训指导、技术支撑、运营管理、广告宣传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王先生只要加盟就能轻松盈利。很快,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
加盟之后,公司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张经理也不知所终。
王先生的店铺生意惨淡,仅仅开张3个月就面临关停的窘境。气愤的王先生找到公司讨要说法,公司却以王先生经营不善为由,对其诉求置之不理。
在调查过程中,上海警方发现
加盟商缴纳给王某某的加盟费
会与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团伙二八分成
这个团伙经营着大量
类似“茶芝兰”的虚假网红品牌
“茶芝兰”只是这个团伙50多个“马甲”之一
为了骗取加盟商信任
该犯罪团伙设下了重重陷阱
他们通过搭建知名餐饮品牌的假冒网站
让许多有加盟知名奶茶品牌意愿的人
陷入他们精心营造的陷阱之中
在加盟商实地考察环节
该团伙还通过伪造品牌授权文书
雇“托”排队充场、伪造店铺营业额等方式
营造出该品牌生意火爆的假象
进一步给加盟商洗脑
“就连奶茶都是假的
他们给加盟商试喝的奶茶
其实是从知名品牌购买外卖后灌装的”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四支队民警宋怡钦说
而在加盟商交纳加盟费用后
犯罪团伙则通过拖延门店选址时间、
翻看地图随机选址、抬高装修采购报价、
供应原料以次充好等方式消极履约
直接导致大量加盟店经营惨淡甚至关门停业
有的加盟店每月营业额仅有几千元
远不足以冲抵运营成本
为逃避追责
犯罪团伙还频繁更换公司、品牌和收款账户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
共计有数千名加盟商受害
涉案金额7亿余元
目前,90余名犯罪嫌疑人
因涉嫌合同诈骗罪
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示
广大市民在投资加盟时应审慎考察合同标的的真实性、加盟品牌的盈利能力和对方的履约能力,切勿轻信不法分子低投入、高回报的谎言。若发现此类情况,请及时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上观新闻
免费喝奶茶!30-40元/次,简单轻松,暖场即可,男女不限”。
近日,一则标引为【奶茶充场兼职】的招聘启事,在杭州吃货社群中热传。根据工作内容需求,应聘者男女不限,只需作为“暖场者”坐在店里喝奶茶即可,年龄要求18-30岁左右。工资一般为30块钱左右,现场喝奶茶的费用可以报销。只需“买”杯奶茶,在店内坐着,能报销费用还有补贴?
这样的工(兼)作(职),到底是不是真的?
是谁在发这样的招聘?
应聘的人都是谁?
联想到,近年来杭州但凡有网红店开张,总是以“上百号人的排队等位”为噱头,这些人都是“充”出来的吗?
临平
第一次“奶茶体验”遭遇“活动取消”
出于好奇,吃货妹子联系上了一家兼职充场的后台进行报名。
后台先是跳出一个微信号让报名者加为好友,(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微信号并非商家本人)。
报名成功后,我们被拉进了一个名为“xx号18—21点奶茶体验”的微信群。
这份“兼职”工作的目的地在临平银泰地铁口。每天招募8人,且只限女生。应聘者可以选择任意一天进行“体验”。工作时间分为两个时段,A时段为下午1时-5时,B时段为晚上6时-9时,每人当天只能选择一个时间段进行“体验”,工资以路费补贴的形式与应聘者进行结算,为每小时10块钱,奶茶免费喝。
我们选择了B时段。进群后就有管理员告知,每一位兼职人员必须在活动开始前10分钟赶到临平银泰城门口签到。
当天18:00,我们刚赶到了活动现场,刚出地铁,就看到管理员在群里通知,“活动取消了,因为商家场地要拍电影,不方便营业”。
最后,这场“体验”以管理员在微信群中给应聘者发放10元路费告终。
湖滨第二次体验“充场”4小时赚了30块
一周以后,吃货妹子又在“青团社兼职”小程序上应聘了一个“奶茶体验”的兼职活动。
这一次,同样可以选择上午场或下午场两个时间段,不过,每个时间段招募30人,每次4小时。除去奶茶的费用,一次给30元报酬。确认报名后,为了防止有人“放鸽子”,还需要上交5元押金。
我们成功报名了上午11:00的奶茶充场。交好押金后,就被拉到了一个名为“奶茶体验官时段1”的群里。
很快,就有管理员以群公告的形式告知所有人参加奶茶充场活动的要求:活动当天,准时在湖滨龙翔桥c出口,保安附近的绿色大伞下集合,找到背黑色斜挎包,戴眼镜的男性对接人。
当天10:55,距离活动开始时间还有5分钟,对接人就开始召集兼职人员集合,拍摄集体照。按照对接人的说法,事后他需要根据集体照上的人数向商家结算报销,如果错过了拍集体照,无论什么原因都无法再参与了,而且,押金也无法退还。
拍完集体照,应聘者被拉到一个新的“工资群”,然后“奶茶体验官时段1”就开始清人了。管理员说,要开始拉明天兼职奶茶充场的人进群。
随后,我们被带到了一家名为“X茶记”的奶茶店。由于店铺就开在湖滨银泰附近,靠近地铁口,门店附近的人流量非常大。作为一家知名网红奶茶,X茶记在上海、南京等地都有分店。据说曾在一天时间内卖出一万多杯奶茶,还因此破过吉尼斯纪录。
到店以后,所有的兼职人员被分成5人一组。每隔5分钟,会一组人被安排进店。工作很简单,只需要点一杯奶茶后在店里坐着玩手机就行,然后,过两小时,再去点一杯。管理员在群里提示大家:为防止提前离开,每隔15分钟店内监控会查看一次人数。另外,充场人员还被要求不能互相交流与充场有关的事情。
“网红”雇人充场是否合规?
事实上,这样的充场活动在兼职平台上并不少见。除了奶茶店,还有甜品店充场、房地产充场,甚至还有公司招人充场......
应聘者多为年轻人(特别是网红店,招聘启事中也会明确提出对应聘对象的年龄、穿着等的要求)。不少还是大学生做兼职。曾参与过此类暖场活动的小A对记者说,之所以报名,是因为自己喜欢吃,感觉挣些外快蛮不错,“上次一家火锅店需要充场,我和几个同学就去了“,可以不花钱免费吃,还有“工资”可拿,对部分年轻人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那么,这样的营销手段是否合规呢?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益律师刘路在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指出:一些网红店通过雇人现场排队,不仅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有些还会出现哄抬销量、夸大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等,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所谓以“充场”的营销手段明显有违诚信原则,依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16条第二款规定,这属于法律上的欺诈行为。(据上海市消保委)
杭州本地餐饮业内相关人士则认为:现在网红很多,经常被排队一小时两小时刷屏。但真正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网红又有多少?餐饮还是需要口碑积累,味道好才是真的好。一味依赖营销手段,抛弃根本的经营之道,是舍本逐末,难以长久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