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1日讯(通讯员杜旋) 这两天,江岸区后湖街汉广商圈小餐饮店主闫先生十分头疼。由于租房前未充分了解情况,店铺装修完成后发现商铺并没有预留的烟道,厨房油烟没法排出去,小店装好却没法营业。他急得睡不着觉。汉广社区知道情况后,积极帮助店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区联动其他单位现场查看,商量解决方案。 社区供图
社区和商圈党总支协调联动,365工作队马上行动,联系运营方、城管等,多方沟通,充分分析情况后,协助店主联系生产油烟净化器的厂家,制定了成本低且实用的排烟方案,解决商户现实问题的同时也维护了商圈整体形象。
汉广社区探索出的“365联合工作机制”,把社区、商场运营人员、党员、商户代表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在做好商圈服务的同时,提升商圈共建共治能力,形成治理的合力。
“365联合工作队”并不仅仅是一只“调解工作队”,更是一只“资源共享工作队”。 社区也全力服务汉广商圈企业商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汉广商圈的发展,更好地奏出汉广和谐新篇章。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旖旎
“疫情已经够难了,本想忍痛关店,房租押金四万五不要了,但商场还让交违约金七万二,不交就被起诉,现在连关门的权利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太难了 ”。
疫情下,很多餐厅撑不下去想关门,但现在有一批餐饮人想关店都关不了。
押金不退反成老赖,退租不成反成被告。
关不了的门店,退不了的房租押金,交不起的违约金,让餐饮人困在了四月,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近期我们采访了一批“关不了店”的餐饮人,看看他们究竟为何连离场都如此困难。
“押金四万五不要了,店关不成,我反倒被起诉”
疫情下,迟薇在商场里的串串火锅店已经停业两个月了,实在挺不住想关门了,她早早提交了退租申请,但迟迟没有得到批复,商场说店可以退租,前提是保证金四万五不退,还要她交七万二违约金,否则就要对簿公堂,吃官司。
“商场里不单单我一家遇到这样的情况,商场不想商户退租,如果不继续交租金或者违约金就起诉商户,疫情已经够难了,本想忍痛关店,现在连关门的权利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太难了 ” 迟薇说。
3年前,迟薇租下了当时青岛城阳区最火购物中心东方城的商铺,开始着手创业做餐饮。刚进驻商场,人流量还是很大的,生意也一直都很不错。但是从去年开始,商场的人气没了,因为旁边又新起来两个商场,一个是万达,一个是万象汇,这样一分人流,餐饮也受到影响。
去年11月,迟薇就想退租,向商场递交了退租申请,却一直迟迟没有批复,不批复店就还得勉强开着。
因为疫情商场歇业,2月29号才复工,但基本都是卖服装的开着,餐饮很少,开着的也是仅仅是能够做外卖的,比如粥店等。
迟薇没法开业,一方面是串串火锅的品类没法做外卖,一方面堂食的话商场开关门时间,没法匹配她的客群。商场早上十点开门,工作日下午六点,周末七点就关门了,很多顾客六七点才到店里根本吃不完。
“商场给了点优惠政策,第二季度免18天房租,但我是真的想关门,去年11月熬到现在,加上疫情真的熬不住了,库存3万多的备菜我都扔了,商场不让我关门,让我继续营业,没到期终止合同,押金我可以不要,但疫情不可抗力,违约金我真没钱交的”迟薇说。
迟薇说,自己也没有难为商场:第一,她提前半年提交了退租申请,没有临时申请,时效性上满足了。第二,押金四万五不要了,也算给商场减压。第三,今年第一季度的房租,没有拖欠,交完了。第四,因为疫情不可抗力,经营不下去,不应履行违约交七万二。
前前后后又拖了快一个月了,退租不成,迟薇一边面对被起诉,一边还要被商场催租第二季度的房租款,理由是没有彻底退,房租就要照常收。每天奔波在找律师咨询的路上,她真的没想到关店能让自己惹上官司,还赔上家当。
< class="pgc-img">>“疫情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疫情肯定属于不可抗力啊,为什么房屋押金不给退?”
最近这个疑问曹国辉每天都和别人讨论,他在黑龙江比优特生活广场友谊路店二楼经营了一家蛋糕店,想关门退租,商场虽然同意,但是要扣除押金和两个月的房租作为违约赔偿金。
“正月初七,我就给商场送去了终止合同的报告,商场也同意了,但要扣除押金1万,以及两个月的租金1万元,一共两万,我就觉得不应该,使用期间房租可以交,为什么疫情期间不可抗力,押金不退呢?”曹国辉说。
经过反复和商场协商,商场的回复是依据合同上的条款,正常要求的赔偿。
合同条款写着:乙方如提前解约,应提前两个月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自甲方书面同意后本合同自动解除,甲方不返还乙方合同保证金。乙方须向甲方支付两个月的租金作为违约赔偿金。
如果依据书面合同,曹国辉确实没有提前两个月,但疫情突如其来,难道不属于不可抗力吗?曹国辉找到当地的律师,律师给了如下的解释:
一种是因为疫情的发生导致商场不能正常经营,商场关闭了,这属于不可抗力。
一种是由于经营者自身原因,封闭隔离或得病被迫不能经营,但这种不可抗力,虽不承担违约责任,但是造成一方损失要合理均摊。
律师说,曹国辉虽然没有提前两个月递交退租申请,但疫情期间商场同意解除了合同,那就不存在违约问题,但疫情期造成的水、电、看护管理费等他要和商场分摊。
反反复复一次次找商场交涉,加上去法律资讯,曹国辉真的跑累了,关店还有一大堆事没处理,天天还要忙活纠纷,成宿睡不着觉。截止发稿前,也没有取得确定消息,他到底能不能把押金拿回,违约金免掉,这也许是个持久战,还要打更久。
< class="pgc-img">>“房东各种借口搪塞,8万押金迟迟不给”
赵明(化名)在河南郑州开了一个连锁鱼头品牌“知青老食堂”,初期反响不错接连开了几家店,疫情下各种压力,实在干不下去了,想和房东商量退租。四月份房租才到期,三月他就开始和房东提前申请退租。
“3月份的时候,我说已经交的房租我都不要了,剩余的转让费用俺也不要,因为屋子装修这么好,我啥都不拿,就想要回来俺那8万块钱的押金,要回来给员工、会员和供应商做结算,8万块钱对俺来说太重要了,说白了就是我的救命钱!”赵明说。
其实赵明之所以这么着急不光光为了自己,他好几个员工还在郑州租的房子住,也要到期了,房东也马上不让住了,员工都是拼着住的,被逼无奈,他都把老家的萝卜拉来给员工吃,实在是没钱了。店里虽然还有好多酒、饮品剩下,但都拿出来给会员兑换了,他实在不想亏欠顾客。还有供应商的欠款,每天有人来催债……
< class="pgc-img">>“我也想让员工吃点好的,但是说白了现在一个月光房租就几十万,几个店加一块,现在实在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赵明说。
房租都按时交了,8万押金房东却一直拖延不退给他,拿各种借口来搪塞,要让赵明把已经装修好的拆掉,但是拆了改变房子结构不行,还说租金未交,但是赵明早已经把房租交齐。
在媒体调节纠纷的时候,他一个七尺男儿流下了眼泪,他说自己的房子都卖了,老婆孩子都送回老家了,员工都在他租的家里住着呢,实在是太难了,那8万块真的太重要了。
因为有媒体曝光和协商,房东终于答应,按照合同如果房屋归还押金可以返还。其实这种饭店难经营、押金退不了的情况不只在赵明一个人身上发生,疫情下很多餐饮老板都被困在其中,进退两难。
职业餐饮网总结: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疫情之后,所有人的日子都很难熬,生活真的没有“容易”二字。
但此时请不要在生活最无奈的时候,让别人的生活因你而变得更加艰难。
餐饮人已经倾尽全力在自救,如果他们熬不住了,请让他们体面离场,致敬这些曾经流过汗、拼过命的创业人。
1月10日,北京胜利饭店接到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通知,吉林省吉林市一名新冠确诊病例(轻型)曾入住北京胜利饭店。
“情况万分危急!” 因为,这是北京市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在酒店行业出现的阳性确诊病例;更因为,这名曾入住过的确诊病例给胜利饭店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到底有多少密接者?到底有没有确诊病例?
“战‘疫’十万火急!” 胜利饭店党支部在北京市朝阳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中国石化百川公司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火速全线出击,全面开启了共同战“疫”的帷幕。
鏖战三天:他们一直拼在战“疫”第一线
11月10日当天,胜利饭店被确定为首个封控区。
“第一时间摸清所有人员所有信息,这是我们做好封控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胜利饭店党支部一班人给自己下了一道“死”命令。因为他们清楚,一旦不能及时摸准、摸清人员信息,就会影响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排查密接者工作,就有可能给饭店员工、给入住客人、给北京居民乃至全国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
“这项工作,我来负责!”胜利饭店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清玉亲自牵头,抽调饭店副总经理邝子岳、刁玉才、郑鲁,市场部经理陈继平、前厅部经理陈晨等5人,组成工作专班,并在每个部门各设立一名联络员。专班一成立,就兵分两路全面展开新冠疫情流调工作。
一路负责员工、家属、住店客人及在店其他人员信息摸排工作。胜利饭店员工、家属及在店其他人员有244人,住店客人207位,共计451人。专班人员坚持“不落一人、不漏一项”,及时摸排、统计所有人员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饭店以外行程轨迹。坚持“逐处排查、逐人核实”,从餐厅、到客房,再到会议室、培训室,只要是吉林新冠确诊病例曾经住过的房间、到过的宾馆每个地方,都要一处一处排查、一人一人核实,并及时向朝阳区疫情防控中心报送信息,为尽快排查密接者、次密接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另一路负责摸排离店客人信息,重点关注身体状况及隔离情况。从10月25日至11月10日,离店客人多达上千人,不仅人员众多,而且大都住在上海、湖南等地,摸排起来非常不便。一般地,每联系到一个人,都要打上几个电话,这样一千多个人就是几千个电话。“不是在电话通话中,就是在拨打电话中。”专班人员三天就是这么走过来的。“遇上不配合的,那就更棘手了。”陈继平说,有的客人一听是胜利饭店的,一通怨言牢骚就来了,这个时候就得先安抚、后摸排了。就这样,他们通过非同寻常的“电话”摸排,不落一人地掌握了离店人员情况。“当得知他们都被隔离保护起来了,我们这颗心总算是放下了。”陈晨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
“几天几夜,录了多少信息,记不清了。打了多少电话,也记不清了。我们只记得,谁都没有合过眼,大家真的是拼了。”邝子岳说,这项工作完不成,他们谁也睡不着。
酣战两周:他们始终冲在抗“疫”第一线
这次封控工作,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从11月10日到14日,封控地点是北京胜利饭店;第二阶段从14日到25日,封控地点转到北京昌平会议中心。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胜利饭店被确定为封控区后,虽然不具备条件,但党支部一班人仍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他们第一时间召开紧急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会,着重就防疫物资紧缺、封控期间服务人员紧张等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确保封控工作从严落实、从细落地。抗疫物资紧缺,他们就指定专门人员,每天打上一百多个电话,紧急采购并及时发放防护服、N95口罩等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等风险隐患。服务人员紧张,他们就组织党员干部、业务骨干采取分组、分区、定责任、定任务的服务模式,竭尽所能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连续四天每天为客人配送盒饭600余份、代收各类快递500余件,转运涉疫情垃圾3.2吨。
鉴于胜利饭店不完全具备封控管理条件,在中国石化百川公司党委的协调下,从14日开始转至昌平会议中心进行封控。“我们既是被‘封控’人员,又是‘封控’工作人员。”进入会议中心后,胜利饭店党支部就成立联络组,建立微信群,并指定客房部主管师崔娅等6人为联络员,专门负责关注封控客人诉求、协调中心解决问题等工作。
“没想到入住第一天,客人就提出了涉及吃饭、住宿等200多个问题,我一看也急眼了。”崔娅说,好在我们大家一起上手,与客人沟通比较到位,与中心协调也比较及时,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日常问题协调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一些特殊客人和一些特殊情况。有一位客人患急性中耳炎,本来是预约来北京看病的,由于疫情被封禁,加上病痛折磨,心情一度十分烦躁。联络组得知后,及时组织大家上手,通过微信一起安抚患者,并协调中心请来大夫上门提供治疗服务。这位患者病情缓解后,在微信群里给了胜利饭店员工一个大大的赞。
“客人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胜利饭店员工一边克服连续封控带来的孤独、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一边依托微信群“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客人解决思想、生活、就医等六百多个问题。解封前,他们又围绕封控人员解封后去向及如何落实健康监测等问题,专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开通信息填报渠道,11月24日完成451人解封后去向的信息统计,为解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封控期间,油田领导也时刻关注关心胜利饭店封控员工,特地选派优秀心理专家,成立疫情心理疏导群,通过每天上一堂课、唱一首歌、练一套拳,既愉悦了心情,又强健了体魄,让全体员工深深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坚定了配合做好疫情封控工作信心和决心。
11月25日,胜利饭店顺利解封。随着载有424人的10辆大巴车驶入饭店,随着所有车辆消杀、所有人员及行李消杀完毕,他们圆满地完成了属于他们的 “抗疫”第一线的战斗任务。
迎战未来:他们始终守在防“疫”第一线
“虽然我们取得了封控工作的暂时胜利,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无论是封控还是解封,我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丁点的麻痹。”张清玉表示,尤其是面对未来防“疫”的现实需求,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确保始终守在防“疫”第一线。
在封控第二阶段,张清玉带领20名留守人员,统筹开展疫情封控、备战冬奥及饭店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确保封控不“封”工作、封控不“封”备战。11月15日封控人员转移后,胜利饭店总务部主管孙钦照带领几名员工,一次性消杀客房、宿舍、餐厅、会议室23000平方米,转运涉疫情垃圾100多箱。另外,从饭店院落到大楼前厅,从宿舍区到客房走廊,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杀一次,两次就是6000多平方米。“一穿上防护服,开始是又闷又热,干一会儿是又累又渴,一天下来那个滋味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孙钦照说。
自25日起,由于大多数员工还处在7天健康监测期,21名留守人员又像封控期一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防“疫”第一线。
“既要立足当前,做实做细防疫工作,更要着眼长远,构建科学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刁玉才表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始终守在防“疫”第一线。
——推行饭店主楼、员工集体宿舍闭环管理,闭环内公共区域每日开展一次环境及物品核酸检测,进入闭环内人员每日接受一次核酸检测。闭环外保障人员负责向闭环内提供物资供应、信息联络、应急调度等相关服务,杜绝闭环内外人员直接接触。
——推行“低频、简约、非必要不接触”客房服务模式,优化服务内容和流程,合理安排员工班次,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适度降低工作人员进房服务频次,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推行饭店前厅防疫特别管理办法,在饭店入口处设立非接触式体温监测仪、配备防护用品,每天定时定点消杀前台、前厅公共物品、公共区域、房卡等,定时进行大堂通风,倡导1米线距离,减少人员聚集、活动情况。
他们还制定了餐饮服务、办公场所、公共区域、员工宿舍区等防疫管理办法和重点措施。
11月27日,北京文旅局受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委托,莅临北京胜利饭店现场检查指导防“疫”工作,并给予了很高评价。12月2日,7天健康监测结束,饭店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忙碌的工作又开始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胜利饭店党支部一班人表示,“熬”过这短暂而又漫长的14+7天,他们又一次读懂了这句话的真谛。(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