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德名字中的“喜”取自于喜庆,中国人习惯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吃饺子;“家”来自主力消费者都是有家庭的人,也意在为顾客营造家的氛围,就像在家吃饺子一样实惠;“德”不仅来自创始人的名字,更是取义“百事德为先”,强调品质与企业的责任感,故名为“喜家德”。14载的专注耕耘,勇敢创新让喜家德在业内外斩获无数殊荣,
2006年 “中国俄罗斯年”喜家德荣获优秀服务定点单位称号
2007年 喜家德水饺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7年 喜家德荣获“黑龙江省知名品牌诚信企业”荣誉称号
2008年 喜家德在哈尔滨饺子节荣获“哈市名饺”称号
2009年 荣获“质量信誉双优企业”“消费者放心产品”荣誉称号2009年 荣获“中华特色餐饮美食名店”荣誉称号
2014年 荣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2014年荣获年度最受欢迎的中国特色美食连锁
2015年荣获中国连锁餐饮品牌可持续创新奖
遍布世界,传承百年,自喜家德成立之日起,这便是喜家德一直奋斗进取的愿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信念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相信不久的将来,喜家德会让世界来品尝中国味道!
知是哪位大哲学家说过"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所以"美国梦"引无数英雄折腰,现在(2013年)我们提出"中国梦",南方城市的宣传好像还不多,但北方的一些城市,像西安,满大街都是关于"中国梦"的宣传。在我看来,人永远活在希望中,不论这个希望是或大或小,或隐或现,能实现或不能实现,肯定的是它一直都在矢志不渝地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一段段艰苦跋涉的旅程。小孩子希望得到新的衣裳、新的玩具,中学生希望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而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等等,不一而足,人都是活在希望当中的,如果没有希望,人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人尚且要活在希望之中,我认为企业更应该如此,更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能够有效地激励组织成员去追逐、去努力、去奋斗,以使企事业有更好的发展。所谓愿景,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愿意看到的景色,书面的解释为企业渴求的未来状态,即回答企业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是企业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是将企业发展愿望与企业长远目标相结合的一种情景式表述。通俗一点讲就是"画饼",每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企业家都应该而且必须学会"画饼",奔驰公司前总裁埃沙德*路透说:"如果你必须造船,你不必叫人们去寻找木头,当然也不必呆在那里只顾发号施令和分配繁琐的工作,你应该引导他们去向往远方缥缈无际的大海。"
一个企业不论现在多好,如果没有发展前景,员工看不到未来,那就没有吸引力;反之,即使现在有暂时的困难,但未来的前景很诱人,那人们还是乐于投身于它。在这方面,阿里巴巴的马云算是高手中的高手,虽然用宗庆后的话说"马云是忽悠高手",事实上,时间证明他的"忽悠"都兑现了。
创业之初,马云以理想和人格赢得"气吞山河"的资本供应:1999年10月,孙正义见了马云6分钟就决定要投资,12月二人单独见面3分钟,孙正式决定投资阿里3,500万美元。后来马云反悔。同样的股权比例,但拒绝要3500万美元,仅要了2000万美元。后来,孙成为了马云扫荡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源源不断的资本供给者。
阿里对员工薪酬从不按市场定价,几乎所有新进员工与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减少一大半,从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吴炯跳槽到阿里后不仅工资降了一半,还失去了每年7位数的股权收入。创办初期,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马云说:"每月500元。" Tonny说:"这个钱连给加拿大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马云说你这个人没劲,不是我要的同事,掉头就走了。Tonny在和阿里几个同行聊了聊后说:"我还是在这儿干吧。"
现任COO蔡崇信原是瑞典AB公司的副总裁、耶鲁大学经济与法学博士。在一次业务访问后被阿里文化所感召而决定加盟阿里,AB公司因此决定投资阿里。阿里从未用高薪吸引人,而且马云还对员工说股权那是骗人的,公司失败一分钱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们手上。阿里从来不提供高薪,更不以高薪酬吸引人才,但中国网络产业中的一批又一批真正有理想、有激情、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就象奔赴延安一样奔向了阿里巴巴。
一位长期跟踪了解阿里巴巴的资深人士说:"多么奇怪!6年2,190天,这个正迅速扩张的团队仍超乎寻常地保持'亢奋'和'战斗欲'。"然而这个团队的绝大部分人,拿着国内行业中下水平的工资(在杭州处于中等),却有着职场人士对职责少见的忠诚、幸福感和向心力。
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跳槽成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他说:"这恐怕是中国笑脸最多的一个公司,而且执行力超强,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位因挫折极度消沉、几欲自杀的女士来到阿里巴巴,三个月后姿态已焕然一新。尽管她3000左右的薪水在大部分白领看来毫无兴奋点,但她口气铿锵地说:"请不要再和我提自杀那些愚蠢的话题,我正在给中国的电子商务做贡献。"
魔力还蔓延到与阿里巴巴雇员朝夕相处的亲人身上。马云习惯不定时邀请他们到公司"视察",他们回去后会对"枕边人"感慨:"加油干吧,以后就靠你了。"曾有一位以抱怨"丈夫工作过于拼命"著称的妻子,最后在阿里巴巴员工大会时跌跌撞撞冲上了主席台:"我想感谢你们,我很荣幸将丈夫交给了阿里。"
马云还有一段关于"愿景"的经典子,他说:"一群搞电子商务的公司在爬山,有些人在半山腰的时候看到了散在那里的碎金子,就急着去捡,我们却还在攀登,越来越多的公司跑去捡金子了,我们还是控制着自己的欲望,爬啊爬,现在我们还在爬,但我们看到了山上的曙光,我们看到了山尖上的金山。"
所以,只有企业有愿景,才能让员工感觉事业有前途,个人有奔头。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
最后,据我的观察,强调两点:其一、很多企业创始者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希望基业长青,事实上,我想说,据我们的调查,这个要实现非常难,基本上是不务实的想法,我们发现能够基业长青的无非两个行业的极少数企业:一是中药行业;二是餐饮行业,其主要特点是变化不大,尤其是中药行业,其配方可以永远不变。而这两个以外的行业,要想做到基业长青基本不可能。马云那么"狂"的人,都不说要阿里巴巴基业长青,只是提出希望活102年,另外,据德鲁克的研究,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所以,我以为,企业在提自己的愿景时,务实一点讲,不要提"百年老店"的字样。其二、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企业提出的愿景,一定要在描述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或者至少在解释中写清楚,否则,员工会认为愿景的实现与他个人完全无关,也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了。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拉面女王”潘慰站在新的起点。
13个国家,全球突破800家门店,是味千拉面过去20年交出的答卷。
现在,她仍专注在骨汤拉面上,对未来,中国餐饮创新大会的嘉宾潘慰说:“要把味千打造成为一个百年品牌。”
◎ 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潘慰给我的印象,就是“温婉”。
第一次见她,大约是3年前的这个时间,在味千拉面上海总部。
记得当时,她坐在我的对面,语言一直很平静地讲她和味千拉面的故事。
她说,“最重要的原因是感受到了重光社长对产品的匠心。大骨熬汤是味千拉面的成熟工艺……我当时看到一个那么大的中央厨房,只有十几个人操作,在一个封闭的生产线上从猪骨的切块,到熬煮、分离、真空蒸发、杀菌到包装,然后再通过温度管理送到门店。”
“这样的一套一体化骨头熬汤先进工艺,让我很震撼。我当时就意识到这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商机。”
整个讲述中,潘慰声音轻柔。即使谈到创业之初的激情岁月,她也波澜不惊,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
2018年11月27日,味千拉面50周年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又看到她温婉的力量。
这样的日子,可以是一个振臂高呼的契机,可以是一个高调发愿的契机。而潘慰没有豪言壮语的愿景,只是强调传承专注的力量。
她温婉地说:
“在我经营味千拉面这二十多年里,一直秉承重光社长的匠心和专注。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味营养的大骨熬汤,直到现在我仍然非常关注店里的出品。”
“无论是骨汤口味的研发和升级、菜品的创新,还是门店装修升级及服务升级,我都一清二楚。”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既要全局把握公司的方向,也要深入一线去了解产品,了解顾客。因为我相信只有投入百分之百的专注,才能够把这碗骨汤拉面做得更好,这也是我从创业以来一直坚信的理念。”
就连发布会的重头戏——发布味千拉面最新战略方向时,她也是谦逊、平和。
她说,借此机会感谢全球消费者对味千拉面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会在下一个50年,继续专注在大骨熬汤这碗拉面上,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服务升级和品牌升级,把味千打造成一个百年品牌,为消费者带来健康美味的同时,提供更加舒适的就餐体验,将这一碗大骨熬汤的拉面,带给全球更多的消费者。
但是,潘慰的温婉背后,是味千拉面的强悍。
在餐饮业,潘慰号称“拉面女王”,也是餐饮界的女强人。其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更是在业内广为流传。
2007年,味千拉面赴港上市,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餐饮连锁公司。
此后持续进入发展快轨道,无论是味千拉面还是潘慰本人,更是获奖无数,一时间头顶无数明星光环。
目前,味千拉面已经进入13个国家,全球突破800家门店。
在发布会上,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说,“味千拉面通过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实现了骨汤熬制的标准化出品,从而保证了品质如一和口味一致。这种标准化、科技化的熬汤模式,在整个连锁餐饮行业都具有示范意义。”
20年来,味千拉面不仅成为日式拉面的第一品牌,还为中国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提供了商业智慧,推动了行业发展。
-【对话】-
专业度是餐饮业真正的竞争力
餐饮老板内参 :首先祝贺味千拉面50年。不过,依然有很多人惊奇,味千拉面竟然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
潘慰:我把味千引进来已经20年,在这之前,味千在日本发展已有30年,我当时想投身做这件事,实际上是看到味千是使用中央大厨房熬汤,还有社长的专注精神。他研究大骨熬汤以及经营味千拉面已经30年了,这就是我一定要做原因。
餐饮老板内参:日本有那么多拉面,为什么当初要选味千拉面?
潘慰:一方面是他们先进的生产工艺。
整个封闭式一体化标准的大骨熬汤,出来的东西肯定在食品安全、品质各方面都不用担心。当时我在做食品贸易,看到中国只有汉堡之类,没有味千这种店,意识到它的商业机会非常大。
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社长三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情的精神,非常可贵,我很欣赏,也很契合我个人的价值观。做事专注,这是非常关键的。
餐饮老板内参:供应链是味千拉面的优势。但是,现在的品牌,拼个性、拼场景,拼产品创新。味千拉面如何应对这一轮的新变化?
潘慰:餐饮业这20年最大的变化,是受到互联网冲击。尤其是2012、2013年,商业体像雨后春笋一样,一座座起来,随后就带动餐饮业的变化。过去,商业体20%做餐饮,现在是35%-45%,甚至更多。
消费者被分流,餐饮门店在增多,经营难度也越来越高。过去是产品好,现在变成餐厅好、品牌好,现在的网红店越来越多。
但是,换个角度看,中国很大,有14亿人口,餐饮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好。去年餐饮行业是3.9万亿,今年还有增长。
对味千拉面来说,品牌已有50年,而我们的消费人群都是白领家庭。从味千的选址就可以看出,去一线城市,最好的商圈,因为消费者是具有消费能力,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对食品安全、口味有最高要求的人。
恰好我们大骨熬汤也是符合了这样一群人的需求。
为了应对新变化,我们正在做的,一个是持续专注大骨熬汤,对接核心消费群体,第二个是不断优化运营管理。
餐饮老板内参:现在有一个趋势,关注国民消费升级。味千拉面如何进行产品升级?
潘慰:消费者将更关注食材、食品、口味,因为只有好的食材才能研发出更好的骨汤,做到品质的升级,这非常关键。
未来,味千拉面将基于现在50年的运作,更好更专注地,把品质从服务到品牌进行整体提升。不单中国的消费者能吃到这碗拉面,更应该走向全球,让世界上喜欢吃拉面的人,都能够吃到这款大骨熬汤拉面。
餐饮老板内参:竞争压力倒逼餐饮业用创新获得新的优势。味千拉面如何进行创新?
潘慰:餐饮看着好做,其实很难。不管是新进入的品牌,还是网红店,最后都要比拼专业。
专业是什么?专业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如何创新优化?首先要抓住食材,这很关键。
比如我们20年前引进了一些好食材,来自14个国家。唯有好的食材,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口味提升和品质提升是必然的。然后才是管理等其他各方面的提升。
餐饮老板内参:在产品组合上,比如最近推出来的单品,有哪些不错?消费点单率比较高的?
潘慰:我们的明星产品是猪软骨拉面,还有饺子等其它产品。这些明星产品,销量特别高。
餐饮老板内参:但是,做单品也会有巨大的压力,总是害怕消费者会喜新厌旧?
潘慰:做产品不要盲目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也不一定经得起考验。
味千不一样,大骨熬汤50年,不断迭代、精选材料、口味升级,还是要专注于自身,优化升级。
餐饮老板内参:但如果你不跟别人比,别人跟你比呢?抄袭在餐饮行业层出不穷,味千把拉面带到中国,然后中国市场现在有多个拉面品牌?这怎么看?
潘慰:一个品牌也好,一个店也好,要经营好,哪有那么容易。它就像一个大楼起地基、盖大楼,是踏踏实实一层层上来的。品牌建设也好,产品各方面,还是会持续迭代。餐饮的专业和系统,决定了经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餐饮老板内参:外卖扣点已经到百分之十几,小店到百分之二十三。几乎做外卖已经不挣钱了?
潘慰:未来发展趋势,外卖还是会有的,需要思考的是线上线下的整合,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产品、服务和品牌体验。我相信消费者还是相信品牌力的,可能他想吃拉面时就会想到味千。所以说品牌力非常重要。
餐饮老板内参:购物中心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吗?
潘慰:的确,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同一个商圈,原来可能只有两个商场,现在,除了购物中心,每一个小区都有一个中心。而且在中心的旁边又有一些商业圈。
餐饮老板内参:机场呢?把店开到机场会是重点方向吗?
潘慰:我们味千大骨熬汤50年,产品的口味、健康,是有白领跟家庭的消费群体基础的,非常适合在一些人流大的地方,比如高铁机场开一些店。
餐饮老板内参:是不是可以总结一下,未来店铺选址购物中心会有一部分,街边店是重点发展,机场是最新增长点?
潘慰:在整个公司规划里面,机场也好、高铁也好、购物中心也好,还有其他的新兴商业体,味千肯定都有布局。
餐饮老板内参:最后一个问题,未来提升消费者信心,还是要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保证品质?
潘慰:我们还是专注在自己的这碗大骨熬汤的拉面上,做到精益求精。刚才讲的食材、工艺、口味、研发都要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门店,门店形象、服务员、消费者在店里的体验、舒适度等,各方面都是需要提升的。
还有一方面,我觉得应该拥抱互联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精准提供他们需要的口味,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