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提示:本文约3446字,烧脑时间20分钟,筷玩思维特约作者三木发于深圳。
自从我做餐饮咨询以来,80%的客户找我的原因是:赚不到钱!仅有20%的的客户属性是谋求更大的发展扩张。所以,我常常跟别人开玩笑说,其实我是医生,帮餐饮老板治赚不到钱的病。
今天,写一篇文章好好聊聊这种病的根源。
总认为餐饮能赚快钱,这就是外行人对餐饮最大的误解。事实上我接触到的餐饮客户,有一年内4家火锅店倒闭了3家,净亏损400万的;有在工厂打工时攒了小10万,便去加盟了一个当地的奶茶品牌,但由于投资金额过高,在筹备期间项目就夭折了,净亏损8万(其中6万加盟费)的;还有客户60万接手了一家店,重新开张后做推广,哪里知道给街坊们免费送菜品券都没人去吃。
关于赚钱这件事儿,我整理了一个公式:赚钱=能力+运气。
能力是内因、是自身的技能和资源沉淀,一种能够在所属行业的赚钱能力,比如作为程序员,写代码的速度和逻辑性就等于赚钱能力;作为保险销售,获取他人信任就是赚钱能力;经营一家餐厅,能把员工管理好、把控好出品品质、懂营销就是赚钱能力。
运气是外因、是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环境不随个人主观意识变化而变化,跟能力完全无关。比如在过去的餐饮,拿到“黄金铺位”就能赚钱;今年疫情期间,不管你是海底捞还是夫妻小店,受大环境影响都受到了重创,这种创伤跟能力强弱无任何关系。
去年我服务了30个年度客户,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太难了、太累了。很多经营者还没看清餐饮这门生意的底层逻辑,很多曾经靠餐饮赚到钱的老板也开始慌了,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而正是这次疫情,让大家有时间和机会沉下心、重新认知餐饮的本质。
< class="pgc-img">>先说说我理解的餐饮的本质,在这里先抛开连锁或者加模式杠杆的餐饮项目不说,餐饮生意(单店)的本质是以门店为中点,服务固定半径内的特定人群。其盈利模型是服务固定人群所产生的销售差价覆盖经营成本后,并产生可持续的营收。
所以,现在做餐饮不能赚到钱的基本是两种情况:一是销售差价不能覆盖成本(不能保本、亏损),另外一种是无法产生可持续性的营收(保本经营、赚辛苦钱)。
为什么餐饮赚钱那么难呢?有三个问题尤为突出:
1)、成本持续攀升
房租、食材、人力、营销各项费用持续上升。
2)、新入场者激增
餐饮创业是近3年的热门词,人人都有一个创业梦,不知道做啥,都来干餐饮,市场被不断打散、稀释。
3)、价格战严重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加之新进场者不懂行,什么品类火满大街就开什么店,竞争愈演愈烈随之带来了不理性的价格战。既然我们知道了哪些原因会导致我们赚不到钱,那么怎样才能更客观、更理性、更科学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呢?我总结了一套餐饮盈利模型“餐饮黄金三角”,单店要实现盈利,都不可绕过这三个黄金节点。
< class="pgc-img">>黄金节点一:流量
做生意就是卖,卖就等于做流量,流量等于钱。
可以说生意的本质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人,人在哪儿生意就在哪儿。要开餐饮,首要的就是选址,选址本质上就是选流量。关于流量,很多人会有误区,有些地方看起来人很多,但却不赚钱,这里跟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原因了。我认识一个上了点年纪的投资人,非常爱钓鱼,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跟我讲了一下真正的钓鱼高手的故事,当时我没明白什么意思,现在倒是明白了。
< class="pgc-img">>一个会钓鱼的人,从选择在哪儿钓鱼就比别人略胜一筹。他们的判断依据是:去鱼足够多的地方、一起钓的人不能多、入场门票不能太贵。这跟餐饮盈利门店选址原则一样。鱼是你的目标客户;钓鱼人是你的竞争对手;门票指的是转让费、租金。如果流量跟成本、竞争比例失衡,显然就不是一个好的选址。国内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商圈,流量确实大,但也架不住钓鱼的人太多。甚至我还去过一个三线城市的美食广场,钓鱼的人比鱼还多。
当我理解那位投资人说的钓鱼场的故事,我结合身边的客户案例发现:1)、凡是能够赚钱的餐厅,都满足“钓鱼高手”的选钓场策略;2)、但凡经营出问题的,都是触碰了一条或几条选场原则。有些店,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再厉害的营销策略和经营高手都无力回天,就像在飞机场等一艘游轮,永远听不到船鸣号。
黄金节点二:营销
近几年来,餐饮行业的营销玩法特别出众,前有开玛莎拉蒂送外卖的90后富二代,后有雇人排队的网红品牌,甚至有一夜遍地开花的奶茶品牌,其营销套路层出不穷。有些传统的餐饮人说“我的出品不错,那些虚头巴脑的营销套路我们不需要”。放眼现实,又有多少餐厅不需要任何营销就做起来的呢?
很多人坚持说自己口味正宗、好吃就总有一天能得到消费者赏识,我想说“好吃”、“好卖”、“好赚”是三个独立事件。好吃不一定好卖,好卖不一定能赚钱!“好吃”永远是一个伪命题,你觉得好吃我不一定觉得好吃,所以东西好不好吃一定是通过销售数量来确定的。而好卖的菜品为什么不一定赚钱呢?
< class="pgc-img">>我有一个客户,小龙虾进货价22元,售价68元,当中看起来有48%的毛利,每天卖三百多份,结果最后仔细核算,小龙虾根本不怎么赚钱,处理虾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要烹饪出好味,辅料也要足够好,最后算下来刨去各项成本,一份小龙虾净利润不到10块,但凡遇到小龙虾行情稍有波动,一分钱的利润都没有了。
还有很多餐厅看起来很火爆,其实都是靠低价活动吸引来的,所以说好卖不一定赚钱。很多人都有一个餐饮梦,可是开店容易守店难,光靠梦想是支撑不了每个月的亏损的,所以开餐厅我们首要目标一定是能赚钱,没有盈利能力的餐厅再高逼格也是难以持续运营下去的。
很多人会觉得营销是一件很邪恶的事儿,营销包含常规营销和品牌维度的营销,好比同样一杯咖啡,一个杯子上印了星巴克的Logo,另一个印了一点点的Logo,你的潜意识都会告诉你印了星巴克Logo那一杯的咖啡会好喝一点。
营销的作用就是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提高他们对产品/品牌的预期与实际上得到的快感。营销是一件持续性工作,体系比超级创意更重要!没有体系支撑,再多的营销动作也是内耗。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众多纷纭的时代,不懂营销的生意火爆都是偶然,不可持续。
黄金节点三:效率
前段时间我在知识付费会员群问了一个问题:大家如何理解财富自由?得到的回答很多,有的人说财富自由就是不用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奔波;有的人说财富自由就是买东西不用看价格,想买就买。其实大家说的财富自由,就是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
< class="pgc-img">>换个维度思考,在餐饮盈利方面,有没有财富自由一说呢?肯定是有的,餐饮的财富自由就是通过经营收益覆盖投资成本后带来的持续收益。我们常见的很多餐厅营业额很不错,但就是不赚钱。所以我们讲的效率,就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投资回报周期(投资效益),这里面有两个核心:一是成本结构,二是净利润率。
假设净利润率为15%,那么7个月的净利润就是一个月的营业额。如果每个月保持正常运营,第八个月开始这家餐厅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我有一个做火锅的客户,单店投资300万,一个月营业额50万,净利润率却只有5%,那么回本周期就是120个月。10年才回收成本,还不如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有稳定收益,还不用白白浪费10年时间,把10年搭进一家餐厅,有多少的机会成本错失了。
“效率”是餐饮经营中被最多人遗忘的点,不关注效率,就好比一群人在船上讨论得热血澎湃,浑然不知正在驾驶一艘没有舵的船,一切都是未知数。
?结语
综上所述,餐饮黄金三角中的流量、营销、效率缺一不可。流量意味着你在初始选址时就要下功夫,抓取能生财的宝地,然后运用营销来激活你的消费群体,从而带动营业额的提升;同时要注意把控你的回本效率,不要一昧关注营业额的多少而忽略投入产出比,千万别埋头苦干,从早忙到晚最后却发现自己只赚到了辛苦钱,甚至还亏钱。
做餐饮想要赚到钱,必须把底层逻辑吃透。当你了解清楚餐饮的本质后,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精力去做让自己赚不到钱的事儿,同时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儿,不停地“拨乱反正”,降低试错成本。只要抓住餐饮盈利的底层逻辑,想在餐饮行业里赚到钱就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儿,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近几周,我一直都在思考,要不要投资一个餐饮的小项目,就是煲仔饭的餐饮小项目。
周总,一直在游说我一起入伙,来做这个小餐饮项目。
周总是一个三十几年的美食家,他的原产地是鱼米之乡广东中山市,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村和小家庭,家里没有什么吃的,但他从小就爱好美食,喜欢自己做菜,一条鱼到他手里,他就可以给你玩出一堆花样来,蒸鱼,红烧,鱼头汤,他拿手的好菜一堆一堆。
他是非常热爱美食的一个人。他不仅自己喜欢品尝美味,吃吃喝喝,也很喜欢亲自挑选食材,给朋友们做一顿好吃的饭菜,这个习惯坚持了几十年之久,在朋友圈里面的口碑是很不错的。对于美食,美茶,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简单的食材,经过他手,就可以变成美味,真的神奇!
今天下午,我带了几个做商业IP的朋友过来采访他,品尝他的厨艺,也问问他们,这个项目是否值得一投?是否,可以把他的美食见解在互联网上表达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如果这个小团队不认可他的厨艺,无法发挥周总的优势,那我可就真担忧啊,一个餐饮小店,如果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吃,咋做得起来啊?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又不是茅台,如何让人来消费啊?
< class="pgc-img">>对于我这个餐饮外行人来说,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投资小餐饮项目,心里面是有几十个小问号的?
2023年全国统计的数据是,餐饮行业一年倒闭几百万家,新开几百万家,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很不容易,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其实都在挣扎,老百姓的收入萎缩得厉害,外出消费的频率和金额都在下降。
虽然,我也是一个吃货,也喜欢好吃的美味,但是,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得起来,心里面真没有底的。
周总给我们泡上一壶好茶,然后,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他的故事。
< class="pgc-img">>周总八几年就来深圳了,在深圳打拼几十年,大起大落,赚过大钱,也掉进过大坑。过去几十年除了爱好美食之外,他的主业是装饰工程,一直接房地产公司的装修工程项目,一些小地方政府工程项目,多的时候,一年也有几千万工程量。之前家住在华侨城波托菲诺别墅区的。
由于疫情危机,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导致他被大的房地产公司(01918股票)拖欠几千万的工程款,公司运营不下去了,他把别墅和房子卖掉,所得的钱都还给工人和供应商了。做了几十年生意,一下子又变得要从零开始,这个对他人生的打击是很大的,差点就上山出家了。
把别墅和几套房子卖掉之后,他去五台山寺庙上呆了数个月,得道高僧亲自开导他,带他,给他智慧,精心修养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还是放不下,他上有老,下有小,有这么多亲朋好友,他觉得尘缘未了,不想就此躺平和放弃人生,与世隔绝出家了。
所以,他决定下山,把他热爱了几十年美食积累的功夫和经验发挥出来,创造餐饮美食品牌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提供一份好吃的饭菜,从事他自己喜欢和热爱的行业。
他说,之前几十年做工程,他做的业务都是应收应付账款一堆的,每一年都做了不少工程订单,但是,是否可以赚到钱,还要看款项是否可以顺利收得回来,要看甲方是否会刁难和克扣工程款。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好,钱容易收。经济稍微不景气,甲方稍微有点经营问题,工程款就很难收的。这几年疫情和房地产经济不景气,导致他和大量同行都破产了,即使是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和装饰工程公司,也扛不住,原有的业务肯定是没法做了。
所以,他决定下半辈子,只做收现金的餐饮小生意,从事他自己热爱了几十年的餐饮美食行业。
虽然,他现在是从零开始起步,没有任何光环,打算做一个餐饮小个体户老板而已,但我感觉,他是幸福的,心态很好的,他亲自给我们展示厨艺,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这就是一件幸福感很强的事情。
他说,他会一直坚持亲自做饭给大家吃,他会把自己独特的厨艺进行标准化,带一堆徒弟,把他喜欢的美食,分享给千家万户,这个就是他的人生创业最后一站了,他会全力以赴给世人奉献美食。
至于说,生意能够做多大,他并不太在乎,他就是热爱美食,热爱这个行业,他会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得干下去。
听到这里,我是很感动的,我感受到了一个中年人的起起落落,数次浮沉,辛酸苦辣,在失败后,他并没有放弃,还是再次站起来,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鼓起勇气,干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业。
我想,在经历过这么严重的生活挫折打击下,周总还没有躺平,他依然对中国社会的未来很有信心,对深圳的未来有信心,对自己的厨艺有信心,这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接下去,他就准备给我们展示厨艺了,这个就是在户外的一个厨具,他现场亲自展示给我们看。
< class="pgc-img">>周总亲自给我们讲解,煲仔饭有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是广东人去出行去外地的一个餐食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广东人对美食是挑剔和有发言权的,两千多年前,广东人出行,都会带着一个砂锅,他们在半路怎么就餐呢,一般就是放点生米,本地搞来的肉菜,放进去,用明火烧几十分钟,就变成一锅香气四溢的美味了。
所以,煲仔饭在广东就是一个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美食,地道的煲仔饭都是用明火、砂锅和鲜米鲜食来做的,广东的各个城市都有煲仔饭的个体门店。
难得他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他的心态很好。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幸福感是满满的。
< class="pgc-img">>十来分钟,七个香喷喷的煲仔饭就出品了。
第一个就是腊味煲仔饭,真心好吃,比我过去吃过的煲仔饭都好吃,我一再问周总,为什么这么好吃呢?
周总说,这是食材,工艺和火候掌握的问题,一句话很难说得清楚。
比如说,他的米就是用了三种米混合来做的,其中有泰国香米,也有东北大米,也有普通的大米。
泰国大米香气十足,但是不够实,东北大米比较实和松软,但是香气不足,普通的大米有点粗糙和硬,吃起来有米的感觉。混合了三种米的饭,色香味俱全,一口吃下去就有不同的感觉。我不知道,原来这里面也有一堆学问的。
< class="pgc-img">>第二个是头菜牛肉,这个味道也特别好。因为头菜和牛肉很容易熟,就不能烧太久,要后面才放。这个就是要师傅对火候要掌握好。
< class="pgc-img">>第三个煲仔饭是鲳鱼饭,这个非常好吃,它的酱料使用橄榄油和柠檬汁做的,不是用是豆豉做的,味道非常鲜美,鱼肉嫩滑可口,味道真的很棒!
< class="pgc-img">>经过现场的6个人鉴定之后,一致认为,周总的煲仔饭确实要胜出市场上普通的煲仔饭很多,香味十足,吃起来口感很好,吃完后是有记忆点的。
这个记忆点就是,这个煲仔饭在我过去所有吃的煲仔饭里面是最好吃的一个。
如果你也在深圳宝安,这家煲仔饭你没有来吃过,那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啊!
我甚至感觉到,我在吃的不只是一个煲仔饭,而是一个人对美食的热爱,一个中年男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一个几起几落,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创业故事。
但是,如果我投资开店,假定店铺就在你家附近,你会过来点一份煲仔饭么?
朋友们,你说说看,这个餐饮小项目是否可以投资呢?
<>年,来自四川的知名火锅品牌陆续进驻广州,像大龙燚、小龙坎、蜀九香等,而刚加入这个行列的,就有“川西坝子”,这个品牌在成都,算得上是知名的一家。那么,它在兴盛路的这间广州店,又怎么样呢?
川西坝子主理人董恒超
一个外行人进入餐饮业,可以说是这几年餐饮市场里的常态。董恒超的决定和做法,你会认同吗?董恒超说出了他的感受。
“重新打开一条生路”
董恒超,80后的安徽人,外表斯文,带点书生气。他大学专修的是西班牙语,毕业后在央企工作,后被外派到非洲工作,直到去年五月才返回国内。
进入餐饮行业
董恒超显得有点仓促
但他很乐观
自回国后他到了广州,很快便喜欢上这个城市,并且决定“抛弃”北京,在广州“重新打开一条生路”。
餐饮是他最先想到要踏足的,因为喜欢火锅,也观察到这是很受欢迎的品类,于是,经过在成都的多番考察、几番比较后,他决定加盟“川西坝子”。他的行动非常快,从下定决心到广州这间店的落成,前前后后不过数个月的时间。
一个外行人进入餐饮业,可以说是这几年餐饮市场里的常态。那么,董恒超的决定和做法,你会认同吗?来看看董恒超是怎么想的。
快速加盟直接进入
记者:你认为广州目前的四川火锅市场如何,这个时候选择经营火锅品牌明智吗?
董恒超:我从没做过餐饮,对广州也很陌生,但我爱上了这个城市,更想尽快在这里“有点事做”。选择火锅这个品类,是因为自己的喜好,并没有经过前期的大数据参考或市场调查,纯属是我的个人观察,认为火锅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品类。
对于餐饮外行人来说
我认为选择一个成熟的品牌加盟
是一条快速之路
问题就在于选择哪个品牌
成都的火锅市场竞争激烈,走几步就能看到好多家火锅店。在他们当中,有几个品牌是站稳了阵脚,并且走出了成都的,像大龙燚、小龙坎这些品牌,川西坝子也是其中一间,这个品牌在成都有五间直营店,每间都是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大店,都是能做到排队等位的,可见其在火锅店系列中的地位。
我自己也亲自去试过,感觉出品、服务都很好,正因为如此,我很快选择了加盟这家企业。
而在广州选择兴盛路这个地点,是因为看到这里已形成了很好的餐饮氛围,虽然这里已经有其它品牌的四川火锅,但我认为川西坝子的到来,能让这里形成一张四川火锅的名片,对市场的发展很有好处。
经营之道有所不同
记者:作为外行人选择加盟店,是不是从经营到管理都无需自己插手,全套延用原有品牌的经营之道呢?
董恒超: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加盟的好处是出品、人员、流程等都有人给你安排好了,无需自己再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成都的经营模式并不能完全复制,像成都的川西坝子都是2000平方米大,有些店一整栋楼,经营面积非常大,另外当地店都是采取自助点餐的模式,由庞大的后厨分配好就可上桌。
但广州的店因为面积要小很多,这种全自助的经营模式当然不能复制,也没必要,所以加盟一个品牌前,也要考虑这个品牌去到不同地方会有所不同,所以要进行形式转变。
保证品质稳住客人
记者:如今广州也不少经营成熟的川式火锅品牌,你认为怎样才能突出重围?
董恒超:四川火锅是一种单一品类,看起来每家做的都差不多,看起来是差不多的底料,尝起来是差不多的麻辣,还有食材各家都是差不多的准备。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稳定,稳定就是核心,就像粤菜餐厅在广州,广州人每天都要吃粤菜,怎么吃也不会腻,而火锅,在广州人眼中是属于很容易挑起食欲的品类,一段时间总会想吃一次,如何让食客在每一次的品尝中都没有感觉差异,那么这家火锅店就成功了。
这也是我选择加盟这个品牌的考量,除了好吃,还要用料足,保质量,每次吃都是一样的感觉,不会有所偏差。
一间稳定的火锅店,是能吸引回头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