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7月25日讯】(通讯员:李卓):
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燥热,一杯加冰奶茶可以算是不少年轻人的神仙水,但在寻求快乐的同时,可曾想过它对人体的危害。本着引导孩子们尽量避免购买市场奶茶的目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杨凌周李村食品安全调研队队员们开展了以"真假奶茶"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健康奶茶来与市面的奶茶进行对比,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抵制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奶茶,提倡自己动手制作健康奶茶,然后让小孩带动大人,使更多的年轻人远离不健康食品,创造更安全的饮食环境。
< class="pgc-img">队员讲解"真奶茶"的制作过程,并于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奶茶。
>队员先通过ppt的形式给孩子们科普有关奶茶的相关知识,队员讲到:"实际上,大家在市面上买到的大多数奶茶大多既不含"奶",也不含"茶",而是由各种添加剂制成的奶茶风味产品。正宗奶茶应由"奶、茶、糖"组成,然而市面上的奶茶大多既不含"奶",也不含"茶",而是奶精,糖精等添加剂。正规生产的奶精、糖精等食品添加剂并不可怕。但目前不少奶茶店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奶精和糖精,这就属于非法添加物,对身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孩子们听后都大吃一惊,仿佛对奶茶有了全新的认识;讲完真假奶茶的区别后,队员先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市面上的奶茶让小朋友们尝了尝味道,接着用之前教过的知识让他们看了市面上奶茶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发现奶茶不仅含各种添加剂,而且它的糖分含量极高;接着队员们又现场制作了手工奶茶,只是简单地使用红茶,牛奶和少量白砂糖,就做出了比市面奶茶更香醇的手工奶茶,小朋友们通过品尝,更加肯定了手工奶茶的益处。
队员通过现场动手制作奶茶的方式,让本堂课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化了孩子们对"假奶茶"的认知,更加肯定了健康奶茶的存在。
< class="pgc-img">队员让小朋友们看"假奶茶"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指出它含有各种添加剂,且糖的含量极高。
>< class="pgc-img">小朋友们细细平常着自己动手制作的奶茶,感受它与市面上奶茶的区别。
>>招、杯子、封口膜、吸管上印有类似其他权利人注册商标的元素,价目表中的单品更是直接复制其他权利人的商品名……“傍大牌”让一些奶茶店经营者尝到甜头,个别门店不到半年就在外卖平台上完成6万多笔订单,经营额多达178万元。
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上海市市场监管局6月7日公布一批民生领域的查办案件,今年4月,对21家奶茶店共19家经营主体侵犯“CoCo及图”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作出没收、销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罚款共计106.47万元的行政处罚。
都可茶饮门店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初,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在外卖平台上买到了假冒的“CoCo都可”奶茶产品。
经初步调查,在外卖平台上销售所谓假冒奶茶的是一家个体工商户,其通过在店招上和奶茶杯上突出使用“CoCo”字样等方式,涉嫌侵犯了其他权利人的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
这家个体工商户并不“孤单”,通过商标权利人及电商平台排摸,上海有21家奶茶店共19家经营主体存在类似行为。
他们主要通过加盟形式获得“CoCo&Lucky”商标使用权,但在实际使用中未规范使用该商标,通过店招突出使用“CoCo”字样、使用含有“CoCo”字样的奶茶杯、吸管等物料等方式,使消费者误认为其产品与“CoCo都可”商标权利人存在特定联系。
“CoCo&Lucky”曾经的线上店铺页面
“CoCo&Lucky”竟然还是个注册商标(注册日期:2020年4月7日,分类:第43类-餐饮住宿)。“CoCo&Lucky”品牌管理者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不怕被指山寨,更不怕实体店线下没生意,因为只要成本足够低,就有办法利用营销手段,抢占线上的外卖市场,“11块一杯奶茶,8.5块钱给外卖平台,我不会亏,毕竟我们每杯奶茶的成本只有3块到4块钱,‘CoCo都可’拿什么和我竞争?”
6月7日,记者在饿了么平台上搜索“CoCo&Lucky”无果
比如,从2020年11月起,上海锦君食品店四川中路分店从事奶茶果饮现制现售业务。在未经权利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使用“CoCo&Lucky茶饮”店招,“CoCo”字体明显大于“Lucky”,近似其他权利人的注册商标,消费者容易混淆。
不仅如此,上海锦君食品店四川中路分店还在制售奶茶果饮过程中使用标有“CoCo”字样的塑料杯、印有“Co”字样的封口膜和吸管,并在张贴于门店内的价目表中使用“奶茶三兄弟”等与权利人产品相类似的商品名称,引人误认为是权利人的商品。
截至案发,执法人员在上海锦君食品店四川中路分店查获相关问题塑料杯1000个(7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吸管850根、封口膜11卷。
而在上述21家奶茶店,执法人员共查获涉案侵权奶茶杯9万余个、封口膜79卷、吸管5万余支、手提袋6万余个。
这19家经营主体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来源:作者:陈玺撼
源:湖州日报
在火爆湖城的各类“网红”中,“鹿角巷”无疑是众多奶茶控朋友圈必不可少的存在。然而,当我们在朋友圈晒图时,却不知道手中的奶茶很可能是假的。
2019年初,广州某餐饮公司旗下经营的“鹿角巷”品牌入驻湖州后,却发现在湖州吴兴区范围内有12家号称“鹿角巷”的奶茶店。对此,该公司将这12家奶茶店告上法庭,而吴兴区织里镇某奶茶店也在这12家被诉奶茶店之列。近日,吴兴法院对广州某餐饮公司诉吴兴区织里镇某奶茶店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作出判决。
同年5月,该公司发现被告吴兴区织里镇某奶茶店未经其及邱某某许可,擅自在其线下、线上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其享有著作权的“鹿角巷”系列美术作品。原告广州某餐饮公司诉称,其旗下经营的“鹿角巷”品牌是国际知名连锁创意饮品品牌。原告经“鹿角巷”品牌创始人邱某某的许可,有权排他使用邱某某名下全部“鹿角巷”系列美术作品,并有权以自己名义单独维权。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其著作权的侵害及不正当竞争,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含合理费用)5万元。
被告吴兴区织里镇某奶茶店辩称,被告与案外人签订合作协议,后者授权其在合同期限内使用“鹿角巷”名称。被告交付授权使用费后,才使用“鹿角巷”。被告不存在主观侵权故意,未使用原告的“鹿角巷”品牌名称,亦不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被告经营状况不佳,开业不久后即停止营业。原告主张高达5万元的经济损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吴兴法院审理认定,邱某某是“鹿角巷”系列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人,并对该系列美术作品进行了著作权登记。原告经邱某某授权,有权以排他使用许可的方式使用前述美术作品,并以自己名义维权。
而被告未经邱某某或原告的许可,在其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了与“鹿角巷”系列美术作品相同或近似的图案,已构成对前述作品著作权的侵害,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被告并无证据证明案外人依法享有“鹿角巷”系列美术作品的著作权,故被告使用前述美术作品的行为无合法授权,法院对被告不构成著作权侵权的抗辩意见不予采纳。
因原告未能提交有效证据证明“鹿角巷”“北极光”“晨曦”等新式饮品的市场影响力或知名度,亦未举证证明其在经营活动中具体使用何种特有包装、装潢、服务名称或商品名称,故原告主张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诉请不能成立,法院不予支持。
最终,吴兴法院判决被告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含合理费用)共计2.5万元。