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茶芝兰”奶茶品牌被媒体爆出
雇人排队制造热闹
引发公众对其真实的火爆的误解
从而制造假象来吸引加盟商加盟的情况
……
【此前报道】
↓↓↓
奶茶店门口大排长龙,加盟后却生意惨淡?背后藏着案值7亿的骗局!
马伊琍作为该品牌之前的代言人
5月15日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称:
“非常抱歉,
作为该品牌之前的代言人,
我再次向各位加盟商受害者道歉。”
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然而对于马伊琍的道歉
网友却态度不一
一起来看
马伊琍工作室发声明:
马伊琍代言品牌涉及违法犯罪
已解约,并配合侦查工作
5月15日,马伊琍工作室微博发表声明回应此事。
△马伊琍微博
声明显示,近日,马伊琍工作室工作人员接到上海经侦总队通知,告知演员马伊琍代言品牌茶芝兰因涉及违法犯罪,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声明称:“我方于第一时间向该品牌提出解约通知,并积极配合经侦工作,提供线索及信息。茶芝兰品牌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调查,马伊琍女士已与该品牌解约。如有其他受骗加盟商尚未维权,亦可私信马伊琍工作室,我方将尽全力协助维权。同时,我方向受骗消费者、加盟商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2020年10月,我方与茶芝兰开始合作,之前虽对品牌进行了核查,但前期筛查仍不够长期、全面、细致,存在工作疏漏,我方已进行严格自纠自查,重新梳理工作细节和流程,日后亦将更加谨慎选择合作品牌,尤其在与品牌合作期间都持续肩负起督导核查责任,以保证不辜负广大消费者信任。”
马伊琍:
向各位加盟商受害者道歉
目前正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马伊琍随后转发微博称:“非常抱歉,作为该品牌之前的代言人,我再次向各位加盟商受害者道歉。目前我们正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我与工作人员也更要自省自纠,在今后相关工作中必须更为严谨,合作前细致核查,合作中积极监督。”
网友热议
对于马伊琍给出的声明
网友们态度不一
其中一些网友认为:公众人物确实应该把好代言的关,出了事情也不能仅仅是发一个道歉声明了事,更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积极的帮助消费者和受害者来维权、赔偿等等。以后接类似的商单也应该更加谨慎,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而另一些网友则认为:马伊琍的道歉态度诚恳,也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维权、不推脱,行驶代言人的权利,也尽到了代言人的义务,很赞!
有网友认为:这件事情就是马伊琍被品牌连累了,本身是奶茶店诈骗团伙的过错,没有人会想要自己代言的产品出问题,在接下代言的时候也不可能预知今后是否会出问题,只能尽力做到审核义务罢了。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东方网综合央视财经、新闻晨报、宣克炅、网友评论等
来源: 东方网
茶加盟陷阱近日再次受到关注。近日上海警方通报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侦破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该诈骗案涉及“花点点”“茶芝兰”等50余个奶茶品牌。其中,“茶芝兰”还曾请马伊琍代言。5月15日,马伊琍在微博道歉称,已向该品牌提出解约,并积极配合经侦工作。
5月16日,“茶芝兰”品牌方、商标所有者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售后运营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公司与被查的涉案团伙是合作关系,警方对双方的关系也进行了调查,目前公司还有两名高管在配合调查。内部人士还透露,上海味湘与涉案团伙的合作,获得收益的分成是该团伙获75%-80%,上海味湘得20%-25%。
类似奶茶加盟骗局此前新京报记者就曾报道(见新京报今年3月16日《奶茶加盟陷阱:打知名茶饮旗号,“快招公司”引流有猫腻》)。当时有奶茶从业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这背后多是一些“快招公司”在幕后操作。它们用知名茶饮品牌在网上招揽引流,在与有意向者的接触中趁机推荐新品牌,并宣称是该知名品牌培育的。一些创业者交钱加盟开店后发现,加盟方几乎没有给予后期维护,想要退款也难,有人为此损失数十万元。
套路加盟涉案7亿余元
据媒体消息,2020年5月,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他详细介绍了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而后,客服以该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其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
图片/茶芝兰官微截图
客服称,“茶芝兰”是与名牌奶茶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在公司,招商经理张某向其出示了奶茶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同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经过该公司的宣传,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但店铺加盟后,该公司承诺的支持并没有做到位,王先生的门店仅仅开张3个月便濒临关停,且公司并未理会王先生的求助。
2020年12月,上海警方依托大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奶茶店铺加盟商户“异常关停”风险,认为可能涉嫌经济犯罪,随即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
经过调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在未经权利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设计发布带有“品牌加盟”字样的招商广告。随后,收购或注册50余个奶茶品牌,通过设计宣传话术,安排话务员对外推销加盟业务。“茶芝兰”正是该团伙50多个“马甲”奶茶品牌之一。
2021年3月23日,上海警方对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一网打尽。同时捣毁了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目前,90余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以虚假排队“收割”加盟商
2020年底,上海人民广场的一家名为“茶芝兰”奶茶店门口排队“盛况”空前,而真实情况是,这些排队的人群是雇来的。据上海警方消息,“犯罪团伙以每人每日40至80元不等的价格,雇佣人员冒充消费者,在奶茶店铺前循环排队,造成了生意火爆的假象。”
媒体报道显示,从2020年11月下旬开始,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各大兼职群中。排队时间为每天11时30分至19时,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50人。
事实上,上述排队并非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是要“收割”加盟商。在创造了排队情况并拍照跟拍视频后,快招公司便将视频发给前来咨询的加盟商,使加盟商相信自己加盟的是一家深受消费者喜欢的奶茶品牌。拍照完成后,这些排队兼职就散开了,店面依旧空空荡荡。
“茶芝兰”的谎言被警方戳破后,5月15日,曾是其代言人的马伊琍在微博上公开道歉,称其在得知茶芝兰涉及违法犯罪后,已与该品牌解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经侦工作。
图片/新浪微博截图
实际上,邀请明星代言也是快招公司“收割”加盟商的手段之一。据上海警方消息,该团伙收购或注册的品牌除了“茶芝兰”,还有“花点点”等。据微信公号“花点点奶茶”2019年4月发布的信息显示,叶一茜曾为花点点品牌形象代言人。截至发稿,叶一茜微博无法找到“花点点”相关内容,也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上海味湘餐饮为“茶芝兰”品牌方
“茶芝兰”事件对消费者及加盟商有何影响?5月16日,新京报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发现,已有消费者在一些“茶芝兰”门店网页就该事件讨论。在茶芝兰上海人民广场店评论区,有消费者问“是不是被曝光雇人排队那家?”
一些加盟商通过媒体报道得知情况后,不少在网上留言控诉“加盟后公司就一改之前的热情态度,原先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生意不好,公司总以‘你自己经营不善’为由置之不理”。也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茶芝兰加盟商向新京报记者说,对该事件的发生还很震惊。其2020年11月在招商经理推荐下加盟了“茶芝兰”,缴纳了8万元,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她觉得公司从线上扶持、原料供给等方面的服务还不错。
通过这位加盟商,新京报记者得知“茶芝兰”背后的企业是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味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信息,上海味湘拥有第29类食品类及第43类餐饮住宿类“茶芝兰”商标。
据天眼查信息,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法定代表人及实控人均为汪涛。在天眼查该公司主页讨论区,有网友早在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10日,就陆续有留言称“大家千万不要被坑啊,我交了五六万块钱,后面就不管不顾了”,“这是一家骗子公司,等你交了钱就啥都不管了”,还有网友今年3月咨询“被这家公司骗了怎么办,从哪里可以找到他们。”
图片/天眼查截图
查询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处信息,新京报记者发现,一家山东中佰餐饮有限公司拥有“茶芝兰”第29类别的特许加盟经营资质。根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与上海味湘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汪涛,山东中佰餐饮有限公司是上海味湘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还拥有“茶语岁月”、“喜脉”、“汉堡星球”等一系列的特许经营资质。
味湘两高管或在配合警方调查
5月16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售后运营的徐先生。他说,目前一些加盟商也找公司核实情况,公司一直在尽量安抚加盟商。并称“茶芝兰”招商时间是在2020年11月,在此之前并没有启动招商,早于这个时间的加盟案例跟“茶芝兰”无关。
对于奶茶店雇人排队现象,徐先生向新京报记者承认,雇人排队的事件此前确实存在,排队约20-50人,当时监管部门也对公司进行了处罚。
新京报记者在天眼查查询到,2021年3月23日,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违法行为类型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图片/天眼查截图
徐先生说,此次案件通报涉案的金某不是公司的人。据他了解,上海味湘与本次被查的犯罪团伙是合作关系,该涉案团伙负责吸引招商,上海味湘负责售后运营。警方对味湘公司与犯罪团伙的关系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还没有发布。另外,在警方带走调查的人中,公司目前有两人还在配合调查没有出来,都是高管。不过“我们公司并没有90余人被抓,部分报道中的一些信息不是很准确。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中,我们也在等待结果。”
有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上海味湘与涉案团伙的合作,按约定,双方获得收益的分成是团伙获75%-80%,上海味湘得20%-25%。
对于上海味湘当前的运营情况,徐先生说,公司目前没有被查封,仓库也正常使用,仍在配合门店做正常的售后运营工作。“资产方面是否有被冻结暂不清楚,好像每个员工有一张银行卡被冻结。”
快招公司的加盟套路
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火热,网上出现了不少知名奶茶加盟信息。不少创业者冲着知名品牌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优势投资加盟,也有不少人在加盟奶茶店的过程中被骗。
新京报记者也曾尝试按照加盟网站指引,填写了一个知名奶茶品牌的加盟申请,随后也遭遇类似情况,招商方以知名品牌加盟条件严苛为由推荐另一个非知名品牌。
实际上,对快招公司而言,搜索引擎推广是其主要引流方式之一,制作一些与官方品牌类似的网站,诱导填写个人信息,再由专人对接。有的快招公司还会为自己的品牌检索购买广告。这些快招公司的信息往往会排名靠前。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有超过两家门店、一年以上的营业时间,可有资格申办特许经营许可证。只有拥有特许经营许可证,被特许人才可以进行特许经营,被特许人一般拥有商标权、专利权、商业机密等。但基本上大部分快招公司,并没有获得加盟的权限。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快招公司制作与知名茶饮官网类似网页的行为,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创业者在加盟时,认准官网信息,可通过查询ICP信息来找到相关公司备案信息,履约过程中也要注意保存证据。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贾宁
来源:新京报网
者 | 韦香惠
编辑 | 马越
今年8月7日立秋当天,“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梗又来了。
这个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其实并不新鲜。据《中国新闻社》报道,2020年12月4日,“秋天第一杯奶茶”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意指秋天来了,情侣、好友或家人之间以请喝奶茶之名发红包,表达亲密之情,金额多为52.0元,谐音“我爱你”。
不过与去年相比,今年这一话题表现有所不同。
喊着秋天喝奶茶的更早了,尽管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很炎热——开始时间从秋分变成了立秋,提前了一个多月。而不同于去年衍生的大量表情包和网络段子,今年大家更多是以直接分享实物奶茶或者奶茶红包的方式参与当中。
恰逢东京奥运会,在奥运明星们的助推下,该话题热度一路攀升。8月7日当天,跳水运动员陈若琳在微博晒出郭晶晶为她做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相关热搜词条在微博阅读量破千万。蹦床运动员何雯娜也在微博中晒出自已喝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同时看花样游泳比赛的照片。
作为一个有关注度的话题,“秋天第一杯奶茶”也为茶饮品牌营销提供了契机。在去年已有的讨论基础上,今年有品牌甚至为此提前做了准备。
蜜雪冰城官方微博8月7日当天,围绕此话题发出了3篇相关推送。早上7点多,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话题,发出了“下次见面,你想请谁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当天中午12点,又在微博发起活动:“转发@你在乎的人,雪王送奶茶桶”,下午17点又专门为以“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主题,制作条漫。
古茗茶饮邀请水果茶系列代言人章若楠,到杭州滨江天街店做一日店长,为粉丝们制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CoCo都可、益禾堂等品牌也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话题发布微博。
另外线下实体店也在备货、排班等方面做好了安排。
上海茶饮品牌twoclock北外滩来福士店的运营经理告诉界面新闻,店里对8月7日当天的备货比平时多了一倍,人员安排了通班。结果新店当天破了300单,达到开业一个多月以来的高峰。
当天多家奶茶店出现了“爆单”,许多店铺甚至“招架不住”。书亦烧仙草甚至因为门店爆单而导致订单配送时效延长,在微博向消费者道歉。
界面新闻从武汉茶饮品牌柠檬王子品牌部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现阶段受疫情较小的光谷一店也爆单了,店长一开始还不知道情况。该品牌设计师林逸月告诉界面新闻,部门后来开会对此事进行了复盘,表示明年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对品牌营销而言,时间就是热度,成功预判热点可以大大提高出圈的几率。“这一话题应该被茶饮品牌放入营销日历当中。”小马宋战略营销咨询王洋认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类似于过年的饺子,慢慢地也会变成特定时间段的仪式。
据王洋向界面新闻分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并非由某一个品牌发起,也没有具体锁定某一个品牌,因此覆盖范围足够广,参与门槛相对低,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能与这个话题建立关系,并且获得各自所需。“消费者分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为了获得被认可、被关注等,二商家提供产品,正是替消费者表达这些情感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品牌传播。”王洋解释道。
近年来茶饮品牌发展迅速,势头迅猛,但与之相关的全民级别的破圈话题,目前也只有“秋天第一杯奶茶”。甚至有观点建议就此机会设立“奶茶节”,类似双十一这样的消费节,在每年固定时间段中,由商家引导用户自发产生消费。
但在王洋看来,至于是否叫“奶茶节”的说法,倒不用特别纠结,因为这已经是个奶茶届的“节日”了。“过去这么多年,这么多行业,只有奶茶行业出了这样一个梗,是行业的幸运。品牌要做的,其实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日常下功夫,提高自己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连续两年的追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证明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值得引起营销人员的重视。
“既然秋天需要一杯奶茶的关心,那冬天、春天、夏天是不是也有奶茶发挥的空间呢?”王洋认为,在消费者仪式感逐渐升级的今天,营销其实是帮助消费传达需求、表明态度的过程,因此茶饮品牌如果意识到这样一个已经有参与基础的话题,不妨抓住。“如果从行业角度来考虑,品牌集体发起,可能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